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在癌症的治疗中,药物疗效的个体差异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代谢、免疫功能以及药物反应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PI3K信号通路在多种人类癌症中频繁激活,是重要的致癌通路之一。PI3K抑制剂作为靶向治疗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了一定的疗效,但其在不同患者中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此前的研究多聚焦于药物本身的药理特性以及患者的基因背景,而忽视了饮食和肠道微生物对药物代谢和疗效的潜在影响。
2025年5月,国际知名学术杂志Cell发表了一篇题为“Microbiome Metabolism of Dietary Phytochemicals Controls the Anticancer Activity of PI3K Inhibitors”的研究文章,揭示了饮食中的植物化学物质及其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如何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的抗癌活性,为个性化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实验研究,旨在探讨饮食成分、肠道微生物与PI3K抑制剂抗癌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团队采用了多种小鼠癌症模型,包括胰腺癌和乳腺癌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多组,分别给予不同的饮食干预和药物处理。具体分组及干预方式如下:
饮食分组:
标准饲料(Chow)组:小鼠喂食普通标准饲料。
纯化饮食(Purified Diet, CPD)组:小鼠喂食不含复杂植物化学物质的纯化饮食。
酮症饮食(Ketogenic Diet)组:小鼠喂食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酮症饮食。
含大豆植物化学物质的纯化饮食组:在纯化饮食中添加大豆植物化学物质。
抗生素处理组:在上述各饮食组的基础上,通过饮用水给予抗生素混合液(包括氨苄西林、新霉素、万古霉素和甲硝唑),以减少肠道微生物。
药物干预:
部分小鼠在上述饮食干预的基础上,每日给予PI3K抑制剂(如Alpelisib、Buparlisib等)口服处理,剂量分别为45 mg/kg、25 mg/kg等,持续数周。部分实验中,还联合使用了CYP3A抑制剂(如Ritonavir)以进一步探究药物代谢机制。通过这些分组和干预,研究团队系统地评估了不同饮食和肠道微生物状态对PI3K抑制剂血药浓度、药物代谢酶表达以及肿瘤生长抑制效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
纯化饮食显著增强PI3K抑制剂的抗癌效果
本研究发现,在多种小鼠癌症模型中,纯化饮食(无论是高碳水化合物还是低碳水化合物)均显著增强了PI3K抑制剂(如Alpelisib)的抗癌效果。例如,在胰腺癌KPC模型中,纯化饮食联合Alpelisib治疗组的小鼠肿瘤体积显著减小(P<0.001),生存率显著提高。在乳腺癌MCF-7和SUM159模型中,纯化饮食同样显著增强了Alpelisib的疗效。这些结果表明,饮食成分对PI3K抑制剂的抗癌活性具有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与饮食的宏量营养素组成无关。
肠道微生物的调控作用
通过抗生素处理减少肠道微生物后,小鼠对PI3K抑制剂的敏感性显著提高,与纯化饮食组的效果相似。进一步研究发现,标准饲料中的大豆植物化学物质(如大豆皂苷)被肠道微生物代谢为大豆皂苷元,这些代谢产物能够诱导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如CYP3A11)的表达,从而加速PI3K抑制剂的代谢,降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疗效。在纯化饮食中添加大豆植物化学物质后,PI3K抑制剂的血药浓度和抗癌效果均受到抑制,而抗生素处理则可以逆转这种抑制作用。
药物代谢机制的揭示
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模型证实,PI3K抑制剂的代谢主要受肝脏CYP3A酶系的影响。纯化饮食和抗生素处理均能显著抑制CYP3A11的表达,从而减少药物的羟化代谢,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如食蟹猴)中,CYP3A抑制剂(如Ritonavir)也能显著提高PI3K抑制剂的血药浓度,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机制在灵长类动物中的保守性。
临床意义和患者获益
本研究的核心发现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调整饮食成分或使用抗生素调节肠道微生物,有望提高PI3K抑制剂的疗效,减少药物剂量,从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例如,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接受PI3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建议避免食用富含大豆植物化学物质的食物,或者在治疗期间联合使用CYP3A抑制剂,以优化药物的治疗效果。此外,本研究还提示,未来可以开发针对肠道微生物的干预措施,如益生菌或特定饮食补充剂,以改善癌症患者的药物反应和预后。
