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盯化验单的“正常”!需不需要降脂,关键要看这些

医学论坛网

6天前

化验单上提供的参考范围是针对ASCVD风险为低危的人群的,但某些高风险个体,如糖尿病患者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需要将胆固醇水平控制在比一般参考范围更低的水平。

当人们收到血脂检测结果时,看到各项血脂指标均处于“正常”参考范围内,往往会感到如释重负,认为自己在血脂管理方面无需过多担忧。然而,当医生建议即使这些指标在“正常”参考范围的情况下也需要服用降脂药物时,这种建议往往会引起患者的困惑和不解。毕竟,“正常”参考范围内的血脂指标似乎意味着身体处于健康状态,那么为何还需要额外的药物干预呢?这种矛盾的建议背后,其实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心血管健康评估逻辑。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血脂的“正常”参考范围以及这些指标背后所代表的健康意义。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血脂的正常范围以及为何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指标“正常”,仍需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

郭远林教授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心血管代谢中心副主任

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心胸心血管麻醉学会基层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CDQI 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秘书长

亚洲心脏学会(AHS)心血管预防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委员

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银屑病专委会常务委员银屑病共病学组副组长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委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第三届心脏与血管专委会委员

血脂的正常范围应该是多少呢?

血脂是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这些物质对身体是必需的,但过多的脂类物质在血液中沉积,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所以,血脂过高需要进行干预。

对于没有ASCVD病史且ASCVD风险为低危的人群,理想的血脂水平应该达到以下标准,以促进心血管健康并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表1)。

表1 中国 ASCVD 一级预防低危人群(非糖尿病患者)主要血脂指标 的参考标准(mmol/L)

为什么有些人需要

更严格的降脂标准?

虽然常规的血脂化验指标在正常范围内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不同个体的安全胆固醇水平可能存在差异。也就是说,决定是否需要服用降脂药物不能仅仅依据化验单上的数值,而应综合考虑个人的具体情况。化验单上提供的参考范围是针对ASCVD风险为低危的人群的,但某些高风险个体,如糖尿病患者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需要将胆固醇水平控制在比一般参考范围更低的水平。

假设甲、乙两人的LDL-C都是2.7 mmol/L,都在正常范围内。

甲:年轻,不吸烟,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风险低,甲就无需降脂治疗。

乙:患有冠心病,就需要降脂治疗。

因此,是否需要吃降脂药,不能仅仅看血脂指标,关键还要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系数。该如何判定呢?

(一)高危人群的直接认定

以下几类人群由于其特定的健康状况,可以直接被认定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 糖尿病患者(年龄≥40岁):糖尿病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C≥4.9mmol/L或TC≥7.2mmol/L):长期高胆固醇水平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3/4期):常伴有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显著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二)10年风险评估

对于不符合直接高危条件的个体,建议进行10年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ASCVD风险评估:根据LDL-C或TC水平、高血压以及吸烟、低HDL-C和年龄等因素,将风险分为低危(<5%)、中危(5%~9%)和高危(≥10%),见表2。简单来说,10年ASCVD风险评估就像一个“健康风险计算器”,它综合了多个关键因素来预测一个人在未来10年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可能性。例如,如果你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同时又有高血压或吸烟习惯,那么你的风险就会增加。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逐渐上升。通过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你的整体风险水平,从而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更积极的预防措施,比如服用降脂药物。

表2 10年ASCVD发病风险评估

【注】“危险因素(个)”指“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烟,HDL-C<1.04 mmol/L”这3个危险因素

由此可见,ASCVD风险评估是有一套全面且细致的流程,需要经专业医师进行评估,综合考虑个体的多种健康指标和生活方式因素,从而采用更精准的治疗措施。所以,即便LDL-C看似正常,医生可能基于患者的整体风险状况推荐降脂药物治疗,尤其是对高风险个体,以最大化地预防心血管疾病。

LDL-C应该降到多少?

对于LDL-C水平超出与其ASCVD风险等级相对应的目标值的个体,采取降脂治疗是必要的。那么,LDL-C应该降到多少呢?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需要不同的调脂目标(表3,适用于非糖尿病人群),以确保治疗的个性化和有效性。LDL-C的目标值并不是“一刀切”的,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来决定的。比如,如果你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很高(比如已经发生过心脏病发作或中风),那么你的LDL-C目标值就会定得更低,通常需要降到至少1.8甚至1.4 mmol/L以下。而对于风险较低的人群,目标值可能会稍微宽松一些。这是因为高风险人群需要更严格的血脂控制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而低风险人群可能不需要这么严格的控制。

表3 LDL-C管理目标值

结语

简言之,即便血脂检测结果显示正常,个体可能仍需进行降脂治疗。对于ASCVD高风险群体,血脂水平处于化验单上的“正常”参考范围不足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仅仅依赖血脂水平处于化验单上的“正常”参考范围是远远不够的。这些高风险个体往往需要更为积极的干预措施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降脂治疗有助于降低心脏疾病和中风的风险,同时促进整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了解个人的血脂水平,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遵从医生指导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保护心脏和血管健康至关重要。这不仅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步骤,更是维护长期健康的重要保障。

血脂管理只是众多重要环节中的一个,但它却是守护心血管健康的关键防线。通过科学的血脂管理,我们不仅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能为个人的整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不仅关乎个体的健康,更关乎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让我们共同努力,从血脂管理做起,为健康未来筑牢根基,守护每一个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参考文献

[1]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J].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3): 237-259.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心脏专业委员会, 等.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0, 48(12): 1000-1021.

