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葡萄酒“陶醉”中国品牌日,葡萄酒产业将开启“数字治理”新模式

新华指数

18小时前

新华·中国(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指数”评价模型将在2025全球葡萄酒旅游大会上正式发布,助力烟台葡萄酒区域品牌开启“数字治理”新模式,续写全球葡萄酒产城融合的东方典范。

中国品牌日期间,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上,“新华指数赋能高质量发展夏季发布”启幕,烟台葡萄酒区域品牌成为关注焦点。会上,以烟台葡萄酒产业为研究样本的“新华·中国(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指数”评价模型首次亮相,指数旨在洞察中国葡萄酒产业律动,探寻引领中国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答案所在。

当前,全球葡萄酒产业正面临气候变化、消费偏好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中国葡萄酒产业也走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新华指数研究院负责人李慧敏表示,基于葡萄酒产业面临的现状、挑战和机遇,中国(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指数模型构建“一体两翼三支撑”评价模型,以产业实力为核心,以品牌声誉和国际影响两大软实力为“两翼”,以产区特色、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发展三大支撑为底座,以期通过“烟台典范”为葡萄酒行业提供多维度的借鉴,推动中国葡萄酒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与行业竞争格局中实现逆流而上。

2f1ba71a7e04417ebbde07b67d4812e3.jpeg

图为新华指数研究院负责人李慧敏介绍指数评价模型

历史溯源,烟台是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开场白”

烟台是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祥地,更是名副其实的领军者。

有文字可考的中国葡萄种植史可上溯到西汉时期,但中国葡萄酒现代化、标准化和产业化酿造,起源于清末张弼士创办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投资购地,开辟葡萄园、建厂房,并从西方引进优良葡萄品种、机械化生产技术以及近代葡萄酒管理理念,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带有工业化色彩的葡萄酒企业——张裕酿酒公司,由此拉开中国葡萄酒产业化的序幕。1912年孙中山先生到访张裕公司,题词“品重醴泉”。

1987年,烟台被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OIV)授予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城称号,至今仍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中国葡萄酒国际化拉开了序幕。

2021年,烟台葡萄酒产业在“链长制”引领下迈向新征程。如今,烟台葡萄酒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持续上升,2024年达到41%,销售收入、利润等关键指标也稳居国内各大产区首位。

配套成链,烟台筑就集聚发展“生态圈”

烟台葡萄酒产业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三大片”“两大串”的产业格局,即三个子产区、204户葡萄酒生产企业、250多户配套企业协同发展。

作为烟台1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葡萄酒产业链十分完备,烟台也由此成为全国葡萄酒产业配套中心,葡萄酒生产所需均可在烟台一站式购齐,产业集群效应明显。目前,烟台葡萄酒产业链配套企业达250多家,综合产值500多亿元,产品涵盖葡萄酒瓶、软木塞、螺旋盖、胶帽、包装印刷、橡木桶制造、酿酒设备、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各个环节,是中国葡萄酒配套企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链条最完善的产区。

创新突围,烟台激活产业升级的“动力源”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烟台形成了涵盖酿酒葡萄栽培、产品加工、质量检测、关键技术研发、产业经济与文化等不同领域的创新人才体系。

在技术创新方面,烟台持续推进高标准优质基地和示范园建设,酿酒葡萄规范化种植基地占比提升至98%,张裕公司成为葡萄酒行业首家通过“产品碳足迹认证”的企业;全面加强技术创新,市农科院自主培育葡萄新品种8个,制定栽培技术规程5项,获科技成果奖4项、发明专利2项。

对话世界,烟台搭建国际合作“新窗口”

烟台是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与法国波尔多梅多克、美国纳帕山谷等世界葡萄酒产区齐名。近年来,国际合作交往再上新台阶,烟台持续深化与 OIV、GWTO 等国际权威机构的互动,积极亮相首届全球葡萄酒旅游峰会、OIV 百年庆典等国际行业盛会,并赴中国香港、澳门、意大利、法国、阿根廷等地开展海外推介活动;接待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西班牙希洪代表团、美国罗斯福集团等来烟考察,产区对外交流日益频繁。

烟台先后荣获“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全球新兴最具潜力葡萄酒旅游目的地”“杰出中国葡萄酒产区”“贝丹德梭年度产区”“CWS2024年度战略合作产区”“年度葡萄酒酿造新势力产区”等多个重磅荣誉称号,并被授予“中国白兰地之都”称号,为这座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城增添了新的亮丽名片。

2025葡萄酒旅游大会将于今年7月在烟台举办,这是烟台自1987年OIV授予国际葡萄酒城以来,再次登上全球葡萄酒舞台。

据悉,“新华·中国(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指数”评价模型将在2025全球葡萄酒旅游大会上正式发布,助力烟台葡萄酒区域品牌开启“数字治理”新模式,续写全球葡萄酒产城融合的东方典范。(潘宇昕)

