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lemon广告好好看,但瑜伽裤怎么卖不动?

服装经理人

1天前

Lululemon的广告确实好看,营销也足够聪明,但仅仅想靠着这些就继续把瑜伽裤卖到近千元一条,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最近,Lululemon的新广告又火出圈了,汪顺和贾玲组局打网球的海报帅翻了无数人。

PART.01

这段时间,汪顺和贾玲为拍摄的广告很出圈。

一个游泳运动员和一个新人导演凑一起打网球、冲浪和打沙滩排球。两人都不是这些运动的老手,动作稍显笨拙,但整体给人感觉很松弛、快乐又尽兴。

图片

在两人的大笑和互动间,一种生动感扑面而来。

配上海报上的文案,“动起来,感觉好就好”,真的特别有感染力。

原来,这是lululemon的2025年“夏日乐挑战”主题活动,请了游泳冠军汪顺和品牌大使贾玲来拍摄。

这组广告的巧妙之处在于精准展现了当下大众都在追捧的那种松弛和自在。减肥成功后的贾玲没有复胖,反而一直保持着匀称结实的健康体型,如今还在各种运动中找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与自在。而拥有着标准六块腹肌的汪顺则是一边释放荷尔蒙,一边释放快乐,满屏的青春感迎面扑来。

PART.02

不得不说,Lululemon的营销部真的好会选人啊!

从去年官宣贾玲为品牌大使,到今年联合汪顺打造“夏日乐挑战”,再到此前签约78岁健身奶奶、还有六战奥运的乒乓球运动员倪夏莲,品牌一直在用去专业化的叙事传递真实的运动热爱,展示运动带给人的真实快乐。

比如那位一头白发、身着紧身瑜伽服大秀肱二头肌的网红老奶,就用视觉冲击帮Lululemon破除“运动属于年轻人”的偏见;现年61岁、曾六战奥运的乒坛传奇倪夏莲,则帮Lululemon颠覆了大众心中“衰老=衰退”的刻板印象,将品牌和终身运动议题绑定。

图片

除了出色的代言人策略,Lululemon的营销策略也很优秀。品牌创始人Chip Wilson早年提出的“Super Girls”概念,瞄准的是年入10-15万美元、未婚、高学历的32岁精英女性,通过社区瑜伽课程、社交媒体种草等方式吸引她们,并让她们成为品牌行走的广告牌,用户粘性极高。

如今,为了让更多普通人也能穿上Lululemon,品牌则开始强调多元和包容的审美理念。比如直播间模特不追求骨感,主播们也都是各种健康、真实且多样的身材;其官网还启用残疾人模特,推出轮椅人士友好的舒适裤子;男装线还签约F1冠军刘易斯·汉密尔顿,试图从“她经济”延伸到“他经济”。这种覆盖多元人群的策略,让Lululemon能接触到更大的消费群体,不再拘泥于当初的Super Girls。

在渠道策略上,Lululemon的灵活性也比其他海外品牌要强很多。它在北美市场增长乏力,中国一二线大城市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于是加速在中国二三线城市下沉,并通过抖音等电商直播间积极触达县城消费者,深挖下沉市场的消费力。

PART.03

不过,尽管营销做得风生水起,Lululemon的销量却不见多强增长。从去年到今年一月份,Lululemon营收的增幅已经大幅降低了,且股价一路下跌,市值也较巅峰时期暴跌超过50%。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是其产品的技术护城河本就不够深。一条Lululemon售价800元的瑜伽裤,其核心卖点是“裸感”“不卡裆”“速干”等。但这些功能呢,又不是什么攻克不了的技术难关,其实很容易被复制。国产的MAIA ACTIVE、暴走的萝莉等品牌,产品比Lululemon差不了多少,价格却只有后者的一半。电商平台上,甚至有代工厂宣称能做出“混入专柜”的仿品,售价仅280元。

图片

其次是Lululemon在不断多元化的探索中逐渐模糊了其品牌定位。从专注瑜伽裤的高端专业品牌到全品类运动品牌,Lululemon已经从“瑜伽裤里的爱马仕”成了“运动服里的ZARA”。本来其创始人Chip Wilson曾坚持,“把瑜伽裤卖到普通产品的三倍价格,一条都不打折”。但如今为了下沉市场,Lululemon频繁打折促销,部分瑜伽裤价格甚至降至四五百元,对品牌高端形象造成了强烈冲击。

还有来自海内外的竞争对手的强力围剿,让Lululemon深深感受了一把什么叫“十面埋伏”。来自北美的对手Alo Yoga门店紧挨着Lululemon开,就像当初瑞幸贴着星巴克一样。而中国对手安踏收购的MAIA ACTIVE、李宁的瑜伽系列,电商上的中国瑜伽服品牌们,也都纷纷抢夺Lululemon的市场。

不得不说,Lululemon的广告确实好看,营销也足够聪明,但仅仅想靠着这些就继续把瑜伽裤卖到近千元一条,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擅长找平替的消费者们,需要Lululemon讲点新故事啦!

