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行与成都农商银行 “掌门人” 换防 “迷局”

中国金融网

2天前

2025年7月,成都农商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位列第194位,并成功跻身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位居第383位。

成都银行.png

2025年8月17日,成都银行与成都农商银行同步发布的人事任免公告,引发金融市场高度关注。根据中共成都市委决定,黄建军担任成都银行党委委员、书记,并被提名为董事长人选;王晖则任职成都农商银行党委委员、书记,同样获提名为董事长人选。与此同时,王晖卸任成都银行党委委员、书记及董事长职务;黄建军不再担任成都农商银行党委委员、书记及董事长。这一突如其来的人事变动,引发了各界对背后深意的诸多揣测与思考。

王晖的 “成都银行印记”

王晖,1967年10月出生,拥有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学专业博士学位,是正高级经济师,在金融领域经验丰富,曾在建行系统深耕多年。自2005年加入成都银行出任党委委员、行长,到2018年起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晖深度参与并主导了成都银行长达20年的发展历程。

在王晖的带领下,成都银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8年1月,成都银行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实现了从地方银行到上市金融机构的关键跨越。截至2024年末,成都银行资产总额、存款总额、贷款总额分别攀升至12500亿元、8800亿元、7400亿元,相较于上市前,规模分别增长了2.8倍、2.8倍和5倍,并且连续四年实现千亿级增长,成长性在行业内一骑绝尘。在经营质量方面,其表现同样亮眼,2024年不良贷款率仅为0.66%,连续两年在A股上市银行中处于最优水平;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7.81%,连续五年领跑A股银行板块。资本市场对成都银行也给予了高度认可,总市值较上市当年翻了一番,市净率连续两年位居A股上市银行前二。

王晖提出的一系列经营理念与战略举措,成为成都银行高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例如,“稳定存款立行、高效资产立行” 的经营方略,为成都银行构建了差异化的负债端优势;“适中风险文化”“早警早解” 风控理念,以及 “精准营销-精钻行研-精准贷后” 立体风控模式,为资产质量的持续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精细化、数字化、大零售” 三大转型战略,更是促使全行人均创利达到163万元,跻身上市城商行头部梯队。成都银行在王晖的带领下,逐步构建起特质鲜明、风控稳健、管理精益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从一家区域银行成长为在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上市城商行。

黄建军的 “金融履历拼图”

新任成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提名人选黄建军,1975年11月出生,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是正高级经济师。他的职业生涯与成都银行紧密相连,堪称从成都银行体系成长起来的 “老兵”。早期,黄建军从成都银行的前身成都市商业银行基层岗位起步,历任办公室秘书科科长、办公室副主任兼目标督查办公室主任、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公司业务部总经理、中小企业部总经理等职,之后又晋升为成都银行高新支行行长,公司业务部总经理,西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以及成都银行行长助理、党委委员、副行长等职务,期间还挂职广东省佛山市金融局副局长,积累了丰富的政府与银行双重工作经验。

2020年6月,黄建军离开成都银行,出任成都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并于2022年8月升任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在成都农商银行任职期间,他同样成绩斐然。在他的领导下,成都农商银行资产规模从最初的5000亿元出头,一路增长至2025年6月末的超过9800亿元,距离万亿级农商行仅一步之遥。2024年,成都农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83.50亿元、净利润64.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86%、11.46%。截至 2024年末,总资产达到9142.63亿元,同比增长9.72%;不良贷款率降至1.02%,资产质量达到近9年最优水平。2025年上半年,成都农商银行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95.37亿元,同比增长8.45%;实现归母净利润42.31亿元,同比增长7.63%。2025年7月,成都农商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 “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 榜单中位列第194位,并成功跻身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位居第383位。黄建军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开创了成都农商银行股权调整后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人事变动背后的战略深意

