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路资本集结驰援
根据公告披露的名单,16家财务投资人阵容颇为多元:既有银河资产、对外经贸信托等“国字号”金融机构,也有宁波泓庭投资、北京博雅春芽等民营资本,甚至包括虞仲灿等自然人投资者。
这些主体之间明确“不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显示本次引战分散股权的设计意图。还有一家意向投资人尚未完成签约程序,为重整留有余地。
协议签署只是重整的必要环节,投资款将专项用于支付重整费用、偿还债务及保障日常经营。若重整最终成功,这笔资金将帮助*ST金刚摆脱财务泥潭。
在签约前不到两个月,信达投资已向公司投放1亿元共益债借款,年利率不超过8%。这笔资金被指定用于保障公司新增境外异质结电池订单的交付能力。
时间回溯至6月10日,*ST金刚重整棋局落下关键一子。公司宣布确定控股股东欧昊集团为产业投资人,并签署具有约束力的重整投资协议。
根据协议,欧昊集团将以每股4.96元的价格——该价格仅为签约前6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一半——出资2.68亿至4.02亿元,受让公司转增的5400万至8100万股股份。交易完成后,欧昊系持股比例将维持在20%-25%之间,控股权得以强化。
这已是欧昊集团近年第三次出手挽救上市公司。2023年,其曾豁免*ST金刚3.36亿元债务,后又两度尝试通过定增输血。截至2024年末,*ST金刚对欧昊的借款余额仍达3.91亿元。
财务黑洞触目惊心
重整的紧迫性源自*ST金刚触目惊心的财务数据。
*ST金刚前身为金刚玻璃,成立于1994年,曾是国内玻璃深加工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于2010年登陆深交所上市。2021年,广东欧昊集团成为其控股股东,正式跨入光伏赛道,专注于异质结电池技术研发。
然而转型四年来,公司非但未能盈利,反而陷入亏损泥潭。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3.62亿元,同比降幅达34.3%。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仅1.24亿元,同比暴跌78.69%;净亏损扩大至7.95亿元,净资产为-7.95亿元。
到2025年一季度末,情况进一步恶化:公司营收仅为7307万元,净利润亏损1.26亿元,同比下滑50.1%;总资产27.11亿元,负债总额攀升至36.3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34.08%,净资产缺口扩大到-9.21亿元。
存货跌价计提比例高达68.43%,显示产品面临严峻的跌价压力。流动比率仅0.1,速动比率0.08,意味着短期偿债能力几近枯竭。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4月末因“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值”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不过,深陷财务泥潭的*ST金刚,手中仍握有技术筹码。公司采用N型技术路线,量产的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组件功率最高突破730W+。
今年6月,公司下属香港金刚与南亚客户签订194MW异质结电池片销售合同,预计金额将超过2024年总营收的50%。加之1-5月与南非、德国等客户达成的合作,海外市场成为维系经营的生命线。
为保障订单交付,7月底获得的1亿元共益债借款显得尤为关键。该资金明确用于“提升现有产能利用率,确保新增优质境外异质结电池片订单交付”。在产能过剩的光伏行业,海外高价订单是少数能维持毛利的业务。
重整退市倒计时不足五个月
根据欧昊集团签署的重整协议,各方需全力推动重整计划在2025年12月31日前执行完毕。留给*ST金刚的时间不足五个月。
酒泉中院出具的预重整批复仅是起点,后续重整程序需经法院逐级报送至最高人民法院审查。若法院正式受理重整,深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交易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法律层面的风险同样严峻。重整成功取决于公司能否获得外部支持、改善经营、优化债务结构等多重因素。若重整成功,公司资不抵债局面将改善;若失败,2025年报披露后大概率退市。
光伏产业的周期轮回从未停止。当16家财务投资人的资金陆续到位,这家曾押注异质结技术的光伏企业,能否跑赢退市倒计时的秒针?时间将会给出最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