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京东连投6家机器人公司:5月跟投智元,7月领投千寻(6亿元)、逐际动力、众擎(近10亿元),再押RoboScience(2亿元)与帕西尼(10亿元),一次“买”齐了机器人的身体、小脑、触觉与模组部分。
同时,京东内部也在积极布局,其推出JoyInside 平台,免费 SDK 已让众擎、逐际、千寻、云深处、Fuzozo 芙崽等数十款机器人同步上架京东现货;千寻的 AI 分拣系统已在京东仓库试点,逐际 TRON-1 下半年开售,MagicDog Pro 四足机完成多模态测试,教育潮玩 618 售罄 3000 件。
行业初期,联合起来做生态,是消费级机器人渗透的关键一环。
以下为正文:
当京东用机械臂在仓库里分拣包裹时,没人能想到十年后,它要投资会聊天的机器狗。2025 年 7 月,京东领投 RoboScience 近 2亿元天使轮融资,且在近3个月内已经投资了6家机器人企业。
5月,京东跟投智元机器人 B+ 轮,加码具身智能;7月21日,京东领投千寻智能 Pre-A+ 轮 6 亿元,聚焦 VLA 大模型;同日,京东战略领投逐际动力,让双足机器人 TRON-1 走进高校与仓库,同时再砸近 10 亿元领投众擎机器人 A1 轮,力求把成本压到 2 万美元以下;7 月 30 日,京东天使轮押注 RoboScience 近 2 亿元,布局软硬一体智能模块; 8 月 5 日,京东 A 轮豪掷 10 亿元领投帕西尼。
不久前,京东还发布了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为机器人提供与真人对话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开放限时免费接入。目前,已经有数十家主流品牌接入,包括被外界视为“AI版Labubu”的陪伴类潮玩Fuzozo芙崽;教育领域的火火兔、噜咔博士、元萝卜、心大陆;产业领域的众擎、云深处等。
从单纯的物流自动化到布局具身智能生态,京东的机器人战略,正经历从"工具"到"伙伴"的质变。
投资版图:构建"大脑-本体-场景"全链条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京东的投资看似一拥而上,但花出去的40 亿元已经悄悄补齐了机器人赛道的“大脑、小脑、身体、手脚”甚至“皮肤”。
举例而言,智元与众擎负责“身体”,前者专注于通用具身机器人整机、关节模组、控制器、夹爪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与量产,率先跑出千台量产,后者计划把整机成本压到 2–3 万美元,目前已有三款人形机器人产品,预计未来可直接放进亚洲 1 号仓做拣选、打包、搬运;
千寻和逐际动力主攻“小脑”,前者主业包括通用人形机器人整机和VLA大模型,让 26 关节的人形机器人在写字楼里收拾桌面、投递垃圾,自研 OneTwoVLA 实现“边想边做”,适配复杂办公环境实时决策,后者把足式机器人送进坡道库区或园区巡检,同步开发配套具身智能算法,让其能替夜班保安和补货员跑楼梯、完成园区巡检;
RoboScience 则可以提供“乐高式”关节模组,让用户4周就能拼出一条场景专用产线,降低试错和备件库存;
帕西尼补上“皮肤”,用柔性触觉传感器和灵巧手让机器人能像人一样行动,且目前已在 3C、物流分拣线批量部署,商业验证最快,直接解决冷链、3C 易碎品仓的毫米级无损分拣。
此外,所有硬件都可以预装京东的JoyInside大模型,形成“场景-数据-模型-再落地”的闭环,数据实时回传训练,让京东的机器人越用越聪明、越用越便宜。
至此,京东实际形成了算法-硬件-数据三位一体的生态布局,这种垂直整合能力在国内互联网巨头中独树一帜,也势必会帮助其降低成本、迅速地将机器人整合至生产链中。
坚定看好具身智能
京东为何在机器人领域如此激进?表面看是随着京东越做越大、业务增长,供应链效率需求飙升。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其对具身智能未来的看好。
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何晓冬曾经提出,具身智能必须同时具备 "大脑 + 小脑 + IO" ,即机器人需要运动控制(小脑)、智能决策(大脑)和交互能力(IO)的三重突破。这意味着利用机器人赋能业务并不只是进行简单的劳动力替换和硬件改变,而是从决策端到运动端都要全面升级。
这种认知也推动京东的机器人投资从单纯的物流自动化转向了更广阔的消费级市场。
2025 年 618 数据显示,京东智能机器人自营销售额同比增长 3 倍,其中具身智能机器人更是暴增 17 倍,验证了市场潜力。
与美团侧重用机器人实现对于骑手的简单替代的思路不同,京东对于机器人的投资,意在构建生态标准。
通过 JoyInside 平台,京东已与十余家头部机器人品牌达成合作,类似苹果的 MFi 认证体系,这让其有机会尝试掌控行业话语权。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测算,在2030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级别,这正是京东不愿错过的赛道。
加速内修从仓库向家庭场景突破