成都银行与成都农商银行,均为成都市国资委实控体系下的重要金融机构。此次两家总资产合计超两万亿元的银行 “掌门人” 对调,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从区域金融发展布局来看,成都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城市,正积极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整合区域金融资源、提升金融机构竞争力、完善地方金融治理,成为关键问题。通过主要领导的轮换,两家银行能够实现资源互补、管理优势互补和文化互补,产生组织优化的共振效应。王晖在成都银行积累的上市银行运作经验、精细化管理模式以及创新发展思路,有望为成都农商银行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其在深化改革、提升市场竞争力以及推进上市进程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而黄建军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跨机构管理能力以及在成都农商银行任职期间积累的农村金融、普惠金融发展经验,也将为成都银行在拓展多元化业务、深化区域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等方面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从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角度出发,此次人事调整体现了成都在落实金融强国战略、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 方面的积极探索。成都银行和成都农商银行在服务区域发展、支持实体经济、服务 “三农” 和小微企业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新的领导班子将带着不同的经验和理念,更好地践行金融工作的使命担当,推动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新征程的机遇与挑战

对于王晖和黄建军而言,履新意味着新的使命与挑战。

王晖在成都农商银行,面临着将成都银行的成功经验与成都农商银行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课题。成都农商银行作为服务 “三农” 和小微企业的重要金融力量,具有独特的业务特点和市场定位。王晖需要深入了解成都农商银行的业务模式、企业文化和市场环境,充分发挥自身在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和上市运作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成都农商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经营效益、加快上市步伐,在农村金融和普惠金融领域持续深耕,打造具有更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农商行品牌。

黄建军回归成都银行,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尽管成都银行在王晖的领导下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仍需不断创新和突破。黄建军需要在传承王晖时代经营理念和战略举措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和思路。例如,在成渝地区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挖掘新的增长动能,突破连续四年千亿级扩张后的增长瓶颈;如何在数字化转型和大零售战略方面实现差异化竞争,提升客户体验和市场份额;如何加强与成都农商银行等本地金融机构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区域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

此次成都两大银行 “掌门人” 的换防,是成都地方金融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它不仅承载着两家银行未来发展的新希望,也将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金融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成都银行和成都农商银行有望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书写成都金融发展的新篇章。而市场也正拭目以待,关注着这两位金融 “老将” 在新岗位上如何破局前行,为成都金融市场带来新的变革与机遇。

2025年7月,成都农商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位列第194位,并成功跻身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位居第383位。

成都银行.png

2025年8月17日,成都银行与成都农商银行同步发布的人事任免公告,引发金融市场高度关注。根据中共成都市委决定,黄建军担任成都银行党委委员、书记,并被提名为董事长人选;王晖则任职成都农商银行党委委员、书记,同样获提名为董事长人选。与此同时,王晖卸任成都银行党委委员、书记及董事长职务;黄建军不再担任成都农商银行党委委员、书记及董事长。这一突如其来的人事变动,引发了各界对背后深意的诸多揣测与思考。

王晖的 “成都银行印记”

王晖,1967年10月出生,拥有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学专业博士学位,是正高级经济师,在金融领域经验丰富,曾在建行系统深耕多年。自2005年加入成都银行出任党委委员、行长,到2018年起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晖深度参与并主导了成都银行长达20年的发展历程。

在王晖的带领下,成都银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8年1月,成都银行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实现了从地方银行到上市金融机构的关键跨越。截至2024年末,成都银行资产总额、存款总额、贷款总额分别攀升至12500亿元、8800亿元、7400亿元,相较于上市前,规模分别增长了2.8倍、2.8倍和5倍,并且连续四年实现千亿级增长,成长性在行业内一骑绝尘。在经营质量方面,其表现同样亮眼,2024年不良贷款率仅为0.66%,连续两年在A股上市银行中处于最优水平;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7.81%,连续五年领跑A股银行板块。资本市场对成都银行也给予了高度认可,总市值较上市当年翻了一番,市净率连续两年位居A股上市银行前二。

王晖提出的一系列经营理念与战略举措,成为成都银行高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例如,“稳定存款立行、高效资产立行” 的经营方略,为成都银行构建了差异化的负债端优势;“适中风险文化”“早警早解” 风控理念,以及 “精准营销-精钻行研-精准贷后” 立体风控模式,为资产质量的持续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精细化、数字化、大零售” 三大转型战略,更是促使全行人均创利达到163万元,跻身上市城商行头部梯队。成都银行在王晖的带领下,逐步构建起特质鲜明、风控稳健、管理精益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从一家区域银行成长为在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上市城商行。

