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费、“反内卷”、保民生——2025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解读

招银研究

3天前

今年我国经济实现5%的增长目标,将为“十四五”圆满收官,也将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总体上看,会议充分肯定了上半年经济运行面对外部冲击所展现出的“强大活力和韧性”,但也客观认识到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会议指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聚焦“四稳”(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10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今年我国经济实现5%的增长目标,将为“十四五”圆满收官,也将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总体上看,会议充分肯定了上半年经济运行面对外部冲击所展现出的“强大活力和韧性”,但也客观认识到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会议指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聚焦“四稳”(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形势判断:赢得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

中期看,会议定调未来五年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但我国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拥有制度、市场、产业和人才方面的突出优势,因此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十五五”期间,中国经济将致力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基于2035年远景目标粗略估计,若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未来五年实际经济增速中枢将在4.7%左右。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制度改革激发发展潜能,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短期看,会议高度肯定上半年的经济工作,认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政策积极托举、关税冲击显著低于预期、内需新旧动能转换,合力推动上半年经济增长5.3%,为全年增速达标奠定坚实基础。面对经贸不确定性,会议要求政策端“增强灵活性预见性”,指向政策将视形势变化实时调整,保留弹性与空间。

前瞻地看,全年我国经济完成5%左右的增长目标存在坚实支撑,需持续关注关税影响、内需动能与价格修复三条主线。

二、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相较4月会议,政策要求在力度、节奏以及执行方面的内涵均出现了边际变化。力度上,4月“更加积极有为”的表述调整为“持续发力”,指向力度边际加码概率有限,主要是由于中美贸易边际缓和,我国经济数据总体稳健。节奏上,“适时加力”重在“适时”,考虑到今年我国政策前置发力,经济增长动能前高后低,增量政策或于四季度出台。执行上,表述由4月的“用足用好”改为“落实落细”,并新增“充分释放政策效应”的要求,表明优化政策落地、疏通政策传导将成为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财政政策方面,存量政策上,一是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1-7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9.0万亿,进度65.2%【注释1】;以此外推,年内剩余的4.9万亿新增政府债券或于三季度发行完毕。二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或优化专项债收储土地政策细则。三是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财政民生相关支出占比或进一步上升。增量政策上,四季度或相机增量发行政府债券,可能的选项包括使用剩余的地方债务限额空间,提前使用明年化债额度等。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基调不变。一是“宽松”或主要体现在结构性工具上,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4月会议“适时降准降息”的要求被隐去,指向总量宽松概率下降。二是重提“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重点或在明示各类融资费用,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当前企业融资利息成本已处于历史低位,非利息成本(包括抵押费、担保费、中介服务费等)是部分企业“体感”融资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未来明示各类主体综合融资成本,将成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的关键环节。

此外,会议要求“支持经济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依靠经济大省稳定全国经济大盘。从上半年经济增速看,十个经济大省【注释2】实际GDP和名义GDP增速均值分别为5.5%和4.8%,高于全国增速0.2pct和0.8pct,充分体现了经济大省的带头引领作用。

三、重点工作:促消费、“反内卷”、保民生

一是释放内需潜力的首要任务仍是提振消费,政策重点转至服务消费,并强调保障改善民生。托育、养老等“一老一小”相关消费将成为新增长点。近期中央财政启动生育补贴,部分省份发放养老服务消费券,预计年内生育补贴涉及2,000万家庭,资金量在1,200-1,500亿,有望拉动社零增速0.15-0.2pct,重点体现在母婴、护理等相关商品。“以旧换新”政策对耐用品消费的提振效果或边际减弱。投资方面以激活民间投资为抓手,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

二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方法上“破”“立”并举。一方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另一方面,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反内卷”将成为重中之重,聚焦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重点行业产能治理与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中央财经委会议,此次会议的表述有两点变化:一是“低价”被隐去,表明政策重在纠正企业无序竞争行为,而非低价本身;二是“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更改为“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或意在聚焦治理范围、规范治理方式,防止在政策执行上将“落后产能”泛化,并在处理上保持弹性,防止“一刀切”式清退。

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短期看,尽管当前中美经贸边际缓和,但今年以来美国对华加征的额外关税仍高达30%。对于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会议提出强化融资支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长期看,一方面优化出口退税政策,与“反内卷”政策协调;另一方面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海南自贸港将于今年末全岛封关。

