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得壹能源为奇瑞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成立于2022年3月,注册资本18亿元,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电池销售、汽车销售等,由芜湖埃科泰克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控股,后者为奇瑞汽车全资子公司。
这就意味着,奇瑞在电池领域的布局再下一城。

自研“两张牌”
与一众进军电池领域的整车厂一样,奇瑞同样采取的是“自研自制+外采”两条腿走路的模式。
在自研自制端,奇瑞布局了“两张牌”。一张就是上面提及的得壹能源,主攻做电芯。
目前,得壹能源已在安徽铜陵枞阳经开区和安徽芜湖布局了两个项目基地。其中,枞阳经开区基地于2022年1月签约,总投资100.04亿元,整体产能20GWh。该项目二期总体产能17GWh,计划建设7条产线,同步建成年产5GWh储能产品线,固投规模达33亿元。
产品方面,枞阳二期主要产品为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包括奇瑞集团增程100Ah、800V纯电125Ah以及400V 纯电175Ah等平台化电芯产品,全面覆盖集团电池需求,预计2026年4月全部建成并投产。今年2月17日,二期项目正式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
在枞阳基地之外,得壹能源还在芜湖布局了一个芜湖动力电池生产制造项目。维科网锂电查阅多方信息发现,该项目位于芜湖弋江区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建设电池总部及研发、中试基地,新建中试线、测试中心、储能研究院及临时过渡性Pack产线,总投资80.1亿元。其中,一期计划建设新型高性能电池项目,总投资28.1亿元。
第二张牌则是奇达动力,主要做Pack和系统。2024年4月和8月,安徽奇达动力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和石家庄奇达动力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成立,均由芜湖奇达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为芜湖埃科泰克动力总成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除了产能外,奇瑞对构建自有电池品牌也企图心满满。去年10月18日,在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正式公布鲲鹏电池品牌,包括方形磷酸铁锂、方形三元、大圆柱三元三大系列。
具体来看,方形磷酸铁锂系列:120~160Wh/kg,支持纯电200~600km、插混/增程 100~200km;
方形三元系列:140~200Wh/kg,支持纯电600~800km、插混/增程 150~300km;
大圆柱三元系列:140~240Wh/kg,支持纯电700~1200km,插混/增程 150~300km。
与此同时,奇瑞还公布了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彼时,奇瑞透露称,当前正在研发全固态电池,目标是2026年全固态电池上车(定向运营),2027年批量上市,能量密度超600Wh/kg,纯电续航里程有望突破1500km。而且,当天奇瑞还展示了一款奇瑞飞行汽车。
今年5月,奇瑞高端电动跨界车——星纪元ET在中国合肥现身,其侧身标有醒目的“全固态电池”字样,吸引了业界关注。
目前,奇瑞正为2026全固态电池上车运营的目标全力冲刺。维科网锂电注意到,新浪财经在上月曾报道,奇瑞已组建固态电池研究院,目前团队人数约为50人,成员主要为博士学历背景,同时也将持续引进固态电池领域的相关专家,计划在今年底将团队规模扩充至近百人。
外采扩容
奇瑞汽车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等。其中,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不仅是供应商,还入股了奇瑞汽车母公司奇瑞控股,目前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问鼎投资持有奇瑞控股3.97%的股份,为第五大股东,国轩高科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持有2.08%的股份,为第九大股东。
不过从合作来看,奇瑞汽车与国轩高科的合作更为深厚。双方自2012年建立合作以来,不断深化扩大合作,并于2024年1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围绕奇瑞汽车旗下乘用车、大巴、物流车、重卡等车用项目展开全方位合作。合作方式为国轩高科将作为主要供应商全面参与项目开发与供货,奇瑞汽车将积极导入国轩高科三代电芯等先进电池技术,并在电池平台化、电芯一致性与安全、电池大数据等方面加强与公司合作。
今年1-6月,国轩高科已为奇瑞混动及增程系列乘用车配套交付52000余套电池系统,覆盖风云T9、风云A8、星纪元ET、瑞虎7PLUS等多款主力车型。
不仅如此,奇瑞汽车旗下新能源还和国轩高科共同入股了固态电池企业——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安瓦新能源”)。今年7月4日,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条GWh级新型固态电池生产线(产能1.25GWh)首批工程样件成功下线,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实现全面量产。
据悉,安瓦新能源即将量产的第一代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计划于今年底推出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的第二代固态电池产品,在2027年推出能量密度超过500Wh/kg第三代全固态电池产品。
在老合作伙伴之外,今年奇瑞汽车进一步扩大了动力电池供应体系,引入了LG新能源。6月16日,LG新能源宣布,公司与奇瑞汽车的子公司OJ Automotive Netherlands B.V.(简称“OJ”)签署了电动汽车电池合同。
LG新能源将向OJ供应46系列圆柱电池,为期6年,订单规模总计8GWh,可配套约12万辆电动汽车。合同金额尚未确定,不过据行业专家推测,该合同相当可观,可能超过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3.亿元)。
总结
今年上半年,奇瑞汽车上半年销量达126万辆,同比增长14.5%;出口55.03万辆,同比增长3.3%,蝉联中国车企出口榜首。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35.94万辆,同比增长98.6%,增速位居行业前列。
从动力电池布局来看,一边是扩大产能,一边是积极构建从主流形态,到46系圆柱电池的多元化电池供应体系。未来,随着自研自制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和电池厂深入合作,奇瑞有望凭借优质的动力电池产品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