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作为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防治形势严峻。2022年数据显示,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达35.72万例,每10万女性中约33人患病;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变迁,患病风险持续上升。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国乳腺癌研究成果丰硕,不仅登顶国际顶刊、改写国内外指南,更在三阴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等领域实现治疗突破。
2025年7月,在“2025 CSCO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 Best of ASCO 2025 China” 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与医学论坛网特邀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葛睿教授,就三阴乳腺癌的免疫联合治疗突破、HER2 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方案优化等前沿进展及临床实践展开深入探讨。
顶刊成果持续涌现,三阴乳腺癌研究突破改写治疗指南
葛睿教授指出,2024年中国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卓越成绩,乳腺癌研究更是亮点纷呈。中国学者的临床研究结果不仅在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还在国内外大型肿瘤大会上进行了报告,充分展现了中国创新药物与专家智慧的融合成果。这些基于中国临床数据的研究策略,正不断服务于临床实践,推动着临床指南的更新迭代。
在乳腺癌领域,研究成果尤为显著。以往每年能登顶国际顶刊的乳腺癌研究寥寥无几,而近年来相关研究数量持续激增,这些成果不仅改变了国内指南,也对国际指南和共识产生了重要影响。江泽飞教授牵头的研究针对晚期三阴乳腺癌,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方案,对于PD-L1阳性(CPS≥1)的患者,在晚期一线治疗中实现了约一年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患者带来了巨大的治疗希望。同时,随着免疫治疗加入后的不良事件管理经验不断积累,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实现了突破性改变,该成果已被纳入2025版CSCO指南作为一级推荐。此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在三阴乳腺癌新辅助阶段采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显著提升了病理完全缓解率,为早期三阴乳腺癌患者的药物选择提供了更多参考依据。葛睿教授表示,中国专家正不断设计更多临床研究,聚焦临床关切问题,持续提升肿瘤治疗疗效。
去卡铂的PHP方案疗效相当安全性更优,HER2阳性治疗添新选择
葛睿教授提到,在本次BOC会议中,NATALEE研究被评为亮点研究,该研究由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联合多家中心共同发起,重点探索了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优化方案。当前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为TcbHp(多西他赛+卡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方案,但临床中部分患者存在无法耐受双药化疗尤其是铂类药物毒性等问题,同时紫杉类药物的选择与用法差异也需要进一步明确。
ATALEE研究通过非劣效性设计证实,去掉卡铂的PHP方案仍能保持较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在统计学上非劣于标准的TCPHP方案。更重要的是,去卡铂的PHP组在血液学毒性(如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非血液学毒性(如恶心呕吐)方面表现更优,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体验和依从性。这一研究成果为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提供了新的循证证据,有望在未来的中国指南共识中得到体现,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直接参考。
精准锁定优势人群,技术赋能推动新辅助治疗迈向个体化
葛睿教授认为,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未来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在治疗范畴方面,新辅助治疗正从“为手术缩瘤”向“改善长期愈后”拓展,随着治疗方案与药物的不断丰富,更多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将有机会纳入新辅助治疗体系。
在治疗策略上,精准分层成为核心方向。部分患者需要双靶联合双化疗才能实现病理完全缓解,而对于分期较早的患者,如淋巴结阴性患者,可选择弱化疗甚至去化疗方案。这些新策略仍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未来将进入基于个体特征精准选择方案的时代。在技术支持方面,生物靶标检测与影像组学技术正发挥重要作用。HER-2DX等指标已在国际上得到应用,PET-CT、磁共振等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病理完全缓解可能性,辅助医生决策手术时机和药物转换。未来还期待通过更多检测技术获取信息,指导治疗方案的动态调整。
葛睿教授强调,新辅助治疗有望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领域规范且优先的治疗模式,但需要医生与患者充分沟通,让患者理解新辅助治疗的初衷,接受“先用药后开刀”的理念,以提高治疗依从性,使患者在治疗中最大化获益。随着中国临床研究的持续深入,乳腺癌治疗正朝着更精准、更安全、更有效的方向迈进,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更多治愈希望。
总结
从葛睿教授的分享中可以清晰看到,近年来中国乳腺癌研究在国际舞台上成果丰硕,无论是三阴乳腺癌领域的治疗突破改写指南,还是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方案的优化,都体现了中国学者的创新力量。相关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精准锁定优势人群让治疗更具针对性。而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在范畴扩容、精准分层和技术赋能下的发展趋势,预示着乳腺癌治疗将进入个体化、规范化的新时代。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中国乳腺癌治疗的国际地位,更给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推进,中国乳腺癌防治事业将不断取得新进步。
