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公募宣布自购!为何选择一只迷你基?

东方财富网

7小时前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认为,基金经理的自购行为会使其更注重基金的长期发展,而不会为了短期业绩而采取急功近利的操作。

5月份以来,公募基金自购的消息持续不断。继汇添富、富国、平安、国泰、华宝、安信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之后,本周新华基金也加入了自购行列,自购金额达1000万元。自购产品为新华积极价值,而该公司曾在今年4月就已运用固有资金申购过该产品1000余万元。

自购通常是公募基金较为常见的市场行为,其主要目的是在市场震荡或低迷之际,通过自购来传递看好市场的信心。然而,一些自购行为除了传递信心之外,是否可能夹带“私货”呢?例如,多次动用固有资金申购规模过小,甚至快要清盘的产品。

自购有深意?

5月16日,新华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和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已于5月14日出资1000万元固有资金申购新华积极价值A类份额。该公司于今年4月已出资1051.94万元固有资金申购前述基金。

新华基金为何在短期内连续两次大手笔自购新华积极价值A?或许可以从其基金一季报的数据中找到一些线索。

资料显示,新华积极价值成立于2015年12月,这是一只运作即将满10年的“老”基金。但根据今年一季报,该基金季末规模仅为2800多万元,环比下降超11%,远低于基金清盘线5000万元,属于一只“迷你基金”。一季报提示,该基金报告期出现连续二十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

该基金是由新华基金一位中生代基金经理邓岳管理。据了解,邓岳是一位做量化研究出身的基金经理,其管理的基金包括一些主动量化基金和被动指数增强基金。

新华积极价值在邓岳的管理下,同样采用了量化数据来构建投资策略。然而,该基金的投资风格与今年市场主线科技板块并不契合,一季度A类份额净值涨幅为-8.03%,在同类基金中排名较为靠后。截至5月15日,该基金A类份额今年以来的净值涨幅为-7.65%。

邓岳在季报中表示,基金前期延续去年表现不错的红利策略,但当时的市场风格主要在科技成长,红利风格表现不佳;后期通过构建更积极的投资组合,却又遭遇市场突然下跌且风格发生转换,导致一季度表现整体不佳。

想要靠重仓红利资产继续稳扎稳打,奈何市场年初风格大变,后知后觉想争取更高收益,却不慎误入下跌陷阱……这是新华积极价值在今年一季度经历的跌宕起伏遭遇。根据新华基金在二季度合计超2000万元的两次自购行为来看,似乎表明管理人并不希望该基金因规模和业绩下滑而走向最终清盘的命运。

投资者如何选择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大手笔自购的行为不断,尤其是在4月下旬市场震荡之际,多家基金公司官宣运用固有资金大手笔购买旗下基金。比如,博时基金、招商基金、摩根基金、建信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等公募基金公司的购买金额均达到5000万元及以上。

步入5月,又有不少基金公司加入自购行列,包括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平安基金、国泰基金、华宝基金、安信基金等。

除了使用固有资金自购外,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也会购买自己管理的产品。比如,5月6日,富国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及高管将出资不低于2000万元,拟任基金经理范妍将出资不低于500万元,合计共同出资不低于2500万元认购富国均衡投资混合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目前,该基金仍处于募集期。

5月7日,安信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公司将出资不低于2000万元,拟任基金经理及所在投资部门负责人将出资不低于500万元,合计共同出资不低于2500万元认购安信优选价值,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基金经理认购自己管理的产品,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其利益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是绑定的。那么,是否意味着这样的基金更值得投资者购买呢?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认为,基金经理的自购行为会使其更注重基金的长期发展,而不会为了短期业绩而采取急功近利的操作。“他们会更加关注基金的风险控制和长期投资价值,这有助于提升基金长期业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而这一优势往往在风险更高、业绩分化更明显的基金类型中往往体现得更为明显”。

不过,代景霞提到,随着监管层对基金行业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的逐步完善和落实,预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加入自购行列。这意味着,基金经理自购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可能会逐渐减弱。

她强调,投资者在评估基金潜力时,不能仅仅看基金经理是否购买了自己管理的基金。投研团队的实力、投资流程的规范性、基金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以及费率等定性与定量因素,对于基金未来的业绩表现同样至关重要。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原标题:又一家公募宣布自购!为何选择一只迷你基?)