黄建军的 “金融履历拼图”

新任成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提名人选黄建军,1975年11月出生,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是正高级经济师。他的职业生涯与成都银行紧密相连,堪称从成都银行体系成长起来的 “老兵”。早期,黄建军从成都银行的前身成都市商业银行基层岗位起步,历任办公室秘书科科长、办公室副主任兼目标督查办公室主任、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公司业务部总经理、中小企业部总经理等职,之后又晋升为成都银行高新支行行长,公司业务部总经理,西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以及成都银行行长助理、党委委员、副行长等职务,期间还挂职广东省佛山市金融局副局长,积累了丰富的政府与银行双重工作经验。

2020年6月,黄建军离开成都银行,出任成都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并于2022年8月升任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在成都农商银行任职期间,他同样成绩斐然。在他的领导下,成都农商银行资产规模从最初的5000亿元出头,一路增长至2025年6月末的超过9800亿元,距离万亿级农商行仅一步之遥。2024年,成都农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83.50亿元、净利润64.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86%、11.46%。截至 2024年末,总资产达到9142.63亿元,同比增长9.72%;不良贷款率降至1.02%,资产质量达到近9年最优水平。2025年上半年,成都农商银行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95.37亿元,同比增长8.45%;实现归母净利润42.31亿元,同比增长7.63%。2025年7月,成都农商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 “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 榜单中位列第194位,并成功跻身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位居第383位。黄建军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开创了成都农商银行股权调整后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人事变动背后的战略深意

成都银行与成都农商银行,均为成都市国资委实控体系下的重要金融机构。此次两家总资产合计超两万亿元的银行 “掌门人” 对调,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从区域金融发展布局来看,成都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城市,正积极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整合区域金融资源、提升金融机构竞争力、完善地方金融治理,成为关键问题。通过主要领导的轮换,两家银行能够实现资源互补、管理优势互补和文化互补,产生组织优化的共振效应。王晖在成都银行积累的上市银行运作经验、精细化管理模式以及创新发展思路,有望为成都农商银行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其在深化改革、提升市场竞争力以及推进上市进程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而黄建军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跨机构管理能力以及在成都农商银行任职期间积累的农村金融、普惠金融发展经验,也将为成都银行在拓展多元化业务、深化区域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等方面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从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角度出发,此次人事调整体现了成都在落实金融强国战略、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 方面的积极探索。成都银行和成都农商银行在服务区域发展、支持实体经济、服务 “三农” 和小微企业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新的领导班子将带着不同的经验和理念,更好地践行金融工作的使命担当,推动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新征程的机遇与挑战

对于王晖和黄建军而言,履新意味着新的使命与挑战。

王晖在成都农商银行,面临着将成都银行的成功经验与成都农商银行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课题。成都农商银行作为服务 “三农” 和小微企业的重要金融力量,具有独特的业务特点和市场定位。王晖需要深入了解成都农商银行的业务模式、企业文化和市场环境,充分发挥自身在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和上市运作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成都农商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经营效益、加快上市步伐,在农村金融和普惠金融领域持续深耕,打造具有更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农商行品牌。

黄建军回归成都银行,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尽管成都银行在王晖的领导下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仍需不断创新和突破。黄建军需要在传承王晖时代经营理念和战略举措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和思路。例如,在成渝地区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挖掘新的增长动能,突破连续四年千亿级扩张后的增长瓶颈;如何在数字化转型和大零售战略方面实现差异化竞争,提升客户体验和市场份额;如何加强与成都农商银行等本地金融机构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区域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

此次成都两大银行 “掌门人” 的换防,是成都地方金融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它不仅承载着两家银行未来发展的新希望,也将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金融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成都银行和成都农商银行有望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书写成都金融发展的新篇章。而市场也正拭目以待,关注着这两位金融 “老将” 在新岗位上如何破局前行,为成都金融市场带来新的变革与机遇。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