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概念追踪 | 生物医药产业再迎利好 行业景气度可持续 商业化盈利预计不断兑现(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10小时前

2024年,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共达成超100项授权交易,经披露的交易总金额达到523亿美元,相较于2023年的419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20日在北京调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着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研发生产更多优质高效的好药新药,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相关概念股:基石药业-B(02616)、和誉-B(02256)、和铂医药(02142)、信达生物(01801)。

调研中,李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企业和投资、研发、医疗机构负责人发言后,李强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事关人民健康福祉。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凝聚创新合力,尽快取得更大突破。要注重运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产业发展,提高药物研发、临床试验、诊断治疗、生产流通等环节智能化水平。要强化产品研发、审评审批、管理使用等政策衔接和协同配合,优化药品集采和谈判议价机制,加大高水平创新药应用指导力度。李强强调,要依靠创新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技术、材料等,深化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规律、作用机理的研究阐释,丰富治疗方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行业利好频频传出。8月12日,国家医保局公示通过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初步形式审查的药品及相关信息。其中今年共有534个药品通过基本医保目录的形式审查,121个药品通用名通过商保创新药目录的形式审查,包括定价百万元的抗癌药CAR-T在内,多款高价创新药冲刺商保创新药目录,寻求创新药多元支付的新途径。

此外,7月1日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一次性推出16条全链条支持政策,瞬间点燃了创新药板块的行情。

近年来,中国创新药加速出海并获国际认可。2024年,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共达成超100项授权交易,经披露的交易总金额达到523亿美元,相较于2023年的419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而截至2025年6月12日,已披露的交易总金额就已达到501亿元,这充分说明中国创新药已然成为全球医药行业眼中的优质资产。

更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5年6月12日,licenseout(对外授权)交易数量达到77起,是同期licensein(引进授权)交易数量的3倍,这一数据清晰地展现出创新药出海正按下加速键。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中国创新药登上全球竞争舞台,技术创新+市场扩容引领创新药产业趋势行情,持续看好后续催化与兑现。创新药出海,是供给与需求方相互成就的产业逻辑。截至目前,2025年国内创新药项目已经完成BD项目数量超过80项,分子形式多样广泛。从MNCs引进交易数量及交易金额情况来看,中国成为增长最快的国家。国内创新药企从2020-2024年,首付款金额从5亿美元增长至41亿美元,也侧面印证了国内药企的全球竞争力。

从基本面来看:医药多个细分板块的景气度企稳向上。创新药出海案例增多,中国在全球创新药研发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传统药企逐渐走出存量业务困境,实现创新转型;CXO、消费医疗等赛道也慢慢走上了温和复苏之路。

中信证券延续此前产业观点,集采等政策优化趋势确定性加强,集采优化后市场情绪修复,以及医药真创新和真国际化时代迎来回报,关税背景下自主可控产业链布局都将在下半年迎来较多的催化剂,从而带动板块的稳步向上。建议从横向维度上继续围绕创新驱动和国际化+自主可控+院外营销模式改革三个领域进行布局。

国金证券称,中国创新药正在崛起,处于创新成果兑现初期;后续独立开发成功与发生BD授权交易出大单品的机会依然较大。肿瘤领域,继续关注2大方向:①看ADC(抗体偶联药物)的多维度迭代,靶点、抗体结构与毒素组合的创新:②看免疫疗法的分子构件的组合变换与空间结构的创新,将会有ICI、TAA、细胞因子以及TME相关趋化因子的崭新组合实现突破。该行看好下一重磅单品可能诞生的TCE(T细胞衔接器)、其他双抗/多抗、创新ADC等细分赛道及其临床领先企业。

兴业证券指出,创新药板块景气度可持续,“创新+国际化”的创新药产业趋势不变,始终是医药板块的核心方向,政策预计持续支持产业,全球竞争力预计持续加强,商业化盈利预计持续兑现。同时,可关注基本面开始改善的创新药产业链,海外业务方面订单和业绩已开始恢复,国内业务具备自主可控逻辑,上游业绩已出现复苏趋势。国内方面,2025年需求有望迎来复苏,若经济基本面预期转好,消费医疗领域(医疗服务、中药OTC与连锁药店等)基本面有望实现回升。