何晓冬曾预言:"未来每家可能都会有一个人形机器人,其他形态的会更多"。为加快这一愿景的实现,京东推出 JoyInside"附身智能加速计划"面向机器人与AI硬件企业提供 SDK、盒子、API 三种免费接入方式,以降低行业门槛。
7 月 WAIC 现场,众擎的 PM01/SA01、逐际动力的 TRON-1、千寻的 Moz1 等被投整机首次集体打上“Powered by JoyInside”标识,并同步在京东 App 现货开售。
其中众擎 SA01 已接受用户“1 元起拍”,成为首批真正进入消费渠道的轻量级人形机器人。
逐际动力在官宣融资后确认,其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完成量产准备,并将于 2025 年下半年通过京东平台公开销售,同时与京东物流、零售业务展开场景验证。
这意味着,这份融资不仅能给逐际动力带来权威的销售平台和渠道,未来公司更有望与京东深度绑定,参与到京东的机器人智能化场景构造中。
千寻智能 CEO 则向证券时报证实,其 AI 自主决策系统已接入京东供应链,首批试点将用于仓储分拣以减员增效。千寻的 VLA 大模型也已率先部署在京东物流分拣中心,用于仓储分拣场景验证。更早落地的 MagicDog Pro 四足机器人,已在京东物流仓库完成语音、视觉、触觉多模态交互测试。
消费级市场,云深处的四足机器人通过 JoyAI 大模型获得情感交互能力;AI 潮玩 Fuzozo 芙崽在京东 618 首发即售罄 3000 件,跻身潮流盲盒前十。
教育场景同样亮眼。元萝卜AI下棋机器人接入JoyInside后,人均对话轮次提升 148%;心大陆机器人通过游戏化交互,将用户对话时长增加50%。这些数据印证了何晓冬的判断:当机器人走入 C 端,迭代速度会呈指数级增长。
8 月底,京东又以“全球独家战略合作伙伴”身份,携手上述品牌登陆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50 余款合作机型将在 5000 平米沉浸展区集中亮相。
尾声
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京东在 WAIC 宣布 750B 版本 JoyAI 大模型“性能比肩行业一流水平”,并同步开源 JoyAgent 智能体。
据介绍,依托京东自有的供应链场景优势,京东全新升级的JoyAI大模型,已深入零售、物流、医疗、工业等诸多领域,服务京东超百万商家,并深度应用于数百个细分业务场景。
行业初期,联合起来做生态,是消费级机器人渗透的关键一环。
- XINLIU -
原文标题 : 京东的机器人野心,为何在此时海投40亿
【摘要】近期,京东连投6家机器人公司:5月跟投智元,7月领投千寻(6亿元)、逐际动力、众擎(近10亿元),再押RoboScience(2亿元)与帕西尼(10亿元),一次“买”齐了机器人的身体、小脑、触觉与模组部分。
同时,京东内部也在积极布局,其推出JoyInside 平台,免费 SDK 已让众擎、逐际、千寻、云深处、Fuzozo 芙崽等数十款机器人同步上架京东现货;千寻的 AI 分拣系统已在京东仓库试点,逐际 TRON-1 下半年开售,MagicDog Pro 四足机完成多模态测试,教育潮玩 618 售罄 3000 件。
行业初期,联合起来做生态,是消费级机器人渗透的关键一环。
以下为正文:
当京东用机械臂在仓库里分拣包裹时,没人能想到十年后,它要投资会聊天的机器狗。2025 年 7 月,京东领投 RoboScience 近 2亿元天使轮融资,且在近3个月内已经投资了6家机器人企业。
5月,京东跟投智元机器人 B+ 轮,加码具身智能;7月21日,京东领投千寻智能 Pre-A+ 轮 6 亿元,聚焦 VLA 大模型;同日,京东战略领投逐际动力,让双足机器人 TRON-1 走进高校与仓库,同时再砸近 10 亿元领投众擎机器人 A1 轮,力求把成本压到 2 万美元以下;7 月 30 日,京东天使轮押注 RoboScience 近 2 亿元,布局软硬一体智能模块; 8 月 5 日,京东 A 轮豪掷 10 亿元领投帕西尼。
不久前,京东还发布了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为机器人提供与真人对话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开放限时免费接入。目前,已经有数十家主流品牌接入,包括被外界视为“AI版Labubu”的陪伴类潮玩Fuzozo芙崽;教育领域的火火兔、噜咔博士、元萝卜、心大陆;产业领域的众擎、云深处等。
从单纯的物流自动化到布局具身智能生态,京东的机器人战略,正经历从"工具"到"伙伴"的质变。
投资版图:构建"大脑-本体-场景"全链条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京东的投资看似一拥而上,但花出去的40 亿元已经悄悄补齐了机器人赛道的“大脑、小脑、身体、手脚”甚至“皮肤”。
举例而言,智元与众擎负责“身体”,前者专注于通用具身机器人整机、关节模组、控制器、夹爪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与量产,率先跑出千台量产,后者计划把整机成本压到 2–3 万美元,目前已有三款人形机器人产品,预计未来可直接放进亚洲 1 号仓做拣选、打包、搬运;
