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罕见下滑 微众银行业绩增长失速 个贷规模也出现收缩

睿观Plus

1天前

随着19家民营银行陆续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民营银行去年一年的成绩单也浮出水面。整体来看,2024年民营银行的规模分化仍在加剧,资产规模千亿以上的民营银行仅5家,500亿元以下的有8家,其余6家的资产规模在500-1000亿元区间。

作为国内民营银行“一哥”,截至2024年末,微众银行的总资产为6517.76亿元,较年初增长21.7%,规模增速位居19家民营银行之首。但尖子生也有自己的烦恼,即便依然稳坐“民营一哥”宝座,微众银行仍面临营收下行、规模增长放缓、新增客户数减少等诸多成长问题。


营收减少3.13%,个贷规模收缩

微众银行2024年报最令人吃惊的是该行的营业收入出现成立以来首次下滑——全年营收381.28亿元,同比减少3.13%。净利润虽然维持增势,但只同比增长0.81%,录得109.03亿元。

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格格不入。2019年-2023年,微众银行的营收增速依次为48.26%、33.69%、35.76%、31.03%、11.3%;净利润增速则分别为59.64%、25.5%、38.87%、29.83%、21.02%,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而这种高增长却在2024年骤然按下减速键。

具体来看,微众银行的营业收入主要由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他营业净收入组成。其中,利息净收入是营收支柱,2024年录得301.98亿元,仅同比增加0.12%。

微众银行并未在年报中披露净息差、净利差、生息资产/计息负债、平均收益率/成本率等详细数据,无法获悉微众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长不佳的主要原因。

不过,根据今年2月披露的2025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截至2024年6月末,该行的净息差为5.71%,较2023年末下降33bps,若该下滑趋势延续,2024年微众银行的净息差将进一步收窄,对利息净收入形成较大不利影响。

拆解利息净收入结构,微众银行的利息收入为407.19亿元,同比仅增长2.43%,远低于利息支出9.69%的增速,可进一步推测微众银行利息净收入下滑,问题主要出在收入端。微众银行的利息收入包括信贷业务利息收入、投资利息收入、金融企业往来利息收入,后两项收入规模不大,而信贷业务利息收入为382.04亿元,仅同比增加1.66%,占总利息收入的93.82%。

信贷利息收入受贷款生息资产规模与平均利率影响,截至2024年末,微众银行的贷款总额为4359.76亿元,较年初增长5.18%,相比2022年、2023年分别28.04%、23%的贷款增速,已经大幅放缓。其中,个人贷款更是出现收缩,年末余额为2166.84亿元,较年初下滑4.76%。

为了弥补个贷规模收缩带来的缺口,微众银行加大了企业贷款发放力度,截至年末,该行的企业贷款余额为2155.33亿元,已与个贷规模接近。虽然未披露个贷与企业贷款各自的平均利率,但通常而言,银行的个人贷款平均利率高于对公贷款平均利率,如果微众银行也是如此,那2024年该行加大收益率较低的对公贷款规模,收益较高的个贷规模却出现收缩,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利息收入增长骤然放缓了。

利息净收入增长不佳的同时,微众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也同比减少17.96%至65.88亿元。最终,微众银行的盈利能力指标出现大幅下滑,总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30bps至1.84%,净资产收益率也同比下降4.91个百分点至21.27%。


个贷用户增量缩水,用户投诉连年大增

个人贷款曾是微众银行最重要的贷款投放领域,在大行向下“掐尖”,股份行、城商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里,作为民营银行的微众银行,可以借助股东的海量流量入口,拥有庞大的个人客户群体。

而随着互联网渗透率逐渐触顶,流量红利逐渐消退,微众银行的个贷业务也面临一定的增长瓶颈。贷款规模收缩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微众银行的个人客户新增量也在缩减。

截至2024年末,该行的个人有效客户数为4.24亿人,较上年末增加近2500万人。2021年-2023年,微众银行各年年内的个人有效客户数增量分别为4900万人、4100万人、3700万人,相比之下,2024年的个人有效客户数增量大幅下滑。

