周三收盘,寒武纪股价报1372.1元,单日上涨3.24%,直逼贵州茅台当日的收盘股价1448元。盘中寒武纪股价一度拉升涨近10%,有几个时间已经超越贵州茅台成为新“股王”。引发市场热议。
寒武纪股价涨势惊人,今年以来已经上涨超过108%,250日的阶段表现大约468%左右,综合各家机构的研报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公司基本面表现强劲。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暴涨43.48倍;取得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对比去年同期5.33亿元的亏损,完成了扭亏为盈的华丽转身。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230.2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6.82%,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行情。
二是作为国内稀缺的云端AI芯片标的公司,在“国产替代”的坚实趋势之下,公司云端产品线正大幅放量中,思元系列芯片产品受益于国内各产业算力需求的提升,有望带动公司整体营收高增以及归母净利润的持续盈利。也就是市场对公司的未来预期显著向好,不少投资者对标的是英伟达。
有人说,寒武纪股价一旦长期超越贵州茅台,将对A股产生里程碑式的深远影响,将把市场的主流焦点从以往的“衣食住行药”等刚需消费场景引导至高精尖的科技创新“塔尖”标的,这无疑是市场热点“含科量”提升的重要标志。
有人说,机构和“牛散”或许会从这次“抱团”寒武纪的成果获得新的灵感,导致市场掀起围绕尖端科技国产替代的新浪潮。这可能会影响到其他老牌机构抱团股的股价表现,一个新时代或许就要到来。
然而在下任何定论前,我们还需理清茅台和寒武纪发展逻辑到底有何不同。
英伟达和可口可乐 如何对比? 首先需要弄清一个逻辑,众多媒体关注的“寒武纪股价超越茅台”到底是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事。 或许这样比拟并不是非常严谨,但国内很多人投资茅台其实就和美国市场上很多人投资可口可乐差不多,他们买的其实是一个商业模式——刚需模型。 茅台在白酒行业的地位,就如可口可乐在软饮料行业中的地位,是绝对的头部企业,在产品力、财务稳健性、品牌号召力、渠道等等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弱点可被行业中的对手击败。 他们对茅台的看好,是基于长期稳健的盈利预测折现而做出的决策。而这种企业能否长期成长,其实就是得看整个行业是否会继续兴旺、沉寂或者消失。 在他们看来,茅台和可口可乐所在的碳酸软饮和白酒行业,是人们生活中长期需要,不太可能被替代的刚需行业。既然是刚需,又是绝对的龙头企业,其未来盈利的预测也就比较好做了。 反观英伟达和寒武纪这样的高科技成长股,股价飙升的基本逻辑是其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否能够足以应对群雄的环伺,以及下游的市场在未来能否持续火热。 在AI芯片领域,英伟达占据的市场份额大约是80%以上,产品和所构建的生态体系相对竞品是“代际性”领先的;而在国内市场,寒武纪是国内稀缺的云端AI芯片厂商,提供云边端一体、软硬件协同、兼顾训练与推理的系列化智能AI芯片产品和平台化基础系统软件。 在当前政策背景下,AI芯片国产替代需求强劲,寒武纪云端产品国内性能领先、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在客户处大幅放量也就不奇怪。此外目前公司存货充裕且财报中的预付账款大幅增加,为未来业绩兑现储备了强劲动能。 英伟达和寒武纪的下游增量逻辑非常近似,就是在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续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凭借旗下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核心优势,持续深化与大模型、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 尤其是寒武纪还搭上了“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的飞车,在美国AI芯片管制政策趋严,国内政策加码支持下,占据了追赶国外领先企业的先机。