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酸甜,想吃就吃”这句广告语曾让无数人向往无拘无束的饮食享受,但现实中,不少人却被牙齿问题绊住了脚步。吃一口冰镇西瓜,牙齿瞬间传来刺痛;喝一杯柠檬汁,牙齿发软无力;就连吸一口凉风,也会让牙齿敏感不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牙齿“小情绪”,可能正是牙酸蚀症发出的信号。
牙酸蚀症是指在无细菌参与的情况下,由于接触牙面的酸或其螯合物的化学侵蚀作用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的、慢性的牙体硬组织表面浅层丧失。它不像蛀牙那样由细菌主导,而是悄无声息地在酸性物质的侵蚀下,让牙齿硬组织逐渐受损。
近年来,牙酸蚀症发病率持续上升,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患病人数明显增多,人们的牙齿健康状况着实令人担忧。
图源:CMT
牙酸蚀分内外因
饮料影响程度各不同
牙齿酸蚀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造成酸蚀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内源性的酸蚀: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患者患有胃食管返流、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暴食症、哮喘等疾病时,可能会发生慢性呕吐及胃酸反流,使得PH值约为1.2的胃酸频繁的与舌侧牙面相接触,导致牙齿的酸蚀。
外源性的酸蚀:在饮食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国内外酸性软饮料的消费量大大提高,在各地都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随着牙酸蚀症状不断加深,饮料作为外源性酸蚀的重要因素,其影响不容忽视。2023年,Surarit等人开展了一项针对维生素水、草本饮料、碳酸软饮料和果汁对人体牙齿侵蚀潜力的研究,对人类牙齿样本在各类饮料中浸泡六天,测量其pH值、计算重量损失百分比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牙齿表面,显示大多数受试饮料pH值低于牙釉质侵蚀临界值(pH≤5.5),且不同饮料对牙酸蚀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碳酸软饮料:整体呈酸性(pH2.56-3.50),因含磷酸和碳酸而具侵蚀性。牙齿样本浸泡后出现显著重量损失,但损失量低于果汁和草本饮料组。部分产品因含钙和磷酸盐,较高的饱和度减缓了牙齿矿物质溶解。
果汁:普遍酸性(pH3.61-4.17),添加柠檬酸、苹果酸且水果本身含酸。牙齿样本重量损失显著高于碳酸软饮料组,对牙齿硬组织侵蚀作用较强。
维生素水:pH值3.13-3.68,因含维生素C(抗坏血酸)等酸性成分具有侵蚀潜力。牙齿样本浸泡后出现明显重量损失,会导致牙齿矿物质流失。
草本饮料:pH范围宽(2.72-5.58),多数因添加有机酸和草本自身酸性呈侵蚀性。除DoiKham®柠檬草姜味香兰饮料(pH5.56)接近牙釉质溶解临界值,其他样本重量损失显著且大于碳酸软饮料组,腐蚀能力较强。
说明多数受试饮料pH低于牙釉质侵蚀临界值,均能导致牙齿硬组织溶解破坏;果汁和草本饮料侵蚀性强于碳酸软饮料,长期接触可能引发永久性牙齿矿物质流失和牙齿酸蚀。
饮料加重牙酸蚀的“幕后推手”
饮料之所以会加重牙酸蚀,并非单一因素作用,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主要可从饮料成分、饮用方式、唾液作用和牙齿易感性四个方面来解释。
在饮料成分方面,pH值是关键因素。牙釉质的脱矿与牙齿周围溶液的pH值直接相关,饮料pH值越低,釉质脱矿能力越明显,对牙齿的侵蚀潜力也就越大。可滴定酸度也不容忽视,它体现了饮料的缓冲能力,可滴定酸度大的饮料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低pH值,使釉质持续脱矿。同时,酸性饮料多是钙磷离子的不饱和溶液,会让脱矿速度远大于再矿化速度,而饮料中的有机酸还具有螯合能力,会结合牙齿溶解出的钙离子,加速脱矿反应。
饮用方式也会影响饮料对牙齿的侵蚀程度。酸性饮料饮用总量越多、频率越高,饮料在口内停留时间越长,患牙酸蚀症的风险就越高。比如习惯性在口里含住饮料,会引起pH值下降最明显,对牙齿伤害较大,而直接吞饮饮料对pH值影响则相对较小。
唾液在抵抗饮料酸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牙齿表面的获得性膜可作为物理和化学屏障保护釉质,唾液分泌能缓冲口腔内pH值、促进酸的清除,唾液内的钙磷离子还能促进牙齿再矿化。但唾液流量减少的人群,如口干症患者、运动后大量饮用酸性饮料的运动员,受酸蚀症侵袭的风险更高。