相关概念股:

基石药业-B(02616):2025年4月25日至30日,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在美国芝加哥举行。基石药业携五款自主研发的管线2.0创新产品亮相本次大会,并通过壁报展示其最新临床前研究成果,包括三抗CS2009(PD-1/VEGF/CTLA-4三特异性抗体)、双抗CS2011(EGFR/HER3双特异性抗体)及出自公司自有抗体偶联药物(ADC)平台的三款创新ADC分子CS5007 (EGFR/HER3双特异性ADC) 、CS5005 (ITGB4 ADC)及 CS5006(SSTR2 ADC)。

和誉-B(02256):公司附属和誉医药宣布其高选择性小分子CSF-1R抑制剂匹米替尼(ABSK021)被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腱鞘巨细胞瘤 (“TGCT”)的患者。

和铂医药(02142):此前,该公司与阿斯利康达成重大战略合作。根据合作协议,阿斯利康将获得两个临床前免疫研发项目的授权许可选择权,和铂医药将获得1.75亿美元的预付款、短期里程碑付款及选择权费用,以及最高44亿美元的开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另可获得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双方将在北京共建创新中心,合作期限为五年,可延长五年。

信达生物(01801): 瑞银发表报告,在不确定性下,投资者对信达生物公司业务营运及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前景看法总体上积极。管理层和投资者均认为,当前地缘政治环境对公司影响可能微乎其微,基于公司尚未有海外产品销售,美国对药品征收关税可能有助于信达产品获得市场份额,目前对与美国生物制药公司的授权许可活动尚未产生影响,以及若在美国市场遇到挑战,公司可能专注于欧洲的业务拓展。报告指,公司维持2027年实现200亿元产品销售目标,并计划2030年将5个候选药物推进至全球三期试验。该行预计公司有多个催化剂,包括2025年预计可能实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收支平衡,多款药物今年上市,以及多个候选药物潜在数据读出。

2024年,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共达成超100项授权交易,经披露的交易总金额达到523亿美元,相较于2023年的419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20日在北京调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着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研发生产更多优质高效的好药新药,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相关概念股:基石药业-B(02616)、和誉-B(02256)、和铂医药(02142)、信达生物(01801)。

调研中,李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企业和投资、研发、医疗机构负责人发言后,李强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事关人民健康福祉。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凝聚创新合力,尽快取得更大突破。要注重运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产业发展,提高药物研发、临床试验、诊断治疗、生产流通等环节智能化水平。要强化产品研发、审评审批、管理使用等政策衔接和协同配合,优化药品集采和谈判议价机制,加大高水平创新药应用指导力度。李强强调,要依靠创新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技术、材料等,深化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规律、作用机理的研究阐释,丰富治疗方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行业利好频频传出。8月12日,国家医保局公示通过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初步形式审查的药品及相关信息。其中今年共有534个药品通过基本医保目录的形式审查,121个药品通用名通过商保创新药目录的形式审查,包括定价百万元的抗癌药CAR-T在内,多款高价创新药冲刺商保创新药目录,寻求创新药多元支付的新途径。

此外,7月1日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一次性推出16条全链条支持政策,瞬间点燃了创新药板块的行情。

近年来,中国创新药加速出海并获国际认可。2024年,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共达成超100项授权交易,经披露的交易总金额达到523亿美元,相较于2023年的419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而截至2025年6月12日,已披露的交易总金额就已达到501亿元,这充分说明中国创新药已然成为全球医药行业眼中的优质资产。

更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5年6月12日,licenseout(对外授权)交易数量达到77起,是同期licensein(引进授权)交易数量的3倍,这一数据清晰地展现出创新药出海正按下加速键。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中国创新药登上全球竞争舞台,技术创新+市场扩容引领创新药产业趋势行情,持续看好后续催化与兑现。创新药出海,是供给与需求方相互成就的产业逻辑。截至目前,2025年国内创新药项目已经完成BD项目数量超过80项,分子形式多样广泛。从MNCs引进交易数量及交易金额情况来看,中国成为增长最快的国家。国内创新药企从2020-2024年,首付款金额从5亿美元增长至41亿美元,也侧面印证了国内药企的全球竞争力。

