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大学生企业参观学习坠入浮选槽不幸遇难!真相竟比溺亡更恐怖!

医学论坛网

1天前

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这起事故太令人痛心!6名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那位受伤的老师,也不得不面对截肢的残酷现实。

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经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已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

图片

中金黄金7月24日凌晨发布公告

这起事故太令人痛心!6名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那位受伤的老师,也不得不面对截肢的残酷现实。事故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安全防线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深入了解本事故背后的真相时,才发现事情远比溺亡更令人震惊和恐惧!

浮选槽内的物质并非普通的水,而是一种矿浆混合物,其粘稠度极高,类似于泥浆,一旦有人坠入,几乎无法自行脱困,因为其粘稠度使得人无法有效挣扎。

更致命的是,浮选槽内的物质不仅粘稠,还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这些物质含有强碱性药剂,属于腐蚀性毒物中毒。一旦接触到皮肤,就会造成严重的烧伤;如果这些物质如果被吸入肺部或进入胃部,会直接造成内脏腐蚀。此外,矿浆中甚至可能含有氰化物等剧毒物质。

实际上,虽然腐蚀性毒物中毒可能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强酸和强碱中毒是最常见的腐蚀性毒物中毒类型,一旦接触到这些物质,就可能导致立即的烧伤、溃疡,甚至更深层次的组织损伤,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这类中毒事故,我们需要提高对这些腐蚀性物质的认识,了解它们的特性和潜在危害。同时,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以在发生意外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常见强酸强碱有哪些?

强酸强碱是两类极具威力且危险的物质,它们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实验室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但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那么,常见的强酸强碱有哪些呢?

图源:CMT

▌强酸

● 盐酸(HCl):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广泛用于工业清洗和实验室。盐酸能迅速溶解多种金属,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 硫酸(H2SO4):无色油状液体,具有强氧化性和吸水性。常用于电池制造和化工生产,高浓度硫酸能使有机物炭化,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 硝酸(HNO3):具有强氧化性的酸,常用于制造肥料和炸药。其蒸气对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接触皮肤可导致灼伤。

● 氢氟酸(HF):虽然属于中强酸,但具有独特的腐蚀性,能溶解玻璃和硅酸盐,常用于蚀刻玻璃和去除铁锈。其危害性极高,接触皮肤可导致深度烧伤。

▌强碱

● 氢氧化钠(NaOH):白色固体,俗称烧碱,广泛用于清洁剂和肥皂制造。其溶液能迅速分解有机物,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腐蚀性。

● 氢氧化钾(KOH):俗称苛性钾,与氢氧化钠类似,常用于清洁剂和化学分析。它对皮肤和黏膜的腐蚀性极强。

● 氢氧化钙[Ca(OH)2]:俗称熟石灰,常用于建筑和食品加工。其溶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接触皮肤可导致灼伤。

强酸强碱如何伤害到我们的?

身体会有哪些反应?

强酸强碱中毒的途径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皮肤接触、眼部溅入、酸雾吸入、误服等,都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强酸强碱中毒对人体的伤害是迅速且严重的,不同中毒途径会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

▌强酸中毒

● 皮肤接触:强酸接触皮肤后,会迅速引发化学灼伤,创面干燥且边界分明,坏死可能深入皮下组织,导致局部灼痛。皮肤可能呈现暗褐色,严重时会出现糜烂、溃疡甚至坏死,并迅速结痂。大面积烧伤还可能引发休克。烧伤痂皮或焦痂的颜色因酸的种类而异,硫酸烧伤后呈黑色或棕黑色,硝酸为黄色,盐酸为灰棕色,氢氟酸为灰白色。

● 眼部接触:强酸溅入眼睛会导致严重的眼部损伤,包括眼睑水肿、结膜炎、角膜混浊甚至穿孔,可能引发全眼炎,最终导致失明。

● 吸入酸雾:吸入强酸类烟雾会对呼吸道造成严重刺激和损伤,表现为咳嗽、咳痰(可能带血)、气促、喉部或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胸部压迫感、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在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 口服:口服强酸后,消化道会立即遭受剧烈的化学烧伤,表现为剧烈的烧灼样疼痛,口腔、咽喉部等黏膜部位可能出现充血、糜烂和溃疡。患者通常会经历难以抑制的呕吐,呕吐物中可能含有血液和黏膜组织。严重时可能引发胃穿孔、休克。酸类物质吸收入血后,还可能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肝肾功能受损、昏迷甚至呼吸抑制。即使幸存,患者也可能留下食管和胃部瘢痕收缩、狭窄,腹膜粘连以及消化道功能减退等后遗症。

