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描绘煤炭行业新场景

中国煤炭市场网

9小时前

大模型已应用在煤炭行业生产、安全、管理、决策、办公、运维、培训等场景中,涵盖地质、建设、开采、洗选、运输、营销等领域,在图像智能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办公辅助、知识检索、决策优化等方面应用均有进展。
随着DeepSeek大模型的密集接入和本地化部署,一场由大模型驱动的生产力变革正在浸润煤炭行业。
大模型+煤炭,会发生什么?近日举办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五届理事会二次会议暨第二届煤炭行业大模型技术应用研讨会上,来自煤炭企业、高校、信息技术企业等单位的与会代表,围绕大模型在煤炭行业的应用展开热烈讨论。
“大模型与煤炭行业深度融合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人才投入和优质数据资源支持。推进煤炭行业大模型落地,需要统筹规划、梯次实施、行业协同、场景落地,更需要建立与之相协调的协同推进机制。”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主任、信息化分会副会长陈养才表示。
大模型数量增加,应用广泛
目前,多数煤炭企业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已开展大模型应用。据不完全统计,煤炭行业拥有实际应用场景的大模型超过20个,在应用场景、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一定突破。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副主任、信息化分会秘书长王丹识表示,煤炭行业应用的大模型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大型煤炭央企、国企结合积累的数据知识开发的大模型。如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公司“神东慧知”大模型、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太阳石矿山大模型、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煤识物灵境大模型等。
二是大型IT技术公司结合其通用大模型,与矿山行业场景相融合开发的大模型。如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矿山星火大模型、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鼎科技)与华为公司共同开发的盘古矿山大模型、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海康威视观澜大模型等。
三是专门服务于煤炭行业的技术厂商,利用通用大模型底座,结合各自服务领域积累的知识数据开发的专业领域大模型。如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龙软时空大模型、重庆梅安森科技有限公司SPG安全大模型等。
“大模型技术在煤炭行业应用渗透速度快,应用场景广、潜力大。”陈养才说。
如今,大模型已应用在煤炭行业生产、安全、管理、决策、办公、运维、培训等场景中,涵盖地质、建设、开采、洗选、运输、营销等领域,在图像智能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办公辅助、知识检索、决策优化等方面应用均有进展。
开发应用场景,为煤矿生产赋能
目前,不同类型企业发挥其独特技术优势,开发出不同应用场景,为煤矿生产精准赋能。
国家能源集团利用煤电化运生产运营过程中的设备、货物、物流、销售、气象等高质量数据,对通用大模型进行强化训练,建立了能源通道行业大模型——基石大模型。基石大模型构建以煤炭、电力、铁路、港口、航运、化工、销售生产运营计划为驱动的模型体系,形成智能查询与问答、智能平衡与调控、智能预警与通知、智慧分析与决策四大核心能力,支持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营调度。
结合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工业五感”,大型信息化公司已在煤炭行业展开探索。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讯飞多维度感知技术,实现远程声音监听、异常告警、故障识别。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时空大模型,在煤矿端部署视频AI(人工智能)系统,实现矿井9大类72小类场景的监测与识别。安徽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振温传感器等设备,采集到某公司烯烃装置关键设备磨损断裂引发高温,并通过算法精准报警、及时推送,避免了事故发生。
部分企业利用行业积累数据,结合通用大模型技术进行微调,打造出专属矿井的大模型。云鼎科技沉淀出矿山AI应用场景126类,覆盖立井提升、采煤、皮带运输、防冲、洗选等作业环境,开发出掘进安全质量智能监管系统、采煤转载装运AI监管系统、重介选煤分选密度智能控制系统等,在山东能源集团43对矿井推广应用。西安煤科透明地质科技有限公司构建“晓悟”地质垂直大模型,采用透明地质+煤矿智能大脑进行实时预报,预测出的5处地质异常信息均得到验证;利用三维地质建模+大模型图模理解功能,成功预测出一矿井存在约8米宽的断层破碎带。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利用多年来积累的数据,接入DeepSeek大模型建设专属煤市市场数据体系,包括供应链、煤炭价格、市场运行等数据,可进行煤价预测、形势分析等。同时,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利用AI建成煤市智慧大脑,可实现煤源智能采购、煤炭智慧运销、最优物流方案选择等。
另外,国家能源集团电商公司利用大数据模型重塑煤炭市场研究和营销决策新范式,中国矿业大学信控学院研发“慧眼神瞳”煤矿安全隐患智能辅助监管监察AI视频分析模型,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打造风控引擎智能体赋能经营管理,中国中煤天津设计公司“地知”大模型支持智能问答等,推动大模型技术在煤炭行业深度推广应用。
仍有难题待解,需系统推进
“目前,煤炭行业大模型应用多为建设知识库、知识问答、办公辅助等,能够发挥大模型优势进行智能控制、决策优化的应用场景数量较少,尤其生产、安全等核心领域的相关应用仍局限于辅助场景。”陈养才指出,煤炭行业大模型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
