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勇跑路,贾波兼任董事长与总经理,华泰柏瑞基金权益溃败

市场资讯

2周前

韩勇卸任的节点,恰好与公司主动权益产品的集体溃败形成“巧合”:华泰柏瑞远见智选混合A/C成立以来亏损超60%,光伏ETF联接A/C、质量领先混合A/C等多只产品亏损超40%,同类排名长期垫底。

来源:识财解道

今年年初,执掌华泰柏瑞13年、推动公司管理规模从不足千亿跃升至超6000亿元的“功臣”总经理韩勇,突然因“工作调整”卸任,董事长贾波旋即代行总经理职务。

然而,在公司“指数基金神话”的光环下,主动权益基金却沦为“弃子”——多只产品成立以来亏损超40%,甚至逼近60%,有基民吐槽,即便大盘站上5000点,“回本难”的吐槽仍刷屏基金论坛。

此外,今年2月的“净值偏差”事件,成为基民信任崩塌的导火索。华泰柏瑞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联接A因大额申购,净值涨幅与估算值偏差超4%,被基民质疑“偷吃”。公司辩称“规模过小(3700万元),净申购摊薄收益”,但这一解释难以平息怒火,部分投资者甚至联合发起举报,要求监管介入调查。

从高管更迭的“新老交替”,到主动投研的“信任危机”,华泰柏瑞正陷入“被动强、主动弱”的结构性困局,贾波的一把抓能否扭转权益业务颓势?基民的举报与质疑,更将这家头部公募推向舆论风口。

“换帅”背后:韩勇卸任的“巧合”与主动权益的常年溃败

5月9日,华泰柏瑞发布总经理变更公告,韩勇因“工作调整”离任,由董事长贾波代行总经理职责。作为公司“元老级”人物,韩勇自2012年掌舵以来,一手将华泰柏瑞的管理规模从不足千亿推至超6000亿元,指数基金是绝对主力——旗下沪深300ETF管理规模超千亿,贡献了公司近半数管理费收入。

但在“指数基金神话”的光鲜背后,主动权益业务早已积弊深重。

韩勇卸任的节点,恰好与公司主动权益产品的集体溃败形成“巧合”:华泰柏瑞远见智选混合A/C成立以来亏损超60%,光伏ETF联接A/C、质量领先混合A/C等多只产品亏损超40%,同类排名长期垫底。

有业内人士质疑,韩勇在任后期对主动权益业务的“战略性忽视”,是导致如今困局的重要原因——资源倾斜长期偏向指数业务,主动投研团队缺乏激励与支持,人才流失与投研能力退化形成恶性循环。

“指数基金能快速做大规模、赚管理费,但主动权益需要长期投入,韩勇显然更愿意‘走捷径’。”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募行业分析师直言。

更值得注意的是,量化投资掌门人田汉卿的“退休”,进一步加剧了投研团队的动荡。

4月29日,田汉卿离任旗下10只量化基金并卸任副总经理,这位华泰柏瑞量化体系的奠基人退场后,多只核心产品由盛豪、笪篁等“中生代”基金经理共管。但市场对量化团队的“接棒能力”存疑——田汉卿时期的超额收益能否延续,仍是未知数。

多只权益基金产品亏超40%,基民吐槽5000点回本成奢望

天天基金网中的关于,华泰柏瑞质量领先混合A(010608)的讨论区,基民的吐槽扎眼又刺耳:“大盘五千点也回不了本,这基深套五年亏损过半”“高位接盘,涨一天跌三天,回本是痴人说梦”。

而这并非个例,截至8月13日,华泰柏瑞多只主动权益基金,成立以来亏损幅度普遍在40%-60%区间:华夏柏瑞远见智选混合 C(012749):成立以来亏损 -62.49%。华夏柏瑞远见智选混合 A(012748):成立以来亏损 -61.88%。华夏柏瑞光伏 ETF 联接 C(012680):成立以来亏损 -53.78%。

华夏柏瑞光伏 ETF 联接 A(012679):成立以来亏损 -53.60%。华夏柏瑞优毅智选一年持有期混合 C(014132):成立以来亏损 -50.80%。

华夏柏瑞质量领先混合 C(010609):成立以来亏损 -49.96%。华夏柏瑞优毅智选一年持有期混合 A(014131):成立以来亏损 -49.41%。华夏柏瑞质量领先混合 A(010608):成立以来亏损 -48.10%。

基民的愤怒并非空穴来风。“拿着基民的钱‘乱炒股’,亏了算基民的,管理费却照收不误。”一位基民在论坛上直言,该基金成立以来亏损超18亿元,但管理费收入仍达0.97亿元,“这不是‘韭菜收割机’是什么?”