牙齿自身的易感性也有差异。不同个体因牙齿组成不同,对饮料酸蚀的易感性不同,无釉柱釉质较规则釉柱釉质更不易脱矿,矿化程度低或矿化不良的牙齿患牙酸蚀症的风险更高。
守护牙齿,远离酸蚀困扰
预防牙酸蚀症,需要从生活细节入手,做好多方面的调控。
在饮食上,要控制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量,尤其晚上临睡前及夜间应避免进食酸性食物。同时要注意饮用习惯,推荐使用吸管饮用酸性饮料,尽可能避免与牙面接触,缩短酸性物质与牙面的接触时间,减少含住饮料或长时间吮吸的行为。
促进唾液分泌也很重要。咀嚼无糖口香糖、糖锭,或是在餐后食用乳制品、奶酪,都有助于加快唾液流速,增强口腔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于因长期服药导致口腔干燥症的患者,应尽早与临床医师联系,调整用药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增强牙齿抗酸蚀能力不可或缺。日常生活中可使用含氟牙膏及漱口水,定期由专业口腔医师应用含氟凝胶和氟保护漆。但要注意高浓度的氟对6岁以下儿童可能有危害。另外,受到酸侵蚀后不能立即刷牙,可用中性溶液或苏打水漱口,或是食用牛奶、奶酪等乳制品。
减少牙齿的磨耗也能预防牙酸蚀症。应选用刷毛柔软的牙刷,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及合适的力度刷牙。有夜磨牙习惯的患者,夜间使用全牙列牙合垫进行保护。
对于患有胃食管返流症、长期呕吐、神经性胃肠紊乱、哮喘、慢性咽痛等可诱发酸蚀症的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应尽早到综合医院检查并咨询专科医生,从根本上阻断内源性酸的来源。
牙酸蚀症的治疗方案
一旦患上牙酸蚀症,可根据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阻断脱矿进程并恢复牙体外形和功能。
再矿化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手段。氟化物是主要的再矿化制剂,如氟化泡沫、氟化凝胶和氟保护漆等,能形成抗酸能力更强的氟磷灰石晶体,降低釉质溶解度,促进再矿化,但要注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氟牙症、氟骨症等。生物蛋白类如酪蛋白磷酸多肽-无定形磷酸钙(CPP-ACP),能有效抑制釉质脱矿并促进再矿化,不过牛奶蛋白过敏患者需慎用。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等也可作为再矿化剂应用。
对于牙齿缺损严重或伴有咬合功能紊乱的患者,可采用充填修复治疗,如全冠、瓷贴面修复,以恢复牙齿外形及功能,但该方法费用较高且损伤性较大,还存在粘接技术难题。
微创渗透治疗是较新的治疗方式,渗透树脂凭借流动性和良好的渗透性,能渗入脱矿釉质病损体内,封闭多孔隙结构,阻断酸蚀病损进展,减少继发龋的发生,不过更长期的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总结
牙酸蚀症已成为影响人们牙齿健康的一大隐患,其发生主要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酸蚀,与饮料等酸性物质的侵蚀密切相关。不同饮料对牙酸蚀影响程度不同,果汁、草本饮料等看似健康的饮品也可能带来严重伤害。饮料通过成分、饮用方式等多种因素加重牙酸蚀,而我们可以通过饮食调控、促进唾液分泌、增强牙齿抗酸能力等措施进行预防。若不幸患病,再矿化疗法、充填修复治疗、微创渗透治疗等方法能提供有效的治疗。
希望每个人都能科学认识牙酸蚀症,积极做好预防和治疗,让牙齿摆脱酸蚀困扰,真正实现“冷热酸甜,想吃就吃”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Surarit R, Jiradethprapai K, Lertsatira K, et al. Erosive potential of vitamin waters, herbal drinks, carbonated soft drinks, and fruit juices on human teeth: An in vitro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Dental Clinics, Dental Prospects, 2023, 17(3): 129.
2、王珏星,杨湲波,张峻博,等.牙酸蚀症修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心理月刊,2019,14(07):191-193.
3、王英瑛.酸性饮料对牙酸蚀症作用的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08):30-32.
4、李文卿,赵玮.控制牙齿酸蚀症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04):387-389.
