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等。
此后,各行各业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反内卷”。其中,生猪行业的反内卷尤为引人关注。
7月29日,神农集团公告称,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2024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的议案》。
该定增议案起始于2024年4月24日,2025年4月24日,该定增方案获得了上交所审核通过。
据媒体报道,神农集团终止定增的理由是市场环境变化。公司称,在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状况以及公司整体发展规划等因素,经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及审慎分析后,决定终止。
该定增方案中,神农集团合计募资2.9亿元,其中1.37亿元用于红河弥勒神农畜牧有限公司五山乡年出栏24万头优质仔猪扩繁基地建设项目。
同期,巨星农牧也延长了定增方案的授权有效期12个月,即有效期至2026年8月22日。
终止和延期定增,这在A股市场是比较少见的,尤其是监管已经审核通过的情况下,低成本且合规的资金,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不要白不要。
由此亦可窥见行业“反内卷”的力度。
从政策层面看,主管部门反内卷从去年就开始了。去年3月,农业农村部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农业农村部还将正常保有量的下限从95%调整至92%,这意味着全国母猪产能最低可降至3588万头,不足3600万头。
当时,全国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为3992万头,连续9个月回调。
管住了能繁母猪,也就基本控制了出栏量。
行业与监管同步“反内卷”,推动生猪养殖自去年5月份以来连续14个月盈利。
今年,尽管行业整体盈利,但生猪出栏价却在稳步下跌。
图片来源:搜猪网
据搜猪网,2月3日,生猪出栏均价一度达到17.54元/公斤的水平,此后持续下跌,6月22日一度跌破14元。
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进一步压实反内卷举措。
农业农村部在6月上旬召开的生猪生产调度会,提出了具体的生猪生产调控目标,包括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调减100万头至3950万头;优化生猪生产,加大弱仔淘汰力度,引导降低出栏体重等。
7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参会各方包括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双胞胎集团等企业相关负责人。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会上表示,要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要鼓励大企业通过订单养殖、托管代养等方式,与中小场户建立紧密联系的合作机制,带动合作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目前看,当前的生猪生产调控举措较为温和,更多起到止跌的作用,想要回暖还有来行业产能进一步出清。
归根结底,愈发严峻的生猪养殖行业态势在于产品同质化,没有护城河,对新进入行业的企业没有明显的壁垒,从而造成产品周期性过剩,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差。企业唯一的竞争力就是成本管理能力,并不依赖于规模的扩大。
以神农集团和牧原股份为例。
神农集团是行业优等生,而牧原股份是当前的行业一哥。上半年,神农集团的出栏量为153.95万头,而牧原股份的出栏量为3839.4万头,相差20倍不止,股价上则相差15倍左右,神农集团市值约170亿,牧原股份市值在2500亿左右。
二者体量悬殊,为何神农集团能被视为行业优等生呢?原因就在于养殖成本上。
2025年一季度,神农集团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为12.3元/公斤,牧原股份为12.5元/公斤,温氏股份12.6元左右,新希望一季度运营场线成本降至13.3元/公斤。
神农集团执行副总裁何昕阳表示,2025年阶段性完全成本目标定在12元/公斤,牧原股份也将今年的目标定在12元/公斤。
可见,尽管神农集团体量相比行业前三牧原、温氏、新希望小得多,但成本管理领跑行业。
相对于有护城河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对管理层的要求特别高,稍微决策失误就可能犯错误。
例如在2019年前,温氏股份常年是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榜一大哥”,2018年,温氏股份的生猪出栏量达到2230万头,是第二名的2倍多。
然而,非洲猪瘟的爆发,让全行业面临严峻考验,不同企业采取了不同的疾病应对方案,非瘟疫情经过5年时间的演化,不同企业业绩得到了迥异的结果。
在防疫策略上,温氏选择了生物安全+生物制剂,牧原选择了生物安全+空气过滤。2019年,牧原开始大量改造空滤系统。而温氏,则没能经受疫情的冲击,种猪群生产性能严重下降,最终不得不更换种源,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错过了2020和2021两年大行情,被逆势扩张的牧原大踏步超越。
养猪行业只是当前如火如荼“反内卷”的一个缩影。日前,广东省造纸行业协会发布了《关于推动广东省造纸行业“反内卷”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倡议书》。这也是国内造纸行业发出的第一封“反内卷”倡议书。
不过,当前市场最为关注的恐怕还是是汽车和光伏的反内卷,这两个行业规模大,影响广,竞争也更为激烈。
接下来,各行各业的“反内卷”将如何演化,值得关注~
