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反内卷”如火如荼,利好行业新质生产力

智车科技

1周前

随着2025年“反内卷”上升到国家战略,近期国家相关部门也动作频出,揭示了光伏行业“反内卷”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所以侦碳家认为,光伏的本质是作为一种替代性能源,无论光伏产品还是其生产的电量更应该具备商品属性,价值应交于市场来决定。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光伏行业是“内卷”的重灾区,2024年开始行业协会和企业就以自律形式限产限价以寻求解决之道,但是收效甚微,问题依然严重。而随着2025年“反内卷”上升到国家战略,近期国家相关部门也动作频出,揭示了光伏行业“反内卷”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Part One

光伏“反内卷”如火如荼,行业曙光初现

6月27日通过最新版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将“反内卷”纳入法律规制,并于10月15日起正式实施,将“低于成本价销售”定为违法。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提出“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直指招商引资不规范问题,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起草的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禁止“低于成本价倾销”和“串通操纵价格”,为恶性价格战划定法律红线。

7月24日进行的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大同)研讨会上,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严大洲在主旨报告中表示,近年来多晶硅综合能耗持续降低,正在推进修订多晶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准,拟将多晶硅1级能耗限额从7.5公斤标准煤/公斤降至5公斤标准煤。

7月28日,工信部召开座谈会,称“加强光伏治理,以标准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的通知》,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通知》要求抓紧组织实施,于2025年9月30日前将监察结果报送至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通过法律刚性约束价格恶性竞争,建立能耗、技术标准整治行业产能,规范地方政府招商行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光伏行业在经历前期因无序竞争导致的行业低谷期后,已经走向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如果说“反内卷”犹如一把手术刀,精准的刺向了光伏行业供给侧的疑难杂症,需求侧的政策落地则如一位经验丰富老中医从根源上上重塑了光伏行业的市场结构。

Part Two

需求侧市场结构重塑,还光伏于本质

2025年光伏行业需求侧最大的关注焦点莫过于136号文,这一政策标志着我国光伏行业正式迈入市场化阶段,结束了此前以固定电价或保障性收购为主的模式。

在原有政策下,整个光伏行业的市场端的最终购买者是电网或者是国家,在固定电价或保障性收购的模式下,光伏电站基本收益公式为“发电量*固定价格”。

在光伏行业发展早期,也正是由于国家制定的保障性收购部和补贴政策,引导大量资本进入,从而让中国光伏产业短短10年时间内快速在世界范围建立起规模、技术优势,光伏度电成本也下降目前的0.3元/KW以下。

同时资本又是一把双刃剑,面对可观的固定收益,加上有国家信用作为背书抵御市场风险,资本的逐利性被诠释的淋淋尽致。而行业前期因缺少技术壁垒和行业准入标准,在大量资本的无序进入下,造成供给侧内卷严重的局面。在资本的眼光中,光伏已经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能取得固定收益的金融工具。

136号文件恰逢其时的颁布,从根源上重塑了光伏行业市场结构,还光伏于本质。

在新政策下,新增光伏项目上网电力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进入市场化交易,尤其是分布式光伏更是鼓励自发自用,即使余电上网也要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而大型工商业光伏全部采用自发自用模式。

所以无论是集中式光伏还是分布式光伏,电网已经变成电量销售的渠道,而不再是最终购买者,销量和价格最终由电网另一侧的用电市场决定。而对于分布式光伏,在以自发自用为核心的政策导向和要求下,光伏用电代替电网购电必将成为最大的市场需求,支撑起这一市场需求的核心关键点就在于0.3元/度以下的度电成本远远低于电网购买价格。

所以侦碳家认为,光伏的本质是作为一种替代性能源,无论光伏产品还是其生产的电量更应该具备商品属性,价值应交于市场来决定。当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到市场化的竞争中,其盈利压力必然倒逼上游各个环节的技术进步、产能升级、效率提升,从而持续降低度电成本。

对于分布式光伏而言,在自发自用成为主流模式下,光伏产品的效率、安全、质量也必将成为市场用户的重点参考维度,供给侧企业因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带来的品牌溢价也才能在市场端完美兑现。

在需求侧的市场重构与供给侧的“反内卷”联动效应下,光伏行业也将开启下一个发展周期,希望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品质第一的光伏企业能熬过黎明前的黑暗。

THE END

侦碳家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原文标题 : 光伏“反内卷”如火如荼,利好行业新质生产力