业内人士表示,煤炭生产场景环境具有差异性、风险性、未知性和移动性特征,要求数据实时、稳定、精确、多样采集。这就决定了煤炭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难度较大。同时,当前大模型的可控性、可靠性和风险性水平,难以满足煤矿生产和安全要求。
另外,煤炭行业生产环境复杂,大模型与生产场景精准对接的程度仍待验证。比如,在煤矿大模型知识问答方面,主要是对行业政策法规、公开资料的问答处理,缺少与生产矿井具体数据、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难以适应私域、动态与复杂的矿山应用场景。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信息化分会会长王虹桥指出,推动大模型应用,还需要解决数据孤岛、标准不统一以及安全漏洞等难题。煤炭行业大模型落地需系统推进,涉及企业战略规划、人才培养等长期工程。
中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博介绍,为推动AI落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制定了“十八字”方针,即走出去、引进来,横到边、纵到底,做试点、重应用。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组织内外部专家团队深入基层单位,开展面对面授课、手把手教学。引入国内外顶尖AI专家、成熟技术方案以及行业标杆案例,通过专题讲座、技术研讨、场景共创等形式,拓宽应用视野。”李博表示。
同时,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面向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机关各管理部室人员,全面开展通用人工智能知识培训;针对煤矿、化工等不同业务线和技术线,定制专业化培训内容,推动科研、生产、管理等机构部署AI应用,打造自下而上的创新应用环境。
云鼎科技副总经理曹怀轩表示,该公司通过实践带动培训,让人才在自有项目中历练,结合大量的人工智能培训,培养出既懂人工智能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300多名,同时汇聚了一批能源行业资深业务专家与技术专家。
国能数智公司智能矿山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冉表示,国家能源集团将分阶段搭建包含十大业务领域百余个应用场景的多层构架煤炭大模型,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采掘机运通、穿爆采运排、筛破选验装等领域应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矿山数据标准研究院副院长张建中表示,大模型技术与煤矿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大模型的深度应用将会推动煤矿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分为业务活动步骤化、步骤环节要素化、要素数据规格化和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变革四个阶段。大模型处于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变革阶段,将会改变数字化发展和下一代信息系统的底层逻辑,形成一个引领未来信息化系统的新一代互联网操作系统。它会帮助煤矿激活数据价值,优化业务流程,助力知识管理和数字化应用。”张建中说。
大模型已应用在煤炭行业生产、安全、管理、决策、办公、运维、培训等场景中,涵盖地质、建设、开采、洗选、运输、营销等领域,在图像智能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办公辅助、知识检索、决策优化等方面应用均有进展。
随着DeepSeek大模型的密集接入和本地化部署,一场由大模型驱动的生产力变革正在浸润煤炭行业。
大模型+煤炭,会发生什么?近日举办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五届理事会二次会议暨第二届煤炭行业大模型技术应用研讨会上,来自煤炭企业、高校、信息技术企业等单位的与会代表,围绕大模型在煤炭行业的应用展开热烈讨论。
“大模型与煤炭行业深度融合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人才投入和优质数据资源支持。推进煤炭行业大模型落地,需要统筹规划、梯次实施、行业协同、场景落地,更需要建立与之相协调的协同推进机制。”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主任、信息化分会副会长陈养才表示。
大模型数量增加,应用广泛
目前,多数煤炭企业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已开展大模型应用。据不完全统计,煤炭行业拥有实际应用场景的大模型超过20个,在应用场景、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一定突破。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副主任、信息化分会秘书长王丹识表示,煤炭行业应用的大模型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大型煤炭央企、国企结合积累的数据知识开发的大模型。如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公司“神东慧知”大模型、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太阳石矿山大模型、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煤识物灵境大模型等。
二是大型IT技术公司结合其通用大模型,与矿山行业场景相融合开发的大模型。如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矿山星火大模型、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鼎科技)与华为公司共同开发的盘古矿山大模型、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海康威视观澜大模型等。
三是专门服务于煤炭行业的技术厂商,利用通用大模型底座,结合各自服务领域积累的知识数据开发的专业领域大模型。如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龙软时空大模型、重庆梅安森科技有限公司SPG安全大模型等。
“大模型技术在煤炭行业应用渗透速度快,应用场景广、潜力大。”陈养才说。
如今,大模型已应用在煤炭行业生产、安全、管理、决策、办公、运维、培训等场景中,涵盖地质、建设、开采、洗选、运输、营销等领域,在图像智能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办公辅助、知识检索、决策优化等方面应用均有进展。
