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在整治违规吃喝问题中,神秘的“一桌餐”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什么是“一桌餐”?所谓“一桌餐”,是指由私人住宅改造、不对外公开营业、仅为少数特定人员提供餐饮娱乐服务、具有私人会所性质的隐蔽场所。因为一般只供一桌客人用餐,所以称它为“一桌餐”。
参加“一桌餐”,小心“一锅端”。对于违规参加“一桌餐”问题,纪检监察部门一贯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防止“一桌餐”走向“一桌腐”。
2016年10月8日,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向江西省委反馈巡视“回头看”情况时指出,“一桌餐”成吃喝风新变种,出现了“不吃公款吃老板”的现象。中央巡视组一针见血点出问题,“一桌餐”由此进入公众视线。“一桌餐”本身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监管难度。
“一桌餐”妄图逃避组织监督,严重挑战组织纪律。作为违规吃喝变种的“一桌餐”,从高档餐厅转入地下的“隐秘聚会”,体现出的是党员干部自身对党纪国法缺乏敬畏,妄图以隐蔽的形式逃避组织监督,性质比一般的违规吃喝更恶劣。
“一桌餐”影响党员干部形象,严重败坏政治风气。党员干部与商人老板满身酒气、勾肩搭背,在居民小区进进出出,不仅影响小区居民正常生活,也是对党员干部形象的严重破坏。
“一桌餐”容易成为腐败温床,损害亲清政商关系。如同中央巡视组在通报中指出的,“一桌餐”的背后是“不吃公款吃老板”的问题。领导干部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宴请,许多上不得台面的问题,借由“一桌餐”的环境隐蔽性被摆到餐桌上,可能影响其公正履职,在觥筹交错间形成不正当的利益输送、贪污腐败。
无论“地上”还是“地下”,饭局的意义不在于“饭”,而在于“局”,这是解决违规吃喝的根本问题所在。
由于“一桌餐”的隐蔽性,容易出现屡禁不止、死灰复燃问题。通过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发现一起处置一起,破除违规吃喝组织者、参与者的侥幸心理,让制度的红线成为不敢逾越的底线。
要动员群众、完善监督,让“一桌餐”现形、无处遁形。“一桌餐”将违规吃喝转移到私人住所,企图以此为掩护,让违规违纪行为不被察觉。根据这一特征,打击“一桌餐”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鼓励基层党员、社区居民积极监督举报“一桌餐”线索,扎牢“一桌餐”问题治理的篱笆,对违规违纪人员形成强力震慑。
要加强教育、强化警示,对“一桌餐”讲明利害、自觉远离。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意识,将纪律红线划在党员干部心中,形成自觉抵制“一桌餐”的良好风气。
违规吃喝的“一桌餐”需要严厉打击,但并不意味着严禁党员干部参加发生在居民小区等非营业性场所的餐饮活动。纪律的刚性需要强力维护,生活的柔性也需要得到照顾与呵护。
要加强鉴别,谨慎区分正常聚会与“一桌餐”。在坚决遏制“一桌餐”的同时,要认识到党员干部到私人住宅参加家庭聚会、朋友聚会等正常的社交需要,不能对党员干部到私人住宅参加的聚餐一禁了之,要谨慎区分,充分保障党员干部正常的生活与社交不受干扰和影响。
整治违规吃喝应逗硬严管,但在具体执行中,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要防止执行层面的层层加码,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自觉抵制“一桌餐”之余,严明纪律、生活自在。
本期话题
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参加饭局前,应该思考哪些问题?评论区聊一聊~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今年以来,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在整治违规吃喝问题中,神秘的“一桌餐”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什么是“一桌餐”?所谓“一桌餐”,是指由私人住宅改造、不对外公开营业、仅为少数特定人员提供餐饮娱乐服务、具有私人会所性质的隐蔽场所。因为一般只供一桌客人用餐,所以称它为“一桌餐”。
参加“一桌餐”,小心“一锅端”。对于违规参加“一桌餐”问题,纪检监察部门一贯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防止“一桌餐”走向“一桌腐”。
2016年10月8日,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向江西省委反馈巡视“回头看”情况时指出,“一桌餐”成吃喝风新变种,出现了“不吃公款吃老板”的现象。中央巡视组一针见血点出问题,“一桌餐”由此进入公众视线。“一桌餐”本身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监管难度。
“一桌餐”妄图逃避组织监督,严重挑战组织纪律。作为违规吃喝变种的“一桌餐”,从高档餐厅转入地下的“隐秘聚会”,体现出的是党员干部自身对党纪国法缺乏敬畏,妄图以隐蔽的形式逃避组织监督,性质比一般的违规吃喝更恶劣。
“一桌餐”影响党员干部形象,严重败坏政治风气。党员干部与商人老板满身酒气、勾肩搭背,在居民小区进进出出,不仅影响小区居民正常生活,也是对党员干部形象的严重破坏。
“一桌餐”容易成为腐败温床,损害亲清政商关系。如同中央巡视组在通报中指出的,“一桌餐”的背后是“不吃公款吃老板”的问题。领导干部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宴请,许多上不得台面的问题,借由“一桌餐”的环境隐蔽性被摆到餐桌上,可能影响其公正履职,在觥筹交错间形成不正当的利益输送、贪污腐败。
无论“地上”还是“地下”,饭局的意义不在于“饭”,而在于“局”,这是解决违规吃喝的根本问题所在。
由于“一桌餐”的隐蔽性,容易出现屡禁不止、死灰复燃问题。通过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发现一起处置一起,破除违规吃喝组织者、参与者的侥幸心理,让制度的红线成为不敢逾越的底线。
要动员群众、完善监督,让“一桌餐”现形、无处遁形。“一桌餐”将违规吃喝转移到私人住所,企图以此为掩护,让违规违纪行为不被察觉。根据这一特征,打击“一桌餐”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鼓励基层党员、社区居民积极监督举报“一桌餐”线索,扎牢“一桌餐”问题治理的篱笆,对违规违纪人员形成强力震慑。
要加强教育、强化警示,对“一桌餐”讲明利害、自觉远离。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意识,将纪律红线划在党员干部心中,形成自觉抵制“一桌餐”的良好风气。
违规吃喝的“一桌餐”需要严厉打击,但并不意味着严禁党员干部参加发生在居民小区等非营业性场所的餐饮活动。纪律的刚性需要强力维护,生活的柔性也需要得到照顾与呵护。
要加强鉴别,谨慎区分正常聚会与“一桌餐”。在坚决遏制“一桌餐”的同时,要认识到党员干部到私人住宅参加家庭聚会、朋友聚会等正常的社交需要,不能对党员干部到私人住宅参加的聚餐一禁了之,要谨慎区分,充分保障党员干部正常的生活与社交不受干扰和影响。
整治违规吃喝应逗硬严管,但在具体执行中,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要防止执行层面的层层加码,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自觉抵制“一桌餐”之余,严明纪律、生活自在。
本期话题
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参加饭局前,应该思考哪些问题?评论区聊一聊~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