随着2025年“反内卷”上升到国家战略,近期国家相关部门也动作频出,揭示了光伏行业“反内卷”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所以侦碳家认为,光伏的本质是作为一种替代性能源,无论光伏产品还是其生产的电量更应该具备商品属性,价值应交于市场来决定。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光伏行业是“内卷”的重灾区,2024年开始行业协会和企业就以自律形式限产限价以寻求解决之道,但是收效甚微,问题依然严重。而随着2025年“反内卷”上升到国家战略,近期国家相关部门也动作频出,揭示了光伏行业“反内卷”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Part One

光伏“反内卷”如火如荼,行业曙光初现

6月27日通过最新版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将“反内卷”纳入法律规制,并于10月15日起正式实施,将“低于成本价销售”定为违法。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提出“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直指招商引资不规范问题,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起草的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禁止“低于成本价倾销”和“串通操纵价格”,为恶性价格战划定法律红线。

7月24日进行的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大同)研讨会上,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严大洲在主旨报告中表示,近年来多晶硅综合能耗持续降低,正在推进修订多晶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准,拟将多晶硅1级能耗限额从7.5公斤标准煤/公斤降至5公斤标准煤。

7月28日,工信部召开座谈会,称“加强光伏治理,以标准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的通知》,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通知》要求抓紧组织实施,于2025年9月30日前将监察结果报送至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通过法律刚性约束价格恶性竞争,建立能耗、技术标准整治行业产能,规范地方政府招商行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光伏行业在经历前期因无序竞争导致的行业低谷期后,已经走向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如果说“反内卷”犹如一把手术刀,精准的刺向了光伏行业供给侧的疑难杂症,需求侧的政策落地则如一位经验丰富老中医从根源上上重塑了光伏行业的市场结构。

Part Two

需求侧市场结构重塑,还光伏于本质

2025年光伏行业需求侧最大的关注焦点莫过于136号文,这一政策标志着我国光伏行业正式迈入市场化阶段,结束了此前以固定电价或保障性收购为主的模式。

在原有政策下,整个光伏行业的市场端的最终购买者是电网或者是国家,在固定电价或保障性收购的模式下,光伏电站基本收益公式为“发电量*固定价格”。

在光伏行业发展早期,也正是由于国家制定的保障性收购部和补贴政策,引导大量资本进入,从而让中国光伏产业短短10年时间内快速在世界范围建立起规模、技术优势,光伏度电成本也下降目前的0.3元/KW以下。

同时资本又是一把双刃剑,面对可观的固定收益,加上有国家信用作为背书抵御市场风险,资本的逐利性被诠释的淋淋尽致。而行业前期因缺少技术壁垒和行业准入标准,在大量资本的无序进入下,造成供给侧内卷严重的局面。在资本的眼光中,光伏已经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能取得固定收益的金融工具。

136号文件恰逢其时的颁布,从根源上重塑了光伏行业市场结构,还光伏于本质。

在新政策下,新增光伏项目上网电力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进入市场化交易,尤其是分布式光伏更是鼓励自发自用,即使余电上网也要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而大型工商业光伏全部采用自发自用模式。

所以无论是集中式光伏还是分布式光伏,电网已经变成电量销售的渠道,而不再是最终购买者,销量和价格最终由电网另一侧的用电市场决定。而对于分布式光伏,在以自发自用为核心的政策导向和要求下,光伏用电代替电网购电必将成为最大的市场需求,支撑起这一市场需求的核心关键点就在于0.3元/度以下的度电成本远远低于电网购买价格。

所以侦碳家认为,光伏的本质是作为一种替代性能源,无论光伏产品还是其生产的电量更应该具备商品属性,价值应交于市场来决定。当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到市场化的竞争中,其盈利压力必然倒逼上游各个环节的技术进步、产能升级、效率提升,从而持续降低度电成本。

对于分布式光伏而言,在自发自用成为主流模式下,光伏产品的效率、安全、质量也必将成为市场用户的重点参考维度,供给侧企业因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带来的品牌溢价也才能在市场端完美兑现。

在需求侧的市场重构与供给侧的“反内卷”联动效应下,光伏行业也将开启下一个发展周期,希望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品质第一的光伏企业能熬过黎明前的黑暗。

THE END

侦碳家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原文标题 : 光伏“反内卷”如火如荼,利好行业新质生产力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