在今年3月12日举行的媒体开放日活动中,微众银行零售信贷部总经理张艳表示,针对个人贷款业务,该行将始终将风险与收益排在首位,保证风险可控后,才会考虑规模增长的问题,不会脱离现实经济环境大肆抢夺个贷市场。

从资产质量水平来看,微众银行当前的风控较为良好。截至202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44%,较年初下降2bps;拨备覆盖率为 302.9%,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微众银行的个贷中,消费贷款最多,年末余额为2027.75亿元,较年初减少5.53%,依然占个贷的93.35%。

消费贷金额较小,期限较短,但风险也相对较高,如消费贷产品“微粒贷”约82%的客户为非白领从业人员,约85%客户为大专或以下学历,笔均贷款金额仅7200元,主要满足客户“短小频急”的周转需求。

这一情况下,微众银行的不良率却保持在较低水平,除了本身较优的风控水平,在贷后催收环节的做法也是一个因素。

黑猫投诉平台上,商家“微粒贷”一共积累了46956条客户投诉,近30天里就有1296条,平均每天40余条投诉。这些投诉绝大部分都是与微众银行的不当催收有关,包括骚扰威胁、短信恐吓、联系家人、泄露信息给第三方、不协商还款等。这一千多条投诉中,已处理完成的仅154条。

从微众银行自身披露的ESG报告来看,该行近几年的用户投诉量也在迅速增长。2022年,该行的用户投诉量为25712条;2023年投诉量上升到35437条;到了2024年,该行的用户投诉为58498条,同比增加65.98%。频繁的用户投诉,也会给微众银行的用户口碑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面对个贷增长的颓势,微众银行将一部分重心倾斜至企业贷款之余,还在寻找差异化发展路径。去年6月,微众银行获批在香港设立微众科技有限公司,面向全球客户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今年1月,微众科技有限公司在香港举行揭牌暨合作签约仪式,微众银行也成了第一家设立科技子公司的民营银行。

另外,微众银行2024年在机构设置中,还单独增设了专注国际业务的国际发展部,微众科技与国际发展部都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微众银行能否通过这两个平台,求得出海的业务增量?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随着19家民营银行陆续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民营银行去年一年的成绩单也浮出水面。整体来看,2024年民营银行的规模分化仍在加剧,资产规模千亿以上的民营银行仅5家,500亿元以下的有8家,其余6家的资产规模在500-1000亿元区间。

作为国内民营银行“一哥”,截至2024年末,微众银行的总资产为6517.76亿元,较年初增长21.7%,规模增速位居19家民营银行之首。但尖子生也有自己的烦恼,即便依然稳坐“民营一哥”宝座,微众银行仍面临营收下行、规模增长放缓、新增客户数减少等诸多成长问题。


营收减少3.13%,个贷规模收缩

微众银行2024年报最令人吃惊的是该行的营业收入出现成立以来首次下滑——全年营收381.28亿元,同比减少3.13%。净利润虽然维持增势,但只同比增长0.81%,录得109.03亿元。

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格格不入。2019年-2023年,微众银行的营收增速依次为48.26%、33.69%、35.76%、31.03%、11.3%;净利润增速则分别为59.64%、25.5%、38.87%、29.83%、21.02%,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而这种高增长却在2024年骤然按下减速键。

具体来看,微众银行的营业收入主要由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他营业净收入组成。其中,利息净收入是营收支柱,2024年录得301.98亿元,仅同比增加0.12%。

微众银行并未在年报中披露净息差、净利差、生息资产/计息负债、平均收益率/成本率等详细数据,无法获悉微众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长不佳的主要原因。

不过,根据今年2月披露的2025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截至2024年6月末,该行的净息差为5.71%,较2023年末下降33bps,若该下滑趋势延续,2024年微众银行的净息差将进一步收窄,对利息净收入形成较大不利影响。

拆解利息净收入结构,微众银行的利息收入为407.19亿元,同比仅增长2.43%,远低于利息支出9.69%的增速,可进一步推测微众银行利息净收入下滑,问题主要出在收入端。微众银行的利息收入包括信贷业务利息收入、投资利息收入、金融企业往来利息收入,后两项收入规模不大,而信贷业务利息收入为382.04亿元,仅同比增加1.66%,占总利息收入的93.82%。

