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多维发力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新华信用

1周前

市政公用服务报装验收流程较承诺时限压缩4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73.92%、经营主体总数突破9.4万户、外贸进出口额同比激增55%……近年来,白山市锚定优化营商环境核心目标,以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市政公用服务报装验收流程较承诺时限压缩4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73.92%、经营主体总数突破9.4万户、外贸进出口额同比激增55%……近年来,白山市锚定优化营商环境核心目标,以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改革破题 刀刃向内锻造“硬支撑”

走进市政务服务中心,税务、不动产、社保、医保、出入境等部门智能自助终端机有序排列,179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门办理”,过去办业务要跑多个部门,现在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以上事。这样的变化,源于白山市构建的“五级书记抓营商环境”“市级领导贯穿包保”责任体系,明确38项重点任务、“四到”服务机制(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形成全链条改革攻坚态势。

推进政策服务“免申办”,是白山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又一举措。将依法公开且有效的惠企利民政策,细化为能使企业群众在资金和服务等方面享受政府优惠的57项具体服务事项清单,白山市编制《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惠企政策手册》,逐步推动实现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一站办理”。

服务升级 数字赋能跑出“加速度”

依托智能终端,202项高频事项实现“全天候不打烊”办理,这是白山市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的缩影。目前全市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率达73.92%。6个县(市、区)级政务服务中心、65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638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构成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联动体系,提供延伸事项的业务受理和领办代办服务,“掌上办”“就近办”已成常态。

持续推进数字赋能提升治理效能。白山市坚持超前“一手研判”,建立复盘分析管理制度,运用大数据手段,形成“高频事项库”和“共性问题池”两个系统模块,有效支撑季节性、周期性问题。“我们通过‘一号受理’归并54条热线,打造‘多维合一’的反馈通道,直接减少诉求流转层级,显著提升热线服务效率”,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市12345热线电话接听率提升至97.11%,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

生态重构 厚植沃土激活“动力源”

在白山市“专精特新”企业队列中,新晋17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格外醒目。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当地构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设立登记注册“怎么能办”窗口,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推行“网上办、容缺办、延期办”,31个许可事项与营业执照实现“证照一码通”,“吉企银通”平台年度放贷金额突破10.19亿元,“信易贷”平台2024年度授信金额达8.11亿元,开发就业见习岗位486个……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正在打开开放发展的新空间。延吉—长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成功获批,长白对朝经济合作创业产业园顺利验收,边民互市贸易区主体工程已竣工,沈白高铁项目开通倒计时,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建设全力推进,全市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实现55%的高位增长,吉浙“一市一园区”等5个合作项目落地生根,昔日的“边陲末梢”正走向“开放前沿”。

法治护航 刚柔并济筑牢“稳定器”

法治环境的优化,成为白山市营商环境建设的鲜明底色。当地推动府院联动机制高效运转,2024年化解涉企执行案件28件,为企业追回账款2237万元。制定《关于落实深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的工作方案》,2024年,编制不予处罚事项2391项,从轻处罚事项1902项,减轻处罚事项1781项,免予行政强制事项288项。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清理核查工作,2024年,第一批7件非正常专利申请清理核查完毕。

法治既要“刚性力度”也要“柔性温度”。通过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当地涉企检查报备核验率达99.4%,执法投诉保持“零记录”。这种刚柔并济的治理智慧,让经营主体吃下“定心丸”。2024年全市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21%,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

从政务大厅的高效服务,到生产车间的机器轰鸣;从数字赋能的治理变革,到法治护航的发展底气,白山市正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这座东北城市的改革实践表明:只要敢向体制机制障碍亮剑,善用创新破题开路,老工业基地同样能打造出营商环境的新高地。

市政公用服务报装验收流程较承诺时限压缩4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73.92%、经营主体总数突破9.4万户、外贸进出口额同比激增55%……近年来,白山市锚定优化营商环境核心目标,以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市政公用服务报装验收流程较承诺时限压缩4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73.92%、经营主体总数突破9.4万户、外贸进出口额同比激增55%……近年来,白山市锚定优化营商环境核心目标,以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改革破题 刀刃向内锻造“硬支撑”

走进市政务服务中心,税务、不动产、社保、医保、出入境等部门智能自助终端机有序排列,179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门办理”,过去办业务要跑多个部门,现在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以上事。这样的变化,源于白山市构建的“五级书记抓营商环境”“市级领导贯穿包保”责任体系,明确38项重点任务、“四到”服务机制(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形成全链条改革攻坚态势。

推进政策服务“免申办”,是白山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又一举措。将依法公开且有效的惠企利民政策,细化为能使企业群众在资金和服务等方面享受政府优惠的57项具体服务事项清单,白山市编制《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惠企政策手册》,逐步推动实现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一站办理”。

服务升级 数字赋能跑出“加速度”

依托智能终端,202项高频事项实现“全天候不打烊”办理,这是白山市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的缩影。目前全市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率达73.92%。6个县(市、区)级政务服务中心、65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638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构成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联动体系,提供延伸事项的业务受理和领办代办服务,“掌上办”“就近办”已成常态。

持续推进数字赋能提升治理效能。白山市坚持超前“一手研判”,建立复盘分析管理制度,运用大数据手段,形成“高频事项库”和“共性问题池”两个系统模块,有效支撑季节性、周期性问题。“我们通过‘一号受理’归并54条热线,打造‘多维合一’的反馈通道,直接减少诉求流转层级,显著提升热线服务效率”,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市12345热线电话接听率提升至97.11%,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

生态重构 厚植沃土激活“动力源”

在白山市“专精特新”企业队列中,新晋17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格外醒目。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当地构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设立登记注册“怎么能办”窗口,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推行“网上办、容缺办、延期办”,31个许可事项与营业执照实现“证照一码通”,“吉企银通”平台年度放贷金额突破10.19亿元,“信易贷”平台2024年度授信金额达8.11亿元,开发就业见习岗位486个……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正在打开开放发展的新空间。延吉—长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成功获批,长白对朝经济合作创业产业园顺利验收,边民互市贸易区主体工程已竣工,沈白高铁项目开通倒计时,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建设全力推进,全市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实现55%的高位增长,吉浙“一市一园区”等5个合作项目落地生根,昔日的“边陲末梢”正走向“开放前沿”。

法治护航 刚柔并济筑牢“稳定器”

法治环境的优化,成为白山市营商环境建设的鲜明底色。当地推动府院联动机制高效运转,2024年化解涉企执行案件28件,为企业追回账款2237万元。制定《关于落实深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的工作方案》,2024年,编制不予处罚事项2391项,从轻处罚事项1902项,减轻处罚事项1781项,免予行政强制事项288项。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清理核查工作,2024年,第一批7件非正常专利申请清理核查完毕。

法治既要“刚性力度”也要“柔性温度”。通过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当地涉企检查报备核验率达99.4%,执法投诉保持“零记录”。这种刚柔并济的治理智慧,让经营主体吃下“定心丸”。2024年全市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21%,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

从政务大厅的高效服务,到生产车间的机器轰鸣;从数字赋能的治理变革,到法治护航的发展底气,白山市正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这座东北城市的改革实践表明:只要敢向体制机制障碍亮剑,善用创新破题开路,老工业基地同样能打造出营商环境的新高地。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