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以“创新信用技术·优化数字生态”为主题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信用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建国进行致辞,介绍了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和工作经验,并分享了北京市下一步以信用体系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方向。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建国
唐建国指出,北京市目前信用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信用基础设施逐步健全。依据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信用平台归集各类信用信息,数据总量已突破了18亿条;信用北京网站年访问量超过400万人次,提供各类服务200余万次。
信用助力社会治理方面,北京市深化“风险+信用”的监管机制,推动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37个部门开展分类分级的监管,持续扩大“无事不扰”企业清单改革的覆盖范围,目前全市23.1万家风险低、信用好的企业列入清单,实现监管“无事不扰”。北京市经信局同多部门建成“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场景,打造信用修复申请统一的入口,通过“一网通办”机制实现信用修复结果的一并更新。
唐建国表示,北京市不断深化“信用代证”改革,通过一份专用信用报告替代42个领域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累积为8000余家重点企业出具专项信用报告2万余份,极大提升了企业办事效率。“信用+医疗”服务让患者先诊疗后付费,缩短了就医时间,现已覆盖全市医疗机构40余家,服务患者43.7万人次。北京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引入30余家金融机构,发布199款金融产品,完成企业注册58万户,已成为服务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在提到北京市下一步信用工作计划时,唐建国从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激活信用数据要素方面,打破数据孤岛,整合多部门的信用数据资源,不断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流通效率,实现结果的共享共用,促进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场信用信息的融合应用,鼓励数据深度开发,激发数据要素的成熟效应,以高质量的信用数据驱动产业的创新发展。
信用赋能企业发展层面,对企业开展科学评价精准画像,为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发挥市融信平台的功能,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通过融资需求与金融产品的精准匹配,辅助企业实现融资一键对接,发挥政策的集聚作用,拓展“融资+政策”协同联办的场景,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驶入智能的快车道。
产业培育与生态构建方面,充分发挥首都政策、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加大对信用服务机构的培育和支持力度,鼓励信用服务机构创新信用产品,开发多样化信用评级、信用报告、信用咨询等服务,满足各类场景不同的市场主体信用服务需求,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信用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强化政务诚信建设,全力打造诚信政府、法治政府,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和治理机制,结合信用评价,优化监管方式,提高监管的靶向性、精准性;支持拓展“信用+服务”新模式,提升授信者信用价值的获得感,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引导全社会树立诚信意识,推动形成“诚实做人、守信做事”的良好风尚,建成与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企业环境。(马希凯)
7月4日,以“创新信用技术·优化数字生态”为主题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信用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建国进行致辞,介绍了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和工作经验,并分享了北京市下一步以信用体系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方向。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建国
唐建国指出,北京市目前信用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信用基础设施逐步健全。依据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信用平台归集各类信用信息,数据总量已突破了18亿条;信用北京网站年访问量超过400万人次,提供各类服务200余万次。
信用助力社会治理方面,北京市深化“风险+信用”的监管机制,推动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37个部门开展分类分级的监管,持续扩大“无事不扰”企业清单改革的覆盖范围,目前全市23.1万家风险低、信用好的企业列入清单,实现监管“无事不扰”。北京市经信局同多部门建成“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场景,打造信用修复申请统一的入口,通过“一网通办”机制实现信用修复结果的一并更新。
唐建国表示,北京市不断深化“信用代证”改革,通过一份专用信用报告替代42个领域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累积为8000余家重点企业出具专项信用报告2万余份,极大提升了企业办事效率。“信用+医疗”服务让患者先诊疗后付费,缩短了就医时间,现已覆盖全市医疗机构40余家,服务患者43.7万人次。北京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引入30余家金融机构,发布199款金融产品,完成企业注册58万户,已成为服务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在提到北京市下一步信用工作计划时,唐建国从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激活信用数据要素方面,打破数据孤岛,整合多部门的信用数据资源,不断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流通效率,实现结果的共享共用,促进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场信用信息的融合应用,鼓励数据深度开发,激发数据要素的成熟效应,以高质量的信用数据驱动产业的创新发展。
信用赋能企业发展层面,对企业开展科学评价精准画像,为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发挥市融信平台的功能,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通过融资需求与金融产品的精准匹配,辅助企业实现融资一键对接,发挥政策的集聚作用,拓展“融资+政策”协同联办的场景,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驶入智能的快车道。
产业培育与生态构建方面,充分发挥首都政策、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加大对信用服务机构的培育和支持力度,鼓励信用服务机构创新信用产品,开发多样化信用评级、信用报告、信用咨询等服务,满足各类场景不同的市场主体信用服务需求,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信用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强化政务诚信建设,全力打造诚信政府、法治政府,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和治理机制,结合信用评价,优化监管方式,提高监管的靶向性、精准性;支持拓展“信用+服务”新模式,提升授信者信用价值的获得感,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引导全社会树立诚信意识,推动形成“诚实做人、守信做事”的良好风尚,建成与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企业环境。(马希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