去年国内本土AI芯片企业的出货份额已达30%,有机构预计今年将升至40%,寒武纪作为国产AI芯片的代表性企业,势必能获益良多。 总结起来就是:茅台是刚需性白酒赛道的绝对台柱子,只要国人喝酒的行为不会发生本质性变化,其标杆性的地位和定价优势就不会改变,稀缺性的地位就不太会变化。而寒武纪凭借研发领先优势,在AI芯片国产替代方面,跑在了前面,在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大需求持续火热的趋势下,其盈利能力也将得到延续。 不过这也正好可以提醒我们,这两家企业的增长模式完全不同,仅以股价孰高孰低,被“强行”放在一起比较,有失公允。 第一、茅台和寒武纪的客群不同。茅台的客户本质上是群众,不管是各类宴请还是老百姓摆酒席,其实都是消费者在决定是否购买;寒武纪的下游是开发大模型的互联网企业和各类应用AI的企业,由研发经理和采购总监研究是否采购。前者更容易受到消费情绪和消费能力的影响,而后者则和AI相关产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密切相关。 第二、寒武纪的背后是强大的国内算力需求和国产替代的实际考量,事关安全和抵御美国芯片管制;茅台的背后则是白酒的刚需性能否继续,事关高端白酒的消费能否稳住并保持坚挺。 第三、寒武纪的主要风险是后续研发能否继续保持领先,而茅台的主要风险则来自整体经济能否稳定增长。 有鉴于以上三点,两只股票的定价模型完全不同,所用的参数不同,关注的财务项目有很大不同,风险因子不同,增长率的标准不同,行业的对标也不同,如何能在完全不同的框架下,比较两者的股价呢? 写在最后 回答本文开头的“有人说”,隔壁老邢认为寒武纪股价到底能否持续性的超过茅台股价,其实就是一个伪命题——既不能代表A股的“投资风向”从此改变,也不能指导机构后续的抱团操作。 中国股市既需要寒武纪的异军突起,也需要贵州茅台的长期稳定盈利。这两种类型企业的向好发展,都能对经济带来利好作用。 而对于股市或者基金投资者来说,与其花心思对比茅台和寒武纪的股价,不如分别研究两家企业各自的基本面和行业潜力。
周三收盘,寒武纪股价报1372.1元,单日上涨3.24%,直逼贵州茅台当日的收盘股价1448元。盘中寒武纪股价一度拉升涨近10%,有几个时间已经超越贵州茅台成为新“股王”。引发市场热议。
寒武纪股价涨势惊人,今年以来已经上涨超过108%,250日的阶段表现大约468%左右,综合各家机构的研报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公司基本面表现强劲。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暴涨43.48倍;取得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对比去年同期5.33亿元的亏损,完成了扭亏为盈的华丽转身。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230.2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6.82%,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行情。
二是作为国内稀缺的云端AI芯片标的公司,在“国产替代”的坚实趋势之下,公司云端产品线正大幅放量中,思元系列芯片产品受益于国内各产业算力需求的提升,有望带动公司整体营收高增以及归母净利润的持续盈利。也就是市场对公司的未来预期显著向好,不少投资者对标的是英伟达。
有人说,寒武纪股价一旦长期超越贵州茅台,将对A股产生里程碑式的深远影响,将把市场的主流焦点从以往的“衣食住行药”等刚需消费场景引导至高精尖的科技创新“塔尖”标的,这无疑是市场热点“含科量”提升的重要标志。
有人说,机构和“牛散”或许会从这次“抱团”寒武纪的成果获得新的灵感,导致市场掀起围绕尖端科技国产替代的新浪潮。这可能会影响到其他老牌机构抱团股的股价表现,一个新时代或许就要到来。
然而在下任何定论前,我们还需理清茅台和寒武纪发展逻辑到底有何不同。
