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陈俊伶 史晓露 兰珍 尹梦奇 吴聃
8月19日,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在成都开幕。开幕式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闫振发布三项国家公园建设专项成果:《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报告》《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建设方案》《中国国家公园视觉形象标识标准化设计系统手册》。
去年以来,国家林草局委托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50多位院士专家开展了首批国家公园建设成效评估。首次发布的《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报告》结果表明,在生态保护方面,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三江源黑土滩治理,大熊猫生态廊道连通,东北虎豹和海南长臂猿栖息地修复等国家公园生态效益评估指标多项达到优秀;在科学研究方面,推动设立了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东北虎豹国家科研和监测中心等一批科研平台,创新应用,分析动物保护、各种识别、声纹监测等技术成果,科学研究评估指标达到优秀的为90%以上;在社会效益方面,首批5个国家公园优先选聘近5万当地居民担任生态护林员,统筹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国家公园社会效益评估指标达到优秀者为80%。
今年以来,国家林草局批复印发了各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建设方案。《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建设方案》规范了统一的监测工作的总体框架、技术路线和运用手段,运用最新的科研技术成果,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国家公园重点区域野生动物常态化,精准识别和实时感知,监测重在应用、服务于保护修复、在线监管,公共服务等工作,实现了国家公园精细化自动化管理。
2023年举办的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上,正式发布了中国国家公园标志,为国家公园形象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规范管理中国国家公园形象标识,国家林草局组织山东工艺美院、国家公园艺术与设计中心牵头编制了《中国国家公园视觉形象标识标准化设计系统手册》。该手册通过专业化的设计语言,系统化的视觉表达符号,提供了国家公园标志重要识别元素的使用指引,确保国家公园标识传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新闻记者 陈俊伶 史晓露 兰珍 尹梦奇 吴聃
8月19日,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在成都开幕。开幕式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闫振发布三项国家公园建设专项成果:《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报告》《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建设方案》《中国国家公园视觉形象标识标准化设计系统手册》。
去年以来,国家林草局委托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50多位院士专家开展了首批国家公园建设成效评估。首次发布的《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报告》结果表明,在生态保护方面,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三江源黑土滩治理,大熊猫生态廊道连通,东北虎豹和海南长臂猿栖息地修复等国家公园生态效益评估指标多项达到优秀;在科学研究方面,推动设立了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东北虎豹国家科研和监测中心等一批科研平台,创新应用,分析动物保护、各种识别、声纹监测等技术成果,科学研究评估指标达到优秀的为90%以上;在社会效益方面,首批5个国家公园优先选聘近5万当地居民担任生态护林员,统筹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国家公园社会效益评估指标达到优秀者为80%。
今年以来,国家林草局批复印发了各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建设方案。《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建设方案》规范了统一的监测工作的总体框架、技术路线和运用手段,运用最新的科研技术成果,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国家公园重点区域野生动物常态化,精准识别和实时感知,监测重在应用、服务于保护修复、在线监管,公共服务等工作,实现了国家公园精细化自动化管理。
2023年举办的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上,正式发布了中国国家公园标志,为国家公园形象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规范管理中国国家公园形象标识,国家林草局组织山东工艺美院、国家公园艺术与设计中心牵头编制了《中国国家公园视觉形象标识标准化设计系统手册》。该手册通过专业化的设计语言,系统化的视觉表达符号,提供了国家公园标志重要识别元素的使用指引,确保国家公园标识传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