饮食与药物代谢的定量关系
本研究通过详细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揭示了饮食和肠道微生物对PI3K抑制剂血药浓度的定量影响。在纯化饮食组中,Alpelisib的血药浓度显著高于标准饲料组,尤其是在药物的谷浓度(24小时后浓度)方面,增加了30-70倍。此外,抗生素处理也能显著提高Alpelisib的血药浓度,与纯化饮食组的效果相似。这些结果表明,通过调节饮食和肠道微生物,可以显著提高PI3K抑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从而增强其抗癌效果。
机制的深入探讨
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大豆植物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对药物代谢的具体机制。通过高分辨率质谱分析,研究团队发现大豆皂苷被肠道微生物代谢为大豆皂苷元,这些代谢产物能够激活肝脏中的PXR(孕烷X受体),进而诱导CYP3A11的表达。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大豆植物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还为开发新的药物代谢调节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结
本研究揭示了饮食中的植物化学物质及其微生物代谢产物通过调控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如CYP3A11)的表达,显著影响PI3K抑制剂的血药浓度和抗癌效果。通过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研究证实了纯化饮食和抗生素处理可提高PI3K抑制剂的疗效,而大豆植物化学物质则通过其代谢产物大豆皂苷元抑制这种效果。这一发现为优化癌症治疗方案提供了新思路,提示通过饮食和微生物干预可增强PI3K抑制剂的疗效,减少药物剂量和副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ROICHMAN A, ZUO Q, HWANG S, et al. Microbiome metabolism of dietary phytochemicals controls the anticancer activity of PI3K inhibitors[J]. Cell, 2025;188(11):3065-3080.e21. Doi: 10.1016/j.cell.2025.04.041.
ldquo;医学论坛网”发布医学领域研究成果和解读,供专业人员科研参考,不作为诊疗标准,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研究背景
在癌症的治疗中,药物疗效的个体差异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代谢、免疫功能以及药物反应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PI3K信号通路在多种人类癌症中频繁激活,是重要的致癌通路之一。PI3K抑制剂作为靶向治疗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了一定的疗效,但其在不同患者中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此前的研究多聚焦于药物本身的药理特性以及患者的基因背景,而忽视了饮食和肠道微生物对药物代谢和疗效的潜在影响。
2025年5月,国际知名学术杂志Cell发表了一篇题为“Microbiome Metabolism of Dietary Phytochemicals Controls the Anticancer Activity of PI3K Inhibitors”的研究文章,揭示了饮食中的植物化学物质及其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如何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的抗癌活性,为个性化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实验研究,旨在探讨饮食成分、肠道微生物与PI3K抑制剂抗癌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团队采用了多种小鼠癌症模型,包括胰腺癌和乳腺癌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多组,分别给予不同的饮食干预和药物处理。具体分组及干预方式如下:
饮食分组:
标准饲料(Chow)组:小鼠喂食普通标准饲料。
纯化饮食(Purified Diet, CPD)组:小鼠喂食不含复杂植物化学物质的纯化饮食。
酮症饮食(Ketogenic Diet)组:小鼠喂食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酮症饮食。
含大豆植物化学物质的纯化饮食组:在纯化饮食中添加大豆植物化学物质。
抗生素处理组:在上述各饮食组的基础上,通过饮用水给予抗生素混合液(包括氨苄西林、新霉素、万古霉素和甲硝唑),以减少肠道微生物。
药物干预:
部分小鼠在上述饮食干预的基础上,每日给予PI3K抑制剂(如Alpelisib、Buparlisib等)口服处理,剂量分别为45 mg/kg、25 mg/kg等,持续数周。部分实验中,还联合使用了CYP3A抑制剂(如Ritonavir)以进一步探究药物代谢机制。通过这些分组和干预,研究团队系统地评估了不同饮食和肠道微生物状态对PI3K抑制剂血药浓度、药物代谢酶表达以及肿瘤生长抑制效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
