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级3D打印产业投资机遇

中信证券

12小时前

【摘要】

引言:为什么要重视消费级3D打印这一市场?这个阶段,我们之所以要重视消费级3D打印市场,核心即在于:1)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性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市场后续需求判断提供了很好的参照;2)国内火爆IP经济带动下消费者DIY需求的爆发,消费级3D打印开始出现加速增长趋势。

如何去理解和看待当前的消费级3D打印市场?消费级3D打印机基本可以理解为是相关参数相对较低,但是使用难度和定价均更为贴近普通用户的C端消费品。从当前阶段看,消费级3D打印明显仍是一个海外需求主导(主要是欧美主导)的市场。但国内需求在近些年来伴随潮玩经济等的催化和产品终端价格带的下沉,规模亦在持续爆发。

如何展望后续的消费级3D打印市场?我们认为,消费级3D打印市场已经进入到奇点时刻,市场有望迎来快速爆发。除了供给端整机和耗材的持续降本以外,相关3D模型社区的繁荣使得消费者可以以零成本或者十分低廉的成本获得十分丰富的创意3D模型,从而非常好的满足消费者将相关想法和创意直接转化为现实产品。

投资建议:无论是供给端的技术成熟和规模化降本,抑或是需求端偏好DIY用户数量的持续提升和相关3D模型社区的繁荣,供需两端都在推动消费级3D打印市场的快速增长。

【正文】

引言:为什么要重视消费级3D打印这一市场?

这个阶段,我们之所以要重视消费级3D打印市场,核心即在于:1)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性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市场后续需求判断提供了很好的参照;2)国内火爆IP经济带动下消费者DIY需求的爆发,消费级3D打印开始出现加速增长趋势。

首先,从海外市场的消费级3D打印市场数据来看,根据CONTEXT的报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入门级3D打印机销量持续高速增长,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22%,当季度全球出货量首次突破100万台,创下历史记录。对比之下,专业级(2500美元-2万美元)、中端(2万美元-10万美元)、工业级3D打印机(10万美元价格以上)在25年一季度整体需求均较为疲软,售价超过10万美元的工业级设备和售价在2万至10万美元之间的中端机型的出货量同比下降6%。即3D打印产品内部结构中消费级3D打印的市场景气度明显更高。

与此同时,我国出口的数据依旧非常好的验证了当前海外消费级3D打印市场的需求景气度,2024年1-6月,国产3D打印机出口量182.9万台(基本全部都是消费级桌面3D打印机),同比23年上半年130.4万台增长40%,出口额方面,2024年实现出口额6.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77.2%。

此外,国内的潮玩经济火爆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消费级3D打印产品的市场教育。短期热门IP潮玩如labubu等的爆火使其出现短期“一货难求”的现象,而消费级3D打印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非常好的迎合了广大潮玩爱好者低成本获取情绪价值的需求。用户借助桌面3D打印机可以使用仅仅几元钱的耗材成本实现潮玩自由,在MakerWorld等3D模型潮玩社区平台,围绕labubu等ip潮玩的点击量持续攀升。借助现象级潮玩的爆红,消费级3D打印也在终端市场实现迅速破圈,市场教育进程明显加快。

无论是海外需求的持续爆发,抑或是国内市场的“破圈”,本质上都反映了3D打印这一技术在依靠技术和规模化降本后,逐步在C端有更多落地应用场景,消费级的3D打印市场将迎来一个奇点时刻,或将逐步开启它星辰大海的市场空间。

一、如何去理解和看待当前的消费级3D打印市场?

1.1首先给消费级3D打印技术下一个定义

3D打印技术已经发展数年,早期主要集中于工业级的偏B端应用场景,近年来伴随技术成熟和规模化降本后,应用于C端场景的消费级3D打印市场规模逐步提升。按照市场情报公司CONTEXT的划分,3D打印机按照定位主要可以分为工业级3D打印机(售价高于10万美元)、中端3D打印机(售价集中于2万美元-10万美元)、专业级3D打印机(2500美元-2万美元)、入门级3D打印机(售价小于2500美元)。

相比Context的细致划分,也可以将3D打印机产品进行简单的划分为2大类:一类是桌面级(即消费级)3D打印机,另一大类则是工业级的3D打印机。二者在定位、应用场景和价格区间以及精度等维度均呈现出较大程度的差异。消费级3D打印机基本可以理解为是相关参数相对较低,但是使用难度和定价均更为贴近普通用户的C端消费品。