英伟达和可口可乐 如何对比? 首先需要弄清一个逻辑,众多媒体关注的“寒武纪股价超越茅台”到底是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事。 或许这样比拟并不是非常严谨,但国内很多人投资茅台其实就和美国市场上很多人投资可口可乐差不多,他们买的其实是一个商业模式——刚需模型。 茅台在白酒行业的地位,就如可口可乐在软饮料行业中的地位,是绝对的头部企业,在产品力、财务稳健性、品牌号召力、渠道等等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弱点可被行业中的对手击败。 他们对茅台的看好,是基于长期稳健的盈利预测折现而做出的决策。而这种企业能否长期成长,其实就是得看整个行业是否会继续兴旺、沉寂或者消失。 在他们看来,茅台和可口可乐所在的碳酸软饮和白酒行业,是人们生活中长期需要,不太可能被替代的刚需行业。既然是刚需,又是绝对的龙头企业,其未来盈利的预测也就比较好做了。 反观英伟达和寒武纪这样的高科技成长股,股价飙升的基本逻辑是其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否能够足以应对群雄的环伺,以及下游的市场在未来能否持续火热。 在AI芯片领域,英伟达占据的市场份额大约是80%以上,产品和所构建的生态体系相对竞品是“代际性”领先的;而在国内市场,寒武纪是国内稀缺的云端AI芯片厂商,提供云边端一体、软硬件协同、兼顾训练与推理的系列化智能AI芯片产品和平台化基础系统软件。 在当前政策背景下,AI芯片国产替代需求强劲,寒武纪云端产品国内性能领先、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在客户处大幅放量也就不奇怪。此外目前公司存货充裕且财报中的预付账款大幅增加,为未来业绩兑现储备了强劲动能。 英伟达和寒武纪的下游增量逻辑非常近似,就是在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续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凭借旗下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核心优势,持续深化与大模型、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 尤其是寒武纪还搭上了“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的飞车,在美国AI芯片管制政策趋严,国内政策加码支持下,占据了追赶国外领先企业的先机。去年国内本土AI芯片企业的出货份额已达30%,有机构预计今年将升至40%,寒武纪作为国产AI芯片的代表性企业,势必能获益良多。 总结起来就是:茅台是刚需性白酒赛道的绝对台柱子,只要国人喝酒的行为不会发生本质性变化,其标杆性的地位和定价优势就不会改变,稀缺性的地位就不太会变化。而寒武纪凭借研发领先优势,在AI芯片国产替代方面,跑在了前面,在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大需求持续火热的趋势下,其盈利能力也将得到延续。 不过这也正好可以提醒我们,这两家企业的增长模式完全不同,仅以股价孰高孰低,被“强行”放在一起比较,有失公允。 第一、茅台和寒武纪的客群不同。茅台的客户本质上是群众,不管是各类宴请还是老百姓摆酒席,其实都是消费者在决定是否购买;寒武纪的下游是开发大模型的互联网企业和各类应用AI的企业,由研发经理和采购总监研究是否采购。前者更容易受到消费情绪和消费能力的影响,而后者则和AI相关产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密切相关。 第二、寒武纪的背后是强大的国内算力需求和国产替代的实际考量,事关安全和抵御美国芯片管制;茅台的背后则是白酒的刚需性能否继续,事关高端白酒的消费能否稳住并保持坚挺。 第三、寒武纪的主要风险是后续研发能否继续保持领先,而茅台的主要风险则来自整体经济能否稳定增长。 有鉴于以上三点,两只股票的定价模型完全不同,所用的参数不同,关注的财务项目有很大不同,风险因子不同,增长率的标准不同,行业的对标也不同,如何能在完全不同的框架下,比较两者的股价呢? 写在最后 回答本文开头的“有人说”,隔壁老邢认为寒武纪股价到底能否持续性的超过茅台股价,其实就是一个伪命题——既不能代表A股的“投资风向”从此改变,也不能指导机构后续的抱团操作。 中国股市既需要寒武纪的异军突起,也需要贵州茅台的长期稳定盈利。这两种类型企业的向好发展,都能对经济带来利好作用。 而对于股市或者基金投资者来说,与其花心思对比茅台和寒武纪的股价,不如分别研究两家企业各自的基本面和行业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