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永煤集团”)发布首份《永煤集团2024可持续发展(ESG)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永煤集团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智能化升级和绿色发展,实现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图为永煤集团现代化办公大楼
坚持绿色低碳转型 发展循环经济
永煤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锚定碳减排总体目标,稳步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报告》显示,永煤集团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永煤集团碳达峰行动方案》,对能耗指标和碳排放指标实行协同管理、协同分解、协同考核,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绿色低碳体系;明确到2030年,永煤集团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和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所有生产煤矿全部建设为绿色矿山。
永煤集团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报告》显示,永煤集团在余热利用、瓦斯发电、固废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余热利用方面,永煤集团在多个矿区推进矿井水余热、空压机余热及乏风余热利用项目,取得了显著的节能降本成效。例如,陈四楼煤矿通过建设4台水源热泵机组,回收矿井水余热资源,替代传统燃气锅炉供热方式。相比传统供暖方式,每年减少天然气消耗110万方,减少电加热系统电力消耗75.80万千瓦时,年节省费用约600万元。
永煤集团大力推进煤矿瓦斯(煤层气)利用,在保障安全生产、降低灾害风险的同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报告》显示,目前,永煤集团已在7对矿井中建设瓦斯发电项目,共装备20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43万千瓦,瓦斯转换效率达到2.25千瓦时/立方米,形成了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及煤电一体化的能源发展态势。
大力开展生态修复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永煤集团致力于创建安全、绿色、高效、和谐、生态文明矿井,全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5个、“省级绿色矿山”15个。
《报告》显示,永煤集团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对已沉陷且具备土地复垦条件的区域,通过沟渠疏浚与泵站工程排干积水并同步推进土地复垦,恢复其耕地或林地功能;对已沉陷但不具备复垦条件的重度塌陷积水区,创新尝试采用“疏排”模式,定向开发为人工湿地、水产养殖或蓄水景观区,实现水域资源生态化增值。同时,借助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智能化手段监测沉陷区的整体情况,为沉陷区治理和安全防范提供科学依据。截至2024年底,永煤集团累计投入沉陷区治理资金约70亿元,修复治理土地面积约4.9万亩,有力促进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生态环境改善。
沉陷区变良田 绿色农业促进乡村振兴
永煤集团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粮食安全保障紧密衔接,积极探索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的新路径,推动资源型地区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报告》显示,永煤集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不具备复垦条件的绝收土地,积极推进水稻、莲藕种植及渔业养殖等绿色农业项目,构建特色种养循环体系,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建成水产养殖基地3.20万亩,为区域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发展动力。
图为沉陷区治理后焕发新生的良田
坚持创新驱动 推进提效增安的智能化升级
永煤集团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报告》显示,永煤集团从工业视频系统建设、人员监测定位系统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赋能煤矿智能化,初步实现了减人、提效、增安的智能化建设目标。截至目前,永煤集团矿井工业视频已覆盖主要生产作业地点和重要场所,实现了“无监控不作业”;人员定位监测系统已经全部升级改造,实现了入井人员高精度精准定位和远程查看。目前,永煤集团建成“国家级智能化矿井”2处,“省级智能化矿井”7处。
图为永煤集团新桥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井下集控中心
永煤集团将安全生产作为核心要务,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安全生产防护体系,实现了从“单一人防”到“人防与技防”的管理新突破。《报告》显示,永煤集团积极推进“危险预知、安全站位、安全确认、流程作业”四位一体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制度、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办法,探索构建“363”风险隐患治理体系,以及隐患排查治理“1+4”模式,每月组织开展采掘、地测防治水、通风、机电运输专业系统排查,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做到动态管理、动态跟踪、动态销号、动态清零。
永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何东升表示,“永煤集团将始终恪守‘稳健治理、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安全生产、合作共赢’的核心发展理念,致力于建设成为安全根基坚实、绿色特质凸显、创新动能强劲、价值创造卓越、社会责任厚重的现代化能源企业。”
