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成都企业,凭什么上榜2025全球独角兽榜?

川观新闻

2周前

除了独角兽企业,很多关于企业有趣的“外号”,这里面既有政府文件出现的“瞪羚企业”“雏鹰企业”“牛羚企业”等,也有第三方机构报告提到的“猎豹企业”“哪吒企业”等。

川观新闻记者 高杲

6月26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全球独角兽榜》,列出了全球1523家独角兽企业,其中,四川共有9家企业上榜,全部分布在成都。

这9家企业分别是健康科技行业的医联,物流行业的准时达、鲜生活冷链、驹马物流,生物科技的威斯克生物,传媒行业的新潮传媒,食品饮料行业的书亦烧仙草,软件服务行业的Fiture,娱乐行业的可可豆动画。

此次上榜企业的成色如何?除了独角兽外,企业还有哪些有趣“绰号”?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

中国独角兽所在城市(图片来源:胡润百富微信公众号)

成都9家独角兽企业上榜,成色如何?

所谓“独角兽企业”,是指成立时间相对较短,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尚未在股票市场上市的创业公司。在神话中,独角兽形如白马,额前有角,高贵而稀少,故用“独角兽”称呼此类企业。

普遍观点认为,独角兽企业一般掌握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或已形成较难被复制的商业盈利模式,增长潜力巨大,不仅是潜在的行业龙头,更有可能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在全国343家独角兽企业成都的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7位,成为西南地区独角兽企业主要聚集地。排在成都之前的分别是北京的75家、上海的64家、深圳的37家、广州的24家、杭州的22家以及苏州的12家。

虽然排名全国第7,但有细心的网友注意到了,成都独角兽企业数量遭遇了瓶颈期。有网友指出,从2021年到2023年,成都独角兽企业数量从5家提升到9家,再增长为10家,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但在2024年和2025年,数量却停留在9家,没有发生变化。

这是为何?记者通过梳理过往榜单发现,2023年的上榜企业中,科伦博泰生物于当年11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上市,不再列入统计范围,企业上市当日的总市值为135.67亿港元,经过1年多的发展,市值已经达到700多亿港元,翻了5倍以上。此外,2024年新晋独角兽企业——茶百道,于当年4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登陆港交所的“加盟制茶饮第一股”,离开了“独角兽队伍”。

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但曾经的独角兽们逐渐长大,朝向更大的赛道奔跑,也证明了成都在高价值创新企业培育方面稳中有升。

此外,还有网友认为,成都入选企业的含“科”量不高。其理由是,从全球、全国入选企业来看,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硬核领域企业表现亮眼,但成都上榜企业中,除了医联、Fiture、威斯克生物,主要集中在传媒、物流、食品饮料等传统领域,硬核科技企业偏少。

记者发现,虽然上榜企业中,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但这些企业正推动科技创新,将新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助力产品服务更新迭代、企业提档升级。

比如,今年新上榜的可可豆动画,凭借《哪吒之魔童闹海》勇夺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第一,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这部电影有1900多个特效镜头,这些特效的背后,离不开庞大算力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物流行业的准时达,也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JusLink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平台等,实现了合作伙伴之间高效协作。

此外,一些来自新兴领域、未来产业的“种子选手”也跃跃欲试。今年4月,四川省科技厅发布了《四川省种子独角兽企业备案培育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希望通过科技攻关、场景开放等举措,完善独角兽创新生态和培育体系,打造潜在独角兽企业的孵化地,加速创新型企业从“潜力迸发”到“行业领军”的跃迁。

一些创新型企业也展露出高成长潜力、技术创新能力的潜质。例如,今年5月,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榜单出炉,恒图科技、考拉悠然两家成都企业入选,成为该领域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企业。

瞪羚、雏鹰、哪吒……这些“绰号”都是啥含义?

除了独角兽企业,很多关于企业有趣的“外号”,这里面既有政府文件出现的“瞪羚企业”“雏鹰企业”“牛羚企业”等,也有第三方机构报告提到的“猎豹企业”“哪吒企业”等。

这些“绰号”都是啥含义?

其中,“瞪羚企业”是指跨过创业初期后,在较短时间内以超常规速度发展,展现出强大创新能力的高成长性企业。这类企业犹如非洲草原上具有极强奔跑和跳跃能力的群居动物瞪羚一样,虽然个头不大,但是跑得快、跳得高。记者从科技厅了解到,2024年,四川新增瞪羚企业48家,总量达到312家。

“雏鹰企业”是指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在某一细分领域取得突破,未来具有较高发展潜力,得到市场认可的创新型企业。

而“牛羚企业”是指企业像牛羚一样有强大的生命力,克服重重困难,顽强成长向前狂奔。

“猎豹企业”来自第三方榜单《胡润全球猎豹企业榜》提及的概念,指成立于2000年之后、五年内最有可能达到独角兽级十亿美金估值的中国高成长性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估值一般在3亿至5亿美元之间,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

“哪吒企业”,则是具有在创业初期就获得1亿元以上投资、成立时间短、成长起点高、场景创新强、赛道领域新等特点的新经济企业。它们像哪吒一样,基因强大、一出生就能跑、能打硬仗、战斗力十足。

这些企业有趣的“绰号”承托着美好的希冀,背后表现出各地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态势,传递出让创新企业“变得更多、跑得更快、飞得更高”的信号。

