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东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的一则公告,将亿晶光电推到了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作为昔日光伏行业先锋,如今已是债务缠身,其超过16%的股权即将在该平台拍卖,中国首家A股上市光伏企业走到了控制权变更的十字路口。
控股股东所持16.90%股权将被拍卖
6月26日,亿晶光电(SH:600537)发布公告称,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将于2025年7月30日10时至7月31日10时(延时除外),对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市唯之能源有限公司所持的2亿股无限售流通股进行公开拍卖。
此次被司法拍卖的股份占唯之能源持有公司股份的100%,占亿晶光电总股本的16.90%。若拍卖完成,这家被称为“A股光伏组件第一股”的上市公司将彻底易主。
此次司法拍卖采用分拆方式进行,2亿股将被拆分为四批次,每批次5000万股,各批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4.22%。
根据京东网拍平台信息,每笔展示价格为2.86元(2025年6月25日收盘价)乘以5000万股乘以80%。实际起拍价将在开拍前一日进行调整,计算公式为“开拍当日前二十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价乘以股票总数乘以80%”。
参与竞拍的门槛不低,每批次要求保证金2000万元,增价幅度为50万元及其倍数。拍卖方式为保留价即为起拍价,至少一人报名且出价不低于起拍价,方可成交。
截至公告披露日,上述拟被司法拍卖的全部股份处于轮候冻结状态。
债务压顶,实控人被迫“卖股偿债”
此次拍卖源于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与勤诚达控股有限公司、唯之能源的合同纠纷案,所得款项将用于清偿债务。
这已是亿晶光电控股股东今年第三次面临股权处置。2025年初,唯之能源持有的5469.62万股曾两次在阿里巴巴司法拍卖平台流拍。今年2月底和3月底的两次拍卖均因无人出价而告终。
今年5月14日,亿晶光电公告显示,唯之能源持有的5469.62万股已被司法划扣至深圳禾勤投资实业合伙企业,导致其持股比例从21.52%降至16.90%。
如今,若剩余的2亿股成功拍卖,唯之能源将不再持有公司的股份,亿晶光电的实际控制权将彻底易主。背后的导火索是唯之能源因对外提供担保导致的债务违约——涉及诉讼共7起,担保债务违约本金合计约58.03亿元。
昔日荣光,中国光伏第一股沉浮录
资料显示,亿晶光电的历史可追溯至中国光伏行业的早期。成立于2003年,该公司在2011年借壳海通食品登陆A股,成为国内首家光伏上市公司,被誉为“中国光伏第一股”。
作为行业老兵,亿晶光电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具有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经验。2016年,创始人荀建华将公司约20%股权转让给房地产企业勤诚达集团。
2019年,勤诚达投资从荀建华、荀耀父子手中受让获得亿晶光电控股权。2023年3月,深圳市勤诚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市唯之能源有限公司。
在技术路线转型的关键时期,亿晶光电曾试图追赶。2022年,公司宣布斥资103亿元投建滁州10GW TOPCon电池项目,这一布局被视为公司技术转型的关键。2023年3月,公司还计划非公开发行募资13亿元,其中8.57亿元用于常州年产5GW高效太阳能组件建设项目。
更早的2020年底,亿晶光电曾宣布投资约15亿元,在常州生产基地建设3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和2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
巨亏停产,经营陷入困境
尽管有转型努力,亿晶光电仍未能抵挡行业寒冬的冲击。2024年,公司遭遇滑铁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78亿元,同比下降57.07%;归母净利润亏损20.90亿元,同比下滑3192.48%。
进入2025年,情况仍未好转。第一季度实现营收6.08亿元,同比下降39.50%;归母净利润亏损5314.27万元。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负债总额达53.92亿元,负债率高达92.81%。
产能方面,截至2024年底,亿晶光电拥有常州、滁州两大生产基地,具备5GW PERC电池产能、7.5GW TOPCon电池产能以及10GW组件产能。
但受光伏行业周期性影响,公司常州基地5GW PERC电池产能和滁州基地7.5GW TOPCon电池产能已经全面停产,仅剩10GW组件产能维持生产。
管理层动荡,90后董事长临危受命
在经营困境中,亿晶光电管理层也经历频繁变动。2024年4月,被称为“光伏打工皇帝”的唐骏离职。2025年1月,上任不到一年的董事长刘强辞职。
今年4月,1991年出生的陈江明接任公司董事长、法人职务,并兼任董事会秘书。这位年轻的掌舵人肩负着带领这家昔日明星企业走出困境的重任。
随着7月底司法拍卖的临近,亿晶光电的未来充满变数。资本市场关注的是,这家负债率高达92.81%的企业,在股权变后能否迎来转机。
对于曾经历高光时刻的亿晶光电而言,这或许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可能是一个重生的起点。(光能量)