更令基民难以接受的是,即便市场环境转暖(大盘站稳5000点),这些深度亏损的基金仍看不到回本希望。以质量领先混合A为例,若要从0.5190元的净值回本,需上涨超92%——在当前市场风格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初冲着‘头部公募’的招牌买的,现在才发现主动权益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位持有该基金超3年的基民无奈表示。

信任危机与重塑难题:举报风波后,贾波如何“救火”?

2月的“净值偏差”事件,成为基民信任崩塌的导火索。华泰柏瑞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联接A因大额申购,净值涨幅与估算值偏差超4%,被基民质疑“偷吃”。公司辩称“规模过小(3700万元),净申购摊薄收益”,但这一解释难以平息怒火,部分投资者甚至联合发起举报,要求监管介入调查。

这场风波暴露出华泰柏瑞在主动权益业务上的多重短板:投研能力不足,导致持仓逻辑混乱;风控机制缺失,大额申购对小基金的冲击缺乏预判;沟通机制失灵,面对基民质疑时的解释苍白无力。

如今,贾波“一肩挑”董事长与代总经理职务,能否成为主动权益业务的“救火队长”?从其履历看,贾波长期深耕渠道与经纪业务,2016年加入华泰柏瑞后主要负责公司治理与战略规划,在主动投研领域的经验并不算深厚。

摆在贾波面前的挑战极为艰巨:

一方面,要应对指数基金“费率下行”的压力——2024年公司将沪深300ETF管理费从0.5%降至0.15%,直接导致该产品管理费收入减少约7亿元;

另一方面,更要重塑主动投研团队的公信力。但主动权益业务的“补课”绝非朝夕之功:投研人才的招聘与培养需要时间,投研体系的搭建需要资源倾斜,而基民的信任重建,更是一个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

从行业层面看,华泰柏瑞的困境并非个例。2025年以来,已有77家基金公司发生高管变动,中小机构占比近七成,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

但华泰柏瑞作为头部公募,却在主动权益领域暴露出如此严重的“偏科”问题,更折射出公募行业“重被动、轻主动”的结构性矛盾——过度依赖指数基金的规模效应,最终可能在主动管理的“质量考场”上折戟。

责任编辑:何俊熹

韩勇卸任的节点,恰好与公司主动权益产品的集体溃败形成“巧合”:华泰柏瑞远见智选混合A/C成立以来亏损超60%,光伏ETF联接A/C、质量领先混合A/C等多只产品亏损超40%,同类排名长期垫底。

来源:识财解道

今年年初,执掌华泰柏瑞13年、推动公司管理规模从不足千亿跃升至超6000亿元的“功臣”总经理韩勇,突然因“工作调整”卸任,董事长贾波旋即代行总经理职务。

然而,在公司“指数基金神话”的光环下,主动权益基金却沦为“弃子”——多只产品成立以来亏损超40%,甚至逼近60%,有基民吐槽,即便大盘站上5000点,“回本难”的吐槽仍刷屏基金论坛。

此外,今年2月的“净值偏差”事件,成为基民信任崩塌的导火索。华泰柏瑞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联接A因大额申购,净值涨幅与估算值偏差超4%,被基民质疑“偷吃”。公司辩称“规模过小(3700万元),净申购摊薄收益”,但这一解释难以平息怒火,部分投资者甚至联合发起举报,要求监管介入调查。

从高管更迭的“新老交替”,到主动投研的“信任危机”,华泰柏瑞正陷入“被动强、主动弱”的结构性困局,贾波的一把抓能否扭转权益业务颓势?基民的举报与质疑,更将这家头部公募推向舆论风口。

“换帅”背后:韩勇卸任的“巧合”与主动权益的常年溃败

5月9日,华泰柏瑞发布总经理变更公告,韩勇因“工作调整”离任,由董事长贾波代行总经理职责。作为公司“元老级”人物,韩勇自2012年掌舵以来,一手将华泰柏瑞的管理规模从不足千亿推至超6000亿元,指数基金是绝对主力——旗下沪深300ETF管理规模超千亿,贡献了公司近半数管理费收入。

但在“指数基金神话”的光鲜背后,主动权益业务早已积弊深重。

韩勇卸任的节点,恰好与公司主动权益产品的集体溃败形成“巧合”:华泰柏瑞远见智选混合A/C成立以来亏损超60%,光伏ETF联接A/C、质量领先混合A/C等多只产品亏损超40%,同类排名长期垫底。