从技术路线的角度来看,目前消费级3D打印机技术主要采取的是FDM技术,相比于其他的技术路线,FDM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不需要激光、使用和维护环节都很简单,成本较低。具体来看,FDM技术主要有以下优劣势:

1.2当前阶段,消费级3D打印机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

从当前阶段看,消费级3D打印明显仍是一个海外需求主导(主要是欧美主导)的市场。从共研网23年的预测数据来看,23年我国消费级3D打印机总产量在401万台,国内销售量在157.32万台,大部分均是出口海外市场。

进一步看海外市场,从2025年的海关总署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出口桌面消费级3D打印机227.76万台,同比增长24.5%,实现出口额55.19亿元,同比增长14.9%。从24年的出口地区分布来看,欧美是主要市场,2024年H1我国向美国出口68万台,占出口总台数37.2%;向德国出口36万台,出口量占比达到19.7%;向荷兰出口7.1万台,其余则向加拿大/英国/巴西/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俄罗斯/奥地利分别出口7/6.2/5.1/4.1/4/3.3/2.5/2.1万台,占整体出口量的比例分别为3.85%/3.41%/2.8%/2.25%/2.20%/1.81%/1.37%/1.15%。

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则是处于多重因素驱动下市场规模激增的趋势。 

首先即是围绕支持3D打印产业发展的政策持续发力,给到市场端较为明确的提振。政策端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我国便将3D打印行业纳入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后续无论是在顶层战略设计维度,还是行业性和地方性政策配套上都给予了明确的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硬件层面的结构迭代和软件层面的优化升级都在持续降低3D打印机产品在终端消费市场的使用门槛,从而推动了产品的终端使用体验。以硬件端为例,通过采用轻量化喷头提升喷头移动速度,从而提高打印速度;软件层面基于AI深度学习可以更好将用户上传的2D图像转化为高品质的可用于3D打印的三维模型。

除此之外,即是从上游原材料到中游整机厂规模化效应释放之下带动消费级3D打印机产品的持续降本。从核心硬件如主板、振镜系统、激光器以及工程塑料、光敏树脂、合成橡胶等为代表的耗材在经历近几年行业的高速发展后,国产替代化和规模效应释放的趋势下都实现了可观的成本降幅。

受以上多重因素影响下,国内消费级3D打印市场正在经历价格带下沉,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阶段。2017年,我国消费级3D打印机均价在0.38万元左右,市场规模大约3.56亿元,到2022年中国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规模达到29.74亿元,均价则下探到0.22万元。

进一步来看,我国消费级3D打印市场目前主要应用于学术/教育、DIY创作等领域。举例来看,用户可以自行DIY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的模型、手办、潮玩,或者基于自身特点定制相关功能性产品;此外,在一些特定场景中,比如在教育这一场景中可以通过3D打印产品将各学科的相关概念或者相关事物进行单独定制,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整体来看,消费级3D打印在终端存在着非常丰富且广泛的应用场景。根据CCID的统计,我国2021年消费级3D打印应用领域中占比最高的是消费品,占比在43%左右,学术/教育占比次之,占比在34%,文创应用场景占比在13%左右。

二、如何展望后续的消费级3D打印市场?

我们认为,消费级3D打印市场已经进入到奇点时刻,市场有望迎来快速爆发。

驱动市场迎来爆发的核心点即在于桌面3D打印设备在产品使用体验持续提升的同时,终端价格已经持续下探至中端智能手机硬件的水平。我们以目前最主流的消费级3D打印机品牌的畅销机型为例,拓竹和创想三维最畅销的几款主流机型基本定价都在2000-6000价位段。

首先以拓竹为例,其爆款机型P1SC全自动调平大尺寸多色高速3D打印机器作为核心旗舰机型,采用封箱结构,支持扩展至16色,在使用时可以支持开箱即用,不必再为调试折腾,最高打印速度可以达到500mm/s,同时可以更好控制耗材的挤出和回抽等,减少拉丝,使打印件更光滑精准。在满足较好的使用体验之下,其目前定价在税后和政府补贴后仅为3959元,基本与中端智能手机定价相当。

再看创想三维,同样是选择其旗舰主销产品K2 pro,此款产品在满足C端桌面级打印需求基础上已经可以满足部分B端企业性需求,与拓竹P1S类似,都是采用16色的组合,可以实现自动供料、依靠智能化方式管理耗材,打印尺寸达到260mm*260mm*260mm,极大降低了拆件的问题,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产品内部还配备了腔体AI摄像头,实现智能监控打印产品,作为配置参数均较高的产品,售价也仅为6299元左右,整体与一款高端智能手机定价相当。

