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观天下丨15国外长联合支持,巴勒斯坦迎来转机?

川观新闻

1周前

当地时间7月29日,法国外交部长巴罗与14个国家外长在纽约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愿意承认巴勒斯坦国”,并邀请尚未承认的国家加入这一集体呼吁。...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出路就在“两国方案”。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7月25日分享了一段扎心的对话。他说加沙的孩子告诉他,他们渴望去天堂,因为天堂里至少能找到吃的。

加沙当前面临的人道主义灾难,尤其是加沙儿童的饥饿困境,让全世界心痛。

这是7月23日在加沙城一所医院里拍摄的营养不良的儿童。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 摄)

英法等西方国家纷纷用行动向以色列施压。法国等15个国家的外长在纽约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愿意承认巴勒斯坦国”。

以色列在国际社会会不会成为“孤家寡人”?巴勒斯坦当下局面会迎来转机吗?今天的《夜观天下》和你一起聊聊。

01

15国外长联合呼吁承认巴勒斯坦国

当地时间7月29日,法国外交部长巴罗与14个国家外长在纽约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愿意承认巴勒斯坦国”,并邀请尚未承认的国家加入这一集体呼吁。

这15个国家有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法国、安道尔、冰岛、爱尔兰、卢森堡、马耳他、新西兰、挪威、葡萄牙、圣马力诺、斯洛文尼亚、西班牙,联合声明由15国外长签署。

声明重申,各国外长坚定支持“两国方案”,即以安全和公认的边界为基础,以国际法和联合国相关决议为依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国家和平共处。

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虽然没在这个名单上,但当天也表示,如果以色列不在加沙停火,就在9月承认巴勒斯坦国。

只有美国还在“唱反调”,表示不支持这个会议,也不参加。

7月22日,巴勒斯坦民众在约旦河西岸城市纳布卢斯示威,抗议以色列对加沙实施的饥饿政策。新华社发(艾曼·诺巴尼 摄)

02

以色列被迫放松管控

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以色列也不得不作出一些姿态,放松了对加沙地带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管控。

26日,以色列开始在加沙地带北部空投援助物资。

这是7月27日在加沙城拍摄的空投物资。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 摄)

27日,以色列宣布,在加沙部分地区每天暂停军事行动10小时,并开辟新的援助通道。

多个阿拉伯国家赶紧恢复了人道援助物资的运送,27日当天约有80辆装载物资的卡车进入加沙地带。

但哈马斯一方认为,这不过是以色列在虚假作秀、掩盖真相。比如空投物资的效果就很可疑,一方面,高空坠落的物资特别容易砸伤人,另一方面由于物资数量太少,引发了人们的争抢和混乱。还有大量物资被投放到远离居民点的区域,民众很难及时获取。

就连以色列能源和基础设施部长埃利·科恩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增加对加沙的援助是为避免欧洲制裁。

03

加沙人道主义困境急需改变

尽管援助物资正在运来,但对于解决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困境还远远不够。

7月29日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已造成超过6万巴勒斯坦人死亡,相当于加沙地带总人口的2.8%。

超过90%人口流离失所,近84%的地区被以军要求疏散,超过50万人正处于类似饥荒状态......

7月25日,人们在加沙城等待领取食物。新华社/法新

甚至有绝望的加沙人说,自己已经精疲力尽,死亡反而是一种解脱。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巴勒斯坦被占领土负责人安托万·勒纳尔表示,世界粮食计划署希望在未来将每日进入加沙的卡车数量维持在80至100辆,援助车队在数量和安保条件方面也急需提升。

04

落实“两国方案”难度依然很大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出路就在“两国方案”。

而这一方案目前看,落实的难度很大。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分析,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的干预和影响。美国长期以来不断挑唆中东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通过支持以色列来满足自己的战略需求。

同时,以色列方面也在不断提出所谓的安全权利,对“两国方案”进行实质性的阻挠。

在美国和以色列的拉拢和分化下,阿拉伯国家至今没有形成坚定和一致的立场,国际社会中各国的行动、步调也并不完全一致。

希望这次15国外长的联合声明,有助于“两国方案”的落实往前多走一步。

川观新闻记者 杜馥利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中新社、环球时报等

主播:伍晓芸

文案:杜馥利

摄像:朱文博

制作:周芷冰

美术:沈晓颖

校对:徐海鹏

审核:钟莉 刘若辰

川观新闻出品

当地时间7月29日,法国外交部长巴罗与14个国家外长在纽约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愿意承认巴勒斯坦国”,并邀请尚未承认的国家加入这一集体呼吁。...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出路就在“两国方案”。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7月25日分享了一段扎心的对话。他说加沙的孩子告诉他,他们渴望去天堂,因为天堂里至少能找到吃的。

