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追寻畜牧业“1236”靓丽蓝图 奏响高质量发展崭新乐章

金农网金农号自媒体中心

6小时前

十四五”期间,玉门市把握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创新提出“1236”发展战略,以“增量提质、绿色增效为弦”,奏响产业升级时代强音,立志打造甘肃河西走廊优质畜禽产品供给基地,推动畜牧业从“规模扩张型”迈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轨道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柱产业。
“十四五”期间,玉门市把握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创新提出“1236”发展战略,以“增量提质、绿色增效为弦”,奏响产业升级时代强音,立志打造甘肃河西走廊优质畜禽产品供给基地,推动畜牧业从“规模扩张型”迈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轨道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柱产业。
两大关键破局,精准疏通发展堵点
效益瓶颈突破。面对饲草成本高、畜禽价格低,阻碍养殖效益提升的不利形势,玉门市靶向施策,拉长产业链条,支持玉门伊汇农牧等企业进军肉品分割、熟食加工领域,并配套建设2个冷链物流点,打通下游流通渠道,推动畜产品增值增效;打响“清泉羊羔肉”“昌马百草羊”区域品牌,借助电商平台、农超对接拓宽销路,实现溢价空间提升15%。同时,精准落实“富民贷”等政策,每年发放贷款超2亿元,切实减轻养殖户资金压力,多管齐下提升养殖收益。
能力短板补齐。针对技术人员匮乏、防疫队伍老龄化,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玉门市强化科技服务,每年开展技术培训3000多人次,发放资料8000余份,重点传授标准化养殖、疫病防控技术。先后吸纳20名年轻力量充实村级防疫队伍,破解人员结构难题,构建“专家 + 技术员 + 养殖户”的高效服务链,全方位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三大核心目标,锚定产业前行方向
规模效益提升。预计到2025年底,全市畜禽饲养总量将达到290万头(只)以上,畜牧业增加值达11.5亿元。通过重点推进裕盛源万头有机肉牛、荣邦十万只肉羊产业园二期建设,新增6个规模养殖场,带动300户中小养殖户融入产业链,以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推动产业效益飞跃。
安全绿色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零发生是底线。玉门市严格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确保布病免疫密度100%,全力创建新六农牧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在绿色发展上,粪污综合利用率达 85%以上,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100%,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规模场处理设施配套率稳定在95%以上,建设10个粪污还田示范片,实现养殖与生态和谐共生。
产业升级跨越。全市将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建成3个标准化养殖集群,提升产业集聚度与竞争力;推动品牌产品产值占比提升至35%,以品牌引领产业升级,促进畜牧业向高端化、现代化迈进。
六项有力举措,全面激活发展潜能
倡导标准化养殖,实行集群提质。重点推进裕盛源、荣邦等大型养殖项目建设,新增规模养殖场,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广“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统一品种、技术、防疫标准,带动中小养殖户提升养殖规范化水平,打造标准化养殖集群,提升产业整体实力。
推进良种繁育,严控成本支出。调引优质肉羊3万只、肉牛3000头,扩大能繁母畜补贴范围,确保畜禽良种化率稳定在85%以上;落实金融政策缓解资金压力,推广全株玉米青贮技术,降低饲草成本10%,从种源优化与成本管控两端发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延伸产业链,提升品牌效应。支持企业拓展加工、冷链业务,延伸产业链。打响区域品牌,借助多元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品牌增值,提升玉门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与影响力。
加强疫病防控,实现安全监管。强化春秋免疫,严格屠宰检疫“两项制度”,电子出证率达90%,开展兽药减量化行动,规模场减抗率100%,构建严密的疫病防控与安全监管体系,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推行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率,种植优质高产苜蓿,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饲料来源绿色化,促进养殖与生态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重视科技服务,强化队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充实村级防疫队伍,建立高效服务链,以科技与人才为产业发展赋能,提升产业科技含量与服务水平。