整机购置成本以外,相关消费级耗材的单价也已经降至较低水平,以最主要的耗材PLA为例,根据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之前我国的PLA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吨均价一度突破3万元,但是近年来伴随相关企业比如浙江友成、安徽丰原、山东同邦、山东鸿达等厂商PLA产能的持续投产,供过于求局面开始缓解,PLA价格开始出现持续性回落,目前价格已经不足20000元/吨,当前市场对于PLA的实际需求量仅占总体产能的40%-50%,供过于求的现象较为明显。受益于此,我国消费级3D打印的核心耗材成本也在近年来持续走低,从创想三维京东旗舰店的数据来看,高速打印耗材Hyper Series PLA耗材配件1.75mm的一千克售价仅为75元,按此计算,打印一个手机支架所需的耗材成本基本在3元以下,整体耗材成本已经很低。

除了供给端整机和耗材的持续降本以外,相关3D模型社区的繁荣使得消费者可以以零成本或者十分低廉的成本获得十分丰富的创意3D模型,从而非常好的满足消费者将相关想法和创意直接转化为现实产品。

同样是以拓竹旗下的MakerWorld平台为例,3D模型项下包含了艺术、教育、时尚、爱好和DIY、家用、微缩模型、道具和角色扮演等一系列十分丰富的分类,落实到具体产品上,艺术类目下用户分享了自己制作的滚筒章生成器、浪浪山小妖怪手办、罗小黑印章、蟠龙模型、高达模型;教育类目下用户分享了用于生物教学的鼻腔结构模型、用于物理教学的原子弹演示模型、神舟飞船和长征运载火箭等科学模型。整体看来,Maker World社区下的3D模型案例十分丰富,平台用户通过自身的DIY过程极大的丰富了3D打印机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给到消费者非常丰富的使用体验。

除此之外,在2025年7月30日,拓竹科技正式将旗下的MakerWorld(目前是全球活跃度第一和模型数增长最快的3D打印模型内容平台)全面接入腾讯混元3D生成模型。根据腾讯混元官方公众号的数据,腾讯的混元3D模型可以实现0.1毫米级别的高精度建模,在处理一切特别复杂的机械零件时可以很好的平衡“锐利边缘”和“光滑表现”的技术瓶颈,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最终生成3D打印产品的效果。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用户进行3D建模的门槛会进一步大幅下降,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输入简单的文字,或者上传图片,从而快速生成高品质的3D模型,从而极大程度上缩短此前十分繁琐、复杂的设计和建模流程,让整个消费级3D打印的定制设计过程体验极大提升。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消费级3D打印市场已经进入到奇点时刻,市场有望迎来快速爆发。驱动市场迎来爆发的核心点即在于桌面3D打印设备在产品使用体验持续提升的同时,终端价格已经持续下探至中端智能手机硬件的水平。我们以目前最主流的消费级3D打印机品牌的畅销机型来看,拓竹和创想三维最畅销的几款主流机型基本定价都在2000-6000价位段。整机购置成本以外,相关消费级耗材的单价也已经降至较低水平。除了供给端整机和耗材的持续降本以外,相关3D模型社区的繁荣使得消费者可以以零成本或者十分低廉的成本获得十分丰富的创意3D模型,从而非常好的满足消费者将相关想法和创意直接转化为现实产品。

【风险提示】

1)市场渗透不及预期的风险:当前阶段消费级3D打印机正在持续快速渗透,但是如果后续出现产品技术成熟度不及预期,推新节奏缓慢,市场教育进度缓慢等因素,市场渗透的节奏可能会不及预期,从而给行业上下游的经营带来负面冲击和影响。

2)运费及汇率波动风险:我国作为消费级3D打印的全球最大出口国,来自欧美地区的销售收入占据了较大比例,如果后续在海运费、美元、欧元汇率等出现较大波动则有可能给我国相关消费级3D打印厂商的经营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3)原材料成本波动的风险:尽管近年来由于规模化降本和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我国消费级3D打印产品整体制造成本和耗材成本都在快速下降,但是后续如果出现特定原材料和零部件价格短期大幅提升的现象,则有可能给相关厂商成本和盈利端带来压力,甚至影响行业整体的终端需求。 


