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8月4日报道,一项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开展的研究,日前发现了水稻“无胚”的调控基因。这项研究将对培育品质更高、更耐贮存的大米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克隆并解析了水稻无胚性状的关键调控基因OsBZR4,系统阐明了其作用机制。研究首次发现OsBZR4基因在不同栽培品种中突变均可产生60%至100%的无胚种子。通过调控OsBZR4基因,可以培育出具有温度敏感型的无胚水稻种质,既能提高稻谷的精米产量,又能提高稻谷的耐储性。
转基因技术是保障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危机、实现农业绿色转型的核心科技。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8亿,粮食需求增加60%。转基因技术通过提高单产(如玉米单产提升20%-30%),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手段。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转基因技术对实现“谷物基本自给”目标至关重要。
中证报表示,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强调生物育种产业化,出台资金补贴、税收优惠、市场准入便利等政策,推动技术快速落地。未来需在技术创新(基因编辑、复合性状)、政策支持(产业化推广)、公众信任(透明监管与科普)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中国从“种子大国”迈向“种业强国”。
据新华社8月4日报道,一项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开展的研究,日前发现了水稻“无胚”的调控基因。这项研究将对培育品质更高、更耐贮存的大米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克隆并解析了水稻无胚性状的关键调控基因OsBZR4,系统阐明了其作用机制。研究首次发现OsBZR4基因在不同栽培品种中突变均可产生60%至100%的无胚种子。通过调控OsBZR4基因,可以培育出具有温度敏感型的无胚水稻种质,既能提高稻谷的精米产量,又能提高稻谷的耐储性。
转基因技术是保障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危机、实现农业绿色转型的核心科技。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8亿,粮食需求增加60%。转基因技术通过提高单产(如玉米单产提升20%-30%),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手段。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转基因技术对实现“谷物基本自给”目标至关重要。
中证报表示,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强调生物育种产业化,出台资金补贴、税收优惠、市场准入便利等政策,推动技术快速落地。未来需在技术创新(基因编辑、复合性状)、政策支持(产业化推广)、公众信任(透明监管与科普)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中国从“种子大国”迈向“种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