有业内人士质疑,韩勇在任后期对主动权益业务的“战略性忽视”,是导致如今困局的重要原因——资源倾斜长期偏向指数业务,主动投研团队缺乏激励与支持,人才流失与投研能力退化形成恶性循环。

“指数基金能快速做大规模、赚管理费,但主动权益需要长期投入,韩勇显然更愿意‘走捷径’。”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募行业分析师直言。

更值得注意的是,量化投资掌门人田汉卿的“退休”,进一步加剧了投研团队的动荡。

4月29日,田汉卿离任旗下10只量化基金并卸任副总经理,这位华泰柏瑞量化体系的奠基人退场后,多只核心产品由盛豪、笪篁等“中生代”基金经理共管。但市场对量化团队的“接棒能力”存疑——田汉卿时期的超额收益能否延续,仍是未知数。

多只权益基金产品亏超40%,基民吐槽5000点回本成奢望

天天基金网中的关于,华泰柏瑞质量领先混合A(010608)的讨论区,基民的吐槽扎眼又刺耳:“大盘五千点也回不了本,这基深套五年亏损过半”“高位接盘,涨一天跌三天,回本是痴人说梦”。

而这并非个例,截至8月13日,华泰柏瑞多只主动权益基金,成立以来亏损幅度普遍在40%-60%区间:华夏柏瑞远见智选混合 C(012749):成立以来亏损 -62.49%。华夏柏瑞远见智选混合 A(012748):成立以来亏损 -61.88%。华夏柏瑞光伏 ETF 联接 C(012680):成立以来亏损 -53.78%。

华夏柏瑞光伏 ETF 联接 A(012679):成立以来亏损 -53.60%。华夏柏瑞优毅智选一年持有期混合 C(014132):成立以来亏损 -50.80%。

华夏柏瑞质量领先混合 C(010609):成立以来亏损 -49.96%。华夏柏瑞优毅智选一年持有期混合 A(014131):成立以来亏损 -49.41%。华夏柏瑞质量领先混合 A(010608):成立以来亏损 -48.10%。

基民的愤怒并非空穴来风。“拿着基民的钱‘乱炒股’,亏了算基民的,管理费却照收不误。”一位基民在论坛上直言,该基金成立以来亏损超18亿元,但管理费收入仍达0.97亿元,“这不是‘韭菜收割机’是什么?”

更令基民难以接受的是,即便市场环境转暖(大盘站稳5000点),这些深度亏损的基金仍看不到回本希望。以质量领先混合A为例,若要从0.5190元的净值回本,需上涨超92%——在当前市场风格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初冲着‘头部公募’的招牌买的,现在才发现主动权益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位持有该基金超3年的基民无奈表示。

信任危机与重塑难题:举报风波后,贾波如何“救火”?

2月的“净值偏差”事件,成为基民信任崩塌的导火索。华泰柏瑞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联接A因大额申购,净值涨幅与估算值偏差超4%,被基民质疑“偷吃”。公司辩称“规模过小(3700万元),净申购摊薄收益”,但这一解释难以平息怒火,部分投资者甚至联合发起举报,要求监管介入调查。

这场风波暴露出华泰柏瑞在主动权益业务上的多重短板:投研能力不足,导致持仓逻辑混乱;风控机制缺失,大额申购对小基金的冲击缺乏预判;沟通机制失灵,面对基民质疑时的解释苍白无力。

如今,贾波“一肩挑”董事长与代总经理职务,能否成为主动权益业务的“救火队长”?从其履历看,贾波长期深耕渠道与经纪业务,2016年加入华泰柏瑞后主要负责公司治理与战略规划,在主动投研领域的经验并不算深厚。

摆在贾波面前的挑战极为艰巨:

一方面,要应对指数基金“费率下行”的压力——2024年公司将沪深300ETF管理费从0.5%降至0.15%,直接导致该产品管理费收入减少约7亿元;

另一方面,更要重塑主动投研团队的公信力。但主动权益业务的“补课”绝非朝夕之功:投研人才的招聘与培养需要时间,投研体系的搭建需要资源倾斜,而基民的信任重建,更是一个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

从行业层面看,华泰柏瑞的困境并非个例。2025年以来,已有77家基金公司发生高管变动,中小机构占比近七成,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

但华泰柏瑞作为头部公募,却在主动权益领域暴露出如此严重的“偏科”问题,更折射出公募行业“重被动、轻主动”的结构性矛盾——过度依赖指数基金的规模效应,最终可能在主动管理的“质量考场”上折戟。

责任编辑:何俊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