纯化饮食显著增强PI3K抑制剂的抗癌效果
本研究发现,在多种小鼠癌症模型中,纯化饮食(无论是高碳水化合物还是低碳水化合物)均显著增强了PI3K抑制剂(如Alpelisib)的抗癌效果。例如,在胰腺癌KPC模型中,纯化饮食联合Alpelisib治疗组的小鼠肿瘤体积显著减小(P<0.001),生存率显著提高。在乳腺癌MCF-7和SUM159模型中,纯化饮食同样显著增强了Alpelisib的疗效。这些结果表明,饮食成分对PI3K抑制剂的抗癌活性具有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与饮食的宏量营养素组成无关。
肠道微生物的调控作用
通过抗生素处理减少肠道微生物后,小鼠对PI3K抑制剂的敏感性显著提高,与纯化饮食组的效果相似。进一步研究发现,标准饲料中的大豆植物化学物质(如大豆皂苷)被肠道微生物代谢为大豆皂苷元,这些代谢产物能够诱导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如CYP3A11)的表达,从而加速PI3K抑制剂的代谢,降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疗效。在纯化饮食中添加大豆植物化学物质后,PI3K抑制剂的血药浓度和抗癌效果均受到抑制,而抗生素处理则可以逆转这种抑制作用。
药物代谢机制的揭示
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模型证实,PI3K抑制剂的代谢主要受肝脏CYP3A酶系的影响。纯化饮食和抗生素处理均能显著抑制CYP3A11的表达,从而减少药物的羟化代谢,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如食蟹猴)中,CYP3A抑制剂(如Ritonavir)也能显著提高PI3K抑制剂的血药浓度,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机制在灵长类动物中的保守性。
临床意义和患者获益
本研究的核心发现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调整饮食成分或使用抗生素调节肠道微生物,有望提高PI3K抑制剂的疗效,减少药物剂量,从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例如,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接受PI3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建议避免食用富含大豆植物化学物质的食物,或者在治疗期间联合使用CYP3A抑制剂,以优化药物的治疗效果。此外,本研究还提示,未来可以开发针对肠道微生物的干预措施,如益生菌或特定饮食补充剂,以改善癌症患者的药物反应和预后。
饮食与药物代谢的定量关系
本研究通过详细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揭示了饮食和肠道微生物对PI3K抑制剂血药浓度的定量影响。在纯化饮食组中,Alpelisib的血药浓度显著高于标准饲料组,尤其是在药物的谷浓度(24小时后浓度)方面,增加了30-70倍。此外,抗生素处理也能显著提高Alpelisib的血药浓度,与纯化饮食组的效果相似。这些结果表明,通过调节饮食和肠道微生物,可以显著提高PI3K抑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从而增强其抗癌效果。
机制的深入探讨
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大豆植物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对药物代谢的具体机制。通过高分辨率质谱分析,研究团队发现大豆皂苷被肠道微生物代谢为大豆皂苷元,这些代谢产物能够激活肝脏中的PXR(孕烷X受体),进而诱导CYP3A11的表达。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大豆植物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还为开发新的药物代谢调节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结
本研究揭示了饮食中的植物化学物质及其微生物代谢产物通过调控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如CYP3A11)的表达,显著影响PI3K抑制剂的血药浓度和抗癌效果。通过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研究证实了纯化饮食和抗生素处理可提高PI3K抑制剂的疗效,而大豆植物化学物质则通过其代谢产物大豆皂苷元抑制这种效果。这一发现为优化癌症治疗方案提供了新思路,提示通过饮食和微生物干预可增强PI3K抑制剂的疗效,减少药物剂量和副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ROICHMAN A, ZUO Q, HWANG S, et al. Microbiome metabolism of dietary phytochemicals controls the anticancer activity of PI3K inhibitors[J]. Cell, 2025;188(11):3065-3080.e21. Doi: 10.1016/j.cell.2025.04.041.
ldquo;医学论坛网”发布医学领域研究成果和解读,供专业人员科研参考,不作为诊疗标准,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