玉门市畜牧业“1236”发展战略正化作强劲引擎,助推“十四五”畜牧业圆满收官。
十四五”期间,玉门市把握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创新提出“1236”发展战略,以“增量提质、绿色增效为弦”,奏响产业升级时代强音,立志打造甘肃河西走廊优质畜禽产品供给基地,推动畜牧业从“规模扩张型”迈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轨道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柱产业。
“十四五”期间,玉门市把握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创新提出“1236”发展战略,以“增量提质、绿色增效为弦”,奏响产业升级时代强音,立志打造甘肃河西走廊优质畜禽产品供给基地,推动畜牧业从“规模扩张型”迈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轨道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柱产业。
两大关键破局,精准疏通发展堵点
效益瓶颈突破。面对饲草成本高、畜禽价格低,阻碍养殖效益提升的不利形势,玉门市靶向施策,拉长产业链条,支持玉门伊汇农牧等企业进军肉品分割、熟食加工领域,并配套建设2个冷链物流点,打通下游流通渠道,推动畜产品增值增效;打响“清泉羊羔肉”“昌马百草羊”区域品牌,借助电商平台、农超对接拓宽销路,实现溢价空间提升15%。同时,精准落实“富民贷”等政策,每年发放贷款超2亿元,切实减轻养殖户资金压力,多管齐下提升养殖收益。
能力短板补齐。针对技术人员匮乏、防疫队伍老龄化,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玉门市强化科技服务,每年开展技术培训3000多人次,发放资料8000余份,重点传授标准化养殖、疫病防控技术。先后吸纳20名年轻力量充实村级防疫队伍,破解人员结构难题,构建“专家 + 技术员 + 养殖户”的高效服务链,全方位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三大核心目标,锚定产业前行方向
规模效益提升。预计到2025年底,全市畜禽饲养总量将达到290万头(只)以上,畜牧业增加值达11.5亿元。通过重点推进裕盛源万头有机肉牛、荣邦十万只肉羊产业园二期建设,新增6个规模养殖场,带动300户中小养殖户融入产业链,以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推动产业效益飞跃。
安全绿色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零发生是底线。玉门市严格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确保布病免疫密度100%,全力创建新六农牧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在绿色发展上,粪污综合利用率达 85%以上,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100%,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规模场处理设施配套率稳定在95%以上,建设10个粪污还田示范片,实现养殖与生态和谐共生。
产业升级跨越。全市将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建成3个标准化养殖集群,提升产业集聚度与竞争力;推动品牌产品产值占比提升至35%,以品牌引领产业升级,促进畜牧业向高端化、现代化迈进。
六项有力举措,全面激活发展潜能
倡导标准化养殖,实行集群提质。重点推进裕盛源、荣邦等大型养殖项目建设,新增规模养殖场,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广“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统一品种、技术、防疫标准,带动中小养殖户提升养殖规范化水平,打造标准化养殖集群,提升产业整体实力。
推进良种繁育,严控成本支出。调引优质肉羊3万只、肉牛3000头,扩大能繁母畜补贴范围,确保畜禽良种化率稳定在85%以上;落实金融政策缓解资金压力,推广全株玉米青贮技术,降低饲草成本10%,从种源优化与成本管控两端发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延伸产业链,提升品牌效应。支持企业拓展加工、冷链业务,延伸产业链。打响区域品牌,借助多元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品牌增值,提升玉门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与影响力。
加强疫病防控,实现安全监管。强化春秋免疫,严格屠宰检疫“两项制度”,电子出证率达90%,开展兽药减量化行动,规模场减抗率100%,构建严密的疫病防控与安全监管体系,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推行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率,种植优质高产苜蓿,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饲料来源绿色化,促进养殖与生态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重视科技服务,强化队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充实村级防疫队伍,建立高效服务链,以科技与人才为产业发展赋能,提升产业科技含量与服务水平。
玉门市畜牧业“1236”发展战略正化作强劲引擎,助推“十四五”畜牧业圆满收官。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