除了独角兽企业,很多关于企业有趣的“外号”,这里面既有政府文件出现的“瞪羚企业”“雏鹰企业”“牛羚企业”等,也有第三方机构报告提到的“猎豹企业”“哪吒企业”等。

川观新闻记者 高杲

6月26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全球独角兽榜》,列出了全球1523家独角兽企业,其中,四川共有9家企业上榜,全部分布在成都。

这9家企业分别是健康科技行业的医联,物流行业的准时达、鲜生活冷链、驹马物流,生物科技的威斯克生物,传媒行业的新潮传媒,食品饮料行业的书亦烧仙草,软件服务行业的Fiture,娱乐行业的可可豆动画。

此次上榜企业的成色如何?除了独角兽外,企业还有哪些有趣“绰号”?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

中国独角兽所在城市(图片来源:胡润百富微信公众号)

成都9家独角兽企业上榜,成色如何?

所谓“独角兽企业”,是指成立时间相对较短,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尚未在股票市场上市的创业公司。在神话中,独角兽形如白马,额前有角,高贵而稀少,故用“独角兽”称呼此类企业。

普遍观点认为,独角兽企业一般掌握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或已形成较难被复制的商业盈利模式,增长潜力巨大,不仅是潜在的行业龙头,更有可能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在全国343家独角兽企业成都的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7位,成为西南地区独角兽企业主要聚集地。排在成都之前的分别是北京的75家、上海的64家、深圳的37家、广州的24家、杭州的22家以及苏州的12家。

虽然排名全国第7,但有细心的网友注意到了,成都独角兽企业数量遭遇了瓶颈期。有网友指出,从2021年到2023年,成都独角兽企业数量从5家提升到9家,再增长为10家,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但在2024年和2025年,数量却停留在9家,没有发生变化。

这是为何?记者通过梳理过往榜单发现,2023年的上榜企业中,科伦博泰生物于当年11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上市,不再列入统计范围,企业上市当日的总市值为135.67亿港元,经过1年多的发展,市值已经达到700多亿港元,翻了5倍以上。此外,2024年新晋独角兽企业——茶百道,于当年4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登陆港交所的“加盟制茶饮第一股”,离开了“独角兽队伍”。

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但曾经的独角兽们逐渐长大,朝向更大的赛道奔跑,也证明了成都在高价值创新企业培育方面稳中有升。

此外,还有网友认为,成都入选企业的含“科”量不高。其理由是,从全球、全国入选企业来看,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硬核领域企业表现亮眼,但成都上榜企业中,除了医联、Fiture、威斯克生物,主要集中在传媒、物流、食品饮料等传统领域,硬核科技企业偏少。

记者发现,虽然上榜企业中,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但这些企业正推动科技创新,将新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助力产品服务更新迭代、企业提档升级。

比如,今年新上榜的可可豆动画,凭借《哪吒之魔童闹海》勇夺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第一,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这部电影有1900多个特效镜头,这些特效的背后,离不开庞大算力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物流行业的准时达,也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JusLink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平台等,实现了合作伙伴之间高效协作。

此外,一些来自新兴领域、未来产业的“种子选手”也跃跃欲试。今年4月,四川省科技厅发布了《四川省种子独角兽企业备案培育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希望通过科技攻关、场景开放等举措,完善独角兽创新生态和培育体系,打造潜在独角兽企业的孵化地,加速创新型企业从“潜力迸发”到“行业领军”的跃迁。

一些创新型企业也展露出高成长潜力、技术创新能力的潜质。例如,今年5月,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榜单出炉,恒图科技、考拉悠然两家成都企业入选,成为该领域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企业。

瞪羚、雏鹰、哪吒……这些“绰号”都是啥含义?

除了独角兽企业,很多关于企业有趣的“外号”,这里面既有政府文件出现的“瞪羚企业”“雏鹰企业”“牛羚企业”等,也有第三方机构报告提到的“猎豹企业”“哪吒企业”等。

这些“绰号”都是啥含义?

其中,“瞪羚企业”是指跨过创业初期后,在较短时间内以超常规速度发展,展现出强大创新能力的高成长性企业。这类企业犹如非洲草原上具有极强奔跑和跳跃能力的群居动物瞪羚一样,虽然个头不大,但是跑得快、跳得高。记者从科技厅了解到,2024年,四川新增瞪羚企业48家,总量达到312家。

“雏鹰企业”是指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在某一细分领域取得突破,未来具有较高发展潜力,得到市场认可的创新型企业。

而“牛羚企业”是指企业像牛羚一样有强大的生命力,克服重重困难,顽强成长向前狂奔。

“猎豹企业”来自第三方榜单《胡润全球猎豹企业榜》提及的概念,指成立于2000年之后、五年内最有可能达到独角兽级十亿美金估值的中国高成长性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估值一般在3亿至5亿美元之间,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

“哪吒企业”,则是具有在创业初期就获得1亿元以上投资、成立时间短、成长起点高、场景创新强、赛道领域新等特点的新经济企业。它们像哪吒一样,基因强大、一出生就能跑、能打硬仗、战斗力十足。

这些企业有趣的“绰号”承托着美好的希冀,背后表现出各地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态势,传递出让创新企业“变得更多、跑得更快、飞得更高”的信号。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