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市场全天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38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891亿。盘面上,市场热点较为杂乱,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3200只个股下跌。截至收盘,沪指跌0.09%,深成指跌0.61%,创业板指跌1.13%。
今天带来一只海工装备概念龙头,一起看看背后的起爆逻辑。
投资亮点:
1、公司近5个月上涨31%。
2、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表现良好,多项指标呈现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总收入85.17亿元,同比增长0.86%;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增长50.33%;扣非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186.68%。
3、作为全球港机龙头,公司的岸桥起重机全球市占率达70%,连续26年世界第一。
4、随着改革的推进,公司的治理结构可能会进一步优化,运营效率有望提高,从而提升其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投资者对其未来的发展预期向好,提前布局使得股价上涨。
巴菲特如何看待市场下跌?
巴菲特认为市场下跌是投资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他往往将其视为机遇。在他看来,市场就像一个“情绪波动的狂躁症患者”,下跌往往是投资者过度悲观所致,此时股价可能会与企业内在价值脱节,这就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以更低价格买入优质资产的机会。
他强调,投资要保持理性,不能被短期市场下跌左右。例如,在1973-1974年、1987年、2000-2002年等股市暴跌时期,他都保持淡定,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出手。他还认为,对于长期的净买入者来说,股价下跌是有利的,这样可以用同样的资金买到更多的股票。并且,他始终坚信,只要企业的盈利能力持续增强,长期来看,市场最终会合理反映其价值,短期的下跌只是价值回归途中的小插曲。
海工装备概念未来存在的利好刺激有哪些?
海工装备概念未来存在诸多利好刺激。政策层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上海、山东、海南等地也相继出台政策支持海洋经济,多地千亿级项目加速落地。行业需求方面,全球市场对海工装备的订单持续高增,中国造船业全球份额不断提升,国际市场对中国高端装备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技术发展上,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LNG双燃料船、深海漂浮式风电装备等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将推动产业链升级。此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海上风电等领域的发展,将为海工装备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海工装备与军工联系紧密,加强海工装备建设对于维护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也会为相关企业带来机遇。
数据来源:巨丰投研数据平台
回溯近一年市场表现,该股连涨连跌概率如上。连涨5天后上涨概率50%,连跌4天后上涨概率50%。
公司财务透视:业绩增长与估值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表现良好,多项指标呈现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总收入85.17亿元,同比增长0.86%;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增长50.33%;扣非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186.68%。
公司投资逻辑
全球贸易持续增长,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推动港口对起重机等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据贝哲斯咨询数据,2022-2028年全球港口起重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7.65%。同时,海上风电产业快速崛起,需要大量海工装备用于风机安装、维护等作业,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作为全球港机龙头,公司的岸桥起重机全球市占率达70%,连续26年世界第一。公司拥有厦门港、美国长滩港等众多海内外重要港口客户,在大型化、自动化港机设备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公司注重技术创新,自主研制出世界首创的双40英尺集装箱岸桥、全自动化双小车岸桥等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提供的自动化码头装备及系统广泛应用于国内外近60个自动化码头项目,技术实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主营业务涵盖港口机械及服务、海洋重工、大重特型钢结构、海上运输安装及新产业等多个板块,多元化的业务布局能够有效降低单一业务带来的风险,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港机后市场服务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在世界各地拥有超过1000名高素质专业人员组成的服务队伍,可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与完善的备件服务支持,后市场服务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沿线国家的港口建设和贸易往来不断加强,公司作为港机龙头企业,能够凭借自身优势,更多地参与到沿线港口的建设和设备供应中,拓展市场份额。
市盈率变化
2025 年1月13日市盈率(TTM)约 30.2倍,到3月26日升至46.68倍,如今PE为42倍。虽高于前期但在行业内处于中等水平,表明市场对其未来盈利预期逐渐升温。
股价爆发动因
近年来,海洋经济受到高度重视,国家及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其发展。如上海、福建、广东等地都提出了相关措施,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推动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使得海洋经济板块成为市场热点,公司作为海工装备国产化龙头企业,自然受益于这一政策红利,受到资金的关注和追捧。
全球贸易的持续发展,促使港口建设不断推进,对港口机械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同时,海上风电产业快速崛起,海上风电装机量不断增加,需要大量的海工装备用于风机的安装、维护等作业,为公司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市场对其未来的业绩增长预期较高,推动了股价上涨。
公司非常注重技术研发,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创新,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其研发出的全球首台自动化双小车岸桥、无人驾驶集装箱搬运车等产品,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提升了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也让市场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从而推动股价上升。
“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进,使得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不断释放,港口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为公司带来了大量的订单机会。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和产品优势,积极参与沿线国家的港口建设,拓展了市场空间,对股价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为央企,在国企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公司具有估值重塑的预期。随着改革的推进,公司的治理结构可能会进一步优化,运营效率有望提高,从而提升其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投资者对其未来的发展预期向好,提前布局使得股价上涨。
作者:于晓明 执业证书编号:A0680622030012
周三,市场全天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38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891亿。盘面上,市场热点较为杂乱,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3200只个股下跌。截至收盘,沪指跌0.09%,深成指跌0.61%,创业板指跌1.13%。
今天带来一只海工装备概念龙头,一起看看背后的起爆逻辑。
投资亮点:
1、公司近5个月上涨31%。
2、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表现良好,多项指标呈现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总收入85.17亿元,同比增长0.86%;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增长50.33%;扣非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186.68%。
3、作为全球港机龙头,公司的岸桥起重机全球市占率达70%,连续26年世界第一。
4、随着改革的推进,公司的治理结构可能会进一步优化,运营效率有望提高,从而提升其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投资者对其未来的发展预期向好,提前布局使得股价上涨。
巴菲特如何看待市场下跌?