开发应用场景,为煤矿生产赋能
目前,不同类型企业发挥其独特技术优势,开发出不同应用场景,为煤矿生产精准赋能。
国家能源集团利用煤电化运生产运营过程中的设备、货物、物流、销售、气象等高质量数据,对通用大模型进行强化训练,建立了能源通道行业大模型——基石大模型。基石大模型构建以煤炭、电力、铁路、港口、航运、化工、销售生产运营计划为驱动的模型体系,形成智能查询与问答、智能平衡与调控、智能预警与通知、智慧分析与决策四大核心能力,支持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营调度。
结合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工业五感”,大型信息化公司已在煤炭行业展开探索。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讯飞多维度感知技术,实现远程声音监听、异常告警、故障识别。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时空大模型,在煤矿端部署视频AI(人工智能)系统,实现矿井9大类72小类场景的监测与识别。安徽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振温传感器等设备,采集到某公司烯烃装置关键设备磨损断裂引发高温,并通过算法精准报警、及时推送,避免了事故发生。
部分企业利用行业积累数据,结合通用大模型技术进行微调,打造出专属矿井的大模型。云鼎科技沉淀出矿山AI应用场景126类,覆盖立井提升、采煤、皮带运输、防冲、洗选等作业环境,开发出掘进安全质量智能监管系统、采煤转载装运AI监管系统、重介选煤分选密度智能控制系统等,在山东能源集团43对矿井推广应用。西安煤科透明地质科技有限公司构建“晓悟”地质垂直大模型,采用透明地质+煤矿智能大脑进行实时预报,预测出的5处地质异常信息均得到验证;利用三维地质建模+大模型图模理解功能,成功预测出一矿井存在约8米宽的断层破碎带。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利用多年来积累的数据,接入DeepSeek大模型建设专属煤市市场数据体系,包括供应链、煤炭价格、市场运行等数据,可进行煤价预测、形势分析等。同时,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利用AI建成煤市智慧大脑,可实现煤源智能采购、煤炭智慧运销、最优物流方案选择等。
另外,国家能源集团电商公司利用大数据模型重塑煤炭市场研究和营销决策新范式,中国矿业大学信控学院研发“慧眼神瞳”煤矿安全隐患智能辅助监管监察AI视频分析模型,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打造风控引擎智能体赋能经营管理,中国中煤天津设计公司“地知”大模型支持智能问答等,推动大模型技术在煤炭行业深度推广应用。
仍有难题待解,需系统推进
“目前,煤炭行业大模型应用多为建设知识库、知识问答、办公辅助等,能够发挥大模型优势进行智能控制、决策优化的应用场景数量较少,尤其生产、安全等核心领域的相关应用仍局限于辅助场景。”陈养才指出,煤炭行业大模型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
业内人士表示,煤炭生产场景环境具有差异性、风险性、未知性和移动性特征,要求数据实时、稳定、精确、多样采集。这就决定了煤炭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难度较大。同时,当前大模型的可控性、可靠性和风险性水平,难以满足煤矿生产和安全要求。
另外,煤炭行业生产环境复杂,大模型与生产场景精准对接的程度仍待验证。比如,在煤矿大模型知识问答方面,主要是对行业政策法规、公开资料的问答处理,缺少与生产矿井具体数据、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难以适应私域、动态与复杂的矿山应用场景。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信息化分会会长王虹桥指出,推动大模型应用,还需要解决数据孤岛、标准不统一以及安全漏洞等难题。煤炭行业大模型落地需系统推进,涉及企业战略规划、人才培养等长期工程。
中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博介绍,为推动AI落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制定了“十八字”方针,即走出去、引进来,横到边、纵到底,做试点、重应用。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组织内外部专家团队深入基层单位,开展面对面授课、手把手教学。引入国内外顶尖AI专家、成熟技术方案以及行业标杆案例,通过专题讲座、技术研讨、场景共创等形式,拓宽应用视野。”李博表示。
同时,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面向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机关各管理部室人员,全面开展通用人工智能知识培训;针对煤矿、化工等不同业务线和技术线,定制专业化培训内容,推动科研、生产、管理等机构部署AI应用,打造自下而上的创新应用环境。
云鼎科技副总经理曹怀轩表示,该公司通过实践带动培训,让人才在自有项目中历练,结合大量的人工智能培训,培养出既懂人工智能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300多名,同时汇聚了一批能源行业资深业务专家与技术专家。
国能数智公司智能矿山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冉表示,国家能源集团将分阶段搭建包含十大业务领域百余个应用场景的多层构架煤炭大模型,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采掘机运通、穿爆采运排、筛破选验装等领域应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矿山数据标准研究院副院长张建中表示,大模型技术与煤矿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大模型的深度应用将会推动煤矿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分为业务活动步骤化、步骤环节要素化、要素数据规格化和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变革四个阶段。大模型处于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变革阶段,将会改变数字化发展和下一代信息系统的底层逻辑,形成一个引领未来信息化系统的新一代互联网操作系统。它会帮助煤矿激活数据价值,优化业务流程,助力知识管理和数字化应用。”张建中说。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