【摘要】

引言:为什么要重视消费级3D打印这一市场?这个阶段,我们之所以要重视消费级3D打印市场,核心即在于:1)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性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市场后续需求判断提供了很好的参照;2)国内火爆IP经济带动下消费者DIY需求的爆发,消费级3D打印开始出现加速增长趋势。

如何去理解和看待当前的消费级3D打印市场?消费级3D打印机基本可以理解为是相关参数相对较低,但是使用难度和定价均更为贴近普通用户的C端消费品。从当前阶段看,消费级3D打印明显仍是一个海外需求主导(主要是欧美主导)的市场。但国内需求在近些年来伴随潮玩经济等的催化和产品终端价格带的下沉,规模亦在持续爆发。

如何展望后续的消费级3D打印市场?我们认为,消费级3D打印市场已经进入到奇点时刻,市场有望迎来快速爆发。除了供给端整机和耗材的持续降本以外,相关3D模型社区的繁荣使得消费者可以以零成本或者十分低廉的成本获得十分丰富的创意3D模型,从而非常好的满足消费者将相关想法和创意直接转化为现实产品。

投资建议:无论是供给端的技术成熟和规模化降本,抑或是需求端偏好DIY用户数量的持续提升和相关3D模型社区的繁荣,供需两端都在推动消费级3D打印市场的快速增长。

【正文】

引言:为什么要重视消费级3D打印这一市场?

这个阶段,我们之所以要重视消费级3D打印市场,核心即在于:1)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性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市场后续需求判断提供了很好的参照;2)国内火爆IP经济带动下消费者DIY需求的爆发,消费级3D打印开始出现加速增长趋势。

首先,从海外市场的消费级3D打印市场数据来看,根据CONTEXT的报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入门级3D打印机销量持续高速增长,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22%,当季度全球出货量首次突破100万台,创下历史记录。对比之下,专业级(2500美元-2万美元)、中端(2万美元-10万美元)、工业级3D打印机(10万美元价格以上)在25年一季度整体需求均较为疲软,售价超过10万美元的工业级设备和售价在2万至10万美元之间的中端机型的出货量同比下降6%。即3D打印产品内部结构中消费级3D打印的市场景气度明显更高。

与此同时,我国出口的数据依旧非常好的验证了当前海外消费级3D打印市场的需求景气度,2024年1-6月,国产3D打印机出口量182.9万台(基本全部都是消费级桌面3D打印机),同比23年上半年130.4万台增长40%,出口额方面,2024年实现出口额6.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77.2%。

此外,国内的潮玩经济火爆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消费级3D打印产品的市场教育。短期热门IP潮玩如labubu等的爆火使其出现短期“一货难求”的现象,而消费级3D打印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非常好的迎合了广大潮玩爱好者低成本获取情绪价值的需求。用户借助桌面3D打印机可以使用仅仅几元钱的耗材成本实现潮玩自由,在MakerWorld等3D模型潮玩社区平台,围绕labubu等ip潮玩的点击量持续攀升。借助现象级潮玩的爆红,消费级3D打印也在终端市场实现迅速破圈,市场教育进程明显加快。

无论是海外需求的持续爆发,抑或是国内市场的“破圈”,本质上都反映了3D打印这一技术在依靠技术和规模化降本后,逐步在C端有更多落地应用场景,消费级的3D打印市场将迎来一个奇点时刻,或将逐步开启它星辰大海的市场空间。

一、如何去理解和看待当前的消费级3D打印市场?

1.1首先给消费级3D打印技术下一个定义

3D打印技术已经发展数年,早期主要集中于工业级的偏B端应用场景,近年来伴随技术成熟和规模化降本后,应用于C端场景的消费级3D打印市场规模逐步提升。按照市场情报公司CONTEXT的划分,3D打印机按照定位主要可以分为工业级3D打印机(售价高于10万美元)、中端3D打印机(售价集中于2万美元-10万美元)、专业级3D打印机(2500美元-2万美元)、入门级3D打印机(售价小于2500美元)。

相比Context的细致划分,也可以将3D打印机产品进行简单的划分为2大类:一类是桌面级(即消费级)3D打印机,另一大类则是工业级的3D打印机。二者在定位、应用场景和价格区间以及精度等维度均呈现出较大程度的差异。消费级3D打印机基本可以理解为是相关参数相对较低,但是使用难度和定价均更为贴近普通用户的C端消费品。