▌强碱中毒

● 皮肤接触:皮肤接触强碱后,会出现局部灼痛、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形成白色或红棕色的痂,痂皮脱落后可能留下溃疡。严重灼伤可导致体液大量丢失,进而引发休克。若眼睛受到损害,还可能引发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等眼部疾病。

● 吸入性接触:如吸入氢氧化氨释放的氨气,会出现氨中毒表现和呼吸道刺激症状,高浓度氨气吸入可能导致反射性声门痉挛,进而引发呼吸骤停。患者通常会先出现眼和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如眼痛、流泪、咽干、咳嗽等,随后可能出现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以及肺水肿等支气管肺部损害。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若抢救不及时,可能迅速陷入休克和昏迷。

● 口服:强碱进入消化道后,口腔黏膜可能出现红色或棕色水肿和溃疡。口腔、咽喉、食管和胃会有强烈的灼烧痛和腹绞痛,会反复呕吐,呕吐物中可能含有血性液体,还可能出现腹泻和血性大便。此外,还可能出现声音嘶哑、语言障碍和吞咽困难等症状;在严重病例中,可能发生食管和胃穿孔;强碱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可引发碱中毒和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可能出现手足搐搦等症状。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及时就医不仅能为救治争取宝贵的时间,还能有效减轻中毒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可能出现的严重后遗症。

▌酸中毒患者就医指征

● 皮肤损伤:如果皮肤接触到强酸,出现了明显的灼伤、腐蚀、坏死或溃疡,尤其是当伤口面积较大或疼痛剧烈时,应立即就医。

● 消化道损伤:当误服强酸后,口腔黏膜出现糜烂,或咽部、食管、胃部出现剧烈的灼热性疼痛,甚至伴有呕吐、呕血等症状时,必须尽快就医。

● 呼吸道刺激:吸入酸雾后,出现呛咳、流泪、呼吸困难,甚至有喉头痉挛或支气管痉挛的表现,应立即就医。

● 眼部损伤:酸雾或强酸液体溅入眼睛,导致眼睑水肿、结膜充血、角膜浑浊,甚至出现穿孔或失明的风险,需紧急就医。

▌碱中毒患者就医指征

● 皮肤接触:皮肤接触强碱后,出现明显的灼痛、水肿、充血,甚至形成水疱或溃疡,应立即就医。

● 眼部损伤:强碱溅入眼睛,导致结膜炎、角膜炎,甚至角膜溃疡、穿孔,需立即就医。

● 呼吸道损伤:吸入高浓度的强碱性气体(如氨气)后,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气喘,甚至有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痉挛的表现,应立即拨打120并就医。

● 消化道损伤:误服强碱后,口腔、咽喉、食管或胃部出现剧烈的灼痛、绞痛,伴有呕吐、呕血、血性腹泻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发生强酸强碱中毒后该如何紧急救治?

面对强酸强碱中毒的紧急情况,正确的处理措施是减少伤害、挽救生命的关键。抢救者在施救时,必须做好自身防护,如穿戴防护衣、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等,以避免自身受到伤害。随后,立即将伤者移离中毒现场,并在安全的医疗环境下迅速展开救治。

▌皮肤损伤处理

● 强酸损伤:迅速脱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10~30分钟;之后,用2%~4%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10~20分钟,或者用1%的氨水、肥皂水或石灰水冲洗,以中和皮肤上的酸;最后,用0.1%的苯扎溴铵、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创面,直到干净。

● 强碱损伤:同样先脱掉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至少1小时,直到创面没有滑腻感。然后,用1%的醋酸、3%的硼酸、5%的氯化钠或10%的枸橼酸钠溶液中和,或者用2%的醋酸湿敷受伤处。烧伤的皮肤要及时处理,避免感染。

▌眼损伤处理

● 强酸或强碱损伤: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0分钟,同时不断眨眼,确保受影响的眼睛位置低于未受影响的眼睛。之后,用生理盐水再冲洗10分钟。可以滴入1%的阿托品眼液、可的松和抗生素眼药水。注意,生石灰烧伤不要用生理盐水冲洗,因为会产生更强的氢氧化钠,加重伤害,应先擦掉石灰粉末,再用大量清水冲洗。眼内有石灰粒可以用1%~2%的氯化铵溶液冲洗,使其溶解,但不要用酸性液体。眼部剧痛可以用2%的丁卡因滴眼缓解疼痛。