乳腺癌作为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防治形势严峻。2022年数据显示,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达35.72万例,每10万女性中约33人患病;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变迁,患病风险持续上升。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国乳腺癌研究成果丰硕,不仅登顶国际顶刊、改写国内外指南,更在三阴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等领域实现治疗突破。
2025年7月,在“2025 CSCO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 Best of ASCO 2025 China” 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与医学论坛网特邀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葛睿教授,就三阴乳腺癌的免疫联合治疗突破、HER2 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方案优化等前沿进展及临床实践展开深入探讨。
顶刊成果持续涌现,三阴乳腺癌研究突破改写治疗指南
葛睿教授指出,2024年中国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卓越成绩,乳腺癌研究更是亮点纷呈。中国学者的临床研究结果不仅在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还在国内外大型肿瘤大会上进行了报告,充分展现了中国创新药物与专家智慧的融合成果。这些基于中国临床数据的研究策略,正不断服务于临床实践,推动着临床指南的更新迭代。
在乳腺癌领域,研究成果尤为显著。以往每年能登顶国际顶刊的乳腺癌研究寥寥无几,而近年来相关研究数量持续激增,这些成果不仅改变了国内指南,也对国际指南和共识产生了重要影响。江泽飞教授牵头的研究针对晚期三阴乳腺癌,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方案,对于PD-L1阳性(CPS≥1)的患者,在晚期一线治疗中实现了约一年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患者带来了巨大的治疗希望。同时,随着免疫治疗加入后的不良事件管理经验不断积累,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实现了突破性改变,该成果已被纳入2025版CSCO指南作为一级推荐。此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在三阴乳腺癌新辅助阶段采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显著提升了病理完全缓解率,为早期三阴乳腺癌患者的药物选择提供了更多参考依据。葛睿教授表示,中国专家正不断设计更多临床研究,聚焦临床关切问题,持续提升肿瘤治疗疗效。
去卡铂的PHP方案疗效相当安全性更优,HER2阳性治疗添新选择
葛睿教授提到,在本次BOC会议中,NATALEE研究被评为亮点研究,该研究由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联合多家中心共同发起,重点探索了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优化方案。当前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为TcbHp(多西他赛+卡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方案,但临床中部分患者存在无法耐受双药化疗尤其是铂类药物毒性等问题,同时紫杉类药物的选择与用法差异也需要进一步明确。
ATALEE研究通过非劣效性设计证实,去掉卡铂的PHP方案仍能保持较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在统计学上非劣于标准的TCPHP方案。更重要的是,去卡铂的PHP组在血液学毒性(如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非血液学毒性(如恶心呕吐)方面表现更优,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体验和依从性。这一研究成果为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提供了新的循证证据,有望在未来的中国指南共识中得到体现,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直接参考。
精准锁定优势人群,技术赋能推动新辅助治疗迈向个体化
葛睿教授认为,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未来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在治疗范畴方面,新辅助治疗正从“为手术缩瘤”向“改善长期愈后”拓展,随着治疗方案与药物的不断丰富,更多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将有机会纳入新辅助治疗体系。
在治疗策略上,精准分层成为核心方向。部分患者需要双靶联合双化疗才能实现病理完全缓解,而对于分期较早的患者,如淋巴结阴性患者,可选择弱化疗甚至去化疗方案。这些新策略仍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未来将进入基于个体特征精准选择方案的时代。在技术支持方面,生物靶标检测与影像组学技术正发挥重要作用。HER-2DX等指标已在国际上得到应用,PET-CT、磁共振等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病理完全缓解可能性,辅助医生决策手术时机和药物转换。未来还期待通过更多检测技术获取信息,指导治疗方案的动态调整。
葛睿教授强调,新辅助治疗有望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领域规范且优先的治疗模式,但需要医生与患者充分沟通,让患者理解新辅助治疗的初衷,接受“先用药后开刀”的理念,以提高治疗依从性,使患者在治疗中最大化获益。随着中国临床研究的持续深入,乳腺癌治疗正朝着更精准、更安全、更有效的方向迈进,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更多治愈希望。
总结
从葛睿教授的分享中可以清晰看到,近年来中国乳腺癌研究在国际舞台上成果丰硕,无论是三阴乳腺癌领域的治疗突破改写指南,还是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方案的优化,都体现了中国学者的创新力量。相关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精准锁定优势人群让治疗更具针对性。而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在范畴扩容、精准分层和技术赋能下的发展趋势,预示着乳腺癌治疗将进入个体化、规范化的新时代。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中国乳腺癌治疗的国际地位,更给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推进,中国乳腺癌防治事业将不断取得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