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中微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Primo Menova? 12英寸金属刻蚀设备全球首台机,正式付运给国内一家关键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及制造服务商,这一举动被业内视为国产高端设备自主化进程的重要突破。
此次交付的Primo Menova?是12英寸ICP单腔刻蚀设备,专攻金属刻蚀工艺,尤其擅长铝(Al)线、Al块等结构的精细加工。
其基于中微量产的成熟平台Primo Nanova?打造,延续了高均匀性控制的优势,并能在高速刻蚀的同时实现高选择比和低介质损伤,对提升芯片良率至关重要。

另外其还创新性地集成了高温水蒸气除胶腔室,能快速清除刻蚀残留物,搭配高效腔体清洁设计,显著延长设备连续运行时间,这对晶圆厂的产能提升不言而喻。
目前,作为国内刻蚀三巨头之一,中微专注两大路线:电容性(CCP)与电感性(ICP)等离子体刻蚀设备,目前两大产品线已覆盖国内95%以上的刻蚀应用需求,并渗透到国际一线客户的先进制程产线——从65纳米直至5纳米及更尖端工艺,涵盖逻辑芯片、存储器和封装环节。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交付超6000台刻蚀及薄膜设备反应台,在国内外137条生产线上实现大规模重复销售。
而中微能步步攻坚,其近年研发不断加大的投入也成为关键一环。
2024年中微研发费用冲到24.5亿元,同比暴增94.3%,占营收比重高达27%,远超科创板平均水平。
砸钱效果也立竿见影:公司新产品开发周期从3–5年压缩至18–24个月,如今在研项目超20款,横跨六大设备类别。这种“加速跑”的节奏,推动中微的技术成果更快落地并投身到客户产线上。
中微资深副总裁丛海曾言,公司始终将“设备高性能与客户严要求”作为开发锚点,通过持续践行“五个十大”企业文化中的产品开发十大原则,在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中寻找平衡点。
而首台12英寸金属刻蚀设备的落地交付,或许正是“中微速度”从“国产替代”迈向“全球竞速”的一个新起点。
此外, 另外两大国产刻蚀巨头——北方华创与屹唐半导体均有大动作。其中北方华创于6月23日正式完成对芯源微(国内涂胶显影设备龙头)董事会改组,补齐光刻领域短板,形成“刻蚀+薄膜沉积+涂胶显影+清洗”的全流程设备能力。
而屹唐半导体则于6月19日正式启动IPO,募资25亿元,强化其在集成电路装备领域的技术壁垒,推动“干法去胶+热处理+刻蚀”设备协同发展,助力国内晶圆厂实现供应链自主可控。
三大刻蚀巨头接连发力,国产半导体设备领域,看来不会太风平浪静了。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数据均来自企业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