▌吸入性损伤处理

● 强酸或强碱中毒:让中毒者迅速离开中毒现场,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如果呼吸困难,要尽快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术,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坏死黏膜脱落导致窒息。

●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普鲁卡因、地塞米松类激素及抗生素,通过气管内滴入或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如镇咳、吸氧等。

▌口服损伤处理

● 强酸中毒:不要催吐或洗胃,以免造成消化道穿孔。立即口服1000~1500ml的清水,稀释强酸浓度,保护消化道黏膜。不要服用碳酸氢钠、碳酸钠等,以免导致胃肠胀气甚至穿孔。可以口服牛乳、豆浆、蛋清、稀粥、面糊或食用植物油等,以保护消化道黏膜。之后,使用弱碱性溶液中和酸性物质。最后,口服润滑剂,如生鸡蛋清或牛奶,以及植物油。

● 强碱中毒:同样不要催吐或洗胃。先口服200ml的生牛奶,然后口服食醋、1%~5%的醋酸或柠檬水,接着口服生蛋清和橄榄油等植物油。不要使用碳酸盐,以避免产生过多二氧化碳。必要时,口服硫酸镁以避免胃肠胀气和穿孔。支持疗法包括补液,纠正脱水,防止休克和肾衰竭。

▌对症及综合治疗

● 止痛:如果疼痛剧烈,可以使用止痛剂。

● 危重患者处理:对于出现昏迷、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危重病人,要立即给氧,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抢救,防止肺水肿和休克。

● 维持平衡:维持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保护肝、肾功能,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结语

我们不仅要为逝去的生命哀悼,更要从事故中汲取教训,在企业加强生产安全意识、对危险化学品的认知与管理的同时,我们每个人也要掌握一些急救技能,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无论是在工业生产现场,还是日常生活中,安全永远是首要课题。时刻保持警惕,守护生命的尊严与价值,真切希望类似的悲剧不要再次上演。

参考文献

[1]陈春玲,孙晓莉,王淑艳,等.强酸中毒和强碱中毒的急救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04):267-274.

[2]WALTER T, GOSSELIN S, DENIAU B. Ten tips for managing caustic ingestion in adult patients[J]. Intensive Care Med, 2025;51(6):1164-1167. DOI: 10.1007/s00134-025-07920-2.

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这起事故太令人痛心!6名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那位受伤的老师,也不得不面对截肢的残酷现实。

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经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医护人员确认已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

图片

中金黄金7月24日凌晨发布公告

这起事故太令人痛心!6名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那位受伤的老师,也不得不面对截肢的残酷现实。事故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安全防线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深入了解本事故背后的真相时,才发现事情远比溺亡更令人震惊和恐惧!

浮选槽内的物质并非普通的水,而是一种矿浆混合物,其粘稠度极高,类似于泥浆,一旦有人坠入,几乎无法自行脱困,因为其粘稠度使得人无法有效挣扎。

更致命的是,浮选槽内的物质不仅粘稠,还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这些物质含有强碱性药剂,属于腐蚀性毒物中毒。一旦接触到皮肤,就会造成严重的烧伤;如果这些物质如果被吸入肺部或进入胃部,会直接造成内脏腐蚀。此外,矿浆中甚至可能含有氰化物等剧毒物质。

实际上,虽然腐蚀性毒物中毒可能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强酸和强碱中毒是最常见的腐蚀性毒物中毒类型,一旦接触到这些物质,就可能导致立即的烧伤、溃疡,甚至更深层次的组织损伤,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这类中毒事故,我们需要提高对这些腐蚀性物质的认识,了解它们的特性和潜在危害。同时,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以在发生意外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常见强酸强碱有哪些?

强酸强碱是两类极具威力且危险的物质,它们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实验室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但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那么,常见的强酸强碱有哪些呢?

图源:CMT

▌强酸

● 盐酸(HCl):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广泛用于工业清洗和实验室。盐酸能迅速溶解多种金属,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 硫酸(H2SO4):无色油状液体,具有强氧化性和吸水性。常用于电池制造和化工生产,高浓度硫酸能使有机物炭化,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 硝酸(HNO3):具有强氧化性的酸,常用于制造肥料和炸药。其蒸气对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接触皮肤可导致灼伤。

● 氢氟酸(HF):虽然属于中强酸,但具有独特的腐蚀性,能溶解玻璃和硅酸盐,常用于蚀刻玻璃和去除铁锈。其危害性极高,接触皮肤可导致深度烧伤。

▌强碱

● 氢氧化钠(NaOH):白色固体,俗称烧碱,广泛用于清洁剂和肥皂制造。其溶液能迅速分解有机物,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腐蚀性。

● 氢氧化钾(KOH):俗称苛性钾,与氢氧化钠类似,常用于清洁剂和化学分析。它对皮肤和黏膜的腐蚀性极强。

● 氢氧化钙[Ca(OH)2]:俗称熟石灰,常用于建筑和食品加工。其溶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接触皮肤可导致灼伤。

强酸强碱如何伤害到我们的?

