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观点|平安基金神爱前:港股创新药的最大上涨阶段已经过去

一地基毛

1周前

我的投资思路,主要是以第二类为主(ai为主,创新药为辅),第三类为辅(稀土、锡等小金属,化工细分品种)。...被动型基金的扩容也进一步推动了银行板块的上涨,作为宽基指数的核心权重标的,银行板块直接受益于被动型基金规模的持续扩容。

平安基金神爱前

最新观点:

平安基金神爱前:港股创新药的最大上涨阶段已经过去

总体市场上,我还是认为震荡偏上行,指数急涨连续大涨较难,所以还是结构性轮动性机会。有时轮动了指数强,有时轮动到了个股强。

结构上,现在分这几种。

一是炒作主题,有量化游资主导,都是阶段性的,炒完就回落。西藏水电以及带动的建筑、建材都是这类。机构很难参与。

二是,做产业趋势,目前我比较看好ai和创新药。ai预期差仍较大,最大的变化在于,北美模型不再限于问答,进入了各种agent衍生阶段,token增长大幅上升,应用推理进入商业化兑现,前几年产业更类似0-1阶段,市场担心迟迟进入不了1-10,那么会出现0-1阶段末期的放缓和停滞,但目前产业已进入1-10,迎来的是持续的高速增长。主流标的仍是低估值高景气。

创新药主要是偏个股逻辑。看港股主流标的还有一定空间,但最大上涨已经过去了。

三是,一些底部行业和品种的修复行情。这里面我觉得可能比较有机会的在于有色和化工品种,细分多,具有价格弹性。大逻辑讲中美需求改善共振,中美降息流动性等,短期也无法证伪。短期催化就是反内卷指导下价格上涨。

四是金融和红利,和第三类我觉得会形成跷跷板,逻辑相反。

我的投资思路,主要是以第二类为主(ai为主,创新药为辅),第三类为辅(稀土、锡等小金属,化工细分品种)。

建信基金陶灿

最新观点:

银行板块卷土重来,调整结束了?

近期,银行板块在资本市场中展现出强劲的反弹势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一轮上涨并非偶然,而是多重积极因素共振的结果,从政策驱动、资金流向、基本面改善到市场风格切换,均对银行板块的反弹起到了关键作用。

政策红利释放,为银行板块注入强心剂

政策层面的支持是银行板块反弹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监管层持续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通过降准、优化监管考核等措施,为银行业创造了更为宽松的经营环境。例如,降准释放的流动性不仅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还增强了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有助于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政策对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重点领域的风险化解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有效缓解了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为银行板块的估值修复奠定了基础。

此外,政策对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引导也为银行板块带来了增量资金。随着公募基金考核规则的调整,从短期年度排名转向更注重长期考核,公募基金对银行等低波动、高分红板块的配置力度显著加大。被动型基金的扩容也进一步推动了银行板块的上涨,作为宽基指数的核心权重标的,银行板块直接受益于被动型基金规模的持续扩容。

资金流向转变,银行板块成避险港湾

在资产荒和低利率环境下,银行板块凭借其稳定的收益特性,成为吸引增量资金的重要领域。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长期资本对银行股的配置兴趣显著增加,尤其是对高股息、稳健经营的银行股青睐有加。在资产稀缺的背景下,银行股的稳定收益显得尤为珍贵,成为资金寻求避险和稳定回报的首选。

同时,随着存款利率和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持续走低,部分寻求更高回报的储户开始将目光投向股市。部分风险偏好较低的储户选择直接买入高股息银行股作为存款和低收益理财的替代品,而风险承受能力稍高的储户则可能通过购买宽基指数基金间接流入银行股。这种资金流向的转变,为银行板块提供了坚实的资金面支撑。

基本面实质性改善,支撑银行板块估值修复

经过多年的风险化解和结构调整,银行业的基本面已呈现实质性改善。资产质量方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拨备覆盖率保持合理水平,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在经济复苏预期下,银行的净息差压力也有所缓解,盈利能力稳步回升。部分银行披露的业绩快报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实现双增长,资产质量指标进一步优化。

此外,银行在信贷结构上的调整也为其基本面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银行纷纷加大对这些领域的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提升资产质量。这种结构性的调整不仅有助于银行降低风险敞口,还为其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市场风格切换,银行板块防御属性凸显

在市场风格切换的背景下,银行板块的防御属性得到凸显。当科技等成长板块因短期涨幅过大而积累较多获利盘时,资金往往会寻求避险,流向估值较低、业绩稳定的银行板块。这种市场风格的切换,为银行板块的反弹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

同时,银行板块作为权重板块,其上涨对稳定市场指数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市场波动加剧时,银行板块的稳健表现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吸引更多资金入市。这种正向循环进一步推动了银行板块的上涨。

展望未来:银行板块仍具配置价值

展望未来,银行板块仍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一方面,在低利率和资产荒环境下,银行股的高股息特性将继续吸引追求稳定收益的资金流入。另一方面,随着宏观经济的稳中向好和银行业基本面的持续改善,银行板块的估值修复行情有望延续。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银行板块的上涨并非一帆风顺。净息差收窄、中报业绩预期承压等因素仍可能对银行板块的短期走势构成压力。因此,在配置银行板块时,需要关注其基本面变化和市场风格切换,把握结构性行情中的投资机会。

(END)

一地基毛朋友圈开张了:

为方便与一地基毛的读者们直接有效沟通,我们决定直接跟大家建立好友关系。

大家可以直接加基毛哥微信gekkoshow。

未来我们会在基毛哥朋友圈分享行业动态、基金经理深度分析和投资感悟,偶尔还会分享一些市场八卦,与大家一起吃瓜。

我的投资思路,主要是以第二类为主(ai为主,创新药为辅),第三类为辅(稀土、锡等小金属,化工细分品种)。...被动型基金的扩容也进一步推动了银行板块的上涨,作为宽基指数的核心权重标的,银行板块直接受益于被动型基金规模的持续扩容。

平安基金神爱前

最新观点:

平安基金神爱前:港股创新药的最大上涨阶段已经过去

总体市场上,我还是认为震荡偏上行,指数急涨连续大涨较难,所以还是结构性轮动性机会。有时轮动了指数强,有时轮动到了个股强。

结构上,现在分这几种。

一是炒作主题,有量化游资主导,都是阶段性的,炒完就回落。西藏水电以及带动的建筑、建材都是这类。机构很难参与。

二是,做产业趋势,目前我比较看好ai和创新药。ai预期差仍较大,最大的变化在于,北美模型不再限于问答,进入了各种agent衍生阶段,token增长大幅上升,应用推理进入商业化兑现,前几年产业更类似0-1阶段,市场担心迟迟进入不了1-10,那么会出现0-1阶段末期的放缓和停滞,但目前产业已进入1-10,迎来的是持续的高速增长。主流标的仍是低估值高景气。

创新药主要是偏个股逻辑。看港股主流标的还有一定空间,但最大上涨已经过去了。

三是,一些底部行业和品种的修复行情。这里面我觉得可能比较有机会的在于有色和化工品种,细分多,具有价格弹性。大逻辑讲中美需求改善共振,中美降息流动性等,短期也无法证伪。短期催化就是反内卷指导下价格上涨。

四是金融和红利,和第三类我觉得会形成跷跷板,逻辑相反。

我的投资思路,主要是以第二类为主(ai为主,创新药为辅),第三类为辅(稀土、锡等小金属,化工细分品种)。

建信基金陶灿

最新观点:

银行板块卷土重来,调整结束了?

近期,银行板块在资本市场中展现出强劲的反弹势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一轮上涨并非偶然,而是多重积极因素共振的结果,从政策驱动、资金流向、基本面改善到市场风格切换,均对银行板块的反弹起到了关键作用。

政策红利释放,为银行板块注入强心剂

政策层面的支持是银行板块反弹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监管层持续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通过降准、优化监管考核等措施,为银行业创造了更为宽松的经营环境。例如,降准释放的流动性不仅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还增强了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有助于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政策对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重点领域的风险化解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有效缓解了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为银行板块的估值修复奠定了基础。

此外,政策对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引导也为银行板块带来了增量资金。随着公募基金考核规则的调整,从短期年度排名转向更注重长期考核,公募基金对银行等低波动、高分红板块的配置力度显著加大。被动型基金的扩容也进一步推动了银行板块的上涨,作为宽基指数的核心权重标的,银行板块直接受益于被动型基金规模的持续扩容。

资金流向转变,银行板块成避险港湾

在资产荒和低利率环境下,银行板块凭借其稳定的收益特性,成为吸引增量资金的重要领域。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长期资本对银行股的配置兴趣显著增加,尤其是对高股息、稳健经营的银行股青睐有加。在资产稀缺的背景下,银行股的稳定收益显得尤为珍贵,成为资金寻求避险和稳定回报的首选。

同时,随着存款利率和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持续走低,部分寻求更高回报的储户开始将目光投向股市。部分风险偏好较低的储户选择直接买入高股息银行股作为存款和低收益理财的替代品,而风险承受能力稍高的储户则可能通过购买宽基指数基金间接流入银行股。这种资金流向的转变,为银行板块提供了坚实的资金面支撑。

基本面实质性改善,支撑银行板块估值修复

经过多年的风险化解和结构调整,银行业的基本面已呈现实质性改善。资产质量方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拨备覆盖率保持合理水平,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在经济复苏预期下,银行的净息差压力也有所缓解,盈利能力稳步回升。部分银行披露的业绩快报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实现双增长,资产质量指标进一步优化。

此外,银行在信贷结构上的调整也为其基本面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银行纷纷加大对这些领域的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提升资产质量。这种结构性的调整不仅有助于银行降低风险敞口,还为其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市场风格切换,银行板块防御属性凸显

在市场风格切换的背景下,银行板块的防御属性得到凸显。当科技等成长板块因短期涨幅过大而积累较多获利盘时,资金往往会寻求避险,流向估值较低、业绩稳定的银行板块。这种市场风格的切换,为银行板块的反弹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

同时,银行板块作为权重板块,其上涨对稳定市场指数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市场波动加剧时,银行板块的稳健表现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吸引更多资金入市。这种正向循环进一步推动了银行板块的上涨。

展望未来:银行板块仍具配置价值

展望未来,银行板块仍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一方面,在低利率和资产荒环境下,银行股的高股息特性将继续吸引追求稳定收益的资金流入。另一方面,随着宏观经济的稳中向好和银行业基本面的持续改善,银行板块的估值修复行情有望延续。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银行板块的上涨并非一帆风顺。净息差收窄、中报业绩预期承压等因素仍可能对银行板块的短期走势构成压力。因此,在配置银行板块时,需要关注其基本面变化和市场风格切换,把握结构性行情中的投资机会。

(END)

一地基毛朋友圈开张了:

为方便与一地基毛的读者们直接有效沟通,我们决定直接跟大家建立好友关系。

大家可以直接加基毛哥微信gekkoshow。

未来我们会在基毛哥朋友圈分享行业动态、基金经理深度分析和投资感悟,偶尔还会分享一些市场八卦,与大家一起吃瓜。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