从基本面来看:医药多个细分板块的景气度企稳向上。创新药出海案例增多,中国在全球创新药研发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传统药企逐渐走出存量业务困境,实现创新转型;CXO、消费医疗等赛道也慢慢走上了温和复苏之路。

中信证券延续此前产业观点,集采等政策优化趋势确定性加强,集采优化后市场情绪修复,以及医药真创新和真国际化时代迎来回报,关税背景下自主可控产业链布局都将在下半年迎来较多的催化剂,从而带动板块的稳步向上。建议从横向维度上继续围绕创新驱动和国际化+自主可控+院外营销模式改革三个领域进行布局。

国金证券称,中国创新药正在崛起,处于创新成果兑现初期;后续独立开发成功与发生BD授权交易出大单品的机会依然较大。肿瘤领域,继续关注2大方向:①看ADC(抗体偶联药物)的多维度迭代,靶点、抗体结构与毒素组合的创新:②看免疫疗法的分子构件的组合变换与空间结构的创新,将会有ICI、TAA、细胞因子以及TME相关趋化因子的崭新组合实现突破。该行看好下一重磅单品可能诞生的TCE(T细胞衔接器)、其他双抗/多抗、创新ADC等细分赛道及其临床领先企业。

兴业证券指出,创新药板块景气度可持续,“创新+国际化”的创新药产业趋势不变,始终是医药板块的核心方向,政策预计持续支持产业,全球竞争力预计持续加强,商业化盈利预计持续兑现。同时,可关注基本面开始改善的创新药产业链,海外业务方面订单和业绩已开始恢复,国内业务具备自主可控逻辑,上游业绩已出现复苏趋势。国内方面,2025年需求有望迎来复苏,若经济基本面预期转好,消费医疗领域(医疗服务、中药OTC与连锁药店等)基本面有望实现回升。

相关概念股:

基石药业-B(02616):2025年4月25日至30日,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在美国芝加哥举行。基石药业携五款自主研发的管线2.0创新产品亮相本次大会,并通过壁报展示其最新临床前研究成果,包括三抗CS2009(PD-1/VEGF/CTLA-4三特异性抗体)、双抗CS2011(EGFR/HER3双特异性抗体)及出自公司自有抗体偶联药物(ADC)平台的三款创新ADC分子CS5007 (EGFR/HER3双特异性ADC) 、CS5005 (ITGB4 ADC)及 CS5006(SSTR2 ADC)。

和誉-B(02256):公司附属和誉医药宣布其高选择性小分子CSF-1R抑制剂匹米替尼(ABSK021)被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腱鞘巨细胞瘤 (“TGCT”)的患者。

和铂医药(02142):此前,该公司与阿斯利康达成重大战略合作。根据合作协议,阿斯利康将获得两个临床前免疫研发项目的授权许可选择权,和铂医药将获得1.75亿美元的预付款、短期里程碑付款及选择权费用,以及最高44亿美元的开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另可获得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双方将在北京共建创新中心,合作期限为五年,可延长五年。

信达生物(01801): 瑞银发表报告,在不确定性下,投资者对信达生物公司业务营运及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前景看法总体上积极。管理层和投资者均认为,当前地缘政治环境对公司影响可能微乎其微,基于公司尚未有海外产品销售,美国对药品征收关税可能有助于信达产品获得市场份额,目前对与美国生物制药公司的授权许可活动尚未产生影响,以及若在美国市场遇到挑战,公司可能专注于欧洲的业务拓展。报告指,公司维持2027年实现200亿元产品销售目标,并计划2030年将5个候选药物推进至全球三期试验。该行预计公司有多个催化剂,包括2025年预计可能实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收支平衡,多款药物今年上市,以及多个候选药物潜在数据读出。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