身体会有哪些反应?

强酸强碱中毒的途径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皮肤接触、眼部溅入、酸雾吸入、误服等,都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强酸强碱中毒对人体的伤害是迅速且严重的,不同中毒途径会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

▌强酸中毒

● 皮肤接触:强酸接触皮肤后,会迅速引发化学灼伤,创面干燥且边界分明,坏死可能深入皮下组织,导致局部灼痛。皮肤可能呈现暗褐色,严重时会出现糜烂、溃疡甚至坏死,并迅速结痂。大面积烧伤还可能引发休克。烧伤痂皮或焦痂的颜色因酸的种类而异,硫酸烧伤后呈黑色或棕黑色,硝酸为黄色,盐酸为灰棕色,氢氟酸为灰白色。

● 眼部接触:强酸溅入眼睛会导致严重的眼部损伤,包括眼睑水肿、结膜炎、角膜混浊甚至穿孔,可能引发全眼炎,最终导致失明。

● 吸入酸雾:吸入强酸类烟雾会对呼吸道造成严重刺激和损伤,表现为咳嗽、咳痰(可能带血)、气促、喉部或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胸部压迫感、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在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 口服:口服强酸后,消化道会立即遭受剧烈的化学烧伤,表现为剧烈的烧灼样疼痛,口腔、咽喉部等黏膜部位可能出现充血、糜烂和溃疡。患者通常会经历难以抑制的呕吐,呕吐物中可能含有血液和黏膜组织。严重时可能引发胃穿孔、休克。酸类物质吸收入血后,还可能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肝肾功能受损、昏迷甚至呼吸抑制。即使幸存,患者也可能留下食管和胃部瘢痕收缩、狭窄,腹膜粘连以及消化道功能减退等后遗症。

▌强碱中毒

● 皮肤接触:皮肤接触强碱后,会出现局部灼痛、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形成白色或红棕色的痂,痂皮脱落后可能留下溃疡。严重灼伤可导致体液大量丢失,进而引发休克。若眼睛受到损害,还可能引发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等眼部疾病。

● 吸入性接触:如吸入氢氧化氨释放的氨气,会出现氨中毒表现和呼吸道刺激症状,高浓度氨气吸入可能导致反射性声门痉挛,进而引发呼吸骤停。患者通常会先出现眼和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如眼痛、流泪、咽干、咳嗽等,随后可能出现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以及肺水肿等支气管肺部损害。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若抢救不及时,可能迅速陷入休克和昏迷。

● 口服:强碱进入消化道后,口腔黏膜可能出现红色或棕色水肿和溃疡。口腔、咽喉、食管和胃会有强烈的灼烧痛和腹绞痛,会反复呕吐,呕吐物中可能含有血性液体,还可能出现腹泻和血性大便。此外,还可能出现声音嘶哑、语言障碍和吞咽困难等症状;在严重病例中,可能发生食管和胃穿孔;强碱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可引发碱中毒和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可能出现手足搐搦等症状。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及时就医不仅能为救治争取宝贵的时间,还能有效减轻中毒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可能出现的严重后遗症。

▌酸中毒患者就医指征

● 皮肤损伤:如果皮肤接触到强酸,出现了明显的灼伤、腐蚀、坏死或溃疡,尤其是当伤口面积较大或疼痛剧烈时,应立即就医。

● 消化道损伤:当误服强酸后,口腔黏膜出现糜烂,或咽部、食管、胃部出现剧烈的灼热性疼痛,甚至伴有呕吐、呕血等症状时,必须尽快就医。

● 呼吸道刺激:吸入酸雾后,出现呛咳、流泪、呼吸困难,甚至有喉头痉挛或支气管痉挛的表现,应立即就医。

● 眼部损伤:酸雾或强酸液体溅入眼睛,导致眼睑水肿、结膜充血、角膜浑浊,甚至出现穿孔或失明的风险,需紧急就医。

▌碱中毒患者就医指征

● 皮肤接触:皮肤接触强碱后,出现明显的灼痛、水肿、充血,甚至形成水疱或溃疡,应立即就医。

● 眼部损伤:强碱溅入眼睛,导致结膜炎、角膜炎,甚至角膜溃疡、穿孔,需立即就医。

● 呼吸道损伤:吸入高浓度的强碱性气体(如氨气)后,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气喘,甚至有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痉挛的表现,应立即拨打120并就医。

● 消化道损伤:误服强碱后,口腔、咽喉、食管或胃部出现剧烈的灼痛、绞痛,伴有呕吐、呕血、血性腹泻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发生强酸强碱中毒后该如何紧急救治?

