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春新区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围绕“环节最少、办事最快、成本最低”的目标,全力打造全流程精细化服务体系,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获得感显著提升。通过创新服务模式、简化审批流程、强化数字赋能等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肥沃土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好。
全流程精细化服务 打造“新区速度”
长春新区围绕企业从落位、开办、建设到投产运营、转型升级的全生命周期,推出“三个有效服务”,确保各类服务事项即到即办、接诉即办。企业设立登记时间从法定的1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企业办理事项平均时限从25天减少到6.6天,办事效率显著提升。
为方便企业反映诉求,长春新区早在2018年便建立了“企业高管微信群”,新区班子成员、职能部门负责人与800余名重点企业董事长直接对接,24小时“秒回”企业诉求,累计解决企业问题800余个。2023年,新区推出“新企通”线上服务平台,实现企业诉求“网上办”“掌上办”,平台已注册企业近400户,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诉求反映不便捷、办理环节多等问题。
数字赋能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长春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已实现区本级全事项、全部门进驻,政务服务事项入厅率达96.1%,市医保、社保、公积金事项进驻率超过80%,真正实现“只进一门”“一网通办”。全区政务服务事项总承诺时限压减法定时限的82.3%,即办件占比达47.6%,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达81.3%。
此外,新区已完成摆渡创新工场、北湖科技园、益田硅谷新城3个政务服务驿站建设,即将在长新创谷启动建设政务服务驿站(新质人才港站),将300余项涉企高频服务事项纳入驿站办理,构建“一窗受理、全程帮办、云端指导、现场领证”政务服务新模式。辐射服务周边5200户企业,157个高频事项延伸至驿站办理,企业足不出园区即可完成审批。2024年,新区推出“政务服务地图”,12个政务服务办事点全部在网站地图上展示,明确地址、电话等基本信息,重点标注全程网办和“网格零跑代办”事项,企业可随时随地查询办理材料、要求和时限。
亲清政企关系 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长春新区创新推出政企交流系列活动,领导班子成员与企业家面对面座谈,现场解决企业难题。2024年以来,已召开新材料、新能源、光电信息等9场座谈会,累计开展活动60余次,解决企业问题500余个。新区还建立了“企业问题我来办”机制,企业提出诉求后,3个工作日内答复,问题解决率达99.5%,满意率达100%。
以“9+1”产业链为主体,班子成员、总链长带头常态化帮扶链上企业,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帮助解决用工、资金和市场销售等问题。实施重点企业包保机制,各行业部门和开发区要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当好“店小二”,推动企业稳产增效。例如,数字办招商团队仅用100余天推动上海森亿智能公司项目落位,并帮助企业完成全省“首例”数据资产入表工作。
制度创新 保障企业安心舒心发展
长春新区连续7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4年围绕新形势、新任务,谋划出台具有新区特色的创新性工作方案,累计帮助民营企业排查法律风险400余个,制定“法治体检”报告144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法治环境。
新区推出信用修复提醒告知制度,在行政执法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同时,向被处罚对象直接推送《信用修复提醒告知书》,将信用修复工作前置。2024年,探索推出“源头前置承诺+期满告知提醒+政府主动代办”的综合信用服务模式。自新机制实行以来,已为119户企业成功完成信用修复工作,相关经验被市级层面推广。
弘扬企业家精神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长春新区通过政策支持等方式,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新区在县(市)区级政府中率先推出龙嘉机场免费贵宾服务,为符合条件的规上工业企业发放新区“尊享卡”,首批69户优秀企业免费享受机场贵宾通道服务。新区还举办创业故事分享会,表彰105户优秀企业,激励企业家实干创新。“我们公司成立9年多了,感觉长春新区正越变越好,节奏越来越快、效率越来越高。”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贾宏光感慨地说。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奋力一跳”
从“千户企业万张服务卡”到“万人助万企”,再到“四上”企业和全量在孵企业包保,新区的助企行动不断升级优化。建立高质量企业库、种子企业清单和高成长企业清单,精准服务优质企业,包保干部达408人,服务企业超千户,构建起“行业包保+专业包保+属地包保”的全方位助企服务体系。助企行动不仅关注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落实,也聚焦企业生产经营的细微之处,累计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近万人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1800余个,用实际行动为企业破“痛点”、通“堵点”、解“难点”。
长春新区正以高效的企业服务模式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始终稳在“快车道”上。未来,新区将继续践行“奋斗 创新 诚信 超越”的精神,以更有力的服务举措,让企业家感受到“新区温度”,助力企业“奋力一跳”,创造更多“新区速度”的奇迹。
