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另一则关于融资议案的公告引发市场关注:公司董事会决定,批准向控股股东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申请新增不超过4亿元人民币的借款。此次融资将为公司战略转型提供弹药。
海南千亿国企旗下子公司
资料显示,海控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南发展”),其前身为中航三鑫,创立于1995年,于2007年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02163。是海南省国资委所属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国有上市公司,注册资本达8.45亿元。
业务方面,海南发展的主营业务涉及幕墙与内装工程、光伏玻璃以及特种玻璃深加工三大板块,并已在深圳、惠州、珠海、北京、上海、蚌埠等地设立了现代化科研生产基地,旗下拥有“三鑫”、“三鑫幕墙”、“中航特玻”、“avicglass”及“SGT”在内的多个注册商标。
作为海南省政府出资的国有独资公司旗下上市平台,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海南控股”)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高达157.28亿元,业务涵盖基础设施投资、区域开发、机场运营、清洁能源、金融服务等。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资产规模超2100亿元。
重金押注光伏赛道谋突围
在光伏业务方面,海南发展光伏业务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海控三鑫(蚌埠)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持股比例74.84%)开展,主营超白太阳能玻璃及深加工,拥有550吨和650吨两座窑炉及7条深加工线。
在传统幕墙工程面临增长压力之际,其光伏业务正被海南发展赋予更高的战略权重。2024年,公司在该领域动作频频:
在技术升级上,今年7月,其前期投资的J8丝印光伏玻璃生产线已正式投产,该产线集薄玻璃、大尺寸、打孔及丝印玻璃生产能力于一体,实现全线自动化与信息化,精准瞄准市场对双玻组件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战略合作上,2024年底,公司联手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与广东启迪科技发展投资集团,签订三方战略协议,剑指分布式光伏系统建设与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应用。此次合作旨在融合工程建设与光伏技术,探索“建材+发电”新模式。
此外,公司控股股东的能源板块也为其提供协同支撑,旗下海控能源2022年绿电供应量达7.4亿度,其中光伏发电占4亿度。莺歌海光伏项目集群建成后,将成为海南省内规模最大的集中式光伏展示区。
去年业绩同比暴降514.27%
业绩方面,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9.12亿元,同比下降6.48%;归母净利润亏损3.79亿元,同比下降514.27%;业绩大幅转亏。
受光伏玻璃市场供需失衡、价格下滑影响,海控三鑫亏损加剧,成为海南发展的主要亏损源。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亿元,同比下滑10.48%;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458.53万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2931.27万元收窄50.24%。
管理层将减亏归因于幕墙工程业务收入增长及施工管理优化、降本增效措施的落地。但资产规模收缩态势未止,报告期末总资产57.2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6.93%。
随着新任董事长的上台,其面临的核心课题,将是如何将技术投入与合作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盈利能力。公司战略重心已清晰指向新能源与新材料融合创新。海南发展2025年一季报的亏损收窄曲线,开始显露出光伏业务转型带来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