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8月20日电(葛佳明)在政策面、基本面持续向好,增量资金积极入场等多重利好因素支撑下,近期中国股市持续走强,成交显著活跃。截至8月20日收盘,A股主要指数集体上涨,沪指涨1.04%,收报3766.21点,再创十年新高。
外资机构“看多”“做多”中国资产的情绪也显著升温。汇丰控股日前发布的调查表示,在近300只主动管理型新兴市场基金的投资组合中,中国内地资产占比已从一年前的22.5%提升至28%,这些基金管理着总计6170亿美元的资产。高盛集团机构经纪业务(Prime Brokerage)数据也显示,全球对冲基金正以6月底以来的最快速度买入中国股票,8月以来,中国市场已成为对冲基金在全球范围内净买入最多的市场。
外资跑步加仓中国资产
今年以来,外资机构正加速买入中国资产。国泰海通证券在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中国资本市场交易热度上涨,两融余额持续增加,外资转为净流入,增量资金入市明显,主动型外资重新买入中概股。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团队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表示,今年7月,外资加速流入中国股票市场,多头基金向中国股市注入了27亿美元,较6月份的12亿美元净流入翻倍。
兴业证券研报表示,近期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不断升温,外资在A股的参与度也在持续回升。
截至8月18日,在已披露的半年报中,超过70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身影,合计持股市值约68亿元。
其中,国际资本对中国科技股表现出浓厚兴趣,加速布局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以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为例,截至8月15日,该ETF资产管理规模为81.2亿美元,较去年年底的54.14亿美元增长近50%。
汇丰的调查显示,新兴市场基金增加了对中国科技股和消费股的配置,买入阿里巴巴、小米、比亚迪等公司股票。今年以来阿里巴巴股价持续上行,成为今年新兴市场指数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截至8月20日收盘,阿里巴巴港股股价收报117.5,今年以来上涨约45%。
据韩国证券存托结算院(KSD)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韩国投资者2025年年内对中国内地及香港股市的累计交易额已达55.14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韩国投资者净买入规模排名前十的中国股票,集中于新能源车、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半导体等科技领域的龙头企业。
外资仍有进一步流入空间
高盛在报告中表示,尽管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兴趣明显增加,但其配置水平仍处于保守区间,而这一配置缺口将支持中国股市后续上涨。
摩根士丹利也认为外资对中国资产的持仓目前仍处低配状态,后续加仓有望进一步支撑中国股市上涨。王滢表示,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打开,未来一到两年美元总体有走弱趋势,这对中国资产是利好,“弱美元背景下,我们预期人民币兑美元有小幅升值,历史数据显示此时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会提升。”
同时,王滢认为,过去几年全球投资人对中国股市的配置处在非常低的水平,而现在随着基本面企稳改善,以及全球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出世界一流企业能力的信心重建,会有更多资产配置向中国倾斜。
安联认为,未来中国市场有望实现红利资产与科技成长的双轮驱动。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需要以多元化策略来增加投资组合韧性。基于政策支持和估值优势,中国股票依旧是外资重点配置方向。
“无论是宏观环境、企业盈利,还是监管部门对股市的态度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对下半年中国A股的表现保持期待。”贝莱德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神玉飞表示,首先,从全球来看,美国降息空间较大,美联储降息会对全球股票市场产生外溢,对A股和港股都会形成直接的传导作用。其次,从国内经济来看,今年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刺激消费、反内卷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使上市公司盈利压力减小,经营环境逐渐好转。最后,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尤其呵护。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师刘刚认为,对于港股而言,长线外资仍未回流,但区域和交易型资金有结构性流入。目前外资对港股的配置比例仍较低,对于港股优质个股与结构亮点依然有配置意愿,后续有望吸引部分资金流入。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上海8月20日电(葛佳明)在政策面、基本面持续向好,增量资金积极入场等多重利好因素支撑下,近期中国股市持续走强,成交显著活跃。截至8月20日收盘,A股主要指数集体上涨,沪指涨1.04%,收报3766.21点,再创十年新高。
外资机构“看多”“做多”中国资产的情绪也显著升温。汇丰控股日前发布的调查表示,在近300只主动管理型新兴市场基金的投资组合中,中国内地资产占比已从一年前的22.5%提升至28%,这些基金管理着总计6170亿美元的资产。高盛集团机构经纪业务(Prime Brokerage)数据也显示,全球对冲基金正以6月底以来的最快速度买入中国股票,8月以来,中国市场已成为对冲基金在全球范围内净买入最多的市场。
外资跑步加仓中国资产
今年以来,外资机构正加速买入中国资产。国泰海通证券在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中国资本市场交易热度上涨,两融余额持续增加,外资转为净流入,增量资金入市明显,主动型外资重新买入中概股。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团队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表示,今年7月,外资加速流入中国股票市场,多头基金向中国股市注入了27亿美元,较6月份的12亿美元净流入翻倍。
兴业证券研报表示,近期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不断升温,外资在A股的参与度也在持续回升。
截至8月18日,在已披露的半年报中,超过70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身影,合计持股市值约68亿元。
其中,国际资本对中国科技股表现出浓厚兴趣,加速布局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以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为例,截至8月15日,该ETF资产管理规模为81.2亿美元,较去年年底的54.14亿美元增长近50%。
汇丰的调查显示,新兴市场基金增加了对中国科技股和消费股的配置,买入阿里巴巴、小米、比亚迪等公司股票。今年以来阿里巴巴股价持续上行,成为今年新兴市场指数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截至8月20日收盘,阿里巴巴港股股价收报117.5,今年以来上涨约45%。
据韩国证券存托结算院(KSD)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韩国投资者2025年年内对中国内地及香港股市的累计交易额已达55.14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韩国投资者净买入规模排名前十的中国股票,集中于新能源车、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半导体等科技领域的龙头企业。
外资仍有进一步流入空间
高盛在报告中表示,尽管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兴趣明显增加,但其配置水平仍处于保守区间,而这一配置缺口将支持中国股市后续上涨。
摩根士丹利也认为外资对中国资产的持仓目前仍处低配状态,后续加仓有望进一步支撑中国股市上涨。王滢表示,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打开,未来一到两年美元总体有走弱趋势,这对中国资产是利好,“弱美元背景下,我们预期人民币兑美元有小幅升值,历史数据显示此时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会提升。”
同时,王滢认为,过去几年全球投资人对中国股市的配置处在非常低的水平,而现在随着基本面企稳改善,以及全球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出世界一流企业能力的信心重建,会有更多资产配置向中国倾斜。
安联认为,未来中国市场有望实现红利资产与科技成长的双轮驱动。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需要以多元化策略来增加投资组合韧性。基于政策支持和估值优势,中国股票依旧是外资重点配置方向。
“无论是宏观环境、企业盈利,还是监管部门对股市的态度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对下半年中国A股的表现保持期待。”贝莱德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神玉飞表示,首先,从全球来看,美国降息空间较大,美联储降息会对全球股票市场产生外溢,对A股和港股都会形成直接的传导作用。其次,从国内经济来看,今年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刺激消费、反内卷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使上市公司盈利压力减小,经营环境逐渐好转。最后,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尤其呵护。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师刘刚认为,对于港股而言,长线外资仍未回流,但区域和交易型资金有结构性流入。目前外资对港股的配置比例仍较低,对于港股优质个股与结构亮点依然有配置意愿,后续有望吸引部分资金流入。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