“冷热酸甜,想吃就吃”这句广告语曾让无数人向往无拘无束的饮食享受,但现实中,不少人却被牙齿问题绊住了脚步。吃一口冰镇西瓜,牙齿瞬间传来刺痛;喝一杯柠檬汁,牙齿发软无力;就连吸一口凉风,也会让牙齿敏感不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牙齿“小情绪”,可能正是牙酸蚀症发出的信号。
牙酸蚀症是指在无细菌参与的情况下,由于接触牙面的酸或其螯合物的化学侵蚀作用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的、慢性的牙体硬组织表面浅层丧失。它不像蛀牙那样由细菌主导,而是悄无声息地在酸性物质的侵蚀下,让牙齿硬组织逐渐受损。
近年来,牙酸蚀症发病率持续上升,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患病人数明显增多,人们的牙齿健康状况着实令人担忧。
图源:CMT
牙酸蚀分内外因
饮料影响程度各不同
牙齿酸蚀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造成酸蚀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内源性的酸蚀: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患者患有胃食管返流、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暴食症、哮喘等疾病时,可能会发生慢性呕吐及胃酸反流,使得PH值约为1.2的胃酸频繁的与舌侧牙面相接触,导致牙齿的酸蚀。
外源性的酸蚀:在饮食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国内外酸性软饮料的消费量大大提高,在各地都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随着牙酸蚀症状不断加深,饮料作为外源性酸蚀的重要因素,其影响不容忽视。2023年,Surarit等人开展了一项针对维生素水、草本饮料、碳酸软饮料和果汁对人体牙齿侵蚀潜力的研究,对人类牙齿样本在各类饮料中浸泡六天,测量其pH值、计算重量损失百分比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牙齿表面,显示大多数受试饮料pH值低于牙釉质侵蚀临界值(pH≤5.5),且不同饮料对牙酸蚀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碳酸软饮料:整体呈酸性(pH2.56-3.50),因含磷酸和碳酸而具侵蚀性。牙齿样本浸泡后出现显著重量损失,但损失量低于果汁和草本饮料组。部分产品因含钙和磷酸盐,较高的饱和度减缓了牙齿矿物质溶解。
果汁:普遍酸性(pH3.61-4.17),添加柠檬酸、苹果酸且水果本身含酸。牙齿样本重量损失显著高于碳酸软饮料组,对牙齿硬组织侵蚀作用较强。
维生素水:pH值3.13-3.68,因含维生素C(抗坏血酸)等酸性成分具有侵蚀潜力。牙齿样本浸泡后出现明显重量损失,会导致牙齿矿物质流失。
草本饮料:pH范围宽(2.72-5.58),多数因添加有机酸和草本自身酸性呈侵蚀性。除DoiKham®柠檬草姜味香兰饮料(pH5.56)接近牙釉质溶解临界值,其他样本重量损失显著且大于碳酸软饮料组,腐蚀能力较强。
说明多数受试饮料pH低于牙釉质侵蚀临界值,均能导致牙齿硬组织溶解破坏;果汁和草本饮料侵蚀性强于碳酸软饮料,长期接触可能引发永久性牙齿矿物质流失和牙齿酸蚀。
饮料加重牙酸蚀的“幕后推手”
饮料之所以会加重牙酸蚀,并非单一因素作用,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主要可从饮料成分、饮用方式、唾液作用和牙齿易感性四个方面来解释。
在饮料成分方面,pH值是关键因素。牙釉质的脱矿与牙齿周围溶液的pH值直接相关,饮料pH值越低,釉质脱矿能力越明显,对牙齿的侵蚀潜力也就越大。可滴定酸度也不容忽视,它体现了饮料的缓冲能力,可滴定酸度大的饮料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低pH值,使釉质持续脱矿。同时,酸性饮料多是钙磷离子的不饱和溶液,会让脱矿速度远大于再矿化速度,而饮料中的有机酸还具有螯合能力,会结合牙齿溶解出的钙离子,加速脱矿反应。
饮用方式也会影响饮料对牙齿的侵蚀程度。酸性饮料饮用总量越多、频率越高,饮料在口内停留时间越长,患牙酸蚀症的风险就越高。比如习惯性在口里含住饮料,会引起pH值下降最明显,对牙齿伤害较大,而直接吞饮饮料对pH值影响则相对较小。
唾液在抵抗饮料酸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牙齿表面的获得性膜可作为物理和化学屏障保护釉质,唾液分泌能缓冲口腔内pH值、促进酸的清除,唾液内的钙磷离子还能促进牙齿再矿化。但唾液流量减少的人群,如口干症患者、运动后大量饮用酸性饮料的运动员,受酸蚀症侵袭的风险更高。
牙齿自身的易感性也有差异。不同个体因牙齿组成不同,对饮料酸蚀的易感性不同,无釉柱釉质较规则釉柱釉质更不易脱矿,矿化程度低或矿化不良的牙齿患牙酸蚀症的风险更高。