Lululemon的广告确实好看,营销也足够聪明,但仅仅想靠着这些就继续把瑜伽裤卖到近千元一条,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最近,Lululemon的新广告又火出圈了,汪顺和贾玲组局打网球的海报帅翻了无数人。

PART.01

这段时间,汪顺和贾玲为拍摄的广告很出圈。

一个游泳运动员和一个新人导演凑一起打网球、冲浪和打沙滩排球。两人都不是这些运动的老手,动作稍显笨拙,但整体给人感觉很松弛、快乐又尽兴。

图片

在两人的大笑和互动间,一种生动感扑面而来。

配上海报上的文案,“动起来,感觉好就好”,真的特别有感染力。

原来,这是lululemon的2025年“夏日乐挑战”主题活动,请了游泳冠军汪顺和品牌大使贾玲来拍摄。

这组广告的巧妙之处在于精准展现了当下大众都在追捧的那种松弛和自在。减肥成功后的贾玲没有复胖,反而一直保持着匀称结实的健康体型,如今还在各种运动中找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与自在。而拥有着标准六块腹肌的汪顺则是一边释放荷尔蒙,一边释放快乐,满屏的青春感迎面扑来。

PART.02

不得不说,Lululemon的营销部真的好会选人啊!

从去年官宣贾玲为品牌大使,到今年联合汪顺打造“夏日乐挑战”,再到此前签约78岁健身奶奶、还有六战奥运的乒乓球运动员倪夏莲,品牌一直在用去专业化的叙事传递真实的运动热爱,展示运动带给人的真实快乐。

比如那位一头白发、身着紧身瑜伽服大秀肱二头肌的网红老奶,就用视觉冲击帮Lululemon破除“运动属于年轻人”的偏见;现年61岁、曾六战奥运的乒坛传奇倪夏莲,则帮Lululemon颠覆了大众心中“衰老=衰退”的刻板印象,将品牌和终身运动议题绑定。

图片

除了出色的代言人策略,Lululemon的营销策略也很优秀。品牌创始人Chip Wilson早年提出的“Super Girls”概念,瞄准的是年入10-15万美元、未婚、高学历的32岁精英女性,通过社区瑜伽课程、社交媒体种草等方式吸引她们,并让她们成为品牌行走的广告牌,用户粘性极高。

如今,为了让更多普通人也能穿上Lululemon,品牌则开始强调多元和包容的审美理念。比如直播间模特不追求骨感,主播们也都是各种健康、真实且多样的身材;其官网还启用残疾人模特,推出轮椅人士友好的舒适裤子;男装线还签约F1冠军刘易斯·汉密尔顿,试图从“她经济”延伸到“他经济”。这种覆盖多元人群的策略,让Lululemon能接触到更大的消费群体,不再拘泥于当初的Super Girls。

在渠道策略上,Lululemon的灵活性也比其他海外品牌要强很多。它在北美市场增长乏力,中国一二线大城市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于是加速在中国二三线城市下沉,并通过抖音等电商直播间积极触达县城消费者,深挖下沉市场的消费力。

PART.03

不过,尽管营销做得风生水起,Lululemon的销量却不见多强增长。从去年到今年一月份,Lululemon营收的增幅已经大幅降低了,且股价一路下跌,市值也较巅峰时期暴跌超过50%。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是其产品的技术护城河本就不够深。一条Lululemon售价800元的瑜伽裤,其核心卖点是“裸感”“不卡裆”“速干”等。但这些功能呢,又不是什么攻克不了的技术难关,其实很容易被复制。国产的MAIA ACTIVE、暴走的萝莉等品牌,产品比Lululemon差不了多少,价格却只有后者的一半。电商平台上,甚至有代工厂宣称能做出“混入专柜”的仿品,售价仅280元。

图片

其次是Lululemon在不断多元化的探索中逐渐模糊了其品牌定位。从专注瑜伽裤的高端专业品牌到全品类运动品牌,Lululemon已经从“瑜伽裤里的爱马仕”成了“运动服里的ZARA”。本来其创始人Chip Wilson曾坚持,“把瑜伽裤卖到普通产品的三倍价格,一条都不打折”。但如今为了下沉市场,Lululemon频繁打折促销,部分瑜伽裤价格甚至降至四五百元,对品牌高端形象造成了强烈冲击。

还有来自海内外的竞争对手的强力围剿,让Lululemon深深感受了一把什么叫“十面埋伏”。来自北美的对手Alo Yoga门店紧挨着Lululemon开,就像当初瑞幸贴着星巴克一样。而中国对手安踏收购的MAIA ACTIVE、李宁的瑜伽系列,电商上的中国瑜伽服品牌们,也都纷纷抢夺Lululemon的市场。

不得不说,Lululemon的广告确实好看,营销也足够聪明,但仅仅想靠着这些就继续把瑜伽裤卖到近千元一条,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擅长找平替的消费者们,需要Lululemon讲点新故事啦!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