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采购合作协议,香港仔机器人及通宏护卫约定,自采购合作协议日期起两年内,在香港采购具身智能安保机器人的数量将不少于1000台,具身智能安保机器人单价为人民币30万元,合约总额达到3亿元。其首批采购预计为50-100台具身智能安保机器人,后续将以每批次100台的规模陆续交付。

港仔机器人的前身国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国华集团”),曾深耕房地产相关服务领域,其命运的齿轮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衰而转动。
2024中期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国华集团仍有未偿还的信托贷款,金额约为221,297,000港元,连同应计利息约42,572,000港元均已在该日或之前到期。目前,其正与债权人协商延长贷款期限。受此影响,在正常经营情况下,本集团短期内可能面临资产变现及债务清偿的困难。
今年3月,国华集团开启转型之路,旗下全资附属公司AI集团与人形机器人独角兽达闼科技订立合作协议,计划通过重组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香港仔机器人,进军机器人领域。
成立于2015年的达闼科技,不仅是全球领先的云端机器人创造者、制造商和运营商,更吸引了软银、华登国际等国际知名VC,以及富士康、中关村发展集团等产业资本和国有资本的加持。
今年4月,达闼科技深陷“破产”“人去楼空”等舆论风波。但其下场辟谣,称“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展顺利;业务基本面保持稳健。”
事实是打破谣言的最佳武器。这场合作中的香港仔机器人,或许正是达闼科技驱散舆论阴霾的关键一步
双方合作搭建的框架下,香港仔机器人的股权结构与管理体系已清晰落定。重组完成后,香港仔机器人由AI集团间接持有51%股权,达闼间接持有49%股权,作为国华集团非全资附属公司入账,财务业绩并入集团综合报表。该公司董事会由三名董事组成,国华集团指派两人,达闼科技创始人黄晓庆获指派为董事。
香港仔机器人主要聚焦开发机器人护理员等人形机器人的民用市场,以及人形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维护。同时,香港仔机器人将在香港科学园设立港仔机器人研究院负责研究人形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大数据模型训练、AI智能体设计,以及向外部人士推广香港仔机器人的业务;在香港设立并运营人形机器人的生产线,资金由香港仔机器人自行承担,达闼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基于双方优势互补的合作基调,AI集团肩负起资金募集与市场开拓的重任:需在合作协议签订后两年内,协助香港仔机器人分别于2025年、2026年筹集1亿美元、2亿美元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同时发挥自身优势,促成销售订单、协调政府资源、利用资本市场优势,并协作加速推进达闼的“海睿云端大脑”发展。
达闼科技则要在合作协议签订起五个月内,完成涵盖产品规划、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等领域的核心运营团队组建;优先利用自身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优势资源(如机器人本体技术、柔性关节生产线等),支持香港仔机器人业务发展;并且承诺香港仔机器人在2025年经审核收入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约5.35亿港元),2026年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约10.7亿港元)。
据了解,达闼科技拥有超过1800项注册权利,涵盖人形机器人之“大脑”,如海睿云脑及RobotGPT模型,以及“小脑”,即人形机器人之动作控制及协作系统等关键技术。这无疑让香港仔机器人赢在起跑线上。
5月,国华集团正式更名港仔机器人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370”维持不变。
在这场合作中,港仔机器人化身“先锋大将”,凭借资本与资源优势主攻市场拓展与资源整合,达闼科技则似坐镇研发中枢的“智慧军师”,依托技术专长把控产品研发与运营。二者一外一内、恰似商业战场上的黄金搭档,合力推动香港仔机器人在产业浪潮中破浪前行。这不仅是达闼科技的“重生文”,也是港仔机器人的“跨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