近日,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永煤集团”)发布首份《永煤集团2024可持续发展(ESG)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永煤集团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智能化升级和绿色发展,实现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图为永煤集团现代化办公大楼
坚持绿色低碳转型 发展循环经济
永煤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锚定碳减排总体目标,稳步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报告》显示,永煤集团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永煤集团碳达峰行动方案》,对能耗指标和碳排放指标实行协同管理、协同分解、协同考核,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绿色低碳体系;明确到2030年,永煤集团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和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所有生产煤矿全部建设为绿色矿山。
永煤集团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报告》显示,永煤集团在余热利用、瓦斯发电、固废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余热利用方面,永煤集团在多个矿区推进矿井水余热、空压机余热及乏风余热利用项目,取得了显著的节能降本成效。例如,陈四楼煤矿通过建设4台水源热泵机组,回收矿井水余热资源,替代传统燃气锅炉供热方式。相比传统供暖方式,每年减少天然气消耗110万方,减少电加热系统电力消耗75.80万千瓦时,年节省费用约600万元。
永煤集团大力推进煤矿瓦斯(煤层气)利用,在保障安全生产、降低灾害风险的同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报告》显示,目前,永煤集团已在7对矿井中建设瓦斯发电项目,共装备20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43万千瓦,瓦斯转换效率达到2.25千瓦时/立方米,形成了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及煤电一体化的能源发展态势。
大力开展生态修复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永煤集团致力于创建安全、绿色、高效、和谐、生态文明矿井,全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5个、“省级绿色矿山”15个。
《报告》显示,永煤集团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对已沉陷且具备土地复垦条件的区域,通过沟渠疏浚与泵站工程排干积水并同步推进土地复垦,恢复其耕地或林地功能;对已沉陷但不具备复垦条件的重度塌陷积水区,创新尝试采用“疏排”模式,定向开发为人工湿地、水产养殖或蓄水景观区,实现水域资源生态化增值。同时,借助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智能化手段监测沉陷区的整体情况,为沉陷区治理和安全防范提供科学依据。截至2024年底,永煤集团累计投入沉陷区治理资金约70亿元,修复治理土地面积约4.9万亩,有力促进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生态环境改善。
沉陷区变良田 绿色农业促进乡村振兴
永煤集团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粮食安全保障紧密衔接,积极探索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的新路径,推动资源型地区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报告》显示,永煤集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不具备复垦条件的绝收土地,积极推进水稻、莲藕种植及渔业养殖等绿色农业项目,构建特色种养循环体系,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建成水产养殖基地3.20万亩,为区域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发展动力。
图为沉陷区治理后焕发新生的良田
坚持创新驱动 推进提效增安的智能化升级
永煤集团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报告》显示,永煤集团从工业视频系统建设、人员监测定位系统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赋能煤矿智能化,初步实现了减人、提效、增安的智能化建设目标。截至目前,永煤集团矿井工业视频已覆盖主要生产作业地点和重要场所,实现了“无监控不作业”;人员定位监测系统已经全部升级改造,实现了入井人员高精度精准定位和远程查看。目前,永煤集团建成“国家级智能化矿井”2处,“省级智能化矿井”7处。
图为永煤集团新桥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井下集控中心
永煤集团将安全生产作为核心要务,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安全生产防护体系,实现了从“单一人防”到“人防与技防”的管理新突破。《报告》显示,永煤集团积极推进“危险预知、安全站位、安全确认、流程作业”四位一体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制度、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办法,探索构建“363”风险隐患治理体系,以及隐患排查治理“1+4”模式,每月组织开展采掘、地测防治水、通风、机电运输专业系统排查,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做到动态管理、动态跟踪、动态销号、动态清零。
永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何东升表示,“永煤集团将始终恪守‘稳健治理、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安全生产、合作共赢’的核心发展理念,致力于建设成为安全根基坚实、绿色特质凸显、创新动能强劲、价值创造卓越、社会责任厚重的现代化能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