巴菲特认为市场下跌是投资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他往往将其视为机遇。在他看来,市场就像一个“情绪波动的狂躁症患者”,下跌往往是投资者过度悲观所致,此时股价可能会与企业内在价值脱节,这就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以更低价格买入优质资产的机会。
他强调,投资要保持理性,不能被短期市场下跌左右。例如,在1973-1974年、1987年、2000-2002年等股市暴跌时期,他都保持淡定,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出手。他还认为,对于长期的净买入者来说,股价下跌是有利的,这样可以用同样的资金买到更多的股票。并且,他始终坚信,只要企业的盈利能力持续增强,长期来看,市场最终会合理反映其价值,短期的下跌只是价值回归途中的小插曲。
海工装备概念未来存在的利好刺激有哪些?
海工装备概念未来存在诸多利好刺激。政策层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上海、山东、海南等地也相继出台政策支持海洋经济,多地千亿级项目加速落地。行业需求方面,全球市场对海工装备的订单持续高增,中国造船业全球份额不断提升,国际市场对中国高端装备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技术发展上,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LNG双燃料船、深海漂浮式风电装备等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将推动产业链升级。此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海上风电等领域的发展,将为海工装备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海工装备与军工联系紧密,加强海工装备建设对于维护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也会为相关企业带来机遇。
数据来源:巨丰投研数据平台
回溯近一年市场表现,该股连涨连跌概率如上。连涨5天后上涨概率50%,连跌4天后上涨概率50%。
公司财务透视:业绩增长与估值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表现良好,多项指标呈现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总收入85.17亿元,同比增长0.86%;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增长50.33%;扣非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186.68%。
公司投资逻辑
全球贸易持续增长,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推动港口对起重机等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据贝哲斯咨询数据,2022-2028年全球港口起重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7.65%。同时,海上风电产业快速崛起,需要大量海工装备用于风机安装、维护等作业,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作为全球港机龙头,公司的岸桥起重机全球市占率达70%,连续26年世界第一。公司拥有厦门港、美国长滩港等众多海内外重要港口客户,在大型化、自动化港机设备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公司注重技术创新,自主研制出世界首创的双40英尺集装箱岸桥、全自动化双小车岸桥等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提供的自动化码头装备及系统广泛应用于国内外近60个自动化码头项目,技术实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主营业务涵盖港口机械及服务、海洋重工、大重特型钢结构、海上运输安装及新产业等多个板块,多元化的业务布局能够有效降低单一业务带来的风险,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港机后市场服务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在世界各地拥有超过1000名高素质专业人员组成的服务队伍,可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与完善的备件服务支持,后市场服务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沿线国家的港口建设和贸易往来不断加强,公司作为港机龙头企业,能够凭借自身优势,更多地参与到沿线港口的建设和设备供应中,拓展市场份额。
市盈率变化
2025 年1月13日市盈率(TTM)约 30.2倍,到3月26日升至46.68倍,如今PE为42倍。虽高于前期但在行业内处于中等水平,表明市场对其未来盈利预期逐渐升温。
股价爆发动因
近年来,海洋经济受到高度重视,国家及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其发展。如上海、福建、广东等地都提出了相关措施,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推动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使得海洋经济板块成为市场热点,公司作为海工装备国产化龙头企业,自然受益于这一政策红利,受到资金的关注和追捧。
全球贸易的持续发展,促使港口建设不断推进,对港口机械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同时,海上风电产业快速崛起,海上风电装机量不断增加,需要大量的海工装备用于风机的安装、维护等作业,为公司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市场对其未来的业绩增长预期较高,推动了股价上涨。
公司非常注重技术研发,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创新,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其研发出的全球首台自动化双小车岸桥、无人驾驶集装箱搬运车等产品,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提升了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也让市场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从而推动股价上升。
“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进,使得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不断释放,港口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为公司带来了大量的订单机会。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和产品优势,积极参与沿线国家的港口建设,拓展了市场空间,对股价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为央企,在国企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公司具有估值重塑的预期。随着改革的推进,公司的治理结构可能会进一步优化,运营效率有望提高,从而提升其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投资者对其未来的发展预期向好,提前布局使得股价上涨。
作者:于晓明 执业证书编号:A06806220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