加沙当前面临的人道主义灾难,尤其是加沙儿童的饥饿困境,让全世界心痛。

这是7月23日在加沙城一所医院里拍摄的营养不良的儿童。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 摄)

英法等西方国家纷纷用行动向以色列施压。法国等15个国家的外长在纽约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愿意承认巴勒斯坦国”。

以色列在国际社会会不会成为“孤家寡人”?巴勒斯坦当下局面会迎来转机吗?今天的《夜观天下》和你一起聊聊。

01

15国外长联合呼吁承认巴勒斯坦国

当地时间7月29日,法国外交部长巴罗与14个国家外长在纽约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愿意承认巴勒斯坦国”,并邀请尚未承认的国家加入这一集体呼吁。

这15个国家有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法国、安道尔、冰岛、爱尔兰、卢森堡、马耳他、新西兰、挪威、葡萄牙、圣马力诺、斯洛文尼亚、西班牙,联合声明由15国外长签署。

声明重申,各国外长坚定支持“两国方案”,即以安全和公认的边界为基础,以国际法和联合国相关决议为依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国家和平共处。

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虽然没在这个名单上,但当天也表示,如果以色列不在加沙停火,就在9月承认巴勒斯坦国。

只有美国还在“唱反调”,表示不支持这个会议,也不参加。

7月22日,巴勒斯坦民众在约旦河西岸城市纳布卢斯示威,抗议以色列对加沙实施的饥饿政策。新华社发(艾曼·诺巴尼 摄)

02

以色列被迫放松管控

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以色列也不得不作出一些姿态,放松了对加沙地带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管控。

26日,以色列开始在加沙地带北部空投援助物资。

这是7月27日在加沙城拍摄的空投物资。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 摄)

27日,以色列宣布,在加沙部分地区每天暂停军事行动10小时,并开辟新的援助通道。

多个阿拉伯国家赶紧恢复了人道援助物资的运送,27日当天约有80辆装载物资的卡车进入加沙地带。

但哈马斯一方认为,这不过是以色列在虚假作秀、掩盖真相。比如空投物资的效果就很可疑,一方面,高空坠落的物资特别容易砸伤人,另一方面由于物资数量太少,引发了人们的争抢和混乱。还有大量物资被投放到远离居民点的区域,民众很难及时获取。

就连以色列能源和基础设施部长埃利·科恩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增加对加沙的援助是为避免欧洲制裁。

03

加沙人道主义困境急需改变

尽管援助物资正在运来,但对于解决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困境还远远不够。

7月29日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已造成超过6万巴勒斯坦人死亡,相当于加沙地带总人口的2.8%。

超过90%人口流离失所,近84%的地区被以军要求疏散,超过50万人正处于类似饥荒状态......

7月25日,人们在加沙城等待领取食物。新华社/法新

甚至有绝望的加沙人说,自己已经精疲力尽,死亡反而是一种解脱。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巴勒斯坦被占领土负责人安托万·勒纳尔表示,世界粮食计划署希望在未来将每日进入加沙的卡车数量维持在80至100辆,援助车队在数量和安保条件方面也急需提升。

04

落实“两国方案”难度依然很大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出路就在“两国方案”。

而这一方案目前看,落实的难度很大。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分析,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的干预和影响。美国长期以来不断挑唆中东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通过支持以色列来满足自己的战略需求。

同时,以色列方面也在不断提出所谓的安全权利,对“两国方案”进行实质性的阻挠。

在美国和以色列的拉拢和分化下,阿拉伯国家至今没有形成坚定和一致的立场,国际社会中各国的行动、步调也并不完全一致。

希望这次15国外长的联合声明,有助于“两国方案”的落实往前多走一步。

川观新闻记者 杜馥利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中新社、环球时报等

主播:伍晓芸

文案:杜馥利

摄像:朱文博

制作:周芷冰

美术:沈晓颖

校对:徐海鹏

审核:钟莉 刘若辰

川观新闻出品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