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超苏教授:免疫治疗引领头颈肿瘤治疗革新,中国研究国际话语权持续提升 | 2025CSCO BOC/BOA

医学论坛网

4天前

2025年7月4日至5日,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ofASCO2025China”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医学论坛网,特别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超苏教授,围绕头颈肿瘤治疗的最新进展展开深度分享,解读中国肿瘤研究的国际突破与临床治疗的创新方向。

头颈肿瘤是指发生在头颈部(除眼、脑、耳、甲状腺和食道外)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口腔癌、喉癌、下咽癌、鼻腔癌、鼻窦癌等,其中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作为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头颈肿瘤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还因其发病部位特殊,常影响患者的吞咽、发声、呼吸等重要生理功能,对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冲击。传统治疗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患者不仅面临较高的远处转移和复发风险,而且大范围手术还可能导致面容损伤和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身体与心理的双重负担。如何在提高生存率的同时降低转移与复发风险、缩小手术范围以改善生活质量,成为头颈肿瘤治疗领域亟待突破的难题。

2025年7月4日至5日,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医学论坛网,特别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超苏教授,围绕头颈肿瘤治疗的最新进展展开深度分享,解读中国肿瘤研究的国际突破与临床治疗的创新方向。

国际舞台绽放光彩:中国肿瘤研究学术地位稳步提升

近年来,中国肿瘤研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表现愈发亮眼,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胡超苏教授指出,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我国有70多项肿瘤研究成果得以展示,这一丰硕成果不仅彰显了中国在肿瘤学研究领域的快速进步,更标志着我国在国际肿瘤学术领域的话语权不断增强。

胡超苏教授认为,国内对临床研究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是推动研究成果持续涌现的核心动力。随着临床研究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平台发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肿瘤治疗领域的实力与潜力。这种学术地位的提升,不仅是对中国科研工作者不懈努力的肯定,更将为全球肿瘤治疗研究贡献中国智慧,为国际合作与交流搭建坚实桥梁。未来,随着更多高质量研究的开展,中国在国际肿瘤学界的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扩大。

ASCO年会传捷报:头颈肿瘤免疫治疗突破生存瓶颈

在本届ASCO年会上,头颈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备受瞩目,其中免疫治疗的应用成为最大亮点,为局部晚期头颈鳞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胡超苏教授提到,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头颈鳞癌中的两项重磅研究——KEYNOTE-766和KEYNOTE-689研究均取得阳性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KEYNOTE-689研究针对可手术的局部晚期头颈鳞癌患者,探索术前新辅助治疗与术后免疫辅助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该研究的三年无事件生存率(EFS)获得阳性结果,其核心机制是通过降低远处转移风险来提高患者的肿瘤生存率。KEYNOTE-766研究则聚焦于常规标准手术治疗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这些高危因素包括阳性切缘、淋巴结包膜侵犯、多个淋巴结侵犯或多个神经侵犯等。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治疗后,该研究达到终点,显著提高了患者三年无事件生存率,主要通过降低肿瘤复发率实现这一突破。

胡超苏教授强调,对于局部晚期头颈鳞癌患者而言,传统治疗效果往往有限,而免疫治疗的加入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状况,无事件生存率(EFS)得到显著提升。不过,关于长期生存率的最终数据,仍需要进一步的随访观察来确认。这些研究成果为局部晚期头颈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改变现有治疗格局。

国内研究显价值:新辅助联合免疫优化手术方案,改善生活质量

除了国际研究成果,我国本土的头颈肿瘤研究也取得了颇具临床意义的进展,为平衡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开辟了新路径。胡超苏教授介绍,国内杨慧教授开展的一项二期研究,聚焦于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在头颈肿瘤中的应用,重点探索该方案对缩小手术范围及患者生存的影响。

在头颈肿瘤治疗中,部分手术因肿瘤体积较大,手术范围往往较广,可能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胡超苏教授指出,杨慧团队在头颈肿瘤中通过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成功使肿瘤体积缩小,在此基础上缩小手术范围,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这一成果的重要意义在于,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通过缩小手术范围,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头颈肿瘤患者来说,生活质量的提升与生存期的延长同样重要,该研究为平衡二者找到了新的平衡点。目前,该研究的生存率数据仍在进一步随访中,但已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总结:免疫治疗引领头颈肿瘤治疗 进入新时代

从国际舞台上中国肿瘤研究的崛起,到ASCO年会上头颈肿瘤免疫治疗的突破性进展,再到国内研究在优化手术方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积极探索,头颈肿瘤治疗领域正迎来以免疫治疗为核心的变革时代。

胡超苏教授的分享让我们看到,无论是国际多中心研究还是国内本土探索,都在不断推动着头颈肿瘤治疗的进步。免疫治疗在降低转移、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等方面的成效逐渐显现,新辅助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在缩小手术范围、改善生活质量上的价值也得到初步验证。未来,随着更多研究的深入开展和长期随访数据的完善,头颈肿瘤治疗将更加精准、高效,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中国肿瘤研究也将在国际舞台上持续发力,为全球肿瘤治疗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2025年7月4日至5日,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ofASCO2025China”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医学论坛网,特别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超苏教授,围绕头颈肿瘤治疗的最新进展展开深度分享,解读中国肿瘤研究的国际突破与临床治疗的创新方向。

