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保险拒赔,就做好健康告知!

来源:理财周刊

4天前

就算医生说“不严重,只是小问题”的疾病,只要健康告知上询问到的情况,就一定要如实告知,这样才能切实守护到自己的保险权益。

最近,有网友发帖控诉了自己遭遇“保险拒赔”的事情,不少网友表示这种情况完全符合自己对保险的刻板印象:“买之前什么都赔,买之后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据帖主所说,他在2023年为孩子购买了一款少儿重疾险,2024年孩子确诊Ⅰ型糖尿病,2025年申请理赔,然而却收到了保险公司拒赔且终止合同的告知,理由是他在投保前没有如实告知孩子之前的住院病史,从而影响了承保决定。帖主解释自己并不是刻意隐瞒,而是觉得孩子前几次住院是很常规的生病,并不影响孩子后续的健康,孩子现在的糖尿病和之前的住院没有关联性,因此保险公司不应该拒赔。

虽然能理解网友的“医生说不严重只是小病,所以觉得没必要告知”的心理,但这其实是一种认知误区。保险是一种严肃且严谨的金融产品,尤其是在做“健康告知”时,不能以自己觉得是否重要来判断是不是要进行告知。

健康告知是什么

“健康告知”是保险公司了解被保险人健康情况的方法,从而判断承保风险,如果风险过高,那么保险公司会拒绝承保。如果隐瞒病史,即便成功投保,保险公司在理赔阶段查实后仍可解除合同并拒赔,这也就是帖主遇上的情况。

这种规定并不是保险行业自己定的,而是法律规定的。《保险法》第16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健康告知的形式也很简单,就是一张问卷,投保人通过回答“是”或“否”来完成。但就是这张小小的问卷,塑造了保险公司理赔难的“人设”。一方面是保险公司确实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以及保险代理人的不专业和误导;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注意在投保前是不是认真看过健康告知书中的内容,如果没有,只是一味地责备保险公司理赔难可能有些偏颇。

健康告知重要原则

如果不想增加自己被保险拒赔的风险,就要做好健康告知。

第一是要认真回答健康告知里的每一个问题,不要有侥幸心理。想要顺利投保,需要全部满足健康告知书中的要求,于是很多保险销售人员为了成功卖出保险,会让你全部都选否,但其实这会害自己拿不到理赔。就算有健康方面的某些问题,只要如实回答,如实告知保险公司,亦有机会通过核保。

其次,内地的保险采用“有限告知原则”,也就是健康告知中问到的问题,你必须如实回答,但是健康告知没问到的问题,不用主动告知。例如问卷中问的是“是否做过手术”,那么以往的所有手术经历都需要告知。但如果问的是“近2年内是否做过手术”,则2年之前的做手术经历就无需告知。

如果遇上保险公司设计的概括性条款,类似“是否患有其他上述未提及的疾病”,根据法律规定,保险公司不能以此为由拒赔,消费者可无视此类条款,但需学会识别。还有一些问题看上去像是笼统性的询问,但需要明确回答的,例如“是否曾经或目前正在使用成瘾性药物,如:止疼药、镇静安眠药或其他违禁药物。”这里明确限定了“违禁药物”的概念,因此要如实告知。

回答健康告知问题时,以医院诊断记录为准,而非自我主观感觉。比如,问卷询问“2年内是否出现头晕”,如果是2年内偶尔出现过的眩晕,可以不告知,因为突发的低血糖等都会导致人头晕;但如果因为这次头晕你去就医了,有病例记录的话,则需要告知。

所以,就算医生说“不严重,只是小问题”的疾病,只要健康告知上询问到的情况,就一定要如实告知,这样才能切实守护到自己的保险权益。

就算医生说“不严重,只是小问题”的疾病,只要健康告知上询问到的情况,就一定要如实告知,这样才能切实守护到自己的保险权益。

最近,有网友发帖控诉了自己遭遇“保险拒赔”的事情,不少网友表示这种情况完全符合自己对保险的刻板印象:“买之前什么都赔,买之后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据帖主所说,他在2023年为孩子购买了一款少儿重疾险,2024年孩子确诊Ⅰ型糖尿病,2025年申请理赔,然而却收到了保险公司拒赔且终止合同的告知,理由是他在投保前没有如实告知孩子之前的住院病史,从而影响了承保决定。帖主解释自己并不是刻意隐瞒,而是觉得孩子前几次住院是很常规的生病,并不影响孩子后续的健康,孩子现在的糖尿病和之前的住院没有关联性,因此保险公司不应该拒赔。

虽然能理解网友的“医生说不严重只是小病,所以觉得没必要告知”的心理,但这其实是一种认知误区。保险是一种严肃且严谨的金融产品,尤其是在做“健康告知”时,不能以自己觉得是否重要来判断是不是要进行告知。

健康告知是什么

“健康告知”是保险公司了解被保险人健康情况的方法,从而判断承保风险,如果风险过高,那么保险公司会拒绝承保。如果隐瞒病史,即便成功投保,保险公司在理赔阶段查实后仍可解除合同并拒赔,这也就是帖主遇上的情况。

这种规定并不是保险行业自己定的,而是法律规定的。《保险法》第16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健康告知的形式也很简单,就是一张问卷,投保人通过回答“是”或“否”来完成。但就是这张小小的问卷,塑造了保险公司理赔难的“人设”。一方面是保险公司确实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以及保险代理人的不专业和误导;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注意在投保前是不是认真看过健康告知书中的内容,如果没有,只是一味地责备保险公司理赔难可能有些偏颇。

健康告知重要原则

如果不想增加自己被保险拒赔的风险,就要做好健康告知。

第一是要认真回答健康告知里的每一个问题,不要有侥幸心理。想要顺利投保,需要全部满足健康告知书中的要求,于是很多保险销售人员为了成功卖出保险,会让你全部都选否,但其实这会害自己拿不到理赔。就算有健康方面的某些问题,只要如实回答,如实告知保险公司,亦有机会通过核保。

其次,内地的保险采用“有限告知原则”,也就是健康告知中问到的问题,你必须如实回答,但是健康告知没问到的问题,不用主动告知。例如问卷中问的是“是否做过手术”,那么以往的所有手术经历都需要告知。但如果问的是“近2年内是否做过手术”,则2年之前的做手术经历就无需告知。

如果遇上保险公司设计的概括性条款,类似“是否患有其他上述未提及的疾病”,根据法律规定,保险公司不能以此为由拒赔,消费者可无视此类条款,但需学会识别。还有一些问题看上去像是笼统性的询问,但需要明确回答的,例如“是否曾经或目前正在使用成瘾性药物,如:止疼药、镇静安眠药或其他违禁药物。”这里明确限定了“违禁药物”的概念,因此要如实告知。

回答健康告知问题时,以医院诊断记录为准,而非自我主观感觉。比如,问卷询问“2年内是否出现头晕”,如果是2年内偶尔出现过的眩晕,可以不告知,因为突发的低血糖等都会导致人头晕;但如果因为这次头晕你去就医了,有病例记录的话,则需要告知。

所以,就算医生说“不严重,只是小问题”的疾病,只要健康告知上询问到的情况,就一定要如实告知,这样才能切实守护到自己的保险权益。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