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能智芯出品
面对多元化的技术变革,Monolithic Power Systems(MPS)正以持续的研发投入和领先的系统集成能力。
在数据中心、汽车电子、人形机器人、音频技术与电池管理等核心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突破了传统功率管理的限制,也通过封装、架构和算法的全栈创新,推动了新一代电力电子技术的落地与商业化。
在算力驱动的大模型时代,以及软件定义汽车、电动化浪潮和绿色能源变革的共同推动下,MPS正凭借其差异化产品,构建起新的技术护城河,并快速拓展全球市场份额。
备注:我们确实是很好奇,在一众传统非算力芯片公司中,MPS的占位特别好。
Part 1
算力与出行:
技术底盘的强化与规模放大
算力基础设施的演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整个数据中心架构,面对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引发的负载变革,电力系统成为新的关键路径。MPS在该赛道不断推陈出新,其单芯片电源解决方案突破了传统尺寸和频率的物理限制,以模块化、高密度、高集成的技术思路抢占市场认知。
Intelli-Phase 和 ZPD™技术的迭代,加快了核心电源封装的演进节奏,第二阶段 Intelli-Module 平台将功率密度提升至 3A/mm²,显著压缩封装面积,已成为多个 AI 训练服务器和高性能计算平台的默认选项。
与此同时,GPU与 ASIC 算力芯片功耗快速增长,为数据中心电源架构带来分层变压与散热挑战。
MPS提出的 48V 电源解决方案并非简单电压转换路径的延伸,而是基于系统角度的再设计。
其架构覆盖从 +/-400V 到 5V-12V 的完整转换链条,在模块升级、扩展性与整体效率之间取得平衡,已被多家头部数据中心运营商采纳,用以支撑 600kW 以上 AI 机架未来部署的预期。
在算力逻辑驱动之外,出行体系正迎来软件定义汽车与电动化并行发展的重构阶段。MPS持续在这一领域扩展应用广度与技术深度。
汽车业务从2013年到2024年实现了超过7倍的营收放大,复合增长率达到44%,其增长轨迹背后,是从传统 Tier1 到新型电动平台生态之间建立的技术信任链。
◎ADAS 场景中,公司雷达芯片解决方案通过面积压缩与运算速度优化,提供更低误判率、更快响应能力。◎数字座舱方面,MPS以高度集成架构降低主板面积 70%,减少器件数近一半,在功率效率与热管理方面展现系统性优势。
这类系统级优化并非单点技术提升,而是针对整车架构复杂化趋势的主动应对。
◎面对 800V 高压平台崛起,MPS 推出的 ABMS 架构以加速上市、延长续航为目标,嵌入式软件负担同步减轻;◎而针对 48V 软混过渡阶段,其 MPSafe™ 区域功率模块则体现出强扩展性与整合效率的优势,适配不同厂商平台化需求。
从电源颗粒度设计转向区域架构协同,成为 MPS 在电动化时代建立技术壁垒的重要方式。
Part 2
机器人、音频与能源:
突破边界的下一曲线
进入2024年,MPS围绕人形机器人、沉浸音频系统与绿色能源转型的布局正在释放新的成长势能。技术底座的通用性与定制化能力,使得这些业务不再是单点尝试,而是构成长期增长曲线的关键分支。
人形机器人方向,MPS基于控制、供电、驱动、感知的完整链条推出集成方案。
在复杂关节控制场景中,将电机、三相驱动器、DC-DC电源与位置传感器融合为单一封装,以支持更高精度、更小空间的动作控制。
此类集成技术已在高端人形手部模块中完成多轮验证,支撑机器人从工业向服务与消费场景转移的高复杂度路径。
音频技术革新则通过 QXIGN 平台呈现。
相较于传统音频放大技术,该平台将功耗压缩近90%,并集成高保真输出与智能降噪能力,不再依赖额外算法或外部控制器。
这使得其在车载、家庭影院及大型场馆系统中具备快速复制能力。其内在驱动力不止于技术突破,更来自于用户体验变化对电声系统的新要求。
绿色能源场景下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已成为电动车与储能系统的生命中枢。
MPS围绕主动均衡、荷电状态精度、安全认证与系统集成等核心能力持续投入。自2021年第一代产品推出以来,MPS逐步从底层监测模块走向全系统交钥匙方案提供者,在2024年进一步进入电动两轮车与便携设备市场。
在储能侧,其产品已在多个商用部署中实现出货,技术特性包括更高电压支持、更少芯片数量、成本更优的 BOM 设计等,有效对标行业龙头。
未来笔记本市场成为 MPS 新一轮关注焦点,其新型单芯片电池充电器可在原始尺寸基础上缩小 50%,充电速度提升一半,目标在于构建下一代高密度移动设备电源解决方案的标杆。
备注:后面两个我们后续单独展开。
小结
集成之上,
系统思维重塑增长逻辑
MPS 所构建的技术矩阵,并非简单的“多元化”延伸,而是一种基于电源系统核心的跨场景能力迁移。从高功率计算、电动出行,到人形机器人与绿色能源,其业务演进始终围绕“系统集成”“电源优化”“场景适配”三条主线。
未来的竞争重心早已不在单一芯片性能上,而转向如何在算力、能效、集成度之间取得最优解。这种能力决定了谁能在技术节点变化时拥有先发规模,谁能在新兴市场成形前完成标准奠基。
对于MPS而言,其路径清晰可见:从封装革新到系统设计,从AI中心到人形边缘,其成长逻辑正逐步走向更高维度的“平台型创新”。
原文标题 : 从芯片到系统:MPS如何赶上计算、汽车与能源的转型浪潮?
