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谷歌豪掷 1 亿美元投资韩国眼镜品牌 Gentle Monster 后,近日,据彭博社报道,Meta 也发动了钞能力,砸下 35 亿美元(约合 252 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全球最大眼镜制造商依视路陆逊梯卡(EssilorLuxottica)不到 3% 的股份,未来可能继续增持到 5% 。
据彭博社报道,此消息放出后,EssilorLuxottica 的美国存托凭证一度上涨 6.9%,至每股 148 美元,创下自 4 月 9 日以来的最大盘中涨幅,就连竞争对手 Warby Parker 都跟着沾光,股价也上涨了4.3%。
事实上,Meta 对 EssilorLuxottica 的"追求"早就有迹可循。早在去年7月,《华尔街日报》就曾爆料 Meta 计划收购该公司约 5% 的股份,当时估值高达 43.3 亿欧元。如今交易落地,虽然现在持股比例比预期少了点,但 Meta 这波操作,明显是在下一盘大棋:要和眼镜行业的老大哥建立长期战略同盟。
那么问题来了:扎克伯格这是要在智能眼镜市场要 All in 的节奏?为什么甘愿支付如此高昂的"眼镜费"?天价收购背后,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科技布局?
为什么 Meta 非要抱紧这条“大腿”?
你可能没听过 EssilorLuxottica(依视路陆逊梯卡),但你一定知道雷朋(Ray-Ban)和欧克利(Oakley),这家公司就是它们背后的“大佬”。
2018年,意大利眼镜业巨头 Luxottica 与法国镜片巨头 Essilor 完成价值500亿欧元的世纪合并,缔造出一个横跨设计、制造到分销全产业链的眼镜帝国。从我们熟悉的Ray-Ban、Oakley,到Chanel、Prada、Tiffany Co等奢侈品牌的眼镜产品线,都在其掌控之中。在传统眼镜市场,EssilorLuxottica几乎处于垄断地位。(更多细节,可参阅我们此前的深度解析:《起底“依视路陆逊梯卡”,Meta、谷歌争抢的这家眼镜厂究竟魅力何在?》)
不过,Meta此次斥巨资入股的真正意图,显然志不在传统眼镜市场这块"蛋糕",而是看中了这家"隐形冠军"在智能眼镜赛道上的独特优势。
毕竟,智能眼镜发展这么多年,始终面临一个尴尬困境:技术很酷,但戴不出去,很多产品因外观笨拙或过于"极客"而难以被主流消费者接受。这正是 Meta 必须绑定 EssilorLuxottica 的首要原因——后者拥有无可替代的时尚基因和设计话语权。
拥有80多年历史的Ray-Ban,其Wayfarer、Aviator等经典款式早已成为流行文化符号。2021年双方合作推出的首代Ray-Ban Stories智能眼镜,成功将摄像头、麦克风等硬件"隐身"于经典设计中,完美解决了智能设备常见的"技术感过重"问题。这种将高科技与传统美学无缝融合的能力,正是Meta最需要的。
更重要的是,EssilorLuxottica掌握着眼镜行业的顶级制造工艺。其全球供应链网络既包括意大利的高端手工生产线,也有中国东莞的规模化制造基地,能够同时保证产品品质和量产能力。这种成熟的制造体系,可以大幅降低Meta智能眼镜的量产风险和成本。
然后,EssilorLuxottica带给Meta的第二个战略价值,是其遍布全球的分销网络。该公司在15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18,000家零售门店,包括LensCrafters、Sunglass Hut等知名连锁品牌。这意味着Meta的智能眼镜可以直接触达传统科技产品难以覆盖的时尚消费群体。
这种渠道优势已经显现出显著效果:2023年底发布的第二代Ray-Ban Meta眼镜,短短几个月销量就超过了前代产品两年的总和。而2025年6月推出的Oakley Meta系列,更是借助姆巴佩等体育明星的代言,成功打入了运动爱好者市场。
最深层的战略价值,在于EssilorLuxottica在光学技术上的深厚积累。该公司拥有超过9500项眼镜相关专利,更掌握着镜片材料、镀膜工艺等核心技术。这些资源对Meta开发下一代AR眼镜至关重要。
可以说,EssilorLuxottica手中握着的,正是Meta打开智能眼镜万亿市场的金钥匙。
Meta的智能眼镜大棋局:下半年或将密集发布4款AI眼镜
