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AI核心负责人Ruoming Pang转投Meta,年薪高达9位数。这背后,是苹果自研AI沦为“备胎”的无奈,还是Meta“超级智能”梦之队的致命诱惑?当一场人才“挖角”演变为两条AI战略路线的公开对决,真正的胜负手在哪里?我们与两位苹果、Meta的内部专家聊了聊,试图为您揭开这场天价挖角事件的深层逻辑。
苹果内部的“推力”
“这不仅仅是跳槽,更像是一次无声的抗议。”这是我们连线到的第一位专家——苹果AFM团队的一位匿名工程师——开门见山的总结。当谈及前领导Ruoming Pang的离职时,他的语气中夹杂着惋惜与无奈。
“外界都在谈论薪水,但那只是催化剂。真正的‘推力’来自内部。Ruoming领导的AFM团队有近百名顶尖人才,我们倾注了数年心血,打造了苹果的多模态大模型MM1系列。你们在WWDC上看到的邮件摘要、Genmoji表情生成,甚至一些相册的智能优化,背后都是我们模型的功劳。我们曾相信,自己正在为苹果构建一个独立、强大、注重隐私的AI未来。
但过去几个月,一切都变了。团队先是被划归到AI高级副总裁John Giannandrea的副手Daphne Luong之下,她对团队的审查变得异常严格,工程师的压力剧增,许多项目的自主性都在收缩。
而真正的打击,是WWDC上,当公司高调宣布将集成OpenAI的ChatGPT,并且高管在会后采访中也明确表示未来希望引入Google Gemini等更多模型时,我们团队许多人是在台下或通过屏幕看着的。那一刻的感觉非常复杂...,就像你辛苦种了一片果园,老板却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要从邻居那里批发水果来招待最重要的客人。我们的成果,一夜之间降级为‘备选方案’。
这种战略上的不确定性,是最让人无法忍受的。它意味着你的努力可能随时被替代,你的价值无法得到最大化的体现。所以,Ruoming的离开是信号,但不是孤例。他的副手Tom Gunter上个月就走了,现在团队里,很多人的LinkedIn资料都在悄悄更新,猎头的电话就没停过。这不是简单的钱的问题,而是一种价值感和方向感的迷失。当公司高层自己都对自研路线表现出犹豫时,你很难要求工程师们保持百分之百的信念。”
Meta的强大“吸引力”
为了解事件的另一面,我们联系上了一位Meta AI招聘团队的资深专家。他为我们揭示了这场“挖角”背后逻辑。
“Mark(扎克伯格)现在对AI人才的渴望是现象级的。他会亲自给顶尖候选人发邮件,邀请他们到自己派洛斯福德的豪宅里共进晚餐。为Ruoming开出的数千万美金年薪,在外界看来是天价,但在内部,这被视为对‘帅才’的必要投资,是为了确保在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技术竞赛中占据领先地位。
更重要的是,Meta给的承诺非常清晰:打造一个致力于构建‘超级智能’(Superintelligence)的梦之队,并为之提供无限的‘弹药’。 这个‘弹药’,不仅指预算,更指硅谷最宝贵的资源——算力。Meta正在疯狂囤积英伟达的H100 GPU,目标是年底达到数十万张的规模,这种算力储备让所有AI研究者都为之眼红。对于Ruoming这样的专家来说,这意味着他可以不受限制地训练更大、更强的模型,实现他在苹果时可能无法完全施展的抱负。
你再看看Meta最近的动作,这绝非是简单的扩充团队,而是精准地吸纳每个领域的顶尖人物。
Ruoming Pang,来自苹果,是构建大规模、多模态基础模型的帅才,他知道如何将复杂的AI模型整合进亿万用户级别的产品中。
Yuanzhi Li,来自OpenAI,是理论和算法领域的顶尖研究员,他的加入能强化Meta在下一代模型架构上的理论深度。
Anton Bakhtin,来自Anthropic,是构建和训练大型语言模型(如Claude)的实战专家,尤其在AI Agent(智能体)和强化学习方面有深厚积累。
除此之外,别忘了他们最近还吸引了像Scale AI的前CEO Alexandr Wang(出任Meta首席AI官)、前GitHub CEO Nat Friedman和创业家Daniel Gross这样的人物加盟。 这传递的信号是,Meta不只在招募顶尖的‘科学家’,还在招募顶尖的‘产品领袖’和‘战略家’。他们要组建的,是一个覆盖从底层研究、模型训练到产品化、商业化全链路的超级团队。
在这里,你不用担心你的研究成果会被当成‘备胎’。恰恰相反,整个公司的资源都会向你倾斜。对于渴望实现技术抱负的科学家而言,这种能够主导技术方向、不受掣肘的舞台,其吸引力甚至超过了薪酬本身。”
战略视角的对决