千寻和逐际动力主攻“小脑”,前者主业包括通用人形机器人整机和VLA大模型,让 26 关节的人形机器人在写字楼里收拾桌面、投递垃圾,自研 OneTwoVLA 实现“边想边做”,适配复杂办公环境实时决策,后者把足式机器人送进坡道库区或园区巡检,同步开发配套具身智能算法,让其能替夜班保安和补货员跑楼梯、完成园区巡检;
RoboScience 则可以提供“乐高式”关节模组,让用户4周就能拼出一条场景专用产线,降低试错和备件库存;
帕西尼补上“皮肤”,用柔性触觉传感器和灵巧手让机器人能像人一样行动,且目前已在 3C、物流分拣线批量部署,商业验证最快,直接解决冷链、3C 易碎品仓的毫米级无损分拣。
此外,所有硬件都可以预装京东的JoyInside大模型,形成“场景-数据-模型-再落地”的闭环,数据实时回传训练,让京东的机器人越用越聪明、越用越便宜。
至此,京东实际形成了算法-硬件-数据三位一体的生态布局,这种垂直整合能力在国内互联网巨头中独树一帜,也势必会帮助其降低成本、迅速地将机器人整合至生产链中。
坚定看好具身智能
京东为何在机器人领域如此激进?表面看是随着京东越做越大、业务增长,供应链效率需求飙升。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其对具身智能未来的看好。
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何晓冬曾经提出,具身智能必须同时具备 "大脑 + 小脑 + IO" ,即机器人需要运动控制(小脑)、智能决策(大脑)和交互能力(IO)的三重突破。这意味着利用机器人赋能业务并不只是进行简单的劳动力替换和硬件改变,而是从决策端到运动端都要全面升级。
这种认知也推动京东的机器人投资从单纯的物流自动化转向了更广阔的消费级市场。
2025 年 618 数据显示,京东智能机器人自营销售额同比增长 3 倍,其中具身智能机器人更是暴增 17 倍,验证了市场潜力。
与美团侧重用机器人实现对于骑手的简单替代的思路不同,京东对于机器人的投资,意在构建生态标准。
通过 JoyInside 平台,京东已与十余家头部机器人品牌达成合作,类似苹果的 MFi 认证体系,这让其有机会尝试掌控行业话语权。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测算,在2030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级别,这正是京东不愿错过的赛道。
加速内修从仓库向家庭场景突破
何晓冬曾预言:"未来每家可能都会有一个人形机器人,其他形态的会更多"。为加快这一愿景的实现,京东推出 JoyInside"附身智能加速计划"面向机器人与AI硬件企业提供 SDK、盒子、API 三种免费接入方式,以降低行业门槛。
7 月 WAIC 现场,众擎的 PM01/SA01、逐际动力的 TRON-1、千寻的 Moz1 等被投整机首次集体打上“Powered by JoyInside”标识,并同步在京东 App 现货开售。
其中众擎 SA01 已接受用户“1 元起拍”,成为首批真正进入消费渠道的轻量级人形机器人。
逐际动力在官宣融资后确认,其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完成量产准备,并将于 2025 年下半年通过京东平台公开销售,同时与京东物流、零售业务展开场景验证。
这意味着,这份融资不仅能给逐际动力带来权威的销售平台和渠道,未来公司更有望与京东深度绑定,参与到京东的机器人智能化场景构造中。
千寻智能 CEO 则向证券时报证实,其 AI 自主决策系统已接入京东供应链,首批试点将用于仓储分拣以减员增效。千寻的 VLA 大模型也已率先部署在京东物流分拣中心,用于仓储分拣场景验证。更早落地的 MagicDog Pro 四足机器人,已在京东物流仓库完成语音、视觉、触觉多模态交互测试。
消费级市场,云深处的四足机器人通过 JoyAI 大模型获得情感交互能力;AI 潮玩 Fuzozo 芙崽在京东 618 首发即售罄 3000 件,跻身潮流盲盒前十。
教育场景同样亮眼。元萝卜AI下棋机器人接入JoyInside后,人均对话轮次提升 148%;心大陆机器人通过游戏化交互,将用户对话时长增加50%。这些数据印证了何晓冬的判断:当机器人走入 C 端,迭代速度会呈指数级增长。
8 月底,京东又以“全球独家战略合作伙伴”身份,携手上述品牌登陆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50 余款合作机型将在 5000 平米沉浸展区集中亮相。
尾声
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京东在 WAIC 宣布 750B 版本 JoyAI 大模型“性能比肩行业一流水平”,并同步开源 JoyAgent 智能体。
据介绍,依托京东自有的供应链场景优势,京东全新升级的JoyAI大模型,已深入零售、物流、医疗、工业等诸多领域,服务京东超百万商家,并深度应用于数百个细分业务场景。
行业初期,联合起来做生态,是消费级机器人渗透的关键一环。
- XINLIU -
原文标题 : 京东的机器人野心,为何在此时海投4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