作者:郭远林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代谢中心副主任

化验单上提供的参考范围是针对ASCVD风险为低危的人群的,但某些高风险个体,如糖尿病患者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需要将胆固醇水平控制在比一般参考范围更低的水平。

当人们收到血脂检测结果时,看到各项血脂指标均处于“正常”参考范围内,往往会感到如释重负,认为自己在血脂管理方面无需过多担忧。然而,当医生建议即使这些指标在“正常”参考范围的情况下也需要服用降脂药物时,这种建议往往会引起患者的困惑和不解。毕竟,“正常”参考范围内的血脂指标似乎意味着身体处于健康状态,那么为何还需要额外的药物干预呢?这种矛盾的建议背后,其实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心血管健康评估逻辑。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血脂的“正常”参考范围以及这些指标背后所代表的健康意义。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血脂的正常范围以及为何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指标“正常”,仍需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

郭远林教授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心血管代谢中心副主任

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心胸心血管麻醉学会基层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CDQI 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秘书长

亚洲心脏学会(AHS)心血管预防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委员

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银屑病专委会常务委员银屑病共病学组副组长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委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第三届心脏与血管专委会委员

血脂的正常范围应该是多少呢?

血脂是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这些物质对身体是必需的,但过多的脂类物质在血液中沉积,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所以,血脂过高需要进行干预。

对于没有ASCVD病史且ASCVD风险为低危的人群,理想的血脂水平应该达到以下标准,以促进心血管健康并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表1)。

表1 中国 ASCVD 一级预防低危人群(非糖尿病患者)主要血脂指标 的参考标准(mmol/L)

为什么有些人需要

更严格的降脂标准?

虽然常规的血脂化验指标在正常范围内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不同个体的安全胆固醇水平可能存在差异。也就是说,决定是否需要服用降脂药物不能仅仅依据化验单上的数值,而应综合考虑个人的具体情况。化验单上提供的参考范围是针对ASCVD风险为低危的人群的,但某些高风险个体,如糖尿病患者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需要将胆固醇水平控制在比一般参考范围更低的水平。

假设甲、乙两人的LDL-C都是2.7 mmol/L,都在正常范围内。

甲:年轻,不吸烟,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风险低,甲就无需降脂治疗。

乙:患有冠心病,就需要降脂治疗。

因此,是否需要吃降脂药,不能仅仅看血脂指标,关键还要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系数。该如何判定呢?

(一)高危人群的直接认定

以下几类人群由于其特定的健康状况,可以直接被认定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 糖尿病患者(年龄≥40岁):糖尿病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C≥4.9mmol/L或TC≥7.2mmol/L):长期高胆固醇水平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3/4期):常伴有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显著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二)10年风险评估

对于不符合直接高危条件的个体,建议进行10年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ASCVD风险评估:根据LDL-C或TC水平、高血压以及吸烟、低HDL-C和年龄等因素,将风险分为低危(<5%)、中危(5%~9%)和高危(≥10%),见表2。简单来说,10年ASCVD风险评估就像一个“健康风险计算器”,它综合了多个关键因素来预测一个人在未来10年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可能性。例如,如果你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同时又有高血压或吸烟习惯,那么你的风险就会增加。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逐渐上升。通过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你的整体风险水平,从而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更积极的预防措施,比如服用降脂药物。

表2 10年ASCVD发病风险评估

【注】“危险因素(个)”指“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烟,HDL-C<1.04 mmol/L”这3个危险因素

由此可见,ASCVD风险评估是有一套全面且细致的流程,需要经专业医师进行评估,综合考虑个体的多种健康指标和生活方式因素,从而采用更精准的治疗措施。所以,即便LDL-C看似正常,医生可能基于患者的整体风险状况推荐降脂药物治疗,尤其是对高风险个体,以最大化地预防心血管疾病。

LDL-C应该降到多少?

对于LDL-C水平超出与其ASCVD风险等级相对应的目标值的个体,采取降脂治疗是必要的。那么,LDL-C应该降到多少呢?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需要不同的调脂目标(表3,适用于非糖尿病人群),以确保治疗的个性化和有效性。LDL-C的目标值并不是“一刀切”的,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来决定的。比如,如果你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很高(比如已经发生过心脏病发作或中风),那么你的LDL-C目标值就会定得更低,通常需要降到至少1.8甚至1.4 mmol/L以下。而对于风险较低的人群,目标值可能会稍微宽松一些。这是因为高风险人群需要更严格的血脂控制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而低风险人群可能不需要这么严格的控制。

表3 LDL-C管理目标值

结语

简言之,即便血脂检测结果显示正常,个体可能仍需进行降脂治疗。对于ASCVD高风险群体,血脂水平处于化验单上的“正常”参考范围不足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仅仅依赖血脂水平处于化验单上的“正常”参考范围是远远不够的。这些高风险个体往往需要更为积极的干预措施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降脂治疗有助于降低心脏疾病和中风的风险,同时促进整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了解个人的血脂水平,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遵从医生指导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保护心脏和血管健康至关重要。这不仅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步骤,更是维护长期健康的重要保障。

血脂管理只是众多重要环节中的一个,但它却是守护心血管健康的关键防线。通过科学的血脂管理,我们不仅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能为个人的整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不仅关乎个体的健康,更关乎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让我们共同努力,从血脂管理做起,为健康未来筑牢根基,守护每一个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参考文献

[1]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J].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3): 237-259.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心脏专业委员会, 等.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0, 48(12): 1000-1021.

作者:郭远林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代谢中心副主任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