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逵教授:肝癌诊疗突破方向与未来路径 | 2025CSCO BOC/BOA

医学论坛网

3天前

肝癌诊疗的规范化进程正不断加快,秦叔逵教授提到,在CSCO等学术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持续更新迭代,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明确且权威的诊疗依据。

我国是肝癌高发地区,2022年新发病例约36.8万、死亡约31.7万,分别占全球肝癌发病与死亡总数的42.5%和41.7%,防控形势严峻。目前,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与改善晚期患者生存结局,仍是我国肝癌临床防治的核心难点。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会议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 医学论坛网特邀CSCO创始人之一、现任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秦叔逵教授,就肝癌多学科协作模式优化、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突破、早诊体系建设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本次专访中,秦叔逵教授结合临床实践与行业发展脉络,重点谈及肝癌诊疗模式的演进逻辑。他指出,随着多学科协作的普及、局部与系统治疗的协同应用,以及诊疗指南的持续更新,肝癌诊疗已从传统单一手术模式转向综合管理新阶段。这一转变背后,是对患者全程管理理念的深化,也是对不同病程阶段治疗需求的精准回应。

专家介绍

图片

秦叔逵 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和南京天印山医院荣誉院长,首席专家,主任医师

国家统计源核心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主编

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临床肿瘤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系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亚洲临床肿瘤学联盟(FACO)前任主席和现任常务理事

国际肿瘤免疫学会(SITC)和亚洲临床肿瘤学会(ACOS)常务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任理事长和现任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胆癌专家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CSCO基金会前任理事长和现任监事长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血液和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核心专家

国家卫健委肿瘤学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诊疗现状:

从单一治疗到综合管理,

肝癌诊疗格局的重塑

肝癌诊疗如何打破传统模式的桎梏?过去,肝癌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手段。秦叔逵教授指出,由于肝癌早期症状极具隐匿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往往错失手术根治的最佳时机。近年来,随着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临床的广泛普及,肝癌诊疗已迈入综合管理的新阶段。肿瘤内科、外科、介入科、放疗科等多学科专家携手,共同为患者进行病情评估,量身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使不同病程阶段的肝癌患者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的协同配合是提升肝癌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对于无法进行手术的中晚期患者,介入治疗、消融治疗等局部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进展,而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系统治疗则可以抑制全身的微小病灶,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局部+全身”的立体治疗体系,不仅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更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肝癌诊疗的规范化进程正不断加快,秦叔逵教授提到,在CSCO等学术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持续更新迭代,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明确且权威的诊疗依据。该指南充分结合我国肝癌患者的病因特点,如乙肝病毒感染占比较高等情况,制定出更贴合我国国情的诊疗策略,让规范化治疗能够覆盖到更多肝癌患者。

治疗突破:

多元疗法齐发力,

肝癌治疗再添新选择

在肝癌治疗领域,除了广为熟知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还有哪些新兴疗法值得关注?秦叔逵教授对此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解读。

靶向治疗的不断发展,有效改变了肝癌系统治疗的困境。秦叔逵教授指出,新一代靶向药物通过精准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与传统药物相比,新一代靶向药物的副作用更易于控制,患者的耐受性也更好,长期规范使用能够有效延缓肿瘤进展,已成为中晚期肝癌治疗的重要基石。

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为肝癌治疗开启了全新的纪元。秦叔逵教授认为,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而靶向药物则可以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治疗的敏感性,两者协同作用产生“1+1>2”的治疗效果。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这种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客观缓解率,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部分患者甚至实现了肿瘤降期,从而获得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溶瘤病毒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秦叔逵教授指出,其独特性在于双重作用机制:既能精准识别并裂解肿瘤细胞,直接抑制局部病灶;又可释放肿瘤相关抗原,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形成持久免疫防御。现有研究显示,溶瘤病毒在末线治疗患者中观察到抗肿瘤活性,如肿瘤病灶缩小、疾病进展延缓等,与靶向药物联用时还能提升治疗响应率,为无法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未来方向:

从早诊早治到全程管理,

构建肝癌防治新格局

面对肝癌防治的未来发展,秦叔逵教授强调,需要构建起“预防-筛查-治疗-康复”的全程管理体系。

肝癌的早诊早治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环节,秦叔逵教授认为,目前我国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加强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刻不容缓。他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和甲胎蛋白检测,以便实现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从而大幅提高手术根治率。

基层肝癌诊疗能力建设是扩大肝癌防治覆盖面的重点工作。秦叔逵教授指出,当前基层医院在肝癌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规范性等方面,与大型医院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通过专家下沉指导、远程会诊、加强基层医师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基层医院的肝癌诊疗水平,让更多基层肝癌患者能够在当地就享受到规范的治疗服务,减少不必要的奔波之苦。

学术研究需要聚焦临床诊疗中的难点问题。秦叔逵教授提到,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肝癌病因机制研究,深入探索更精准的分子靶点,同时加大对溶瘤病毒等新兴疗法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场景的研究力度;开展更多针对中国肝癌患者的原创性临床研究,积累丰富的本土化数据,为肝癌治疗提供更多创新方案。CSCO也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让前沿的治疗技术能够更快地惠及广大肝癌患者。

总结

本次专访中,秦叔逵教授的分享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肝癌诊疗领域取得的显著进步以及充满希望的未来前景。从治疗模式的转变到多元疗法的创新,再到防治体系的不断完善,每一步突破都凝聚着广大医学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相信在规范化诊疗的持续推广、创新药物及疗法的广泛应用以及早诊早治理念的不断普及下,我国肝癌防治水平将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更多肝癌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与健康的福祉。

