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中集团:从校办工厂到科技尖兵的四十载坚守!|稳增长 开新局

上海奉贤

11小时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奉贤区以“全周期关怀服务”为引领,构建“敢投、敢闯、敢干”的创业生态,打造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营商环境。2024年全区民营企业达57.8万余户,在区内企业总量中占比为89.3%,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奉贤实践的强劲引擎。

从校办车间到科技型企业:扎根奉贤四十载的“稳”与“进”

走进柘林镇的工业园区,看到柘中集团整洁有序的现代化厂房,很难想象它的起点竟是1984年柘林中学的校办车间。这家从“两手空空”起步的校办工厂,历经改制、上市,如今已成为拥有500名员工、年产值12亿元的配电设备龙头企业,更在半导体装备领域开辟了新赛道。


“疫情三年,我们反而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最高一年增速达27%。”陆仁军看着车间里最新型的数控机床,这些替代传统手工的“新伙计”,正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注脚。

作为奉贤土生土长的企业家,陆仁军始终坚持“本地人养本地厂”的理念——95%的员工来自柘林及周边乡镇,500个家庭的就业稳定,构成了企业最坚实的“护城河”。

这份坚守在行业低谷时尤为珍贵:2024年行业寒冬,企业逆势扩招,换来的不仅是政府50万元稳岗补贴,更是员工自发的“以厂为家”。“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对我们的鼓励,使我们很有一种荣誉感。”

柘中集团名誉董事长 陆仁军

政企同心的“奉贤温度”:既要“同频共振”,更求“价值共生”

在陆仁军的办公桌上,泛黄的改制文件与崭新的半导体装备项目批文并排放置。“从区长现场办公,到相关部门上门对接贴息贷款,奉贤的服务始终带着亲切的‘泥土味’。”政府的政策支持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有底气。

这种“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在疫情期间尤为凸显。2022年,企业因物流受阻面临停产,柘林镇连夜协调通行证,保障原料进厂。“那天凌晨两点,经办人还在帮我们对接高速和道路卡口,这种极致的服务意识让企业非常安心。”

而柘中集团也积极回馈社会,助力奉贤区的乡村振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仁军数十年如一日投身慈善事业,先后在扶贫帮困、教育支持等方面捐赠超2亿元。资助柘林镇建设多个椿萱庭养老院,计划实现每个村都有养老院;并且多次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帮扶贫困村庄长达20年。

“习总书记说‘先富促共富”。老百姓能够感到幸福、感到开心,我感到可能比我们自己拿到多少还要开心。”陆仁军始终记得“从农村中来”的初心。

新质生产力的“奉贤试验”:从传统制造到“硬科技+人才”

面向未来,柘中集团积极布局创新领域。公司不仅在配电领域持续钻研,还大力拓展硬科技、高科技领域。与日本公司合资成立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已投入生产,部分技术是国内首创。“ALD原子层沉积设备项目”——这个正在申请奉贤区重点建设工程的项目,正是陆仁军“跳出配电看未来”的战略落子。“我们正与DeepSeek等AI企业合作,研发算力中心专用配电设备,通过AI算法降低能耗。”

展望未来,陆仁军对奉贤的“创新生态”充满期待:“希望政府继续做好‘店小二’,让企业少跑审批、多跑市场。”他特别关心来奉就业创业的年轻一代,“年轻人到这里来工作,最大的负担什么?是租房。1万块工资,可能要花30%在租房。所以我们最近在申办造集体宿舍,解决他们的这些后顾之忧。”

在陆仁军看来,为年轻人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创造“引才、留才、用才”闭环,正是奉贤打造“新质生产力高地”的关键。

记者手记

从校办工厂到科技尖兵,陆仁军的四十载创业史,恰是奉贤民营经济发展的缩影。当“政策温度”遇上“企业韧度”,当“技术创新”邂逅“共富情怀”,这片土地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奉贤故事”。正如陆仁军所言:“民营企业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奉贤区以“全周期关怀服务”为引领,构建“敢投、敢闯、敢干”的创业生态,打造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营商环境。2024年全区民营企业达57.8万余户,在区内企业总量中占比为89.3%,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奉贤实践的强劲引擎。

从校办车间到科技型企业:扎根奉贤四十载的“稳”与“进”

走进柘林镇的工业园区,看到柘中集团整洁有序的现代化厂房,很难想象它的起点竟是1984年柘林中学的校办车间。这家从“两手空空”起步的校办工厂,历经改制、上市,如今已成为拥有500名员工、年产值12亿元的配电设备龙头企业,更在半导体装备领域开辟了新赛道。


“疫情三年,我们反而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最高一年增速达27%。”陆仁军看着车间里最新型的数控机床,这些替代传统手工的“新伙计”,正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注脚。

作为奉贤土生土长的企业家,陆仁军始终坚持“本地人养本地厂”的理念——95%的员工来自柘林及周边乡镇,500个家庭的就业稳定,构成了企业最坚实的“护城河”。

这份坚守在行业低谷时尤为珍贵:2024年行业寒冬,企业逆势扩招,换来的不仅是政府50万元稳岗补贴,更是员工自发的“以厂为家”。“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对我们的鼓励,使我们很有一种荣誉感。”

柘中集团名誉董事长 陆仁军

政企同心的“奉贤温度”:既要“同频共振”,更求“价值共生”

在陆仁军的办公桌上,泛黄的改制文件与崭新的半导体装备项目批文并排放置。“从区长现场办公,到相关部门上门对接贴息贷款,奉贤的服务始终带着亲切的‘泥土味’。”政府的政策支持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有底气。

这种“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在疫情期间尤为凸显。2022年,企业因物流受阻面临停产,柘林镇连夜协调通行证,保障原料进厂。“那天凌晨两点,经办人还在帮我们对接高速和道路卡口,这种极致的服务意识让企业非常安心。”

而柘中集团也积极回馈社会,助力奉贤区的乡村振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仁军数十年如一日投身慈善事业,先后在扶贫帮困、教育支持等方面捐赠超2亿元。资助柘林镇建设多个椿萱庭养老院,计划实现每个村都有养老院;并且多次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帮扶贫困村庄长达20年。

“习总书记说‘先富促共富”。老百姓能够感到幸福、感到开心,我感到可能比我们自己拿到多少还要开心。”陆仁军始终记得“从农村中来”的初心。

新质生产力的“奉贤试验”:从传统制造到“硬科技+人才”

面向未来,柘中集团积极布局创新领域。公司不仅在配电领域持续钻研,还大力拓展硬科技、高科技领域。与日本公司合资成立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已投入生产,部分技术是国内首创。“ALD原子层沉积设备项目”——这个正在申请奉贤区重点建设工程的项目,正是陆仁军“跳出配电看未来”的战略落子。“我们正与DeepSeek等AI企业合作,研发算力中心专用配电设备,通过AI算法降低能耗。”

展望未来,陆仁军对奉贤的“创新生态”充满期待:“希望政府继续做好‘店小二’,让企业少跑审批、多跑市场。”他特别关心来奉就业创业的年轻一代,“年轻人到这里来工作,最大的负担什么?是租房。1万块工资,可能要花30%在租房。所以我们最近在申办造集体宿舍,解决他们的这些后顾之忧。”

在陆仁军看来,为年轻人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创造“引才、留才、用才”闭环,正是奉贤打造“新质生产力高地”的关键。

记者手记

从校办工厂到科技尖兵,陆仁军的四十载创业史,恰是奉贤民营经济发展的缩影。当“政策温度”遇上“企业韧度”,当“技术创新”邂逅“共富情怀”,这片土地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奉贤故事”。正如陆仁军所言:“民营企业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