当 Meta 豪掷35亿美元入股 EssilorLuxottica 时,我们似乎才恍然大悟:小扎在下一盘多大的棋。如今,Meta的智能眼镜发展路径已日渐清晰:从2021年第一代Ray-Ban Stories的基础功能探索,到2023年第二代Ray-Ban Meta的功能完善,再到即将到来的第三代产品矩阵,Meta正在加速构建其智能眼镜生态体系。
据业内消息透露,2025年下半年将成为Meta智能眼镜产品线的爆发期,预计将有至少4款重磅新品集中亮相:
第三代Ray-Ban系列:
据AR圈最新爆料,原计划2026年推出的两款新品(代号Aperol和Bellini)或将提前至今年9月发布,起售价299美元。其中:Ray-Ban Meta 3 Optical(代号Bellini),和Rayban Meta之前主打墨镜形态不同,Rayban Meta 3 Optical主打的是近视镜架款;Ray-Ban Meta 3(代号Aperol),产品形态为飞行员款,依然为墨镜款。主要面向户外运动、驾驶、旅行等场景。
虽然具体的功能与参数尚未完全确认,但第三代产品可能包含实时物体识别、文本朗读功能、场景理解等AI视觉能力增强。在交互体验方面,预计将支持更自然的语音交互功能,电池续航时间有望大幅增加。
Meta Celeste(代号Hypernova):
根据开发者Luna爆料,该产品为单目全彩显示款,采用的是Lcos+全彩阵列光波导,同时配有肌电手环用于交互,售价将会达到1000-1400美金左右。(更多细节,可参阅我们此前的深度解析:《售价或破万!Meta神秘AR眼镜项目曝光:单眼屏+神经腕带,高端极客的新玩具》)
图源:X平台
Oakley联名骑行款AI智能眼镜:
该产品会基于Oakley Sphaera款设计,摄像头会位于中间位置,或采用接近于运动相机的摄像头配置。
此外,市场还传言Meta与Prada的联名款可能同期发布,若消息属实,9月的Meta新品发布会将异常精彩。
更长远来看,Meta正在秘密测试代号"Orion"的高端AR眼镜原型机,其创新的神经控制腕带技术代表了公司在AR领域的最前沿突破。
在全球科技巨头竞逐智能眼镜赛道的背景下,Meta通过战略入股 EssilorLuxottica 不仅确保了供应链优势,更在光学技术、时尚设计等关键领域筑起竞争壁垒。随着苹果、谷歌等对手的持续加码,这场关于智能眼镜的未来争夺战正愈演愈烈。
小结
随着 9 月Meta Connect 发布窗口的临近,科技圈正密切关注Meta能否通过这轮产品攻势,真正打开智能眼镜的消费级市场大门。这场战役的结果,很可能决定未来智能眼镜生态的主导权归属。
这场豪赌的结果如何?
EssilorLuxottica 的 3% 股权,或许正是 Meta 为这场混合战争准备的特种武器。
9月,答案即将揭晓。
文/Vivi
(文中未标注来源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原文标题 : 扎克伯格交出35亿美元天价"眼镜费"!除AI眼镜,Meta背后还隐藏着哪些布局?
在谷歌豪掷 1 亿美元投资韩国眼镜品牌 Gentle Monster 后,近日,据彭博社报道,Meta 也发动了钞能力,砸下 35 亿美元(约合 252 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全球最大眼镜制造商依视路陆逊梯卡(EssilorLuxottica)不到 3% 的股份,未来可能继续增持到 5% 。
据彭博社报道,此消息放出后,EssilorLuxottica 的美国存托凭证一度上涨 6.9%,至每股 148 美元,创下自 4 月 9 日以来的最大盘中涨幅,就连竞争对手 Warby Parker 都跟着沾光,股价也上涨了4.3%。
事实上,Meta 对 EssilorLuxottica 的"追求"早就有迹可循。早在去年7月,《华尔街日报》就曾爆料 Meta 计划收购该公司约 5% 的股份,当时估值高达 43.3 亿欧元。如今交易落地,虽然现在持股比例比预期少了点,但 Meta 这波操作,明显是在下一盘大棋:要和眼镜行业的老大哥建立长期战略同盟。
那么问题来了:扎克伯格这是要在智能眼镜市场要 All in 的节奏?为什么甘愿支付如此高昂的"眼镜费"?天价收购背后,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科技布局?
为什么 Meta 非要抱紧这条“大腿”?