芝能智芯出品
面对多元化的技术变革,Monolithic Power Systems(MPS)正以持续的研发投入和领先的系统集成能力。
在数据中心、汽车电子、人形机器人、音频技术与电池管理等核心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突破了传统功率管理的限制,也通过封装、架构和算法的全栈创新,推动了新一代电力电子技术的落地与商业化。
在算力驱动的大模型时代,以及软件定义汽车、电动化浪潮和绿色能源变革的共同推动下,MPS正凭借其差异化产品,构建起新的技术护城河,并快速拓展全球市场份额。
备注:我们确实是很好奇,在一众传统非算力芯片公司中,MPS的占位特别好。
Part 1
算力与出行:
技术底盘的强化与规模放大
算力基础设施的演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整个数据中心架构,面对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引发的负载变革,电力系统成为新的关键路径。MPS在该赛道不断推陈出新,其单芯片电源解决方案突破了传统尺寸和频率的物理限制,以模块化、高密度、高集成的技术思路抢占市场认知。
Intelli-Phase 和 ZPD™技术的迭代,加快了核心电源封装的演进节奏,第二阶段 Intelli-Module 平台将功率密度提升至 3A/mm²,显著压缩封装面积,已成为多个 AI 训练服务器和高性能计算平台的默认选项。
与此同时,GPU与 ASIC 算力芯片功耗快速增长,为数据中心电源架构带来分层变压与散热挑战。
MPS提出的 48V 电源解决方案并非简单电压转换路径的延伸,而是基于系统角度的再设计。
其架构覆盖从 +/-400V 到 5V-12V 的完整转换链条,在模块升级、扩展性与整体效率之间取得平衡,已被多家头部数据中心运营商采纳,用以支撑 600kW 以上 AI 机架未来部署的预期。
在算力逻辑驱动之外,出行体系正迎来软件定义汽车与电动化并行发展的重构阶段。MPS持续在这一领域扩展应用广度与技术深度。
汽车业务从2013年到2024年实现了超过7倍的营收放大,复合增长率达到44%,其增长轨迹背后,是从传统 Tier1 到新型电动平台生态之间建立的技术信任链。
◎ADAS 场景中,公司雷达芯片解决方案通过面积压缩与运算速度优化,提供更低误判率、更快响应能力。◎数字座舱方面,MPS以高度集成架构降低主板面积 70%,减少器件数近一半,在功率效率与热管理方面展现系统性优势。
这类系统级优化并非单点技术提升,而是针对整车架构复杂化趋势的主动应对。
◎面对 800V 高压平台崛起,MPS 推出的 ABMS 架构以加速上市、延长续航为目标,嵌入式软件负担同步减轻;◎而针对 48V 软混过渡阶段,其 MPSafe™ 区域功率模块则体现出强扩展性与整合效率的优势,适配不同厂商平台化需求。
从电源颗粒度设计转向区域架构协同,成为 MPS 在电动化时代建立技术壁垒的重要方式。
Part 2
机器人、音频与能源:
突破边界的下一曲线
进入2024年,MPS围绕人形机器人、沉浸音频系统与绿色能源转型的布局正在释放新的成长势能。技术底座的通用性与定制化能力,使得这些业务不再是单点尝试,而是构成长期增长曲线的关键分支。
人形机器人方向,MPS基于控制、供电、驱动、感知的完整链条推出集成方案。
在复杂关节控制场景中,将电机、三相驱动器、DC-DC电源与位置传感器融合为单一封装,以支持更高精度、更小空间的动作控制。
此类集成技术已在高端人形手部模块中完成多轮验证,支撑机器人从工业向服务与消费场景转移的高复杂度路径。
音频技术革新则通过 QXIGN 平台呈现。
相较于传统音频放大技术,该平台将功耗压缩近90%,并集成高保真输出与智能降噪能力,不再依赖额外算法或外部控制器。
这使得其在车载、家庭影院及大型场馆系统中具备快速复制能力。其内在驱动力不止于技术突破,更来自于用户体验变化对电声系统的新要求。
绿色能源场景下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已成为电动车与储能系统的生命中枢。
MPS围绕主动均衡、荷电状态精度、安全认证与系统集成等核心能力持续投入。自2021年第一代产品推出以来,MPS逐步从底层监测模块走向全系统交钥匙方案提供者,在2024年进一步进入电动两轮车与便携设备市场。
在储能侧,其产品已在多个商用部署中实现出货,技术特性包括更高电压支持、更少芯片数量、成本更优的 BOM 设计等,有效对标行业龙头。
未来笔记本市场成为 MPS 新一轮关注焦点,其新型单芯片电池充电器可在原始尺寸基础上缩小 50%,充电速度提升一半,目标在于构建下一代高密度移动设备电源解决方案的标杆。
备注:后面两个我们后续单独展开。
小结
集成之上,
系统思维重塑增长逻辑
MPS 所构建的技术矩阵,并非简单的“多元化”延伸,而是一种基于电源系统核心的跨场景能力迁移。从高功率计算、电动出行,到人形机器人与绿色能源,其业务演进始终围绕“系统集成”“电源优化”“场景适配”三条主线。
未来的竞争重心早已不在单一芯片性能上,而转向如何在算力、能效、集成度之间取得最优解。这种能力决定了谁能在技术节点变化时拥有先发规模,谁能在新兴市场成形前完成标准奠基。
对于MPS而言,其路径清晰可见:从封装革新到系统设计,从AI中心到人形边缘,其成长逻辑正逐步走向更高维度的“平台型创新”。
原文标题 : 从芯片到系统:MPS如何赶上计算、汽车与能源的转型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