守护牙齿,远离酸蚀困扰
预防牙酸蚀症,需要从生活细节入手,做好多方面的调控。
在饮食上,要控制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量,尤其晚上临睡前及夜间应避免进食酸性食物。同时要注意饮用习惯,推荐使用吸管饮用酸性饮料,尽可能避免与牙面接触,缩短酸性物质与牙面的接触时间,减少含住饮料或长时间吮吸的行为。
促进唾液分泌也很重要。咀嚼无糖口香糖、糖锭,或是在餐后食用乳制品、奶酪,都有助于加快唾液流速,增强口腔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于因长期服药导致口腔干燥症的患者,应尽早与临床医师联系,调整用药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增强牙齿抗酸蚀能力不可或缺。日常生活中可使用含氟牙膏及漱口水,定期由专业口腔医师应用含氟凝胶和氟保护漆。但要注意高浓度的氟对6岁以下儿童可能有危害。另外,受到酸侵蚀后不能立即刷牙,可用中性溶液或苏打水漱口,或是食用牛奶、奶酪等乳制品。
减少牙齿的磨耗也能预防牙酸蚀症。应选用刷毛柔软的牙刷,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及合适的力度刷牙。有夜磨牙习惯的患者,夜间使用全牙列牙合垫进行保护。
对于患有胃食管返流症、长期呕吐、神经性胃肠紊乱、哮喘、慢性咽痛等可诱发酸蚀症的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应尽早到综合医院检查并咨询专科医生,从根本上阻断内源性酸的来源。
牙酸蚀症的治疗方案
一旦患上牙酸蚀症,可根据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阻断脱矿进程并恢复牙体外形和功能。
再矿化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手段。氟化物是主要的再矿化制剂,如氟化泡沫、氟化凝胶和氟保护漆等,能形成抗酸能力更强的氟磷灰石晶体,降低釉质溶解度,促进再矿化,但要注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氟牙症、氟骨症等。生物蛋白类如酪蛋白磷酸多肽-无定形磷酸钙(CPP-ACP),能有效抑制釉质脱矿并促进再矿化,不过牛奶蛋白过敏患者需慎用。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等也可作为再矿化剂应用。
对于牙齿缺损严重或伴有咬合功能紊乱的患者,可采用充填修复治疗,如全冠、瓷贴面修复,以恢复牙齿外形及功能,但该方法费用较高且损伤性较大,还存在粘接技术难题。
微创渗透治疗是较新的治疗方式,渗透树脂凭借流动性和良好的渗透性,能渗入脱矿釉质病损体内,封闭多孔隙结构,阻断酸蚀病损进展,减少继发龋的发生,不过更长期的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总结
牙酸蚀症已成为影响人们牙齿健康的一大隐患,其发生主要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酸蚀,与饮料等酸性物质的侵蚀密切相关。不同饮料对牙酸蚀影响程度不同,果汁、草本饮料等看似健康的饮品也可能带来严重伤害。饮料通过成分、饮用方式等多种因素加重牙酸蚀,而我们可以通过饮食调控、促进唾液分泌、增强牙齿抗酸能力等措施进行预防。若不幸患病,再矿化疗法、充填修复治疗、微创渗透治疗等方法能提供有效的治疗。
希望每个人都能科学认识牙酸蚀症,积极做好预防和治疗,让牙齿摆脱酸蚀困扰,真正实现“冷热酸甜,想吃就吃”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Surarit R, Jiradethprapai K, Lertsatira K, et al. Erosive potential of vitamin waters, herbal drinks, carbonated soft drinks, and fruit juices on human teeth: An in vitro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Dental Clinics, Dental Prospects, 2023, 17(3): 129.
2、王珏星,杨湲波,张峻博,等.牙酸蚀症修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心理月刊,2019,14(07):191-193.
3、王英瑛.酸性饮料对牙酸蚀症作用的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08):30-32.
4、李文卿,赵玮.控制牙齿酸蚀症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04):38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