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股权转让采用非公开协议方式进行,中国城乡需在协议生效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支付全部款项。振华重工在公告中强调,交易定价符合市场化原则,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振华重工此次转让的中交光伏股权占比30%,是其2022年7月与中国城乡共同出资组建的企业。中交光伏注册资本2亿元,其中中国城乡持股70%,振华重工持股30%。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交光伏总资产达3.84亿元,净资产1.86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21.96万元,净利润96.05万元。
根据公告披露,中交光伏主营业务聚焦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碳减排技术研发、储能技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及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领域。成立近三年,该公司整体运营状况良好,未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本次交易定价3438.24万元,较振华重工初始投资账面成本3476.57万元小幅减值38.33万元。交易已于7月22日通过公司董事会审议,关联董事回避表决,无需提交股东大会批准。
主动“瘦身”,聚焦主业
振华重工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上海,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交集团)控股的A+B股上市公司。作为全球港口机械领域的领导者,公司岸桥产品市占率连续28年保持全球第一,业务覆盖108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公司通过多元化战略,形成了港口机械、海工装备、钢结构三大核心业务板块。
振华重工此次剥离光伏业务,是其在“聚焦主责主业”战略下的关键举措。作为全球港口机械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公司正面临传统业务增长放缓与新兴业务盈利能力不足的双重挑战。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5.02亿元,同比增长14.55%,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4.36%,创五年新高。这一数据明显高于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3.2%-3.8%的平均水平,接近国际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研发强度。
管理层在年报中明确,2025年将聚焦“深海经济与数字化转型”,推动港口机械智能化、海工装备高端化。剥离非核心光伏资产,可优化资源配置,缓解公司资产负债率78.64%的财务压力。
一季度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大增50.33%
振华重工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34.56亿元,同比增长4.62%;但归母净利润5.34亿元,同比微增2.6%,增速较2023年的39.8%大幅放缓。
公司业务呈现明显分化:核心港口机械业务板块收入为205.94亿元,同比下降3.03%,营收占比59.77%;海工装备业务板块收入达到82.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92%,营收占比24.07%;而钢结构业务毛利率则大幅下滑,由8.94%骤降至1.45%。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有所回暖,实现营收85.17亿元,同比增长0.86%;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0.3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8.77亿元,同比增长957.68%。
公司仍面临应收账款高企的压力。截至2024年末,其应收账款余额高达73.66亿元,相当于当年净利润的13.8倍;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流动比率仅0.95,速动比率0.44,短期偿债能力承压。
此次振华重工退出中交光伏正值公司业绩关键转折点。2025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0.33%至2.55亿元,现金流状况大幅改善,显示阶段性复苏迹象。
但78.64%的资产负债率和高达73.66亿元的应收账款,仍像两道枷锁制约着这家重型装备制造商的转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