肝癌诊疗的规范化进程正不断加快,秦叔逵教授提到,在CSCO等学术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持续更新迭代,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明确且权威的诊疗依据。

我国是肝癌高发地区,2022年新发病例约36.8万、死亡约31.7万,分别占全球肝癌发病与死亡总数的42.5%和41.7%,防控形势严峻。目前,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与改善晚期患者生存结局,仍是我国肝癌临床防治的核心难点。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会议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 医学论坛网特邀CSCO创始人之一、现任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秦叔逵教授,就肝癌多学科协作模式优化、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突破、早诊体系建设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本次专访中,秦叔逵教授结合临床实践与行业发展脉络,重点谈及肝癌诊疗模式的演进逻辑。他指出,随着多学科协作的普及、局部与系统治疗的协同应用,以及诊疗指南的持续更新,肝癌诊疗已从传统单一手术模式转向综合管理新阶段。这一转变背后,是对患者全程管理理念的深化,也是对不同病程阶段治疗需求的精准回应。

专家介绍

图片

秦叔逵 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和南京天印山医院荣誉院长,首席专家,主任医师

国家统计源核心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主编

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临床肿瘤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系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亚洲临床肿瘤学联盟(FACO)前任主席和现任常务理事

国际肿瘤免疫学会(SITC)和亚洲临床肿瘤学会(ACOS)常务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任理事长和现任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胆癌专家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CSCO基金会前任理事长和现任监事长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血液和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核心专家

国家卫健委肿瘤学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诊疗现状:

从单一治疗到综合管理,

肝癌诊疗格局的重塑

肝癌诊疗如何打破传统模式的桎梏?过去,肝癌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手段。秦叔逵教授指出,由于肝癌早期症状极具隐匿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往往错失手术根治的最佳时机。近年来,随着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临床的广泛普及,肝癌诊疗已迈入综合管理的新阶段。肿瘤内科、外科、介入科、放疗科等多学科专家携手,共同为患者进行病情评估,量身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使不同病程阶段的肝癌患者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的协同配合是提升肝癌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对于无法进行手术的中晚期患者,介入治疗、消融治疗等局部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进展,而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系统治疗则可以抑制全身的微小病灶,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局部+全身”的立体治疗体系,不仅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更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肝癌诊疗的规范化进程正不断加快,秦叔逵教授提到,在CSCO等学术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持续更新迭代,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明确且权威的诊疗依据。该指南充分结合我国肝癌患者的病因特点,如乙肝病毒感染占比较高等情况,制定出更贴合我国国情的诊疗策略,让规范化治疗能够覆盖到更多肝癌患者。

治疗突破:

多元疗法齐发力,

肝癌治疗再添新选择

在肝癌治疗领域,除了广为熟知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还有哪些新兴疗法值得关注?秦叔逵教授对此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解读。

靶向治疗的不断发展,有效改变了肝癌系统治疗的困境。秦叔逵教授指出,新一代靶向药物通过精准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与传统药物相比,新一代靶向药物的副作用更易于控制,患者的耐受性也更好,长期规范使用能够有效延缓肿瘤进展,已成为中晚期肝癌治疗的重要基石。

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为肝癌治疗开启了全新的纪元。秦叔逵教授认为,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而靶向药物则可以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治疗的敏感性,两者协同作用产生“1+1>2”的治疗效果。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这种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客观缓解率,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部分患者甚至实现了肿瘤降期,从而获得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溶瘤病毒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秦叔逵教授指出,其独特性在于双重作用机制:既能精准识别并裂解肿瘤细胞,直接抑制局部病灶;又可释放肿瘤相关抗原,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形成持久免疫防御。现有研究显示,溶瘤病毒在末线治疗患者中观察到抗肿瘤活性,如肿瘤病灶缩小、疾病进展延缓等,与靶向药物联用时还能提升治疗响应率,为无法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未来方向:

从早诊早治到全程管理,

构建肝癌防治新格局

面对肝癌防治的未来发展,秦叔逵教授强调,需要构建起“预防-筛查-治疗-康复”的全程管理体系。

肝癌的早诊早治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环节,秦叔逵教授认为,目前我国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加强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刻不容缓。他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和甲胎蛋白检测,以便实现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从而大幅提高手术根治率。

基层肝癌诊疗能力建设是扩大肝癌防治覆盖面的重点工作。秦叔逵教授指出,当前基层医院在肝癌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规范性等方面,与大型医院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通过专家下沉指导、远程会诊、加强基层医师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基层医院的肝癌诊疗水平,让更多基层肝癌患者能够在当地就享受到规范的治疗服务,减少不必要的奔波之苦。

学术研究需要聚焦临床诊疗中的难点问题。秦叔逵教授提到,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肝癌病因机制研究,深入探索更精准的分子靶点,同时加大对溶瘤病毒等新兴疗法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场景的研究力度;开展更多针对中国肝癌患者的原创性临床研究,积累丰富的本土化数据,为肝癌治疗提供更多创新方案。CSCO也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让前沿的治疗技术能够更快地惠及广大肝癌患者。

总结

本次专访中,秦叔逵教授的分享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肝癌诊疗领域取得的显著进步以及充满希望的未来前景。从治疗模式的转变到多元疗法的创新,再到防治体系的不断完善,每一步突破都凝聚着广大医学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相信在规范化诊疗的持续推广、创新药物及疗法的广泛应用以及早诊早治理念的不断普及下,我国肝癌防治水平将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更多肝癌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与健康的福祉。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