头颈肿瘤是指发生在头颈部(除眼、脑、耳、甲状腺和食道外)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口腔癌、喉癌、下咽癌、鼻腔癌、鼻窦癌等,其中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作为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头颈肿瘤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还因其发病部位特殊,常影响患者的吞咽、发声、呼吸等重要生理功能,对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冲击。传统治疗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患者不仅面临较高的远处转移和复发风险,而且大范围手术还可能导致面容损伤和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身体与心理的双重负担。如何在提高生存率的同时降低转移与复发风险、缩小手术范围以改善生活质量,成为头颈肿瘤治疗领域亟待突破的难题。

2025年7月4日至5日,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医学论坛网,特别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超苏教授,围绕头颈肿瘤治疗的最新进展展开深度分享,解读中国肿瘤研究的国际突破与临床治疗的创新方向。

国际舞台绽放光彩:中国肿瘤研究学术地位稳步提升

近年来,中国肿瘤研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表现愈发亮眼,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胡超苏教授指出,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我国有70多项肿瘤研究成果得以展示,这一丰硕成果不仅彰显了中国在肿瘤学研究领域的快速进步,更标志着我国在国际肿瘤学术领域的话语权不断增强。

胡超苏教授认为,国内对临床研究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是推动研究成果持续涌现的核心动力。随着临床研究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平台发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肿瘤治疗领域的实力与潜力。这种学术地位的提升,不仅是对中国科研工作者不懈努力的肯定,更将为全球肿瘤治疗研究贡献中国智慧,为国际合作与交流搭建坚实桥梁。未来,随着更多高质量研究的开展,中国在国际肿瘤学界的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扩大。

ASCO年会传捷报:头颈肿瘤免疫治疗突破生存瓶颈

在本届ASCO年会上,头颈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备受瞩目,其中免疫治疗的应用成为最大亮点,为局部晚期头颈鳞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胡超苏教授提到,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头颈鳞癌中的两项重磅研究——KEYNOTE-766和KEYNOTE-689研究均取得阳性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KEYNOTE-689研究针对可手术的局部晚期头颈鳞癌患者,探索术前新辅助治疗与术后免疫辅助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该研究的三年无事件生存率(EFS)获得阳性结果,其核心机制是通过降低远处转移风险来提高患者的肿瘤生存率。KEYNOTE-766研究则聚焦于常规标准手术治疗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这些高危因素包括阳性切缘、淋巴结包膜侵犯、多个淋巴结侵犯或多个神经侵犯等。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治疗后,该研究达到终点,显著提高了患者三年无事件生存率,主要通过降低肿瘤复发率实现这一突破。

胡超苏教授强调,对于局部晚期头颈鳞癌患者而言,传统治疗效果往往有限,而免疫治疗的加入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状况,无事件生存率(EFS)得到显著提升。不过,关于长期生存率的最终数据,仍需要进一步的随访观察来确认。这些研究成果为局部晚期头颈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改变现有治疗格局。

国内研究显价值:新辅助联合免疫优化手术方案,改善生活质量

除了国际研究成果,我国本土的头颈肿瘤研究也取得了颇具临床意义的进展,为平衡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开辟了新路径。胡超苏教授介绍,国内杨慧教授开展的一项二期研究,聚焦于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在头颈肿瘤中的应用,重点探索该方案对缩小手术范围及患者生存的影响。

在头颈肿瘤治疗中,部分手术因肿瘤体积较大,手术范围往往较广,可能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胡超苏教授指出,杨慧团队在头颈肿瘤中通过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成功使肿瘤体积缩小,在此基础上缩小手术范围,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这一成果的重要意义在于,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通过缩小手术范围,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头颈肿瘤患者来说,生活质量的提升与生存期的延长同样重要,该研究为平衡二者找到了新的平衡点。目前,该研究的生存率数据仍在进一步随访中,但已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总结:免疫治疗引领头颈肿瘤治疗 进入新时代

从国际舞台上中国肿瘤研究的崛起,到ASCO年会上头颈肿瘤免疫治疗的突破性进展,再到国内研究在优化手术方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积极探索,头颈肿瘤治疗领域正迎来以免疫治疗为核心的变革时代。

胡超苏教授的分享让我们看到,无论是国际多中心研究还是国内本土探索,都在不断推动着头颈肿瘤治疗的进步。免疫治疗在降低转移、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等方面的成效逐渐显现,新辅助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在缩小手术范围、改善生活质量上的价值也得到初步验证。未来,随着更多研究的深入开展和长期随访数据的完善,头颈肿瘤治疗将更加精准、高效,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中国肿瘤研究也将在国际舞台上持续发力,为全球肿瘤治疗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