近日,京东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的一则公告,将亿晶光电推到了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作为昔日光伏行业先锋,如今已是债务缠身,其超过16%的股权即将在该平台拍卖,中国首家A股上市光伏企业走到了控制权变更的十字路口。
控股股东所持16.90%股权将被拍卖
6月26日,亿晶光电(SH:600537)发布公告称,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将于2025年7月30日10时至7月31日10时(延时除外),对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市唯之能源有限公司所持的2亿股无限售流通股进行公开拍卖。
此次被司法拍卖的股份占唯之能源持有公司股份的100%,占亿晶光电总股本的16.90%。若拍卖完成,这家被称为“A股光伏组件第一股”的上市公司将彻底易主。
此次司法拍卖采用分拆方式进行,2亿股将被拆分为四批次,每批次5000万股,各批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4.22%。
根据京东网拍平台信息,每笔展示价格为2.86元(2025年6月25日收盘价)乘以5000万股乘以80%。实际起拍价将在开拍前一日进行调整,计算公式为“开拍当日前二十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价乘以股票总数乘以80%”。
参与竞拍的门槛不低,每批次要求保证金2000万元,增价幅度为50万元及其倍数。拍卖方式为保留价即为起拍价,至少一人报名且出价不低于起拍价,方可成交。
截至公告披露日,上述拟被司法拍卖的全部股份处于轮候冻结状态。
债务压顶,实控人被迫“卖股偿债”
此次拍卖源于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与勤诚达控股有限公司、唯之能源的合同纠纷案,所得款项将用于清偿债务。
这已是亿晶光电控股股东今年第三次面临股权处置。2025年初,唯之能源持有的5469.62万股曾两次在阿里巴巴司法拍卖平台流拍。今年2月底和3月底的两次拍卖均因无人出价而告终。
今年5月14日,亿晶光电公告显示,唯之能源持有的5469.62万股已被司法划扣至深圳禾勤投资实业合伙企业,导致其持股比例从21.52%降至16.90%。
如今,若剩余的2亿股成功拍卖,唯之能源将不再持有公司的股份,亿晶光电的实际控制权将彻底易主。背后的导火索是唯之能源因对外提供担保导致的债务违约——涉及诉讼共7起,担保债务违约本金合计约58.03亿元。
昔日荣光,中国光伏第一股沉浮录
资料显示,亿晶光电的历史可追溯至中国光伏行业的早期。成立于2003年,该公司在2011年借壳海通食品登陆A股,成为国内首家光伏上市公司,被誉为“中国光伏第一股”。
作为行业老兵,亿晶光电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具有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经验。2016年,创始人荀建华将公司约20%股权转让给房地产企业勤诚达集团。
2019年,勤诚达投资从荀建华、荀耀父子手中受让获得亿晶光电控股权。2023年3月,深圳市勤诚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市唯之能源有限公司。
在技术路线转型的关键时期,亿晶光电曾试图追赶。2022年,公司宣布斥资103亿元投建滁州10GW TOPCon电池项目,这一布局被视为公司技术转型的关键。2023年3月,公司还计划非公开发行募资13亿元,其中8.57亿元用于常州年产5GW高效太阳能组件建设项目。
更早的2020年底,亿晶光电曾宣布投资约15亿元,在常州生产基地建设3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和2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
巨亏停产,经营陷入困境
尽管有转型努力,亿晶光电仍未能抵挡行业寒冬的冲击。2024年,公司遭遇滑铁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78亿元,同比下降57.07%;归母净利润亏损20.90亿元,同比下滑3192.48%。
进入2025年,情况仍未好转。第一季度实现营收6.08亿元,同比下降39.50%;归母净利润亏损5314.27万元。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负债总额达53.92亿元,负债率高达92.81%。
产能方面,截至2024年底,亿晶光电拥有常州、滁州两大生产基地,具备5GW PERC电池产能、7.5GW TOPCon电池产能以及10GW组件产能。
但受光伏行业周期性影响,公司常州基地5GW PERC电池产能和滁州基地7.5GW TOPCon电池产能已经全面停产,仅剩10GW组件产能维持生产。
管理层动荡,90后董事长临危受命
在经营困境中,亿晶光电管理层也经历频繁变动。2024年4月,被称为“光伏打工皇帝”的唐骏离职。2025年1月,上任不到一年的董事长刘强辞职。
今年4月,1991年出生的陈江明接任公司董事长、法人职务,并兼任董事会秘书。这位年轻的掌舵人肩负着带领这家昔日明星企业走出困境的重任。
随着7月底司法拍卖的临近,亿晶光电的未来充满变数。资本市场关注的是,这家负债率高达92.81%的企业,在股权变后能否迎来转机。
对于曾经历高光时刻的亿晶光电而言,这或许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可能是一个重生的起点。(光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