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摘要
2025年上半年铜市呈现"矿紧价高"特征,铜价先扬后抑,受矿端扰动(TC创-44.73美元新低)和关税政策影响震荡运行;精炼铜产量同比增11%至545.8万吨,冶炼厂通过副产品和废铜维持生产;加工端分化明显,新能源相关铜材开工率高企,传统领域承压;终端需求中电力基建(投资+19.8%)和新能源汽车(产量+45%)表现强劲,地产链仍疲软。展望下半年,在矿端持续偏紧、需求结构性分化背景下,铜价或维持震荡偏强格局,但需警惕需求下滑超预期。
核心观点
■市场分析
价格行情:2025上半年,铜价整体呈现先扬后抑走势,1季度矿端供应持续偏紧,加工费极低以及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存在预期以及黄价格持续坚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铜价呈现持续走高。但此后由于受到特朗普关税政策给市场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铜价在清明假期前后大幅走弱。但此后变再度缓慢爬升,当下在市场缺乏进一步刺激的情况下,铜价暂时陷入震荡格局。展望下半年,在目前TC价格持续偏低,近月合约不时遭到挤仓风险的情况下,预计铜价难有大幅度的回调,整体节奏或维持震荡偏强格局。
矿端:2025年上半年铜精矿市场呈现供需双弱格局,现货TC价格持续探底至-44.73美元/吨,创历史新低。尽管副产品收益支撑部分冶炼厂运营,但Antofagasta年中谈判仅达成0美元/吨的TC基准价,凸显行业困境。Cobre Panama矿库存逐步释放缓解部分供应压力,但Kamoa矿事故导致全球铜精矿产量预期下调37-42万吨,叠加智利、秘鲁产量环比下滑,矿端扰动率增加0.5个百分点。国内通过阳极板及废铜补充原料,1-5月精矿进口同比增长7.14%,但废料进口同比下降20.93%,供应结构性矛盾持续。整体来看,在资本支出乏力和频繁生产干扰下,目前铜精矿市场维持相对偏紧状态。
冶炼端: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精炼铜产量同比增长11%至545.8万吨,在TC费用持续走低背景下,冶炼企业通过副产品收益和废铜补充维持高开工率。虽然低加工费构成潜在风险,但行业暂未出现大规模减产,仅计划三季度检修105万吨产能,产量增长持续性仍待观察。此外,针对国内反行业内卷的推动,虽然目前国内冶炼企业多为大型国企甚至是地方经济的,受到冲击的可能性暂时相对较小,但国内冶炼产能近年来扩张过快的事实也不可否认,倘若未来矿端资源紧张格局难改,而目下冶炼企业却在持续加大生产,未来矿端供需矛盾或持续凸显。废铜方面,反向开票目前正在逐步推行,企业适应仍需过程,这期间对于废料的使用或存在一定抑制。同时自美国进口的废铜也开始大幅减少,因此未来废铜方便的供应或许也难有明显增长,甚至不排除由于政策适应的冲击而出现小幅下降。
加工端:2025年上半年国内铜加工行业呈现差异化运行特征。精铜杆市场受铜价波动影响呈现"V型"走势,1-5月开工率55%-70%,大型企业凭借新能源订单维持64%-84%的高开工率,而中小型企业受传统线缆需求疲软制约低于60%。铜管行业受益于空调出口韧性,3月开工率达85%峰值,但黄铜管受地产拖累表现低迷。铜箔行业电子电路领域受AI产业推动保持70%-76%高开工,锂电铜箔随动力电池需求回升至70%。整体来看,规模铜加工企业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展现较强抗风险能力,但行业仍面临铜价波动、贸易政策等挑战,下半年需关注高端需求增长与产能布局调整,不过在外部局面相对多变的情况下,铜加工企业持续维持高开工率或相对困难。
终端需求:电力基建投资保持稳健增长,1-5月电网投资同比+19.8%,全年规划达6535亿元;房地产市场初现企稳迹象但数据仍弱,前五月开发投资同比-10.7%;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45%,出口+37.1%,电动化转型加速;家电出口承压,传统代工模式向本土化生产转型;电子板块表现亮眼,集成电路产量+6.8%,科技巨头资本开支扩大支撑高端制造需求。整体看,新能源、电子等新兴产业成为铜消费主要增长点,而传统地产链仍待政策发力。不过目前反内卷的推行或许会对目前已经相对过剩的光伏产业存在进一步的压力,使得新能源板块对于需求的拉动逐步减弱。
策略
沪铜,75,000元/吨至76,000元/吨间逢低分批买入套保
年内高点或在83,000元/吨至84,000元/吨
期权:Short put 75,000元/吨
风险
需求下滑大超预期
TC价格快速上行
(来源:华泰期货)
免责声明:本报告所涉及信息或数据主要来源于第三方信息提供商或其他公开信息,华泰期货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作任何保证。内容所载的意见、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或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投资,风险自担。