新华·中国(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指数”评价模型将在2025全球葡萄酒旅游大会上正式发布,助力烟台葡萄酒区域品牌开启“数字治理”新模式,续写全球葡萄酒产城融合的东方典范。

中国品牌日期间,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上,“新华指数赋能高质量发展夏季发布”启幕,烟台葡萄酒区域品牌成为关注焦点。会上,以烟台葡萄酒产业为研究样本的“新华·中国(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指数”评价模型首次亮相,指数旨在洞察中国葡萄酒产业律动,探寻引领中国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答案所在。

当前,全球葡萄酒产业正面临气候变化、消费偏好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中国葡萄酒产业也走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新华指数研究院负责人李慧敏表示,基于葡萄酒产业面临的现状、挑战和机遇,中国(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指数模型构建“一体两翼三支撑”评价模型,以产业实力为核心,以品牌声誉和国际影响两大软实力为“两翼”,以产区特色、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发展三大支撑为底座,以期通过“烟台典范”为葡萄酒行业提供多维度的借鉴,推动中国葡萄酒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与行业竞争格局中实现逆流而上。

2f1ba71a7e04417ebbde07b67d4812e3.jpeg

图为新华指数研究院负责人李慧敏介绍指数评价模型

历史溯源,烟台是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开场白”

烟台是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祥地,更是名副其实的领军者。

有文字可考的中国葡萄种植史可上溯到西汉时期,但中国葡萄酒现代化、标准化和产业化酿造,起源于清末张弼士创办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投资购地,开辟葡萄园、建厂房,并从西方引进优良葡萄品种、机械化生产技术以及近代葡萄酒管理理念,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带有工业化色彩的葡萄酒企业——张裕酿酒公司,由此拉开中国葡萄酒产业化的序幕。1912年孙中山先生到访张裕公司,题词“品重醴泉”。

1987年,烟台被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OIV)授予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城称号,至今仍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中国葡萄酒国际化拉开了序幕。

2021年,烟台葡萄酒产业在“链长制”引领下迈向新征程。如今,烟台葡萄酒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持续上升,2024年达到41%,销售收入、利润等关键指标也稳居国内各大产区首位。

配套成链,烟台筑就集聚发展“生态圈”

烟台葡萄酒产业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三大片”“两大串”的产业格局,即三个子产区、204户葡萄酒生产企业、250多户配套企业协同发展。

作为烟台1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葡萄酒产业链十分完备,烟台也由此成为全国葡萄酒产业配套中心,葡萄酒生产所需均可在烟台一站式购齐,产业集群效应明显。目前,烟台葡萄酒产业链配套企业达250多家,综合产值500多亿元,产品涵盖葡萄酒瓶、软木塞、螺旋盖、胶帽、包装印刷、橡木桶制造、酿酒设备、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各个环节,是中国葡萄酒配套企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链条最完善的产区。

创新突围,烟台激活产业升级的“动力源”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烟台形成了涵盖酿酒葡萄栽培、产品加工、质量检测、关键技术研发、产业经济与文化等不同领域的创新人才体系。

在技术创新方面,烟台持续推进高标准优质基地和示范园建设,酿酒葡萄规范化种植基地占比提升至98%,张裕公司成为葡萄酒行业首家通过“产品碳足迹认证”的企业;全面加强技术创新,市农科院自主培育葡萄新品种8个,制定栽培技术规程5项,获科技成果奖4项、发明专利2项。

对话世界,烟台搭建国际合作“新窗口”

烟台是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与法国波尔多梅多克、美国纳帕山谷等世界葡萄酒产区齐名。近年来,国际合作交往再上新台阶,烟台持续深化与 OIV、GWTO 等国际权威机构的互动,积极亮相首届全球葡萄酒旅游峰会、OIV 百年庆典等国际行业盛会,并赴中国香港、澳门、意大利、法国、阿根廷等地开展海外推介活动;接待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西班牙希洪代表团、美国罗斯福集团等来烟考察,产区对外交流日益频繁。

烟台先后荣获“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全球新兴最具潜力葡萄酒旅游目的地”“杰出中国葡萄酒产区”“贝丹德梭年度产区”“CWS2024年度战略合作产区”“年度葡萄酒酿造新势力产区”等多个重磅荣誉称号,并被授予“中国白兰地之都”称号,为这座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城增添了新的亮丽名片。

2025葡萄酒旅游大会将于今年7月在烟台举办,这是烟台自1987年OIV授予国际葡萄酒城以来,再次登上全球葡萄酒舞台。

据悉,“新华·中国(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指数”评价模型将在2025全球葡萄酒旅游大会上正式发布,助力烟台葡萄酒区域品牌开启“数字治理”新模式,续写全球葡萄酒产城融合的东方典范。(潘宇昕)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