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又出BUG?产品显示2026年发货

雨果网

2天前

除了要警惕这种新型恶搞手段,在临近Prime会员日大促之际,一条亚马逊新规同样引起卖家的关注。

“此次恶搞方式前所未见,让人措手不及。”

最近有亚马逊卖家爆料,称其产品被人恶搞了。自家产品明明有现货、正常在售,后台显示一切正常,开售时间没动过,库存也在。然而,商品在前台的展示却出现了异常情况:购物车显示“This item will be released on July 9, 2026(这款商品将于2026年7月9日发售)”。卖家表示“此次恶搞方式前所未见,让人措手不及。”5月28日(青岛站)亚马逊全球卖家峰会,现场揭秘亚马逊广告高效玩法,更有成功卖家分享高效促销策略结识更多跨境同行,点击报名

01

亚马逊新型恶搞手段曝光

近日,有卖家反映遭遇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恶意干扰手段,对其正常销售的产品造成了严重影响。与常见的抢注域名、独立站版权投诉、跨站点添加敏感词等常规恶意行为不同,此次事件的手段极为新型。

该卖家的产品原本现货充足,且一直处于正常销售状态。后台数据显示,商品的开售时间未被篡改,库存数量也一切正常。然而,商品在前台的展示却出现了异常情况:购物车中显示“This item will be released on July 9, 2026(这款商品将于2026年7月9日发售)”。可想而知,如果消费者看到产品要到2026年才发货,肯定不会下单,严重影响了卖家的正常销售和商业信誉。

亚马逊又出BUG?产品显示2026年发货

图源:卖家爆料

卖家以为是亚马逊又出现bug了,第一时间联系了客服经理,但是客服经理的回复表示:这并非系统故障,而是一种新型的恶搞手段,甚至市面上还有公司专门提供这种服务。

据了解,这种恶搞手段的套路可能是竞争对手先在卖家未注册商标的小站点上跟卖产品,然后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该链接的编辑权限,通常使用具有高级权限的VC(Vendor Central)账号来更改开售时间。

不过,好消息是,已经有部分卖家通过刷新表格的方式恢复了正常显示,虽然这种方法并非百分之百有效,但值得一试。如果刷新表格无效,建议立即联系亚马逊卖家支持团队,开Case反馈问题。因此建议卖家朋友们定期自查一下自己产品前台的开售时间是否正常,说不定已经被竞争对手恶搞了,却浑然不知。

02

亚马逊运输尺寸与重量校准新规

除了要警惕这种新型恶搞手段,在临近Prime会员日大促之际,一条亚马逊新规同样引起卖家的关注。

亚马逊近期发布公告披露,自 2025 年 6 月 12 日起,启动运输尺寸与重量的校准机制,若卖家所报运输信息与实际测量不符,将被自动调整费用。据了解,这一新规是亚马逊为提升物流计费准确性和资源公平分配而推出的重要举措,将直接影响FBA卖家,尤其是依赖SPD(小包直发)和LTL(零担运输)补货的商家。

亚马逊又出BUG?产品显示2026年发货

根据新规公告显示,为提高美国国内亚马逊合作承运货物的重量和尺寸输入的准确性,如果小包裹或货物的测量重量、尺寸或货运等级(如适用)与在创建货物时提供的数据不同,这些测量差异将导致费用调整。例如,一款申报为30x20x15cm的货件若实测为31x21x16cm(误差2cm),其运费可能从2.99美元跳涨至3.15美元。

具体为,当申报低于实际值:系统将据实补收差价;申报高于实际值:系统会进行相应的费用调整,具体以亚马逊的实际操作和规则为准。这些都可以在入站性能仪表板中看到通知,卖家也可以进入入站性能仪表板,在 “缺陷 ”组中选择 “不准确的运输重量/尺寸 ”,单击 “查看详细信息 ”查看具体的测量差异。

过去,一些卖家可能通过低报尺寸或重量来节省运输费用,但新机制将杜绝这种“隐形优惠”,导致部分卖家的物流成本上升。同时,卖家需要投入更多资源确保申报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因误差而被自动扣费,运营管理的复杂度也随之增加。

结合2025年亚马逊整体物流费用的趋势来看,尽管此次校准机制可能带来成本上升,但亚马逊在部分地区尤其是欧洲站点对大件商品配送费有所下调,整体FBA配送费保持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卖家的物流压力。然而,全球物流成本持续上涨的大环境下,亚马逊对费用结构的精细化调整不可避免,需要卖家通过精准测量、内部数据自检和实时监控等手段,确保申报数据与实际货物完全匹配,避免因申报错误被额外收费,同时结合多渠道履行和区域仓储策略,降低运输成本并提升供应链效率。

不可否认,受大环境影响,近几年做亚马逊的门槛似乎在日益上升,卖家们不仅要盯物流时效,广告投放、差评处理,就连防恶搞、恶意跟卖等每样都得上心,且随着平台规则越来越严,如无法紧跟政策规则变化,提高合规标准,卖家们也将很容易被平台所淘汰。

文/雨果跨境 封面/图虫创意

(来源:雨果跨境编辑部)