策略摘要
2025年上半年铜市呈现"矿紧价高"特征,铜价先扬后抑,受矿端扰动(TC创-44.73美元新低)和关税政策影响震荡运行;精炼铜产量同比增11%至545.8万吨,冶炼厂通过副产品和废铜维持生产;加工端分化明显,新能源相关铜材开工率高企,传统领域承压;终端需求中电力基建(投资+19.8%)和新能源汽车(产量+45%)表现强劲,地产链仍疲软。展望下半年,在矿端持续偏紧、需求结构性分化背景下,铜价或维持震荡偏强格局,但需警惕需求下滑超预期。
核心观点
■市场分析
价格行情:2025上半年,铜价整体呈现先扬后抑走势,1季度矿端供应持续偏紧,加工费极低以及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存在预期以及黄价格持续坚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铜价呈现持续走高。但此后由于受到特朗普关税政策给市场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铜价在清明假期前后大幅走弱。但此后变再度缓慢爬升,当下在市场缺乏进一步刺激的情况下,铜价暂时陷入震荡格局。展望下半年,在目前TC价格持续偏低,近月合约不时遭到挤仓风险的情况下,预计铜价难有大幅度的回调,整体节奏或维持震荡偏强格局。
矿端:2025年上半年铜精矿市场呈现供需双弱格局,现货TC价格持续探底至-44.73美元/吨,创历史新低。尽管副产品收益支撑部分冶炼厂运营,但Antofagasta年中谈判仅达成0美元/吨的TC基准价,凸显行业困境。Cobre Panama矿库存逐步释放缓解部分供应压力,但Kamoa矿事故导致全球铜精矿产量预期下调37-42万吨,叠加智利、秘鲁产量环比下滑,矿端扰动率增加0.5个百分点。国内通过阳极板及废铜补充原料,1-5月精矿进口同比增长7.14%,但废料进口同比下降20.93%,供应结构性矛盾持续。整体来看,在资本支出乏力和频繁生产干扰下,目前铜精矿市场维持相对偏紧状态。
冶炼端: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精炼铜产量同比增长11%至545.8万吨,在TC费用持续走低背景下,冶炼企业通过副产品收益和废铜补充维持高开工率。虽然低加工费构成潜在风险,但行业暂未出现大规模减产,仅计划三季度检修105万吨产能,产量增长持续性仍待观察。此外,针对国内反行业内卷的推动,虽然目前国内冶炼企业多为大型国企甚至是地方经济的,受到冲击的可能性暂时相对较小,但国内冶炼产能近年来扩张过快的事实也不可否认,倘若未来矿端资源紧张格局难改,而目下冶炼企业却在持续加大生产,未来矿端供需矛盾或持续凸显。废铜方面,反向开票目前正在逐步推行,企业适应仍需过程,这期间对于废料的使用或存在一定抑制。同时自美国进口的废铜也开始大幅减少,因此未来废铜方便的供应或许也难有明显增长,甚至不排除由于政策适应的冲击而出现小幅下降。
加工端:2025年上半年国内铜加工行业呈现差异化运行特征。精铜杆市场受铜价波动影响呈现"V型"走势,1-5月开工率55%-70%,大型企业凭借新能源订单维持64%-84%的高开工率,而中小型企业受传统线缆需求疲软制约低于60%。铜管行业受益于空调出口韧性,3月开工率达85%峰值,但黄铜管受地产拖累表现低迷。铜箔行业电子电路领域受AI产业推动保持70%-76%高开工,锂电铜箔随动力电池需求回升至70%。整体来看,规模铜加工企业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展现较强抗风险能力,但行业仍面临铜价波动、贸易政策等挑战,下半年需关注高端需求增长与产能布局调整,不过在外部局面相对多变的情况下,铜加工企业持续维持高开工率或相对困难。
终端需求:电力基建投资保持稳健增长,1-5月电网投资同比+19.8%,全年规划达6535亿元;房地产市场初现企稳迹象但数据仍弱,前五月开发投资同比-10.7%;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45%,出口+37.1%,电动化转型加速;家电出口承压,传统代工模式向本土化生产转型;电子板块表现亮眼,集成电路产量+6.8%,科技巨头资本开支扩大支撑高端制造需求。整体看,新能源、电子等新兴产业成为铜消费主要增长点,而传统地产链仍待政策发力。不过目前反内卷的推行或许会对目前已经相对过剩的光伏产业存在进一步的压力,使得新能源板块对于需求的拉动逐步减弱。
策略
沪铜,75,000元/吨至76,000元/吨间逢低分批买入套保
年内高点或在83,000元/吨至84,000元/吨
期权:Short put 75,000元/吨
风险
需求下滑大超预期
TC价格快速上行
(来源:华泰期货)
免责声明:本报告所涉及信息或数据主要来源于第三方信息提供商或其他公开信息,华泰期货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作任何保证。内容所载的意见、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或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投资,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