(责任编辑:73)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认为,基金经理的自购行为会使其更注重基金的长期发展,而不会为了短期业绩而采取急功近利的操作。

5月份以来,公募基金自购的消息持续不断。继汇添富、富国、平安、国泰、华宝、安信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之后,本周新华基金也加入了自购行列,自购金额达1000万元。自购产品为新华积极价值,而该公司曾在今年4月就已运用固有资金申购过该产品1000余万元。

自购通常是公募基金较为常见的市场行为,其主要目的是在市场震荡或低迷之际,通过自购来传递看好市场的信心。然而,一些自购行为除了传递信心之外,是否可能夹带“私货”呢?例如,多次动用固有资金申购规模过小,甚至快要清盘的产品。

自购有深意?

5月16日,新华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和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已于5月14日出资1000万元固有资金申购新华积极价值A类份额。该公司于今年4月已出资1051.94万元固有资金申购前述基金。

新华基金为何在短期内连续两次大手笔自购新华积极价值A?或许可以从其基金一季报的数据中找到一些线索。

资料显示,新华积极价值成立于2015年12月,这是一只运作即将满10年的“老”基金。但根据今年一季报,该基金季末规模仅为2800多万元,环比下降超11%,远低于基金清盘线5000万元,属于一只“迷你基金”。一季报提示,该基金报告期出现连续二十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

该基金是由新华基金一位中生代基金经理邓岳管理。据了解,邓岳是一位做量化研究出身的基金经理,其管理的基金包括一些主动量化基金和被动指数增强基金。

新华积极价值在邓岳的管理下,同样采用了量化数据来构建投资策略。然而,该基金的投资风格与今年市场主线科技板块并不契合,一季度A类份额净值涨幅为-8.03%,在同类基金中排名较为靠后。截至5月15日,该基金A类份额今年以来的净值涨幅为-7.65%。

邓岳在季报中表示,基金前期延续去年表现不错的红利策略,但当时的市场风格主要在科技成长,红利风格表现不佳;后期通过构建更积极的投资组合,却又遭遇市场突然下跌且风格发生转换,导致一季度表现整体不佳。

想要靠重仓红利资产继续稳扎稳打,奈何市场年初风格大变,后知后觉想争取更高收益,却不慎误入下跌陷阱……这是新华积极价值在今年一季度经历的跌宕起伏遭遇。根据新华基金在二季度合计超2000万元的两次自购行为来看,似乎表明管理人并不希望该基金因规模和业绩下滑而走向最终清盘的命运。

投资者如何选择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大手笔自购的行为不断,尤其是在4月下旬市场震荡之际,多家基金公司官宣运用固有资金大手笔购买旗下基金。比如,博时基金、招商基金、摩根基金、建信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等公募基金公司的购买金额均达到5000万元及以上。

步入5月,又有不少基金公司加入自购行列,包括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平安基金、国泰基金、华宝基金、安信基金等。

除了使用固有资金自购外,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也会购买自己管理的产品。比如,5月6日,富国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及高管将出资不低于2000万元,拟任基金经理范妍将出资不低于500万元,合计共同出资不低于2500万元认购富国均衡投资混合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目前,该基金仍处于募集期。

5月7日,安信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公司将出资不低于2000万元,拟任基金经理及所在投资部门负责人将出资不低于500万元,合计共同出资不低于2500万元认购安信优选价值,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基金经理认购自己管理的产品,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其利益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是绑定的。那么,是否意味着这样的基金更值得投资者购买呢?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认为,基金经理的自购行为会使其更注重基金的长期发展,而不会为了短期业绩而采取急功近利的操作。“他们会更加关注基金的风险控制和长期投资价值,这有助于提升基金长期业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而这一优势往往在风险更高、业绩分化更明显的基金类型中往往体现得更为明显”。

不过,代景霞提到,随着监管层对基金行业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的逐步完善和落实,预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加入自购行列。这意味着,基金经理自购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可能会逐渐减弱。

她强调,投资者在评估基金潜力时,不能仅仅看基金经理是否购买了自己管理的基金。投研团队的实力、投资流程的规范性、基金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以及费率等定性与定量因素,对于基金未来的业绩表现同样至关重要。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原标题:又一家公募宣布自购!为何选择一只迷你基?)

(责任编辑:73)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