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探索,我国再次取得突破

新华社客户端

14小时前

新华社客户端成都7月18日电(记者李力可)7月18日上午10点40分,随着主机通电,一束黄色光芒逐渐照亮装置主机的石英管,由我国可控核聚变商业企业建设的直线型场反位形聚变装置HHMAX-901成功实现等离子体点亮,标志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探索上再次取得突破。

新华社客户端成都7月18日电(记者李力可)7月18日上午10点40分,随着主机通电,一束黄色光芒逐渐照亮装置主机的石英管,由我国可控核聚变商业企业建设的直线型场反位形聚变装置HHMAX-901成功实现等离子体点亮,标志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探索上再次取得突破。

7月18日,由我国商业核聚变企业建设的直线型场反位形聚变装置HHMAX-901成功实现等离子体点亮,这是点亮瞬间等离子体在装置主机石英管中发出黄色光芒。新华社记者 李力可 摄

核聚变是指轻原子核相互融合形成较重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过程,可控核聚变因其原材料资源丰富且无污染排放,被视作人类的“终极能源”。从“中国环流三号”(HL-3)、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等国家科学装置的运行参数屡创纪录,到全球首个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建设稳步推进,我国在核聚变研究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HHMAX-901聚变装置研制方瀚海聚能(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项江介绍,该装置于2024年8月正式开始启动物理设计,参数对标国际领先的同类装置,经过多次物理与工程上的设计迭代,于今年2月正式固化设计,进入工程建造阶段。

这是7月18日拍摄的直线型场反位形聚变装置HHMAX-901。新华社记者 李力可 摄

“HHMAX-901采用直线型场反位形技术,无需托卡马克的复杂环形磁场线圈,而是通过等离子体与外部磁场作用形成环形磁场约束等离子体实现可控核聚变,成本低、迭代快、能量密度高、体积小、应用灵活。”项江说。

“我们已完成了装置全部真空系统以及支撑系统的建造、装配,并通过了真空检漏以及绝缘耐压测试。今天的等离子体点亮成功,验证了装置核心部件的运行,标志着装置已具备开展后续实验的基础。”项江表示,下一步,该公司将系统性推进新型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加速核心器件突破、孵化沿途商业化产品。

新华社客户端成都7月18日电(记者李力可)7月18日上午10点40分,随着主机通电,一束黄色光芒逐渐照亮装置主机的石英管,由我国可控核聚变商业企业建设的直线型场反位形聚变装置HHMAX-901成功实现等离子体点亮,标志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探索上再次取得突破。

新华社客户端成都7月18日电(记者李力可)7月18日上午10点40分,随着主机通电,一束黄色光芒逐渐照亮装置主机的石英管,由我国可控核聚变商业企业建设的直线型场反位形聚变装置HHMAX-901成功实现等离子体点亮,标志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探索上再次取得突破。

7月18日,由我国商业核聚变企业建设的直线型场反位形聚变装置HHMAX-901成功实现等离子体点亮,这是点亮瞬间等离子体在装置主机石英管中发出黄色光芒。新华社记者 李力可 摄

核聚变是指轻原子核相互融合形成较重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过程,可控核聚变因其原材料资源丰富且无污染排放,被视作人类的“终极能源”。从“中国环流三号”(HL-3)、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等国家科学装置的运行参数屡创纪录,到全球首个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建设稳步推进,我国在核聚变研究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HHMAX-901聚变装置研制方瀚海聚能(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项江介绍,该装置于2024年8月正式开始启动物理设计,参数对标国际领先的同类装置,经过多次物理与工程上的设计迭代,于今年2月正式固化设计,进入工程建造阶段。

这是7月18日拍摄的直线型场反位形聚变装置HHMAX-901。新华社记者 李力可 摄

“HHMAX-901采用直线型场反位形技术,无需托卡马克的复杂环形磁场线圈,而是通过等离子体与外部磁场作用形成环形磁场约束等离子体实现可控核聚变,成本低、迭代快、能量密度高、体积小、应用灵活。”项江说。

“我们已完成了装置全部真空系统以及支撑系统的建造、装配,并通过了真空检漏以及绝缘耐压测试。今天的等离子体点亮成功,验证了装置核心部件的运行,标志着装置已具备开展后续实验的基础。”项江表示,下一步,该公司将系统性推进新型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加速核心器件突破、孵化沿途商业化产品。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