你可能没听过 EssilorLuxottica(依视路陆逊梯卡),但你一定知道雷朋(Ray-Ban)和欧克利(Oakley),这家公司就是它们背后的“大佬”。
2018年,意大利眼镜业巨头 Luxottica 与法国镜片巨头 Essilor 完成价值500亿欧元的世纪合并,缔造出一个横跨设计、制造到分销全产业链的眼镜帝国。从我们熟悉的Ray-Ban、Oakley,到Chanel、Prada、Tiffany Co等奢侈品牌的眼镜产品线,都在其掌控之中。在传统眼镜市场,EssilorLuxottica几乎处于垄断地位。(更多细节,可参阅我们此前的深度解析:《起底“依视路陆逊梯卡”,Meta、谷歌争抢的这家眼镜厂究竟魅力何在?》)
不过,Meta此次斥巨资入股的真正意图,显然志不在传统眼镜市场这块"蛋糕",而是看中了这家"隐形冠军"在智能眼镜赛道上的独特优势。
毕竟,智能眼镜发展这么多年,始终面临一个尴尬困境:技术很酷,但戴不出去,很多产品因外观笨拙或过于"极客"而难以被主流消费者接受。这正是 Meta 必须绑定 EssilorLuxottica 的首要原因——后者拥有无可替代的时尚基因和设计话语权。
拥有80多年历史的Ray-Ban,其Wayfarer、Aviator等经典款式早已成为流行文化符号。2021年双方合作推出的首代Ray-Ban Stories智能眼镜,成功将摄像头、麦克风等硬件"隐身"于经典设计中,完美解决了智能设备常见的"技术感过重"问题。这种将高科技与传统美学无缝融合的能力,正是Meta最需要的。
更重要的是,EssilorLuxottica掌握着眼镜行业的顶级制造工艺。其全球供应链网络既包括意大利的高端手工生产线,也有中国东莞的规模化制造基地,能够同时保证产品品质和量产能力。这种成熟的制造体系,可以大幅降低Meta智能眼镜的量产风险和成本。
然后,EssilorLuxottica带给Meta的第二个战略价值,是其遍布全球的分销网络。该公司在15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18,000家零售门店,包括LensCrafters、Sunglass Hut等知名连锁品牌。这意味着Meta的智能眼镜可以直接触达传统科技产品难以覆盖的时尚消费群体。
这种渠道优势已经显现出显著效果:2023年底发布的第二代Ray-Ban Meta眼镜,短短几个月销量就超过了前代产品两年的总和。而2025年6月推出的Oakley Meta系列,更是借助姆巴佩等体育明星的代言,成功打入了运动爱好者市场。
最深层的战略价值,在于EssilorLuxottica在光学技术上的深厚积累。该公司拥有超过9500项眼镜相关专利,更掌握着镜片材料、镀膜工艺等核心技术。这些资源对Meta开发下一代AR眼镜至关重要。
可以说,EssilorLuxottica手中握着的,正是Meta打开智能眼镜万亿市场的金钥匙。
Meta的智能眼镜大棋局:下半年或将密集发布4款AI眼镜
当 Meta 豪掷35亿美元入股 EssilorLuxottica 时,我们似乎才恍然大悟:小扎在下一盘多大的棋。如今,Meta的智能眼镜发展路径已日渐清晰:从2021年第一代Ray-Ban Stories的基础功能探索,到2023年第二代Ray-Ban Meta的功能完善,再到即将到来的第三代产品矩阵,Meta正在加速构建其智能眼镜生态体系。
据业内消息透露,2025年下半年将成为Meta智能眼镜产品线的爆发期,预计将有至少4款重磅新品集中亮相:
第三代Ray-Ban系列:
据AR圈最新爆料,原计划2026年推出的两款新品(代号Aperol和Bellini)或将提前至今年9月发布,起售价299美元。其中:Ray-Ban Meta 3 Optical(代号Bellini),和Rayban Meta之前主打墨镜形态不同,Rayban Meta 3 Optical主打的是近视镜架款;Ray-Ban Meta 3(代号Aperol),产品形态为飞行员款,依然为墨镜款。主要面向户外运动、驾驶、旅行等场景。
虽然具体的功能与参数尚未完全确认,但第三代产品可能包含实时物体识别、文本朗读功能、场景理解等AI视觉能力增强。在交互体验方面,预计将支持更自然的语音交互功能,电池续航时间有望大幅增加。
Meta Celeste(代号Hypernova):
根据开发者Luna爆料,该产品为单目全彩显示款,采用的是Lcos+全彩阵列光波导,同时配有肌电手环用于交互,售价将会达到1000-1400美金左右。(更多细节,可参阅我们此前的深度解析:《售价或破万!Meta神秘AR眼镜项目曝光:单眼屏+神经腕带,高端极客的新玩具》)
图源:X平台
Oakley联名骑行款AI智能眼镜:
该产品会基于Oakley Sphaera款设计,摄像头会位于中间位置,或采用接近于运动相机的摄像头配置。
此外,市场还传言Meta与Prada的联名款可能同期发布,若消息属实,9月的Meta新品发布会将异常精彩。
更长远来看,Meta正在秘密测试代号"Orion"的高端AR眼镜原型机,其创新的神经控制腕带技术代表了公司在AR领域的最前沿突破。
在全球科技巨头竞逐智能眼镜赛道的背景下,Meta通过战略入股 EssilorLuxottica 不仅确保了供应链优势,更在光学技术、时尚设计等关键领域筑起竞争壁垒。随着苹果、谷歌等对手的持续加码,这场关于智能眼镜的未来争夺战正愈演愈烈。
小结
随着 9 月Meta Connect 发布窗口的临近,科技圈正密切关注Meta能否通过这轮产品攻势,真正打开智能眼镜的消费级市场大门。这场战役的结果,很可能决定未来智能眼镜生态的主导权归属。
这场豪赌的结果如何?
EssilorLuxottica 的 3% 股权,或许正是 Meta 为这场混合战争准备的特种武器。
9月,答案即将揭晓。
文/Vivi
(文中未标注来源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原文标题 : 扎克伯格交出35亿美元天价"眼镜费"!除AI眼镜,Meta背后还隐藏着哪些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