最后,我们邀请了一位长期关注科技巨头战略的资深行业分析师,为我们提供更宏观的视角。“我们必须跳出‘人才跳槽’的表象,去看背后两条截然不同的AI战略路线。
苹果的战略,本质上是‘务实的防御性整合’。 它的核心目标始终是‘AI for Product’(为产品服务的AI),即利用AI优化其无与伦比的硬件生态体验。苹果的优势在于终端和隐私,因此它大力发展端侧AI。但在大模型能力上,它确实落后了。为了不在关键的AI功能上缺席,它必须选择与外部强者合作,这是一种务实,但也是一种无奈。这种策略虽然能快速补齐短板,但代价是打破了其引以为傲的‘软硬件垂直整合’神话,并不可避免地会打击自研团队的士气,暴露出其在AI时代转型期的战略脆弱性。
Meta的战略,则是一场彻底的‘开源式闪电进攻’。 扎克伯格的目标是‘AI is the Product’(AI本身就是产品)。通过将强大的Llama系列模型开源,Meta正在下一盘大棋。它不仅通过免费模式打击了OpenAI等闭源对手的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开发者生态。无数公司和个人基于Llama进行创新,这反过来又为Meta提供了海量的数据和应用场景,巩固了其在AI领域的话语权和平台地位。因此,它必须不计成本地招揽最顶尖的人才来确保其核心模型的领先性,这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战略。
所以,Ruoming Pang的这次流动,正是这两种战略冲突下的标志性事件。它预示着全球AI人才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未来几年,我们将看到更多顶尖人才向那些战略更清晰、决心更坚定、资源更集中的公司聚集。”
结语
通过与这三位专家的深度对话,一幅远比公开新闻更立体、更深刻的图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科技战场,每一个高管的变动、每一项战略的微调,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决定企业未来的关键信息。依赖二手资料和模糊判断,无异于纸上谈兵。
原文标题 : Meta9位数年薪挖走苹果AI“心脏”!我们和两位苹果、Meta内部专家聊了聊...
苹果AI核心负责人Ruoming Pang转投Meta,年薪高达9位数。这背后,是苹果自研AI沦为“备胎”的无奈,还是Meta“超级智能”梦之队的致命诱惑?当一场人才“挖角”演变为两条AI战略路线的公开对决,真正的胜负手在哪里?我们与两位苹果、Meta的内部专家聊了聊,试图为您揭开这场天价挖角事件的深层逻辑。
苹果内部的“推力”
“这不仅仅是跳槽,更像是一次无声的抗议。”这是我们连线到的第一位专家——苹果AFM团队的一位匿名工程师——开门见山的总结。当谈及前领导Ruoming Pang的离职时,他的语气中夹杂着惋惜与无奈。
“外界都在谈论薪水,但那只是催化剂。真正的‘推力’来自内部。Ruoming领导的AFM团队有近百名顶尖人才,我们倾注了数年心血,打造了苹果的多模态大模型MM1系列。你们在WWDC上看到的邮件摘要、Genmoji表情生成,甚至一些相册的智能优化,背后都是我们模型的功劳。我们曾相信,自己正在为苹果构建一个独立、强大、注重隐私的AI未来。
但过去几个月,一切都变了。团队先是被划归到AI高级副总裁John Giannandrea的副手Daphne Luong之下,她对团队的审查变得异常严格,工程师的压力剧增,许多项目的自主性都在收缩。
而真正的打击,是WWDC上,当公司高调宣布将集成OpenAI的ChatGPT,并且高管在会后采访中也明确表示未来希望引入Google Gemini等更多模型时,我们团队许多人是在台下或通过屏幕看着的。那一刻的感觉非常复杂...,就像你辛苦种了一片果园,老板却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要从邻居那里批发水果来招待最重要的客人。我们的成果,一夜之间降级为‘备选方案’。
这种战略上的不确定性,是最让人无法忍受的。它意味着你的努力可能随时被替代,你的价值无法得到最大化的体现。所以,Ruoming的离开是信号,但不是孤例。他的副手Tom Gunter上个月就走了,现在团队里,很多人的LinkedIn资料都在悄悄更新,猎头的电话就没停过。这不是简单的钱的问题,而是一种价值感和方向感的迷失。当公司高层自己都对自研路线表现出犹豫时,你很难要求工程师们保持百分之百的信念。”
Meta的强大“吸引力”
为了解事件的另一面,我们联系上了一位Meta AI招聘团队的资深专家。他为我们揭示了这场“挖角”背后逻辑。