从技术路线的角度来看,目前消费级3D打印机技术主要采取的是FDM技术,相比于其他的技术路线,FDM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不需要激光、使用和维护环节都很简单,成本较低。具体来看,FDM技术主要有以下优劣势:

1.2当前阶段,消费级3D打印机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

从当前阶段看,消费级3D打印明显仍是一个海外需求主导(主要是欧美主导)的市场。从共研网23年的预测数据来看,23年我国消费级3D打印机总产量在401万台,国内销售量在157.32万台,大部分均是出口海外市场。

进一步看海外市场,从2025年的海关总署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出口桌面消费级3D打印机227.76万台,同比增长24.5%,实现出口额55.19亿元,同比增长14.9%。从24年的出口地区分布来看,欧美是主要市场,2024年H1我国向美国出口68万台,占出口总台数37.2%;向德国出口36万台,出口量占比达到19.7%;向荷兰出口7.1万台,其余则向加拿大/英国/巴西/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俄罗斯/奥地利分别出口7/6.2/5.1/4.1/4/3.3/2.5/2.1万台,占整体出口量的比例分别为3.85%/3.41%/2.8%/2.25%/2.20%/1.81%/1.37%/1.15%。

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则是处于多重因素驱动下市场规模激增的趋势。 

首先即是围绕支持3D打印产业发展的政策持续发力,给到市场端较为明确的提振。政策端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我国便将3D打印行业纳入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后续无论是在顶层战略设计维度,还是行业性和地方性政策配套上都给予了明确的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硬件层面的结构迭代和软件层面的优化升级都在持续降低3D打印机产品在终端消费市场的使用门槛,从而推动了产品的终端使用体验。以硬件端为例,通过采用轻量化喷头提升喷头移动速度,从而提高打印速度;软件层面基于AI深度学习可以更好将用户上传的2D图像转化为高品质的可用于3D打印的三维模型。

除此之外,即是从上游原材料到中游整机厂规模化效应释放之下带动消费级3D打印机产品的持续降本。从核心硬件如主板、振镜系统、激光器以及工程塑料、光敏树脂、合成橡胶等为代表的耗材在经历近几年行业的高速发展后,国产替代化和规模效应释放的趋势下都实现了可观的成本降幅。

受以上多重因素影响下,国内消费级3D打印市场正在经历价格带下沉,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阶段。2017年,我国消费级3D打印机均价在0.38万元左右,市场规模大约3.56亿元,到2022年中国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规模达到29.74亿元,均价则下探到0.22万元。

进一步来看,我国消费级3D打印市场目前主要应用于学术/教育、DIY创作等领域。举例来看,用户可以自行DIY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的模型、手办、潮玩,或者基于自身特点定制相关功能性产品;此外,在一些特定场景中,比如在教育这一场景中可以通过3D打印产品将各学科的相关概念或者相关事物进行单独定制,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整体来看,消费级3D打印在终端存在着非常丰富且广泛的应用场景。根据CCID的统计,我国2021年消费级3D打印应用领域中占比最高的是消费品,占比在43%左右,学术/教育占比次之,占比在34%,文创应用场景占比在13%左右。

二、如何展望后续的消费级3D打印市场?

我们认为,消费级3D打印市场已经进入到奇点时刻,市场有望迎来快速爆发。

驱动市场迎来爆发的核心点即在于桌面3D打印设备在产品使用体验持续提升的同时,终端价格已经持续下探至中端智能手机硬件的水平。我们以目前最主流的消费级3D打印机品牌的畅销机型为例,拓竹和创想三维最畅销的几款主流机型基本定价都在2000-6000价位段。

首先以拓竹为例,其爆款机型P1SC全自动调平大尺寸多色高速3D打印机器作为核心旗舰机型,采用封箱结构,支持扩展至16色,在使用时可以支持开箱即用,不必再为调试折腾,最高打印速度可以达到500mm/s,同时可以更好控制耗材的挤出和回抽等,减少拉丝,使打印件更光滑精准。在满足较好的使用体验之下,其目前定价在税后和政府补贴后仅为3959元,基本与中端智能手机定价相当。

再看创想三维,同样是选择其旗舰主销产品K2 pro,此款产品在满足C端桌面级打印需求基础上已经可以满足部分B端企业性需求,与拓竹P1S类似,都是采用16色的组合,可以实现自动供料、依靠智能化方式管理耗材,打印尺寸达到260mm*260mm*260mm,极大降低了拆件的问题,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产品内部还配备了腔体AI摄像头,实现智能监控打印产品,作为配置参数均较高的产品,售价也仅为6299元左右,整体与一款高端智能手机定价相当。

