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策略:关税新阶段的配置思路

华泰证券

5天前

上周,日内瓦声明落地,市场在修复至“对等关税”冲击前水位后,延续“主题交易”,方向和主线的能见度偏低。我们以“对等关税”前的市场为锚尝试推演。第一,“对等关税”可视作压力测试,基本明确外部冲击+内部对冲下的市场下沿,向上的关键在国内基本面,从信用周期看,弹性待改善。第二,相较冲击前,关税扰动和政策对冲节奏有变化但方向不变,建议继续做多波动率。第三,关税仍高于今年以前,外需或受挤压。国内政府加杠杆扩内需则相对确定。内需链性价比高于出口链。配置上,红利+内需+科技不变。内需择线考虑供给约束、政策支持、升值受益,超配航空、饮料乳品。

核心观点

日内瓦声明落地,“主题交易”延续

5月12日,中美发布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美关税缓和,美国对华进口平均关税降至40%左右,当日市场小幅收涨,上证指数已基本修复至“对等关税”冲击前的水平。次日,sell the news成为共识,市场重回“主题交易”,军工、非银、美护等基本面有改善迹象且具备主题催化的行业先后占优。将视角拉长,回顾“关税冲击”至5月16日的宽基指数与行业表现,有三点发现:1)哑铃型策略仍然有效,上证50+中证2000涨幅居前。2)关税扰动下,内需强于外需,低β优于高β,或基本成立。3)红利内部择线的重要性上升,银行等运营性红利与煤炭等周期性红利的收益分化。

对关税新阶段的“基准”情景的三点理解

方向和主线不明是投资者在本周的共识。我们以“对等关税”落地前为锚,有三点理解。第一,“对等关税”可视作一场压力测试,基本明确了外部冲击+内部对冲组合下的市场下沿。向上的关键还是国内基本面复苏的力度,地产和就业仍是关键变量。美元等外部变量可能影响弹性。第二,“对等关税”的冲击和缓和影响基本面运行和政策预期的节奏,全年增长预期上修,主要是Q2,同时政策对冲预期后移。但是,关税等外部冲击的不确定性仍可能反复,哑铃型策略做多波动率仍然是相对确定的思路。第三,Q2“抢出口”,对美出口链业绩或有脉冲,但若美国对华平均关税税率为40%,将高于多数行业的整体海外毛利率,内需链的配置性价比高于(对美)出口链。

4月金融数据:M1同比低位走平,政府部门为扩表主力

信用周期是国内基本面的领先指标,4月有三个看点。第一,M1同比在去年同期偏低的基数下走平,而M2同比则因非银存款的回补而跳升,两者同比剪刀差收敛,中期,A股盈利周期上行弹性仍然不足。第二,企业中长贷同比偏弱,与PMI相互印证,关税风险影响企业的订单预期及扩表投资的意愿。居民信贷也偏谨慎,主要是与消费相关的短贷,背后是BCI企业招工前瞻指数连续2个月低于50,4月消费贷利率上调。第三,政府债发行支撑社融,体现广义财政的落地,且大概率有持续性。结合后两点,结构上,政府部门是加杠杆主力,保持对受益于政府支出加大的行业的配置敞口。
看长做短,维持红利+科技+内需的哑铃型配置

大势上,结合信用周期指引与财报线索,A股仍处于库存周期弱企稳,产能周期继续出清的阶段,向上弹性待改善。同时,政策抓落实、稳预期,支撑风险偏好,市场或处于“上有顶、下有底”的状态。风格上,中期维持红利+内需+科技的哑铃型配置,做多波动率。具体择线上,红利内部,国有行、水电等运营性资产仍是底仓。科技和内需强调左侧思维,科技内部,AI 和军工电子若调整仍可中期布局。内需内部,三个筛选条件:1)供给收缩有约束;2)政府支出受益;3)人民币升值受益,建议超配航空、饮料乳品等。