除了要警惕这种新型恶搞手段,在临近Prime会员日大促之际,一条亚马逊新规同样引起卖家的关注。

“此次恶搞方式前所未见,让人措手不及。”

最近有亚马逊卖家爆料,称其产品被人恶搞了。自家产品明明有现货、正常在售,后台显示一切正常,开售时间没动过,库存也在。然而,商品在前台的展示却出现了异常情况:购物车显示“This item will be released on July 9, 2026(这款商品将于2026年7月9日发售)”。卖家表示“此次恶搞方式前所未见,让人措手不及。”5月28日(青岛站)亚马逊全球卖家峰会,现场揭秘亚马逊广告高效玩法,更有成功卖家分享高效促销策略结识更多跨境同行,点击报名

01

亚马逊新型恶搞手段曝光

近日,有卖家反映遭遇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恶意干扰手段,对其正常销售的产品造成了严重影响。与常见的抢注域名、独立站版权投诉、跨站点添加敏感词等常规恶意行为不同,此次事件的手段极为新型。

该卖家的产品原本现货充足,且一直处于正常销售状态。后台数据显示,商品的开售时间未被篡改,库存数量也一切正常。然而,商品在前台的展示却出现了异常情况:购物车中显示“This item will be released on July 9, 2026(这款商品将于2026年7月9日发售)”。可想而知,如果消费者看到产品要到2026年才发货,肯定不会下单,严重影响了卖家的正常销售和商业信誉。

亚马逊又出BUG?产品显示2026年发货

图源:卖家爆料

卖家以为是亚马逊又出现bug了,第一时间联系了客服经理,但是客服经理的回复表示:这并非系统故障,而是一种新型的恶搞手段,甚至市面上还有公司专门提供这种服务。

据了解,这种恶搞手段的套路可能是竞争对手先在卖家未注册商标的小站点上跟卖产品,然后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该链接的编辑权限,通常使用具有高级权限的VC(Vendor Central)账号来更改开售时间。

不过,好消息是,已经有部分卖家通过刷新表格的方式恢复了正常显示,虽然这种方法并非百分之百有效,但值得一试。如果刷新表格无效,建议立即联系亚马逊卖家支持团队,开Case反馈问题。因此建议卖家朋友们定期自查一下自己产品前台的开售时间是否正常,说不定已经被竞争对手恶搞了,却浑然不知。

02

亚马逊运输尺寸与重量校准新规

除了要警惕这种新型恶搞手段,在临近Prime会员日大促之际,一条亚马逊新规同样引起卖家的关注。

亚马逊近期发布公告披露,自 2025 年 6 月 12 日起,启动运输尺寸与重量的校准机制,若卖家所报运输信息与实际测量不符,将被自动调整费用。据了解,这一新规是亚马逊为提升物流计费准确性和资源公平分配而推出的重要举措,将直接影响FBA卖家,尤其是依赖SPD(小包直发)和LTL(零担运输)补货的商家。

亚马逊又出BUG?产品显示2026年发货

根据新规公告显示,为提高美国国内亚马逊合作承运货物的重量和尺寸输入的准确性,如果小包裹或货物的测量重量、尺寸或货运等级(如适用)与在创建货物时提供的数据不同,这些测量差异将导致费用调整。例如,一款申报为30x20x15cm的货件若实测为31x21x16cm(误差2cm),其运费可能从2.99美元跳涨至3.15美元。

具体为,当申报低于实际值:系统将据实补收差价;申报高于实际值:系统会进行相应的费用调整,具体以亚马逊的实际操作和规则为准。这些都可以在入站性能仪表板中看到通知,卖家也可以进入入站性能仪表板,在 “缺陷 ”组中选择 “不准确的运输重量/尺寸 ”,单击 “查看详细信息 ”查看具体的测量差异。

过去,一些卖家可能通过低报尺寸或重量来节省运输费用,但新机制将杜绝这种“隐形优惠”,导致部分卖家的物流成本上升。同时,卖家需要投入更多资源确保申报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因误差而被自动扣费,运营管理的复杂度也随之增加。

结合2025年亚马逊整体物流费用的趋势来看,尽管此次校准机制可能带来成本上升,但亚马逊在部分地区尤其是欧洲站点对大件商品配送费有所下调,整体FBA配送费保持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卖家的物流压力。然而,全球物流成本持续上涨的大环境下,亚马逊对费用结构的精细化调整不可避免,需要卖家通过精准测量、内部数据自检和实时监控等手段,确保申报数据与实际货物完全匹配,避免因申报错误被额外收费,同时结合多渠道履行和区域仓储策略,降低运输成本并提升供应链效率。

不可否认,受大环境影响,近几年做亚马逊的门槛似乎在日益上升,卖家们不仅要盯物流时效,广告投放、差评处理,就连防恶搞、恶意跟卖等每样都得上心,且随着平台规则越来越严,如无法紧跟政策规则变化,提高合规标准,卖家们也将很容易被平台所淘汰。

文/雨果跨境 封面/图虫创意

(来源:雨果跨境编辑部)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