3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等。
此后,各行各业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反内卷”。其中,生猪行业的反内卷尤为引人关注。
7月29日,神农集团公告称,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2024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的议案》。
该定增议案起始于2024年4月24日,2025年4月24日,该定增方案获得了上交所审核通过。
据媒体报道,神农集团终止定增的理由是市场环境变化。公司称,在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状况以及公司整体发展规划等因素,经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及审慎分析后,决定终止。
该定增方案中,神农集团合计募资2.9亿元,其中1.37亿元用于红河弥勒神农畜牧有限公司五山乡年出栏24万头优质仔猪扩繁基地建设项目。
同期,巨星农牧也延长了定增方案的授权有效期12个月,即有效期至2026年8月22日。
终止和延期定增,这在A股市场是比较少见的,尤其是监管已经审核通过的情况下,低成本且合规的资金,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不要白不要。
由此亦可窥见行业“反内卷”的力度。
从政策层面看,主管部门反内卷从去年就开始了。去年3月,农业农村部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农业农村部还将正常保有量的下限从95%调整至92%,这意味着全国母猪产能最低可降至3588万头,不足3600万头。
当时,全国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为3992万头,连续9个月回调。
管住了能繁母猪,也就基本控制了出栏量。
行业与监管同步“反内卷”,推动生猪养殖自去年5月份以来连续14个月盈利。
今年,尽管行业整体盈利,但生猪出栏价却在稳步下跌。
图片来源:搜猪网
据搜猪网,2月3日,生猪出栏均价一度达到17.54元/公斤的水平,此后持续下跌,6月22日一度跌破14元。
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进一步压实反内卷举措。
农业农村部在6月上旬召开的生猪生产调度会,提出了具体的生猪生产调控目标,包括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调减100万头至3950万头;优化生猪生产,加大弱仔淘汰力度,引导降低出栏体重等。
7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参会各方包括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双胞胎集团等企业相关负责人。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会上表示,要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要鼓励大企业通过订单养殖、托管代养等方式,与中小场户建立紧密联系的合作机制,带动合作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目前看,当前的生猪生产调控举措较为温和,更多起到止跌的作用,想要回暖还有来行业产能进一步出清。
归根结底,愈发严峻的生猪养殖行业态势在于产品同质化,没有护城河,对新进入行业的企业没有明显的壁垒,从而造成产品周期性过剩,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差。企业唯一的竞争力就是成本管理能力,并不依赖于规模的扩大。
以神农集团和牧原股份为例。
神农集团是行业优等生,而牧原股份是当前的行业一哥。上半年,神农集团的出栏量为153.95万头,而牧原股份的出栏量为3839.4万头,相差20倍不止,股价上则相差15倍左右,神农集团市值约170亿,牧原股份市值在2500亿左右。
二者体量悬殊,为何神农集团能被视为行业优等生呢?原因就在于养殖成本上。
2025年一季度,神农集团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为12.3元/公斤,牧原股份为12.5元/公斤,温氏股份12.6元左右,新希望一季度运营场线成本降至13.3元/公斤。
神农集团执行副总裁何昕阳表示,2025年阶段性完全成本目标定在12元/公斤,牧原股份也将今年的目标定在12元/公斤。
可见,尽管神农集团体量相比行业前三牧原、温氏、新希望小得多,但成本管理领跑行业。
相对于有护城河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对管理层的要求特别高,稍微决策失误就可能犯错误。
例如在2019年前,温氏股份常年是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榜一大哥”,2018年,温氏股份的生猪出栏量达到2230万头,是第二名的2倍多。
然而,非洲猪瘟的爆发,让全行业面临严峻考验,不同企业采取了不同的疾病应对方案,非瘟疫情经过5年时间的演化,不同企业业绩得到了迥异的结果。
在防疫策略上,温氏选择了生物安全+生物制剂,牧原选择了生物安全+空气过滤。2019年,牧原开始大量改造空滤系统。而温氏,则没能经受疫情的冲击,种猪群生产性能严重下降,最终不得不更换种源,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错过了2020和2021两年大行情,被逆势扩张的牧原大踏步超越。
养猪行业只是当前如火如荼“反内卷”的一个缩影。日前,广东省造纸行业协会发布了《关于推动广东省造纸行业“反内卷”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倡议书》。这也是国内造纸行业发出的第一封“反内卷”倡议书。
不过,当前市场最为关注的恐怕还是是汽车和光伏的反内卷,这两个行业规模大,影响广,竞争也更为激烈。
接下来,各行各业的“反内卷”将如何演化,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