“Mark(扎克伯格)现在对AI人才的渴望是现象级的。他会亲自给顶尖候选人发邮件,邀请他们到自己派洛斯福德的豪宅里共进晚餐。为Ruoming开出的数千万美金年薪,在外界看来是天价,但在内部,这被视为对‘帅才’的必要投资,是为了确保在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技术竞赛中占据领先地位。
更重要的是,Meta给的承诺非常清晰:打造一个致力于构建‘超级智能’(Superintelligence)的梦之队,并为之提供无限的‘弹药’。 这个‘弹药’,不仅指预算,更指硅谷最宝贵的资源——算力。Meta正在疯狂囤积英伟达的H100 GPU,目标是年底达到数十万张的规模,这种算力储备让所有AI研究者都为之眼红。对于Ruoming这样的专家来说,这意味着他可以不受限制地训练更大、更强的模型,实现他在苹果时可能无法完全施展的抱负。
你再看看Meta最近的动作,这绝非是简单的扩充团队,而是精准地吸纳每个领域的顶尖人物。
Ruoming Pang,来自苹果,是构建大规模、多模态基础模型的帅才,他知道如何将复杂的AI模型整合进亿万用户级别的产品中。
Yuanzhi Li,来自OpenAI,是理论和算法领域的顶尖研究员,他的加入能强化Meta在下一代模型架构上的理论深度。
Anton Bakhtin,来自Anthropic,是构建和训练大型语言模型(如Claude)的实战专家,尤其在AI Agent(智能体)和强化学习方面有深厚积累。
除此之外,别忘了他们最近还吸引了像Scale AI的前CEO Alexandr Wang(出任Meta首席AI官)、前GitHub CEO Nat Friedman和创业家Daniel Gross这样的人物加盟。 这传递的信号是,Meta不只在招募顶尖的‘科学家’,还在招募顶尖的‘产品领袖’和‘战略家’。他们要组建的,是一个覆盖从底层研究、模型训练到产品化、商业化全链路的超级团队。
在这里,你不用担心你的研究成果会被当成‘备胎’。恰恰相反,整个公司的资源都会向你倾斜。对于渴望实现技术抱负的科学家而言,这种能够主导技术方向、不受掣肘的舞台,其吸引力甚至超过了薪酬本身。”
战略视角的对决
最后,我们邀请了一位长期关注科技巨头战略的资深行业分析师,为我们提供更宏观的视角。“我们必须跳出‘人才跳槽’的表象,去看背后两条截然不同的AI战略路线。
苹果的战略,本质上是‘务实的防御性整合’。 它的核心目标始终是‘AI for Product’(为产品服务的AI),即利用AI优化其无与伦比的硬件生态体验。苹果的优势在于终端和隐私,因此它大力发展端侧AI。但在大模型能力上,它确实落后了。为了不在关键的AI功能上缺席,它必须选择与外部强者合作,这是一种务实,但也是一种无奈。这种策略虽然能快速补齐短板,但代价是打破了其引以为傲的‘软硬件垂直整合’神话,并不可避免地会打击自研团队的士气,暴露出其在AI时代转型期的战略脆弱性。
Meta的战略,则是一场彻底的‘开源式闪电进攻’。 扎克伯格的目标是‘AI is the Product’(AI本身就是产品)。通过将强大的Llama系列模型开源,Meta正在下一盘大棋。它不仅通过免费模式打击了OpenAI等闭源对手的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开发者生态。无数公司和个人基于Llama进行创新,这反过来又为Meta提供了海量的数据和应用场景,巩固了其在AI领域的话语权和平台地位。因此,它必须不计成本地招揽最顶尖的人才来确保其核心模型的领先性,这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战略。
所以,Ruoming Pang的这次流动,正是这两种战略冲突下的标志性事件。它预示着全球AI人才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未来几年,我们将看到更多顶尖人才向那些战略更清晰、决心更坚定、资源更集中的公司聚集。”
结语
通过与这三位专家的深度对话,一幅远比公开新闻更立体、更深刻的图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科技战场,每一个高管的变动、每一项战略的微调,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决定企业未来的关键信息。依赖二手资料和模糊判断,无异于纸上谈兵。
原文标题 : Meta9位数年薪挖走苹果AI“心脏”!我们和两位苹果、Meta内部专家聊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