面对强酸强碱中毒的紧急情况,正确的处理措施是减少伤害、挽救生命的关键。抢救者在施救时,必须做好自身防护,如穿戴防护衣、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等,以避免自身受到伤害。随后,立即将伤者移离中毒现场,并在安全的医疗环境下迅速展开救治。

▌皮肤损伤处理

● 强酸损伤:迅速脱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10~30分钟;之后,用2%~4%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10~20分钟,或者用1%的氨水、肥皂水或石灰水冲洗,以中和皮肤上的酸;最后,用0.1%的苯扎溴铵、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创面,直到干净。

● 强碱损伤:同样先脱掉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至少1小时,直到创面没有滑腻感。然后,用1%的醋酸、3%的硼酸、5%的氯化钠或10%的枸橼酸钠溶液中和,或者用2%的醋酸湿敷受伤处。烧伤的皮肤要及时处理,避免感染。

▌眼损伤处理

● 强酸或强碱损伤: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0分钟,同时不断眨眼,确保受影响的眼睛位置低于未受影响的眼睛。之后,用生理盐水再冲洗10分钟。可以滴入1%的阿托品眼液、可的松和抗生素眼药水。注意,生石灰烧伤不要用生理盐水冲洗,因为会产生更强的氢氧化钠,加重伤害,应先擦掉石灰粉末,再用大量清水冲洗。眼内有石灰粒可以用1%~2%的氯化铵溶液冲洗,使其溶解,但不要用酸性液体。眼部剧痛可以用2%的丁卡因滴眼缓解疼痛。

▌吸入性损伤处理

● 强酸或强碱中毒:让中毒者迅速离开中毒现场,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如果呼吸困难,要尽快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术,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坏死黏膜脱落导致窒息。

●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普鲁卡因、地塞米松类激素及抗生素,通过气管内滴入或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如镇咳、吸氧等。

▌口服损伤处理

● 强酸中毒:不要催吐或洗胃,以免造成消化道穿孔。立即口服1000~1500ml的清水,稀释强酸浓度,保护消化道黏膜。不要服用碳酸氢钠、碳酸钠等,以免导致胃肠胀气甚至穿孔。可以口服牛乳、豆浆、蛋清、稀粥、面糊或食用植物油等,以保护消化道黏膜。之后,使用弱碱性溶液中和酸性物质。最后,口服润滑剂,如生鸡蛋清或牛奶,以及植物油。

● 强碱中毒:同样不要催吐或洗胃。先口服200ml的生牛奶,然后口服食醋、1%~5%的醋酸或柠檬水,接着口服生蛋清和橄榄油等植物油。不要使用碳酸盐,以避免产生过多二氧化碳。必要时,口服硫酸镁以避免胃肠胀气和穿孔。支持疗法包括补液,纠正脱水,防止休克和肾衰竭。

▌对症及综合治疗

● 止痛:如果疼痛剧烈,可以使用止痛剂。

● 危重患者处理:对于出现昏迷、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危重病人,要立即给氧,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抢救,防止肺水肿和休克。

● 维持平衡:维持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保护肝、肾功能,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结语

我们不仅要为逝去的生命哀悼,更要从事故中汲取教训,在企业加强生产安全意识、对危险化学品的认知与管理的同时,我们每个人也要掌握一些急救技能,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无论是在工业生产现场,还是日常生活中,安全永远是首要课题。时刻保持警惕,守护生命的尊严与价值,真切希望类似的悲剧不要再次上演。

参考文献

[1]陈春玲,孙晓莉,王淑艳,等.强酸中毒和强碱中毒的急救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04):267-274.

[2]WALTER T, GOSSELIN S, DENIAU B. Ten tips for managing caustic ingestion in adult patients[J]. Intensive Care Med, 2025;51(6):1164-1167. DOI: 10.1007/s00134-025-07920-2.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