信贷利息收入受贷款生息资产规模与平均利率影响,截至2024年末,微众银行的贷款总额为4359.76亿元,较年初增长5.18%,相比2022年、2023年分别28.04%、23%的贷款增速,已经大幅放缓。其中,个人贷款更是出现收缩,年末余额为2166.84亿元,较年初下滑4.76%。

为了弥补个贷规模收缩带来的缺口,微众银行加大了企业贷款发放力度,截至年末,该行的企业贷款余额为2155.33亿元,已与个贷规模接近。虽然未披露个贷与企业贷款各自的平均利率,但通常而言,银行的个人贷款平均利率高于对公贷款平均利率,如果微众银行也是如此,那2024年该行加大收益率较低的对公贷款规模,收益较高的个贷规模却出现收缩,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利息收入增长骤然放缓了。

利息净收入增长不佳的同时,微众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也同比减少17.96%至65.88亿元。最终,微众银行的盈利能力指标出现大幅下滑,总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30bps至1.84%,净资产收益率也同比下降4.91个百分点至21.27%。


个贷用户增量缩水,用户投诉连年大增

个人贷款曾是微众银行最重要的贷款投放领域,在大行向下“掐尖”,股份行、城商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里,作为民营银行的微众银行,可以借助股东的海量流量入口,拥有庞大的个人客户群体。

而随着互联网渗透率逐渐触顶,流量红利逐渐消退,微众银行的个贷业务也面临一定的增长瓶颈。贷款规模收缩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微众银行的个人客户新增量也在缩减。

截至2024年末,该行的个人有效客户数为4.24亿人,较上年末增加近2500万人。2021年-2023年,微众银行各年年内的个人有效客户数增量分别为4900万人、4100万人、3700万人,相比之下,2024年的个人有效客户数增量大幅下滑。

在今年3月12日举行的媒体开放日活动中,微众银行零售信贷部总经理张艳表示,针对个人贷款业务,该行将始终将风险与收益排在首位,保证风险可控后,才会考虑规模增长的问题,不会脱离现实经济环境大肆抢夺个贷市场。

从资产质量水平来看,微众银行当前的风控较为良好。截至202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44%,较年初下降2bps;拨备覆盖率为 302.9%,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微众银行的个贷中,消费贷款最多,年末余额为2027.75亿元,较年初减少5.53%,依然占个贷的93.35%。

消费贷金额较小,期限较短,但风险也相对较高,如消费贷产品“微粒贷”约82%的客户为非白领从业人员,约85%客户为大专或以下学历,笔均贷款金额仅7200元,主要满足客户“短小频急”的周转需求。

这一情况下,微众银行的不良率却保持在较低水平,除了本身较优的风控水平,在贷后催收环节的做法也是一个因素。

黑猫投诉平台上,商家“微粒贷”一共积累了46956条客户投诉,近30天里就有1296条,平均每天40余条投诉。这些投诉绝大部分都是与微众银行的不当催收有关,包括骚扰威胁、短信恐吓、联系家人、泄露信息给第三方、不协商还款等。这一千多条投诉中,已处理完成的仅154条。

从微众银行自身披露的ESG报告来看,该行近几年的用户投诉量也在迅速增长。2022年,该行的用户投诉量为25712条;2023年投诉量上升到35437条;到了2024年,该行的用户投诉为58498条,同比增加65.98%。频繁的用户投诉,也会给微众银行的用户口碑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面对个贷增长的颓势,微众银行将一部分重心倾斜至企业贷款之余,还在寻找差异化发展路径。去年6月,微众银行获批在香港设立微众科技有限公司,面向全球客户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今年1月,微众科技有限公司在香港举行揭牌暨合作签约仪式,微众银行也成了第一家设立科技子公司的民营银行。

另外,微众银行2024年在机构设置中,还单独增设了专注国际业务的国际发展部,微众科技与国际发展部都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微众银行能否通过这两个平台,求得出海的业务增量?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复旦公主 1天前 微众银行2024年报最令人吃惊的是该行的营业收入出现成立以来首次下滑——全年营收381.28亿元,同比减少3.13%。净利润虽然维持增势,但只同比增长0.81%,录得109.03亿元。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