四是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房地产防风险方面,会议隐去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判断,承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将城市更新作为未来化解房地产风险的主要抓手。“旧改”目标为建成时间在2000年前的老旧小区,涉及31.2%的城镇家庭户居住的存量住房面积(超8亿平),规模可观,节奏上将稳步推进。地方债务风险方面,会议要求“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指向“发展中化债”理念边际强化,以减少化债工作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会议同时要求“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今年地方化债工作快速推进,成效显著。截至7月,用于化债的专项债发行约2.6万亿,全年进度92.9%【注释3】。地方融资平台“退平台”进度加快,相较2023年初,2024年全国融资平台压降超7,000家,压降比例达40%。下半年将进一步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

五是“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一是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高度关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二是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维护农民收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是筑牢安全防线,包括安全生产、防汛救灾、能源保供,全方位守护人民生命安全。

四、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持续回暖

(一)债券:扰动增加,债牛未已

会议对下半年宏观政策注重优化存量,相机加量。通稿发布后,债市涨幅转而收窄。

展望后市,短期看,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仍可能对债市形成一定扰动,不排除长债利率向上突破。中长期看,债券牛市还未彻底扭转。一是基本面支撑,“反内卷”政策落地施行受供需两侧多重因素制约,国内通胀修复弹性需持续关注。二是资金面支撑,货币政策仍然维持适度宽松基调。固收产品配置仍建议中短久期品种为底仓,回调可适当增配长期限品种。

(二)A股:巩固回稳向好势头

会议释放积极信号,为A股中长期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会议强调“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吸引力”来自制度优化与活力提升,助力优质企业和长期资金入场,筑牢市场根基。“包容性”体现在接纳多元主体,涵盖各类企业和投资者,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多元投融资需求。“巩固回稳向好势头”则聚焦稳定信心、防范股价大幅波动风险,这与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政策对资本市场价格波动的持续高度关注。

会议通稿公布后,A股市场即见日内低点并小幅上行。在宏观政策更加积极、内卷竞争持续治理的背景下,政策持续呵护资本市场,预计A股大盘短期仍有上行动力,中期视乎价格修复情况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长期回稳向好的趋势则较为明确。

注释


1、今年1-7月政府债券发行融资进度较2020-2024年5年同期均值水平高14.2pct。
2、2024年名义GDP规模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和湖南。
3、包括2万亿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和8,000亿特殊新增专项债。1-7月,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约1.88万亿,已用94.5%;用于化债和偿还拖欠企业账款的新增专项债发行约7,200亿,已用90%。

今年我国经济实现5%的增长目标,将为“十四五”圆满收官,也将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总体上看,会议充分肯定了上半年经济运行面对外部冲击所展现出的“强大活力和韧性”,但也客观认识到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会议指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聚焦“四稳”(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10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今年我国经济实现5%的增长目标,将为“十四五”圆满收官,也将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总体上看,会议充分肯定了上半年经济运行面对外部冲击所展现出的“强大活力和韧性”,但也客观认识到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会议指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聚焦“四稳”(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形势判断:赢得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

中期看,会议定调未来五年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但我国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拥有制度、市场、产业和人才方面的突出优势,因此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十五五”期间,中国经济将致力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基于2035年远景目标粗略估计,若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未来五年实际经济增速中枢将在4.7%左右。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制度改革激发发展潜能,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短期看,会议高度肯定上半年的经济工作,认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政策积极托举、关税冲击显著低于预期、内需新旧动能转换,合力推动上半年经济增长5.3%,为全年增速达标奠定坚实基础。面对经贸不确定性,会议要求政策端“增强灵活性预见性”,指向政策将视形势变化实时调整,保留弹性与空间。

前瞻地看,全年我国经济完成5%左右的增长目标存在坚实支撑,需持续关注关税影响、内需动能与价格修复三条主线。

二、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相较4月会议,政策要求在力度、节奏以及执行方面的内涵均出现了边际变化。力度上,4月“更加积极有为”的表述调整为“持续发力”,指向力度边际加码概率有限,主要是由于中美贸易边际缓和,我国经济数据总体稳健。节奏上,“适时加力”重在“适时”,考虑到今年我国政策前置发力,经济增长动能前高后低,增量政策或于四季度出台。执行上,表述由4月的“用足用好”改为“落实落细”,并新增“充分释放政策效应”的要求,表明优化政策落地、疏通政策传导将成为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财政政策方面,存量政策上,一是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1-7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9.0万亿,进度65.2%【注释1】;以此外推,年内剩余的4.9万亿新增政府债券或于三季度发行完毕。二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或优化专项债收储土地政策细则。三是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财政民生相关支出占比或进一步上升。增量政策上,四季度或相机增量发行政府债券,可能的选项包括使用剩余的地方债务限额空间,提前使用明年化债额度等。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基调不变。一是“宽松”或主要体现在结构性工具上,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4月会议“适时降准降息”的要求被隐去,指向总量宽松概率下降。二是重提“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重点或在明示各类融资费用,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当前企业融资利息成本已处于历史低位,非利息成本(包括抵押费、担保费、中介服务费等)是部分企业“体感”融资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未来明示各类主体综合融资成本,将成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的关键环节。