风险提示:外部风险超预期;国内基本面不及预期

正文

本周重点图表

风险提示

1)外部风险超预期:若关税政策、地缘事件等外部风险超预期,可能明显压制A股的风险偏好以及表现。

2)国内基本面不及预期:若国内基本面不及预期,可能明显压制A股的风险偏好以及表现。



上周,日内瓦声明落地,市场在修复至“对等关税”冲击前水位后,延续“主题交易”,方向和主线的能见度偏低。我们以“对等关税”前的市场为锚尝试推演。第一,“对等关税”可视作压力测试,基本明确外部冲击+内部对冲下的市场下沿,向上的关键在国内基本面,从信用周期看,弹性待改善。第二,相较冲击前,关税扰动和政策对冲节奏有变化但方向不变,建议继续做多波动率。第三,关税仍高于今年以前,外需或受挤压。国内政府加杠杆扩内需则相对确定。内需链性价比高于出口链。配置上,红利+内需+科技不变。内需择线考虑供给约束、政策支持、升值受益,超配航空、饮料乳品。

核心观点

日内瓦声明落地,“主题交易”延续

5月12日,中美发布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美关税缓和,美国对华进口平均关税降至40%左右,当日市场小幅收涨,上证指数已基本修复至“对等关税”冲击前的水平。次日,sell the news成为共识,市场重回“主题交易”,军工、非银、美护等基本面有改善迹象且具备主题催化的行业先后占优。将视角拉长,回顾“关税冲击”至5月16日的宽基指数与行业表现,有三点发现:1)哑铃型策略仍然有效,上证50+中证2000涨幅居前。2)关税扰动下,内需强于外需,低β优于高β,或基本成立。3)红利内部择线的重要性上升,银行等运营性红利与煤炭等周期性红利的收益分化。

对关税新阶段的“基准”情景的三点理解

方向和主线不明是投资者在本周的共识。我们以“对等关税”落地前为锚,有三点理解。第一,“对等关税”可视作一场压力测试,基本明确了外部冲击+内部对冲组合下的市场下沿。向上的关键还是国内基本面复苏的力度,地产和就业仍是关键变量。美元等外部变量可能影响弹性。第二,“对等关税”的冲击和缓和影响基本面运行和政策预期的节奏,全年增长预期上修,主要是Q2,同时政策对冲预期后移。但是,关税等外部冲击的不确定性仍可能反复,哑铃型策略做多波动率仍然是相对确定的思路。第三,Q2“抢出口”,对美出口链业绩或有脉冲,但若美国对华平均关税税率为40%,将高于多数行业的整体海外毛利率,内需链的配置性价比高于(对美)出口链。

4月金融数据:M1同比低位走平,政府部门为扩表主力

信用周期是国内基本面的领先指标,4月有三个看点。第一,M1同比在去年同期偏低的基数下走平,而M2同比则因非银存款的回补而跳升,两者同比剪刀差收敛,中期,A股盈利周期上行弹性仍然不足。第二,企业中长贷同比偏弱,与PMI相互印证,关税风险影响企业的订单预期及扩表投资的意愿。居民信贷也偏谨慎,主要是与消费相关的短贷,背后是BCI企业招工前瞻指数连续2个月低于50,4月消费贷利率上调。第三,政府债发行支撑社融,体现广义财政的落地,且大概率有持续性。结合后两点,结构上,政府部门是加杠杆主力,保持对受益于政府支出加大的行业的配置敞口。
看长做短,维持红利+科技+内需的哑铃型配置

大势上,结合信用周期指引与财报线索,A股仍处于库存周期弱企稳,产能周期继续出清的阶段,向上弹性待改善。同时,政策抓落实、稳预期,支撑风险偏好,市场或处于“上有顶、下有底”的状态。风格上,中期维持红利+内需+科技的哑铃型配置,做多波动率。具体择线上,红利内部,国有行、水电等运营性资产仍是底仓。科技和内需强调左侧思维,科技内部,AI 和军工电子若调整仍可中期布局。内需内部,三个筛选条件:1)供给收缩有约束;2)政府支出受益;3)人民币升值受益,建议超配航空、饮料乳品等。

风险提示:外部风险超预期;国内基本面不及预期

正文

本周重点图表

风险提示

1)外部风险超预期:若关税政策、地缘事件等外部风险超预期,可能明显压制A股的风险偏好以及表现。

2)国内基本面不及预期:若国内基本面不及预期,可能明显压制A股的风险偏好以及表现。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