近年来,长春新区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围绕“环节最少、办事最快、成本最低”的目标,全力打造全流程精细化服务体系,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获得感显著提升。通过创新服务模式、简化审批流程、强化数字赋能等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肥沃土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好。
全流程精细化服务 打造“新区速度”
长春新区围绕企业从落位、开办、建设到投产运营、转型升级的全生命周期,推出“三个有效服务”,确保各类服务事项即到即办、接诉即办。企业设立登记时间从法定的1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企业办理事项平均时限从25天减少到6.6天,办事效率显著提升。
为方便企业反映诉求,长春新区早在2018年便建立了“企业高管微信群”,新区班子成员、职能部门负责人与800余名重点企业董事长直接对接,24小时“秒回”企业诉求,累计解决企业问题800余个。2023年,新区推出“新企通”线上服务平台,实现企业诉求“网上办”“掌上办”,平台已注册企业近400户,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诉求反映不便捷、办理环节多等问题。
数字赋能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长春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已实现区本级全事项、全部门进驻,政务服务事项入厅率达96.1%,市医保、社保、公积金事项进驻率超过80%,真正实现“只进一门”“一网通办”。全区政务服务事项总承诺时限压减法定时限的82.3%,即办件占比达47.6%,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达81.3%。
此外,新区已完成摆渡创新工场、北湖科技园、益田硅谷新城3个政务服务驿站建设,即将在长新创谷启动建设政务服务驿站(新质人才港站),将300余项涉企高频服务事项纳入驿站办理,构建“一窗受理、全程帮办、云端指导、现场领证”政务服务新模式。辐射服务周边5200户企业,157个高频事项延伸至驿站办理,企业足不出园区即可完成审批。2024年,新区推出“政务服务地图”,12个政务服务办事点全部在网站地图上展示,明确地址、电话等基本信息,重点标注全程网办和“网格零跑代办”事项,企业可随时随地查询办理材料、要求和时限。
亲清政企关系 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长春新区创新推出政企交流系列活动,领导班子成员与企业家面对面座谈,现场解决企业难题。2024年以来,已召开新材料、新能源、光电信息等9场座谈会,累计开展活动60余次,解决企业问题500余个。新区还建立了“企业问题我来办”机制,企业提出诉求后,3个工作日内答复,问题解决率达99.5%,满意率达100%。
以“9+1”产业链为主体,班子成员、总链长带头常态化帮扶链上企业,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帮助解决用工、资金和市场销售等问题。实施重点企业包保机制,各行业部门和开发区要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当好“店小二”,推动企业稳产增效。例如,数字办招商团队仅用100余天推动上海森亿智能公司项目落位,并帮助企业完成全省“首例”数据资产入表工作。
制度创新 保障企业安心舒心发展
长春新区连续7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4年围绕新形势、新任务,谋划出台具有新区特色的创新性工作方案,累计帮助民营企业排查法律风险400余个,制定“法治体检”报告144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法治环境。
新区推出信用修复提醒告知制度,在行政执法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同时,向被处罚对象直接推送《信用修复提醒告知书》,将信用修复工作前置。2024年,探索推出“源头前置承诺+期满告知提醒+政府主动代办”的综合信用服务模式。自新机制实行以来,已为119户企业成功完成信用修复工作,相关经验被市级层面推广。
弘扬企业家精神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长春新区通过政策支持等方式,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新区在县(市)区级政府中率先推出龙嘉机场免费贵宾服务,为符合条件的规上工业企业发放新区“尊享卡”,首批69户优秀企业免费享受机场贵宾通道服务。新区还举办创业故事分享会,表彰105户优秀企业,激励企业家实干创新。“我们公司成立9年多了,感觉长春新区正越变越好,节奏越来越快、效率越来越高。”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贾宏光感慨地说。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奋力一跳”
从“千户企业万张服务卡”到“万人助万企”,再到“四上”企业和全量在孵企业包保,新区的助企行动不断升级优化。建立高质量企业库、种子企业清单和高成长企业清单,精准服务优质企业,包保干部达408人,服务企业超千户,构建起“行业包保+专业包保+属地包保”的全方位助企服务体系。助企行动不仅关注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落实,也聚焦企业生产经营的细微之处,累计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近万人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1800余个,用实际行动为企业破“痛点”、通“堵点”、解“难点”。
长春新区正以高效的企业服务模式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始终稳在“快车道”上。未来,新区将继续践行“奋斗 创新 诚信 超越”的精神,以更有力的服务举措,让企业家感受到“新区温度”,助力企业“奋力一跳”,创造更多“新区速度”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