整机购置成本以外,相关消费级耗材的单价也已经降至较低水平,以最主要的耗材PLA为例,根据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之前我国的PLA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吨均价一度突破3万元,但是近年来伴随相关企业比如浙江友成、安徽丰原、山东同邦、山东鸿达等厂商PLA产能的持续投产,供过于求局面开始缓解,PLA价格开始出现持续性回落,目前价格已经不足20000元/吨,当前市场对于PLA的实际需求量仅占总体产能的40%-50%,供过于求的现象较为明显。受益于此,我国消费级3D打印的核心耗材成本也在近年来持续走低,从创想三维京东旗舰店的数据来看,高速打印耗材Hyper Series PLA耗材配件1.75mm的一千克售价仅为75元,按此计算,打印一个手机支架所需的耗材成本基本在3元以下,整体耗材成本已经很低。

除了供给端整机和耗材的持续降本以外,相关3D模型社区的繁荣使得消费者可以以零成本或者十分低廉的成本获得十分丰富的创意3D模型,从而非常好的满足消费者将相关想法和创意直接转化为现实产品。

同样是以拓竹旗下的MakerWorld平台为例,3D模型项下包含了艺术、教育、时尚、爱好和DIY、家用、微缩模型、道具和角色扮演等一系列十分丰富的分类,落实到具体产品上,艺术类目下用户分享了自己制作的滚筒章生成器、浪浪山小妖怪手办、罗小黑印章、蟠龙模型、高达模型;教育类目下用户分享了用于生物教学的鼻腔结构模型、用于物理教学的原子弹演示模型、神舟飞船和长征运载火箭等科学模型。整体看来,Maker World社区下的3D模型案例十分丰富,平台用户通过自身的DIY过程极大的丰富了3D打印机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给到消费者非常丰富的使用体验。

除此之外,在2025年7月30日,拓竹科技正式将旗下的MakerWorld(目前是全球活跃度第一和模型数增长最快的3D打印模型内容平台)全面接入腾讯混元3D生成模型。根据腾讯混元官方公众号的数据,腾讯的混元3D模型可以实现0.1毫米级别的高精度建模,在处理一切特别复杂的机械零件时可以很好的平衡“锐利边缘”和“光滑表现”的技术瓶颈,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最终生成3D打印产品的效果。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用户进行3D建模的门槛会进一步大幅下降,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输入简单的文字,或者上传图片,从而快速生成高品质的3D模型,从而极大程度上缩短此前十分繁琐、复杂的设计和建模流程,让整个消费级3D打印的定制设计过程体验极大提升。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消费级3D打印市场已经进入到奇点时刻,市场有望迎来快速爆发。驱动市场迎来爆发的核心点即在于桌面3D打印设备在产品使用体验持续提升的同时,终端价格已经持续下探至中端智能手机硬件的水平。我们以目前最主流的消费级3D打印机品牌的畅销机型来看,拓竹和创想三维最畅销的几款主流机型基本定价都在2000-6000价位段。整机购置成本以外,相关消费级耗材的单价也已经降至较低水平。除了供给端整机和耗材的持续降本以外,相关3D模型社区的繁荣使得消费者可以以零成本或者十分低廉的成本获得十分丰富的创意3D模型,从而非常好的满足消费者将相关想法和创意直接转化为现实产品。

【风险提示】

1)市场渗透不及预期的风险:当前阶段消费级3D打印机正在持续快速渗透,但是如果后续出现产品技术成熟度不及预期,推新节奏缓慢,市场教育进度缓慢等因素,市场渗透的节奏可能会不及预期,从而给行业上下游的经营带来负面冲击和影响。

2)运费及汇率波动风险:我国作为消费级3D打印的全球最大出口国,来自欧美地区的销售收入占据了较大比例,如果后续在海运费、美元、欧元汇率等出现较大波动则有可能给我国相关消费级3D打印厂商的经营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3)原材料成本波动的风险:尽管近年来由于规模化降本和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我国消费级3D打印产品整体制造成本和耗材成本都在快速下降,但是后续如果出现特定原材料和零部件价格短期大幅提升的现象,则有可能给相关厂商成本和盈利端带来压力,甚至影响行业整体的终端需求。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