此外,会议要求“支持经济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依靠经济大省稳定全国经济大盘。从上半年经济增速看,十个经济大省【注释2】实际GDP和名义GDP增速均值分别为5.5%和4.8%,高于全国增速0.2pct和0.8pct,充分体现了经济大省的带头引领作用。

三、重点工作:促消费、“反内卷”、保民生

一是释放内需潜力的首要任务仍是提振消费,政策重点转至服务消费,并强调保障改善民生。托育、养老等“一老一小”相关消费将成为新增长点。近期中央财政启动生育补贴,部分省份发放养老服务消费券,预计年内生育补贴涉及2,000万家庭,资金量在1,200-1,500亿,有望拉动社零增速0.15-0.2pct,重点体现在母婴、护理等相关商品。“以旧换新”政策对耐用品消费的提振效果或边际减弱。投资方面以激活民间投资为抓手,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

二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方法上“破”“立”并举。一方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另一方面,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反内卷”将成为重中之重,聚焦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重点行业产能治理与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中央财经委会议,此次会议的表述有两点变化:一是“低价”被隐去,表明政策重在纠正企业无序竞争行为,而非低价本身;二是“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更改为“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或意在聚焦治理范围、规范治理方式,防止在政策执行上将“落后产能”泛化,并在处理上保持弹性,防止“一刀切”式清退。

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短期看,尽管当前中美经贸边际缓和,但今年以来美国对华加征的额外关税仍高达30%。对于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会议提出强化融资支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长期看,一方面优化出口退税政策,与“反内卷”政策协调;另一方面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海南自贸港将于今年末全岛封关。

四是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房地产防风险方面,会议隐去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判断,承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将城市更新作为未来化解房地产风险的主要抓手。“旧改”目标为建成时间在2000年前的老旧小区,涉及31.2%的城镇家庭户居住的存量住房面积(超8亿平),规模可观,节奏上将稳步推进。地方债务风险方面,会议要求“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指向“发展中化债”理念边际强化,以减少化债工作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会议同时要求“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今年地方化债工作快速推进,成效显著。截至7月,用于化债的专项债发行约2.6万亿,全年进度92.9%【注释3】。地方融资平台“退平台”进度加快,相较2023年初,2024年全国融资平台压降超7,000家,压降比例达40%。下半年将进一步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

五是“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一是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高度关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二是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维护农民收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是筑牢安全防线,包括安全生产、防汛救灾、能源保供,全方位守护人民生命安全。

四、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持续回暖

(一)债券:扰动增加,债牛未已

会议对下半年宏观政策注重优化存量,相机加量。通稿发布后,债市涨幅转而收窄。

展望后市,短期看,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仍可能对债市形成一定扰动,不排除长债利率向上突破。中长期看,债券牛市还未彻底扭转。一是基本面支撑,“反内卷”政策落地施行受供需两侧多重因素制约,国内通胀修复弹性需持续关注。二是资金面支撑,货币政策仍然维持适度宽松基调。固收产品配置仍建议中短久期品种为底仓,回调可适当增配长期限品种。

(二)A股:巩固回稳向好势头

会议释放积极信号,为A股中长期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会议强调“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吸引力”来自制度优化与活力提升,助力优质企业和长期资金入场,筑牢市场根基。“包容性”体现在接纳多元主体,涵盖各类企业和投资者,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多元投融资需求。“巩固回稳向好势头”则聚焦稳定信心、防范股价大幅波动风险,这与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政策对资本市场价格波动的持续高度关注。

会议通稿公布后,A股市场即见日内低点并小幅上行。在宏观政策更加积极、内卷竞争持续治理的背景下,政策持续呵护资本市场,预计A股大盘短期仍有上行动力,中期视乎价格修复情况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长期回稳向好的趋势则较为明确。

注释


1、今年1-7月政府债券发行融资进度较2020-2024年5年同期均值水平高14.2pct。
2、2024年名义GDP规模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和湖南。
3、包括2万亿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和8,000亿特殊新增专项债。1-7月,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约1.88万亿,已用94.5%;用于化债和偿还拖欠企业账款的新增专项债发行约7,200亿,已用90%。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一帆风顺 3天前 赢得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